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与建议
2023-03-09王婷婷
王婷婷
(安徽省江淮船舶检验局,安徽省 合肥市 230011)
引言:
大数据是海量数据的集合,它结合云计算优势,在一定时间内可收集较多的数据资料,由于其具有高速、精确等特点,可帮助各个单位高效开展工作。事业单位属于国家为社会提供文化以及教育等多方面服务的机构,其不将盈利作为最终目标,并且运行经费基本是政府拨款。目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规模逐渐扩大,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处于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以此提高执行能力,使内部人员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对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推动事业单位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属于管理模式之一,即借助制定制度以及执行程序,辅以对应的措施对日常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规避和管控[1]。通过深入分析定义可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体现组织特色以及制度特色,致力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1)信息海量性。这一时代的特点之一是信息具有巨量性。目前,信息技术实现充分发展,部分传统资料已经逐渐实现数据化,一些单位逐渐实现无纸化办公,信息数量实现大幅度提升,并且相应配套信息技术设施建设促使数据更加庞大。 (2)信息多样性特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本身富有多样性的特征,其中涵盖了较多的信息数据,给管理以及信息获取带来较大优势。 (3)信息处理阶段高速性特征。在这一时代中,信息处理速度相比之前存在大幅度提升,在检索以及处理信息过程中更为方便和快捷。 (4)价值性特征。部分关键性信息是以数据形式存在,因此数据本身存在巨大价值。基于此,在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具有显著优势。
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具备以下优势:其一是对以往工作漏洞进行弥补,通过这一方式优化内部控制。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海量数据优势,以此对单位的内部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统计,实现分析和记录[2]。其二是合理规划相关内容,通过此方式提高内控质量。在应用大数据过程中,对内控涉及的数据进行分类,完成归纳和处理,对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进行确定。其三是对资料进行补充,针对信息来源部分需要进行有效拓宽。在内部评定以及考核阶段,会产生较多的信息数据,单位基于上述支持可有效掌握财务信息数据,需要大数据提供重要支持,以此确保工作人员完成数据量化过程,针对内部评定工作可以有效处理,完善单位内部考核制度。大数据中存在的海量信息可以确保事业单位有效掌握财务信息数据,帮助事业单位在短时间内掌握经营情况,使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更加顺利。因此,在事业单位拓宽信息渠道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
二、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控意识有所欠缺
现阶段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我国逐渐进入到数据化时代,大数据也成为各个行业比较关注的焦点。但事业单位发展过程相对比较缓慢,大数据利用效果也不够突出,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其并没有掌握大数据与常规数据之间的差别[3]。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需要意识到事业单位与大数据之间的联系,由于单位在大数据认识上相对较为片面,也会存在误差,无法保证内部控制质量。部分领导人员认为内部控制仅会作用在企业上,并不会对事业单位产生作用,因此并不注重内部控制效率优化,难以凸显其使用价值。领导人员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价值,导致员工会失去内部控制工作动力,造成整个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健全。
(二)内控环境较差
事业单位员工在内控意识上比较缺乏,不同部门管理工作均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中,工作效率不断降低,不能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缺乏责任制规范,单位工作人员不具备责任感,工作中更加马虎,对单位内部管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多数事业单位不具备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单位组织内部由于缺乏制约,造成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以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例子,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财务控制。在这一时代中,有效开展财务控制工作会对事业单位职能发挥产生直接影响。但目前单位内部控制效果并不突出,一些单位即使可以按照相应规定形成制度,在预算编制以及执行阶段也会利用到制度,但执行效果稍差。单位预算方案制定需要会计人员开展,领导设置预算编制目标,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存在复杂性。基于此,会计人员需要在预算方案制定上花费一定时间,一些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在短时间内结束,这一问题造成预算编制流程不够细化,与预算编制质量需求不适应。除此之外,内部控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主要是收入管理以及支出管理,单位会计核算质量需要注重提升,一般情况下需要借助领导负责方式处理财务控制,财务管理人员难以有效认识到财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人员不够重视申请以及审批等程序,在最终阶段的财务决断不具备数据支持,使财务决策缺乏全面性。
(三)风险控制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资金属于国家财政划拨,市场资源主要是国家给予,因此不会产生成本与收益核算等问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具备风险控制意识,其单纯认为风险控制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事业单位本身不存在风险,工作人员也不会存在竞争压力,此种认识具有片面性。事业单位属于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责任是为民众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的服务。在服务质量难以与社会民众需求相适应的情况下,单位服务与社会发展就会不匹配,管理风险也会突出,因此缺少风险控制意识也会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三、大数据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内部信息交流反馈
