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本科生实验班的探索与实践
——以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茅以升班)为例

2023-03-10袁亚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茅以升双一流导师

袁亚丽

(北京工业大学 城市建设学部,北京 100124)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之一是培养一流的人才,而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重[1]。很多高校通过设置实验班来研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2],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通过设置土木工程(茅以升班),积极探索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以适应新时代和当前国际形势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2017年,经茅以升基金会许可及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开始设置土木工程(茅以升班),在当年的招生目录中与土木类并列,并设立单独的招生代码,以高考成绩作为班级学生选拔的第一依据。其办学目的是:结合未来土建类行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发挥人才培养试点班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学校及学部从培养计划、师资配备、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支持。本文通过梳理土木工程(茅以升班)的建设思路、措施、效果及反思,以期总结出可推广应用的培养路径。

一、土木工程(茅以升班)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土建类专业,在校普通本科生人数约50万,专科生人数约29万,二者合计超过79万,在如此严峻的学业和就业竞争环境中,如何提升人才质量,是开设茅以升班的第一目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特别确立了“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国际化”的十二字培养目标,即注重培养基础宽厚,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研究生培养和社会企事业单位输送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为有效保障培养目标的落实,茅以升班采取适应优秀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途径如下:(1)强化数理基础、英语及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学生可在土木系范围内选择导师;(3)邀请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和学生培养的过程;(4)国际化培养,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国际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前往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学习、研发、参赛和访问的机会。

二、土木工程(茅以升班)的教学及管理模式

第一,以最优师资支撑学生学业成长。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科研项目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承担茅以升班的专业基础、专业课授课任务,以保证茅以升班最佳的授课效果。

第二,以自由方向满足学生个性需求。选择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课程,不受专业方向教学计划限制,尊重学生土木工程框架下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第三,以动态管理激发学生竞争活力。采用动态末位淘汰制,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按照加权平均成绩排名进行中期调整,调整人数比例在15%左右;学部将在土木工程专业挑选优秀学生增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证茅以升班整体优秀的水平。

第四,以优秀主任牵头探索学生培养路径。配备优秀的青年班主任,积极探索优秀人才培养途径;由学生办公室主任担任班级辅导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乐观、豁达、坚韧的优秀品质。

第五,以全员导师树立学生成长榜样。全员导师制即在学部优质的师资力量支撑下,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导师指导,引导学生尽早走进科研的大门。

第六,以多样渠道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国际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前往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学习、研发、参赛和访问的机会。

三、土木工程(茅以升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讲好茅以升的故事

开学班会第一课,从班级名称的由来,讲述茅以升“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人生传奇历程,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其树立为国奉献的远大理想与目标;在随后的系列活动中,以茅以升同志的事迹为依托,开展多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由班主任牵头,组织班级学生自己讲述,并谈感悟与收获,从而种下一颗茅以升之种子,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向先辈靠拢。

(二)班主任配备至关重要

北京工业大学对青年教师晋升职称的要求为至少具有2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所有的年轻教师都要承担班主任工作。茅以升班的班主任必须是有热情投入班级工作,勤思考、善总结、重引导、有创新,愿意投身工作,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师,因此,班主任配备至关重要,要选拔有热情、讲方法、有能力的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土木工程(茅以升班)的班主任。在这一方面,茅以升班的班主任不仅通过微信、班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更开展了公开信、微信公众平台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其中,2021级茅以升班的班主任先后撰写了公开信《土木工程师的使命和责任》《也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生涯的职业初心》等,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交流中与学生共融共通。

(三)以主题关键词为核心的班级氛围建设

为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自开学之初,即确定班级班风建设的核心关键词,进而逐步完善班规,通过不断强化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学生价值观的塑造。2021 级茅以升班确立了以“勇气”为核心的精神概念,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束缚,参加多样化的科研、学业竞赛活动,克服自身的不自信,努力服务同学,追求人生成长的极限。

(四)学生成长台账制

班主任在学生入学前建立班级微信群,并请学生撰写一封自我介绍信,畅谈大学四年的目标;教师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从学生的完成情况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薄弱点,之后建立每位学生的成长台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培养和引导方式,因材施教,分类引导。

(五)班干部动态轮值制

茅以升班的班干部采用动态轮值制,每一学年轮换一次。通过学生自荐、班委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产生新的班委,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组织、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此外,建立宿舍长制,使更多的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

(六)班级科研小组制

班主任在班级内发布若干科研小课题,由学生自行组队成立科研小组,每周举行组会和进展汇报。班级科研小组制不在于研究什么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态与环境,关注科技前沿,具备积极探索的精神,埋下科研的种子。同时,组会汇报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汇报的能力。以2021级茅以升班为例,全班共28名学生,包含3个科研小组,其中,17名学生参加了科研小组的活动并申请了学校的3项“星火计划”,班级科研活动参与率在大一第一学期就高达60.71%。

(七)沉浸式学习制

班主任或导师组织茅以升班学生参加研究生学长的组会,通过氛围影响、观摩学习,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前做好学业、职业规划。此外,邀请保研、考研、出国等多样化发展的优秀学生,为低年级学习分享经验,以身边切实之榜样,为大家树立前行的指南针。

