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四字格术语的翻译程式与标准化研究*

2023-03-09

光明中医 2023年22期
关键词:字格程式语素

贺 晨

当前存在三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家翻译标准,每部在英译方法上均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与中医药整体翻译原则、策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数量相比,中医药术语翻译研究和标准化的相关研究数量相去甚远。有学者统计了近40年国内6种核心期刊的326篇中医药翻译研究论文,其中与中医药翻译策略和方法相关的主题论文占比近50%,与术语翻译标准化的相关研究仅占约3%[1]。为提升中医的对话、解释和学术交流能力,本研究基于中医“四字格”术语的语言结构、语义逻辑、概念内涵,运用汉语短语的“二项切分”法,探究术语汉英对照翻译程式,以助力中医文化术语翻译的标准化进程。

1 翻译程式与中医四字格术语英译标准化

程式语(Formulaic Sequence)指可整存整取的连续或非连续语言序列[2],属于整体习得的非分析性、可部分分析性或可分析性的话语或语块[3]。按照程式语的结构特点,可划分为4种类型:多词组合、惯用表达、短语框架和句型框架[4]。一种语言的程式本质上相当于此语言的使用公式,具有较强的表达规范性和结构稳定性,是抽象语言规律的具体化表达。翻译程式是一种程式语与翻译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涉及2种语言的程式转换,需要同时挖掘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程式,以及2种语言程式语的对应规律,才能得出双语对照的翻译程式。

翻译程式的以上特点恰好与笔者寻求中医“四字格”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目标相契合。通过翻译程式建立中医“四字格”术语的汉英对照翻译标准,可使中医术语中源语的结构区分在目的语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确保中医术语概念和结构在目的语中的连续性,帮助目的语读者把握中医术语构词规律,主动建构中医术语的意义体系。

2 中医四字格术语的结构规律及语言特点

汉语的语素是构成术语的最小的语音结合体。语素和词素不同,词素只是构词的成分,而语素既可以是构词的成分,又可以单独成词,并可以组成词组[5]。知名翻译学者刘宓庆[6]认为“汉语短语一般具有二分性,即可以切分为二。短语切分后即可显示短语结构内部关系的多样性,这种显示对翻译意义很大。语言上,表层结构相同是靠不住的:不仅内容上很可能不一致,逻辑形式上也很可能不一致”。笔者通过对中医“四字格”术语的二分法分析,发现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中医“四字格”术语的汉语程式结构较为稳定,有一定规律可循。构成中医“四字格”术语中的每个语素大都属于完全语素(Full morpheme),是合成词中既表音又表意的音义结合体[6]。根据构成中医“四字格”术语的语素、内部语法结构及其涵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程式:(1)“ABAB”式,如“灸阴刺阳”;(2)“AA_B”“AB_C”等带有虚词或副词的程式,中间的“_”一般为“之”“不”“则”等助词、副词或连词,如“呼吸之门”“阴虚则热”;(3)“AABC”式,如“辛温解表”;(4)“AABB”式,如“肌肉满壮”等;其中属“ABAB”式对仗结构最为常见。

二是中医“四字格”术语的内部逻辑具有隐性且多样化的特点,即便从表层上看是同一程式结构,具体到某个术语,其内部逻辑也不尽相同。以 “ABAB”对仗式为例,2对“AB”自身内部即“A”与“B”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了偏正、述宾、主谓等,而2对“AB”之间即“AB”与“AB”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包括了并列、目的、方式、因果、转折等。

三是有很大一部分中医“四字格”术语在功能上兼具名词性和谓词性。由于中医典籍文本的语句短小精悍,常见3~5字组成的短语排比成句,尤以“四字格”居多,其文风凝练且意合性较强,不同的学者对术语本身的功能及术语内部的逻辑关系理解稍有不同,这种不同的理解便会在翻译上得到最直接的体现。

