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三资”管理,壮大集体经济
2023-03-09俞宇瑛
俞宇瑛
(宁波市奉化区农村经营管理站,浙江 宁波 315500)
引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发展和社会稳定,历来是群众关心、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强化“三资”管理工作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结合具体情况来看,现阶段“三资”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对于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而言,需要加强对“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三资”管理工作。
一、“三资”管理的内涵
“三资”是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简称,为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并由组织成员大会或是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依法行使相应的所有权。狭义的集体资产包括非经营性资产以及经营性资产,广义的集体资产还包括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三资”既能够将狭义的集体资产囊括其中,也将广义的集体资产包括其中,具体包括:第一,资金是指村、组集体经济中所有成员共同拥有的货币资金,具体包括银行存款以及现金;第二,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建设的建筑物、房屋、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还包括材料物资、农业资产、水利、交通等其他类型资产;第三,资源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山岭、草地、土地、水面等自然资源。
二、规范“三资”管理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作用
规范三资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服增长、非生产性开支规范、股权分红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基层民主管理以及乡村振兴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作用。
第一,有利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范“三资”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帮助村民自治组织彻底清算村所属资产、资金等财产资源,避免出现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避免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推动集体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有利于约束基层组织干部权力,防止基层腐败现象发生。规范“三资”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从源头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并加大对基层组织干部的管理力度,约束其行为,促进基层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三,规范“三资”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安全。通过村务财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村民及时了解资产资源发包情况、村级工程建设的招标情况,以此保障村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提升人民群体对集体经济以及“三资”管理的信任度,同时提高“三资”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现阶段“三资”管理存在的不足
结合现阶段“三资”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在落实“三资”管理之后,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在规模上不断壮大,村民收入明显提升,土地流转以及生产经营等在农村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三资”管理的内容更为细化,在减少资金风险以及强化监督上均发挥了重要优势。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部分地区的“三资”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包括欠缺完善的“三资”管理体系、缺乏专业的“三资”管理人才、农民参与监督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欠缺完善的“三资”管理体系
在开展“三资”管理的过程中,完善的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管理成果,减少“三资”风险的出现概率,更可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若管理体系不健全,将增加出现风险和漏洞的概率,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但从当下部分地区开展“三资”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部分地区在发展理念上较为落后,对于“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在实施“三资”管理工作时,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相关工作缺乏有效的约束以及指导,从而影响“三资”管理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由于缺乏完善的“三资”管理体系,有关单位在建立机制层面缺少有效的准则,操作性不足,不能有效解决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阻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虽然部分地区建立了“三资”管理体系,但并未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仅是套用其他地区的管理体系,同样会导致“三资”管理效果不佳,影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缺乏专业稳定的“三资”管理人才
在现阶段的“三资”管理工作中,各级政府虽然知道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但多停留在口头层面,并未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因此对应的人员配备、资金保障也大打折扣。一方面乡镇的农经干部队伍不稳定,上升空间有限,老同志想平稳退休,不愿创新,存在着“躺平” “佛系”的思想;而年轻干部则身兼数职,“身在曹营心在汉”,更多的精力被乡镇其他工作占据,主职农经工作无暇顾及,对疏于“三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三资”代理会计流失严重,作为编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近几年有些地区编外人员招聘乱象整顿治理中很受伤,年薪不断降低,优秀人才纷纷辞职,导致现存的“三资”代理会计队伍的人员责任心下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思维还停留在过去,没有与时俱进,对村里的文书、出纳缺少指导,“青黄不接”现象极为普遍。这种稳定性不强的队伍也使得在开展“三资”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给管理效果的提升造成较大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三资”管理的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其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水平,才能保障“三资”管理的顺利进行。但部分地区缺乏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没有将先进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及时宣导给工作人员,导致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升,仅依照传统方式开展工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较低,也给开展“三资”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三)农民参与主体性缺失