(八)多渠道国际化培养

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国际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前往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学习、研发、参赛和访问的机会。2019年,组织2017级茅以升班学生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进行了短期访学交流活动。

四、土木工程(茅以升班)建设的成果

(一)毕业生深造率高

土木工程(茅以升班)从2017年开始招生,2021年第一届学生毕业,2021届土木工程(茅以升班)21人,就业率100%,深造17人,其中国内深造14人,国外深造3人,深造率达到80.95%。2021年学部整体深造率在43.3%。

(二)科技竞赛参与获奖率高

在班主任和一对一导师的指导下,茅以升班的学生星火基金申请率与获批率都远远高于普通班。在2017—2021年,茅以升班学生在各项科技竞赛中成绩优异。其中,获国家级奖7项(含茅以升公益桥特等奖、GMC三等奖),省部级奖24项(含北京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评选、北京市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节能减排大赛、北京市结构设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大赛),校级奖121项(含校级学习优秀奖、校级节能减排大赛、校级结构设计大赛、校级三好学生、鼎新杯、星火、国创等)。

(三)国际化程度高

在国际交流方面,2019年,我校组织2017级茅以升班全体学生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进行了短期访学交流活动;2021年,2019级茅以升班也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进行了线上短期交流。经过短期的国际交流,引导学生不仅要专注于学习,也要关注学科的全球发展动态,了解国外大学的研究成果,打开思维边界,培养兼容包并的学习型人才。

(四)综合素质突出

茅以升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沟通,具有社会责任感。2017级茅以升班毕业前拍摄了毕业纪念视频,一方面,记录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想给学弟学妹们留下他们的感悟和成长经验。视频中有一个场景是学生在做结构试验,在很大型的试验仪器前,一个个子小小的女孩子对着镜头说:“有人说学土木真的不适合女孩子,也很累,但是既然学了,我们就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因为这样的工作总要有人做,为什么不能是我?”朴实的话语透露出坚毅和社会责任感,让人动容。

五、土木工程(茅以升班)建设的反思

(一)强制的末位淘汰制可能造成班级过分内卷

这个问题在2017级尚不明显,但在2018级比较突出。班级同学之间竞争大于互助,已经影响到班级的整体积极向上氛围。另外,强制的末位淘汰没有考虑成绩底线,即使班级整体水平很高,加权都在80分以上,但是根据末位淘汰制,还是要有人被淘汰,对被淘汰学生的自信心和情感有一定的打击。经过几年的实施,我们也在逐步改进,修改管理规定:在强制的末位淘汰中设置加权成绩最低线,超过最低线免于淘汰;设置返回加权成绩底线,给已淘汰学生一次申请返回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营造班级互助气氛,实现成绩共同提升。

(二)一对一导师制政策实施保障需进一步完善

在一对一导师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学部的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将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上,目前只是在学生和导师之间搭建了桥梁,实现了互选,但是在导师制实施的质和量上并没有明确的约束和要求。也因为这完全依靠学生和导师的主动性,使得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与预想相差较大。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并未明确区分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者的职责,所以很多时候,学生选择咨询更为熟悉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并没有跟导师进行深入交流;从导师层面看,每位导师本身就身兼数职,工作繁重,如果没有制度约束,主动联系学生并进行指导的积极性并不高[3]。因此,如何保障一对一导师制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从制度保障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自由选择的内涵应进一步扩大

根据茅以升班的培养办法,土木工程(茅以升班)学生在进入大三之前可以在土木工程的五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城市轨道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内任意选择方向课程,完成后面2年的专业课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一旦选定了方向,就意味着后面2年将按照该方向的培养方案进行学习,毕业资审时也按照该方向的教学计划进行资审,是非常局限的自由。事实上,我们可以允许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满足专业方向学分的基础上,任意选择其他方向的课程。这种方式肯定会在管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学管理需要协同改进。

(四)学生从事本专业的黏性应进一步加强

土木工程(茅以升班)的设立是为了满足未来土建类行业发展的高端人才需求,培养的学生最好是100%在本行业内进一步深造或者就业。但是从第一届毕业生的去向来看,无论是国内深造、出国深造都存在换专业的情况,这与成班机制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茅以升班不是在已有学生中选拔产生,而是通过高考录取形成原始班级,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第一志愿被录取,这就导致专业的认同度达不到100%,很难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招生几年来,茅以升班的第一志愿率逐年下降,导致学生的转专业率逐年上升,这就倒逼着我们思考如何提升茅以升班的专业黏性。首先,考虑改进成班机制,高考招生结合入学后自我申请加选拔机制,确保茅以升班的学生有高度的专业认同和强烈的专业求知欲;其次,考虑开辟茅以升班进一步深造的绿色通道,设置7年或6年本硕贯通制培养,将我们着力培养的优秀学生牢牢“锁定”在本行业内。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努力,将土木工程(茅以升班)打造成为培养行业精英的摇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土木工程(茅以升班)的建设道路上,我们要紧紧跟随时代和行业的需求,不断地探索、总结、改进,实现茅以升班“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国际化”的十二字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茅以升双一流导师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桥梁专家茅以升
V eraW an g
导师榜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