3 中医四字格术语的翻译程式

3.1 ABAB结构由于“AB”为主谓关系的汉语程式受到语境的制约,对于2组“AB”均为主谓结构的术语,其内部逻辑关系更为多样复杂,因此可把“ABAB”结构的翻译程式进一步分为“AB”主谓型及非主谓型进行探讨。

3.1.1 AB为非主谓型(1)汉语程式:AB(偏正)AB(偏正)并列联合;英文程式:NP(AB) + and + NP(AB)。①三部九候 Three Regions and Nine Divisions[7];②五音六律 Five Scales and Six Pitches[7]。(2)汉语程式:AB(述宾)AB(述宾)并列联合;英文程式:VP(AB) + and + VP(AB)。①健脾益气 fortify the spleen and replenish qi[8];②补血养肝 tonify the blood and nourish the liver[9]。(3)汉语程式:AB(述宾)AB(述宾)目的联合;英文程式: VP(AB) + to + VP(AB)。①辨证论治 differentiate syndrome to decide treatment[9];②宣肺平喘 diffuse the lung to calm panting[10]。“AB”非主谓型结构常见于带数字的偏正结构及述宾结构,其翻译无需结构顺序调整,只需要注意非并列联合的情况,如以上译例中“辨证论治”一词,“辨证”与“论治”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英文程式中需增译“to”以还原其内在联系。

3.1.2 AB为主谓型(1)汉语程式:AB(主谓)AB(主谓)并列联合。英文程式:N.(A) + be + adj.(B) + and + N.(A)+ be + adj.(B)。①腹满身热 The qi is hot and the vessels are filled[11];②形乐志乐The physical appearance is joyful and the mind is joyful(too)[11]。(2)汉语程式:AB(主谓)AB(主谓)转折联合;英文程式: N.(A) + be + adj.(B), while (but)+ N.(A)+ be + adj.(B)。①气盛身寒 Qi is sufficient, but the body is cold[7];②脉少血多The vessels are diminished, while the blood is plentiful[11]。(3)汉语程式:AB(主谓)AB(主谓)伴随联合;英文程式:When N.(A) + be + adj.(B), N.(A) + be + adj.(B)。①气实形实 When the qi is replete,the physical appearance is replete[11];②谷虚气虚 When the grain is depleted, the qi is depleted[11]。(4)汉语程式:AB(主谓)AB(主谓)因果联合;英文程式:N.(A) + N.(B) + causes (leads to) + N.(A) + N.(B)。①肾虚水泛 Kidney deficiency causes water diffusion;②津枯血燥 Fluid depletion causes blood dryness[12]。

上述“AB”为主谓结构的“四字格”术语在实际语境中常作为句子使用。对于并列、转折和伴随联合,这3种情况虽逻辑关系各异,但由于2组“AB”本质都是句子且隶属并列结构,相当于两句话进行组合,因此“AB”的英文程式具有一致性,即都是“主-系-表”结构,对于以上3种不同逻辑关系再分别使用“and” “while”和“when”进行语法衔接;而针对因果联合,由于在英语句法中就是一套独立的“主-谓-宾”结构,因此其英文程式也更具独特性,“AB”的英文程式为顺译的名词词组,“AB”之间使用“leads to”或“causes”等相应的因果关系谓词。上述译例中的 “肾虚水泛”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制定标准中的译本为“kidney deficiency and water diffusion”[13],但笔者认为“肾虚”和“水泛”之间更靠近“因果”关系,遂进行了改译。

3.2 AA_B和AB_C结构此部分以常见副词“不”、助词“之”以及虚词“则”等示例说明。(1)汉语程式:AA不B ;英文程式:N.(B with“in-/dis-...”negative prefix) + between + N.(A) + and + N.(A)。①水火不济 in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kidney (water) and the heart (fire)[12];②心肾不交 non-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eart and kidney[5]。(2)汉语程式:AA之B;英文程式:N.(B) + to/in/of... + N.(A) + N.(A)。①生长之门 the gate to life and growth[11];②虚实之要 essentials of depletion and repletion[11]。(3)汉语程式:AB之C(AB为偏正结构);英文程式:N.(C) + in/of… + NP(AB)。①六腑之海 the sea of the six palaces[11];②八动之变 changes in the eight movements[11]。(4) 汉语程式:AB之C(AB为主谓结构);英文程式:N.(C) + of + VP(AB)。①养藏之道 the Way of nourishing storage[11];②平气之道 the Way of balancing the qi[11]。(5) 汉语程式:AB则C(AB为主谓结构);英文程式:N.(B) + of + N.(A) + generates(produces) + N.(C)。①阴虚则热 Deficiency of yin generates heat[9];②阳虚则寒 Deficiency of yang produces cold[9]。