大部分农民都认为“三资”管理与自身关系不大,缺少村级集体事务管理参与权、知情权意识,很少有农民去关注一年四次的村务公开财务明细。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再加上村干部待遇低,年轻人进城求学、务工、经商,不愿回村,村干部普遍老龄化、文化程度低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差、执行力低,考虑问题单一片面,对村级工程建设、资产资源发包等重大经济事项法制意识淡薄,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经常以村两委会代替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决议,会议记录简单粗糙,题纲式记录,未明确该有的经济合同要素,导致村级集体资产流失。
(四)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部分地区虽然制定了“三资”管理制度,但操作性不强,影响了“三资”管理效果。虽然部分地区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部分干部文化程度较低,并不能系统学习相关的法规以及财务制度且执行力度不佳,存在形式化的情况。如村委换届,部分上任的村主任并不熟悉“三资”相关规定,办事流程也相对随意,导致集体资金应用效果不佳。
四、规范“三资”管理策略
“三资”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环节相对较多,因此在开展“三资”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三资”管理体系,强化人才培养与引入工作,增强村民参与意识,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 “三资”监管体系“智能化”“精细化”
面对目前村书记、村主任、经济合作社社长“一肩挑”且任期延长至5年的新发展情况,要准确把握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党政部门需要加强重视,及时修订出台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乡镇政府需要充分意识到制度是实施政策的良好保障,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登记集体“三资”状况,由专业人员开展登记工作,保证质量,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好“三资”的清查工作,理清“三资”家底,并做好登记造册工作,为后续开展“三资”管理做好数据和资料上的支持。积极应用“数字智管”现代技术,给村级集体经济“健康状况”体检。2022年,“浙农经管”系统再添新利器,正式上线“预警监督”平台,对于违反财务制度的事项“亮灯”。每个村的“三资”情况以往季度或年度检查为主,由于间隔时间久,存在监管盲区。如今有了平台提醒,能主动发现问题,即时精准监管,减少村级集体经济损失,同时有效阻止了“三资”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盘活村级集体存量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三资”增值作用,尤其是在资源性资产方面,突破集体经济用地层面的政策,健全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监督,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三资”管理工作,定期公开“三资”清查结果,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避免出现“三资”挪用的情况,优化干部激励机制以及分工改革。
(二)推进“三资”管理人才“市场化”“专业化”
规范“三资”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责任心,从而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一支稳定的“三资”管理队伍尤其重要。各镇(街道)要配备专职的农经人员,不要随意调整,对优秀的农经干部要给予上升的空间。对专业岗位的代理会计,要区别于一般的编外人员,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将代理会计日常监管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奖励挂钩。动员年轻人返乡工作,使其成为基层的主力军,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三资”管理的要求也在提高,“三资”管理需要加强人才的引入以及培养工作。对于现阶段的干部以及工作人员,有关单位和部门需要充分、全面了解其工作水平,结合专业素养合理安排对应的培训工作,并建立对应的财务人员帮扶工作机制,为干部和工作人员提供丰富的交流机会,保证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而完善“三资”管理工作。为了保障培训效果,可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考核,如果考核不通过,则需要工作人员再次参加培训。
(三)推进农民参与“三资”管理“广泛化”“常态化”
“三资”管理过程中还应当有效强化农民的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引导农民充分认识“三资”管理与自身的密切关系,除了各级部门要加强监督外,广大农民也要参与到“三资”管理的监督工作中。不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不容易,需要工作人员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按照规范标准积极引导,让农民真正意识到推动“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推动村民参与“三资”管理向“广泛化”“常态化”发展。比如在某村实施公墓建设工程时,村两委会以民主议事的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在一期工程建设中面向全社会进行了公开采购招标,最终某石材厂以低于市场近一半的价格中标,此次事件极大提升了村民参与村“三资”管理的意愿。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三资”管理工作,还应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借助信息平台建设,方便群众及时了解“三资”管理情况。如某区为推动村级财务公开,在数字门牌中增加了“阳光公开”板块,对每一笔村级财务进行公开。
(四)推进“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规范“三资”管理运行的重要方法。因此对于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而言,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监督制度需要不同部门都积极参与“三资”管理的监督工作,强化纪委监督力度,强化领导层面的考核工作。以笔者所在镇为例,一些村为实现以任务选人、以制度定人、以规章约束村民言行,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同步通过《村规民约》 《村经济合作社章程》 《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并规范了村聘用干部的报批程序。
完善干部任期以及离任财务审计工作,对集体资金应用、分配,财务的预算以及决算定期审计,重视完善集体资产、资源方面的审计工作,同时强化审计后的持续监督工作。此外,适当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级的地位,强化培训以及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村务监督作用。此外,为了提升现金管理的规范性,还需进一步完善集体现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应用跟踪监督,严格杜绝坐收坐支、白条抵库等现象。
五、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三资”管理对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三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积极借鉴优秀地区的优秀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如促进“三资”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强化人才的培养与引入、增强农民参与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等,完善“三资”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