彰显插图效能,落实立德树人
2023-03-10陈灵
陈灵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编者精心设置的,形象生动、形式多样,不仅对应教材内容,还顺应学生的思维特质,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插图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提出,教师要聚焦关注,细致观察,读懂插图信息;图文对照,进行迁移与联系;以生为本,对插图进行拓展补充;强化认同,深入开掘插图的价值;补充插图,积极创新插图的运用。
关键词:插图 小学语文 立德树人
小学生的思维呈现直观性的特点,形象、可感的事物往往更能激活他们内在的认知动力,引发情感共鸣。统编版教材图文并茂,插图是统编版教材一道亮丽的风景。编者精心设置的插图形象生动、形式多样,是连接教材内容和学生思维特质的桥梁,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细致观察插图,把握插图的育人价值,在引领学生观察与运用插图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语文教学的德育价值。
一、聚焦关注,细致观察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不是靠教师的直接告知和“灌输”就能达成的,要在深入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思维。统编版教材中的插图就起到了连接文本与学生思维的桥梁作用,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插图中的信息,并将其与教材文本进行有机融合,才能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起航的地方”,所编选的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大山中少数民族小学的校园环境,以及师生学习、生活的状态,契合人文主题的定位。为此,编者提供了两幅插图,教师需要从理性层面,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通过细致观察,了解插图内容,把握其与文本语言之间的连接点。第一幅插图中有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以远景的方式,从整体视角展现了这所学校的周边环境;第二幅插图则是以近景的方式,将画面聚焦在一间教室中,少数民族的孩子正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捧着书本,朗读课文,周围有隐约起伏的高山和小鸟伴随着这些爱读书的孩子们。读懂了课文,理解了插图,学生不仅能习得文本之意,还能体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编者编选这篇文章的用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的情感。
二、图文对照,迁移联系
统编版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有的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直观再现,有的插图是对文本内容的及时补充,与课文语言形成相得益彰之势。因此,教师要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插图和文本的关系上,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和迁移联系,从而释放插图的教育功能。
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事件,插图是邓小平爷爷为树苗浇水的场景,这幅插图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补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图文对照的形式,一方面,紧扣课文对邓小平爷爷的动作描写,感受邓小平爷爷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质;另一方面,迁移学习方法,尝试运用动词描述插图中邓小平爷爷给小树苗浇水的场景。在这一教例中,教师既没有单一地依靠文本,也没有将插图进行单列解读,而是在图文融合的基础上,将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落实到位。
三、以生为本,拓展补充
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生命个体都是通过视觉获取信息资源。作为直观性资源的重要载体,教材插图传递信息、抒发情感的方式与文字不同,体现出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要善于借助插图的效能,通过拓展与延伸,将教材的文本语言与插图形成匹配之势,推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生长。
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编者在课文标题下设置了一幅雨来在河中游泳的插图,这既展现了雨来作为一个少年的调皮可爱,又与课文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彰显这幅插图所蕴含的丰富且立体的教学效能呢?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插图中雨来的动作、神情,初步认识人物,并猜一猜雨来可能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其次,组织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文章多处情节都与河水、游泳相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编者设置这幅插图的用意。最后,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插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影视剧资源,以直观的形式展现文本语言,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生长。这样的教学过程以教材文本和插图为基础,选用了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与教材资源形成了体系,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展示了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四、强化认同,深入开掘
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双方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其中,生本对话是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的重要形式。教材中的插图资源以客观的方式呈现,需要学生以积极、开放的状态,在“对话中”主动“悦纳”和吸收,从而在情感和思维上形成认同。教师要积极探寻教材插图的内涵和价值,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内在认同,助力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主要讲述了五位壮士为了保护连队和群众安全转移,在完成任务之后,毅然决然地将敌人引向峰顶,最终选择跳崖的故事。作者以生动饱满的语言,展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课文插图是五位壮士伫立山顶的场景,挺直的身躯、坚定的眼神,展现了五位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憎恨之情。从这幅插图出发,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如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相关的影视资源等,让学生从他们的对话、神情和动作中感受人物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此,插图就不仅是课文内容的反映,也是人物内在情感和外显风貌的体现,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对插图的内涵进行解读,积极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五、补充插图,积极创新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培养学生爱国家、爱社会、爱民族、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和文本的表达特点,以及现有的插图资源,以补充或学生绘制的方式,为教材补充插图,从而强化语文学科的育人效果。
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材设置了两幅插图,分别是小女孩赤脚在街上行走和小女孩擦亮火柴看到奶奶的场景。这两幅插图都与课文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呼应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插图。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还要对语言进行细致的品味,感受文章的情感。这样的实践作业,能在学生理解和习得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为学生搭建语言和德育的桥梁,强化学生的德育认知。
总之,语文课程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插图作为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地运用教材插图,并与課文内容相结合,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知,彰显插图的育人价值,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劼.小学语文插图运用的现状与文本插图的活化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1(3):13.
[2]张艺.莫使插图成空设——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2(4):59-6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永兴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