此类结构带有固定词,相应汉英程式也含有固定义。其中“不”字体现的是2个事物之间的“否定”关系,出于术语翻译的简洁性原则,其英文程式可采用单个带有否定前缀的英文单词来表达,而无需译成否定式的句子。对于中医“四字格”术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之”字词组,大部分都为定中词组,“之”字充当结构助词“的”,其英文程式常用“of”这一介词表达,为与被修饰语准确搭配,介词也可变为“to”或“in”等,但总体结构无异。对于“AB则C”的“四字格”形式,“AB”通常为主谓结构,整个术语独立成句。比起译成条件状语从句如“If yin is deficient, heat will be generated.”,把“阴虚”和“阳虚”等主谓结构译为名词词组可使得主语简化,整个译本也随之更为简洁。

3.3 AABC结构由于“A”“B”“C”代表3种不同的词性,此类程式本质上多为“主谓宾”结构,但基于“AA”即主语在整个术语中的不同意义,又可分为“疗法-效果”型及“事物-状态”型。(1)汉语程式:AA(疗法)BC(效果)型;英文程式:VP(BC) + with + NP(AA)。①辛温解表 releasing the exterior with pungent-warm[5];②淡渗利湿 draining dampness with bland percolation[5]。(2)汉语程式:AA(事物)BC(状态)型;英文程式:NP(AA) + V(B) + NP/adj.(C)。①肾气平均 The qi of kidneys has reached its normal level[11];②天气以急 The qi of heaven becomes tense[11]。

对类似于“辛温解表”中医治法型术语,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制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Dr.Wiseman(魏迺杰)编著的ParadigmOnlineTCMDictionary3部中医词典都是选用介词“with”进行翻译[14],因此英文程式也采用带有“with”的状语结构进行翻译。“AABC”事物状态描述型术语在汉语里属于具有完整“主-述-补”结构的句子,在翻译成英文程式时,可沿用其结构顺序,根据实际语义译为“主-谓-宾”或“主-系-表”结构的句子。

3.4 AABB结构在中医典籍中,此结构的“AA”与“BB”常见于主谓联合及述宾联合,而主谓联合中的谓语又可分为形容词性谓语及动词性谓语。(1)汉语程式:AA(主)BB(谓)联合(形容词性谓语);英文程式:N.(A) + and + N.(A) + be + adj.(B) + adj.(B)。①骨髓坚固 Bones and marrow were solid and firm[11];②经脉沮弛 Sinews and vessels are worn out and slacken[11]。(2)汉语程式:AA(主)BB(谓)联合(动词性谓语);英文程式:N.(A) + and + N.(A) + V./ VP(BB)。①卫气散解 The guard qi dissipates[11];②精气溢泻 The essence qi flows away[11]。(3) 汉语程式:AA(述)BB(宾)联合;英文程式:V.(A) + and + V.(A) + NP(BB)。①辨列星辰 distinguish among and arrange the stars[11];②呼吸精气 exhale and inhale essence qi[11]。

对于“AABB”结构的翻译程式,不管是主谓联合还是述宾联合,在翻译前需特别注意 “AA”和“BB”中的每个语素是构形语素还是完全语素。构形语素只参与构形,不参与语义构成,而完全语素具有独立意义,需分别译出。一些中医术语合成词中的语素以现代汉语的视角可视为 “完全结合”,如上述译例中的“骨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可作为一个独立词汇,英文可用 “marrow”替代;又如“坚固”和“呼吸”二词,以当代语境进行翻译,可分别直接译为“solid”和“breathe”;但在中医文化语境中,以上每个语素在词语内部的语义结合紧密度不高,需将组成语素“骨”“髓”“坚”“固”“呼”“吸”单独译出,才能完整体现术语的原有概念内容。

4 小结

翻译程式为中医词组型术语英译标准提供了一把客观的量尺,可对中医典籍里门类众多的词组进行批量化运用,也可为现有“四字格”术语各译本的翻译批评和质量评估提供重要参照。在推导中医“四字格”术语翻译程式及制定其英译标准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术语中隐含于各语素之间的语义逻辑应予以显性、清晰化,以避免术语概念不清,消除可能造成的歧义。(2)英译程式应遵循中医术语翻译的简洁性、同一性及回译性整体原则,即译本信息密度尽量与源语靠近、针对同一概念术语采用同一词汇,译本在结构上与源语形式相近。(3)对于兼具名词性和谓词性的术语,应把语境因素纳入考量,充分考虑术语在语篇中充当句子时的确切语义,再选择合适的语法衔接词。④翻译程式应充分还原中医术语的写作风格和概念内容,对参与构义的语素应翻尽翻,保留中医文化术语的古老性和民族性。

猜你喜欢

字格程式语素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同音》二字格探析
老虎棋
因果复合词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