依据事业单位实际机构设置情况,单位下面会设置多种职能科室,实现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各个科室实现有效配合,构建完善信息共享以及沟通协调机制,以此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加强不同科室之间的联系,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力度[4]。除此之外,处于大数据信息时代,借助人机交互式计算机技术和广域、无界限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内控是发展的重要趋势,以此方式才能降低工作失误,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二)优化改良内控环境
有效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是具有良好的内部环境。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好的内控意识,促使每位员工均可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中,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以此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对每位工作人员进行约束,以此方式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各个部门需要依据相应规定以及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内控机制进行建设,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时效性,构建完善内外监督机制,使单位各项工作在接受上级部门监督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内部监督体制制约,促使单位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政府采购控制
首先,单位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完善内部采购管理体系,以此方式提高采购管理工作水平。我国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了采购管理办法,针对采购管理工作部门以及机构也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定期培训采购管理人员,同时也需要针对财务人员和相关领导进行培训,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均可准确掌握知识。负责采购的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以及招投标规则等,工作人员在获取资格证书后方可正式上岗,并且需要定期接受教育培训。其次,需要严格遵守采购预算编制原则。采购预算编制属于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采购预算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即将部门预算作为基础原则、可靠性原则以及完整性原则等。采购预算编制属于较为复杂以及细致的工作,其政策性较强,基于此,需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综合性分析上一年度采购预算执行情况,吸取相应经验教训;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更具可信性的采购项目,落实项目,确定资金来源;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报告,以此方式提高财政专项拨款的成功率;针对上级部门制定的采购预算编制需要予以正确理解,保证预算编制的规范性以及统一性。事业单位采购预算编制审核效果需要不断强化,审核过程中需要确保完整性,例如确定其是否漏报等;采购项目需要完成合法合理审核,例如能否保证资金来源,采购价格是否存在低估或者高估情况等;采购项目需要完成真实性以及必要性审核,例如确定是否存在重复配置或者高标准配置问题等;采购项目中关联性审核以及可靠性审核均需要妥善处理,确定相关内容要素是否细化和完整[5]。
(四)加强差旅费用预算审批控制
首先,事业单位应重视差旅事项事前审批。通过经办人在出差前填写出差申请单,梳理报批程序。在审批内容中包括出差事由、起止日期以及出差人员等。在报销差旅费用过程中,出差申请单需要作为报销原始单粘贴附后。其次,重视公务卡结算方式。公务卡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公务支出的重要方式,在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支出可在公务卡报销系统中进行搜索,使支出更加公开透明。公务卡结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公款私用的行为进行制约。在没有使用公务卡结算差旅费的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化说明。同时需要强化学习宣传效果,单位整体员工需要强化学习制定的差旅费管理制度,单位领导需要起到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严格控制制度实施效果,减少过程中出现违规问题。此外,还应重点学习差旅费违规报销案例,深入分析违规事项的相关事实和根源,总结经验,发挥震慑作用。
(五)加强固定资产评估处置
事业单位首先需要重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效果,有效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资产管理需要严格执行相应财经法规以及各个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实物登记账,全程管理固定资产购置、赠与以及置换等过程,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监管效果,实现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清查盘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其次需要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清查盘点工作的主要是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针对盘盈以及盘亏的资产需要确定原因,梳理确定责任并进行及时处理。最后需要提高执法检查以及监督力度,相关部门需要将资产真实完整以及保值增值作为重点监督内容,发现其中的问题,有效分析,确保问题解决。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果,使内控制度得以完善,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重视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效果,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对账务处理进行有效规范。会计人员需要重视业务培训以及学习效果,优化业务素质,对账务处理进行规范和完善,奠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确保账账相符以及账实相符[6]。
四、结束语
大数据发展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准以及管理质量,为其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较为落后,在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以及优化效果,以此深化内部管理机制以及大数据技术认识,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效果。基于大数据背景,事业单位应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机制,对内部信息沟通系统进行完善,以此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提高大数据技术与内部控制工作结合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