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审议的思与行
2023-03-09文王雨
文 王 雨
课程审议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有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审什么、如何审值得教师思考。本文以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为例,阐述课程审议中的四个要点:审(教材)、研(儿童)、寻(方法)、链(资源)。
一、审:教材
主题活动课程审议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内容,厘清教材的逻辑,明晰教材的架构,从本园儿童的角度解析主题的具体内容。教师需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理解主题的内涵,明晰主题的核心价值,抓住主题的关键经验,一起碰撞出实施主题的想法,梳理主题的脉络,提炼出核心价值,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一)解读教材,理顺关系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通常是依据园所内所使用的教材来确定内容但是,这些教材适用于大部分幼儿园,在个性化上会有所欠缺。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通读教材的所有信息,了解教材设置的具体目的,然后再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以及时令、节气等特殊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以全面解读教材,理顺主题的逻辑关系。
(二)领域入手,梳理脉络
在主题课程的审议中,教师要从领域入手,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删、取舍、重组。对于主题活动课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梳理出主题脉络,始终以儿童的视角出发,理解主题活动课程编制的“为什么”,分析课程的适宜性、全面性。审议时,教师要厘清主题脉络的“三线”:主题的行进线、学习的推进线、主题的延展线。只有明确了“三线”,主题活动审议才能初步形成。
二、研:儿童
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对象。在主题活动审议的过程中,教师的最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幼儿,了解班级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并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选择适宜的主题内容,再联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幼儿的发展目标,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审议主题活动的内容,从根本上被幼儿接受,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聚焦《指南》《纲要》,把握核心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审议的过程中,教师要聚焦《指南》《纲要》上各领域的具体目标以及幼儿发展的规律等内容,挑选合适的幼儿的主题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思考、讨论、研究幼儿的实际需要,联结《指南》《纲要》,把握核心经验,挖掘主题活动核心价值。
(二)基于经验,分析需求
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审议中,教师要树立“儿童第一”的观念,将课程审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于幼儿。教师在审议中,首先要基于幼儿的实际经验,认可幼儿的主体地位,肯定幼儿的价值,尊重幼儿的权利,从幼儿的角度去审思课程的设置。同时,教师通过谈话、观察、调查等方法,分析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重新调整活动内容,对预设的教育,目标、内容进行分析、筛选,选取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并在活动实施中依照幼儿的发展适时调整内容,最终形成主题活动的内容。
三、寻:方法
在明晰教材、确定核心价值、分析幼儿需要的基础上,教师在再次教学课程审议时,要加深对园本化、实施路径等方面的思考。教师要立足园本特色,将园本特色融入主题内容中,不断优化内容,调整实施策略,重构主题网络。
(一)立足园本,优化内容
儿童的经验是与其生活的环境高度相关的。幼儿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环境之一,而每一所幼儿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自己特有的园所文化和园所特色。在主题活动课程的审议中,教师要将主题内容的动态性、多元性、适宜性、有效性融为一体,不断厘清主题思路,优化主题活动内容,细化主题目标,使主题活动更加清晰。
(二)跟踪过程,重构网络
主题活动的网络图是活动执行的支架,也是主题活动的核心,是活动目标与实际教学活动联结的纽带。教师要跟踪主题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要,重新构建主题网络,促进课程逐步完善。
(三)优化环境,适时留痕
班级环境的创设不仅是美丽的背景,还应该将环境变成幼儿主动学习的一个桥梁。教师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创设一个动态的、互动式的、体验式的环境,围绕主题活动的核心内容,创设一个满足幼儿需要、有利于幼儿交互的、多元的环境。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环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注意“留白”。环境的创设不是越“满”越好,而是应该适当“留白”,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延伸,随时与幼儿互动,将“留白”的地方交还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学习的感受,及时增补内容,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二是学习适时“留痕”,合理呈现主题活动的内容,反映幼儿在学习中的状态。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对于环境的打造要注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幼儿的学习核心经验、游戏中的动态、作品等,科学合理地为幼儿的学习“留痕”,全面展示幼儿学习的过程。三是环境创设要注重幼儿学习经验的拓展,帮助幼儿拓展主题经验,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链:资源
主题活动审议除了主题前审议、主题中审议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主题后审议。这个阶段,审议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主题资料的汇总以及对主题活动的一个整体反思中。教师要全方位地对主题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主题资料,参与建立幼儿园资源库,将主题活动材料存放到资源库中,以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避免资源浪费。
(一)整合主题,反思归纳
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整合、梳理、评价与反思,围绕以下问题深度思考:主题活动的核心价值有没有在主题活动中实施的过程中较好地呈现?主题活动的预设目标有没有较好地达成?活动的内容是否真正符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的经验有没有因为主题活动得到提升?环境的教育价值有没有有效体现?教师需要通过整合主题内容,反思主题实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架构主题的脉络,建立核心价值与教材之间的联系点,善于抓住幼儿学习中的兴趣点,及时整理可以有效支持幼儿学习的教学策略,从而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要善于收集主题活动的评价,从评价中反思活动的不足,及时改进。同时,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从多层面收集评价,兼顾多方面的建议,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资料汇总,建立资源库
资源库的建立是幼儿园课程审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幼儿园资源库能够帮助教师减少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困难,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教学教学质量。因此,在主题活动实施后,教师要将主题活动中的材料按不同的类别打包,以网盘的形式存储在幼儿园资源库中,以便其他教师进行资源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在资源库建设中,教师要注意以儿童的活动为线索整合资源,增强资源的利用率。当然,幼儿园要更新资源库,强化资源库利用功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幼儿经验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