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
2023-03-09张炼
张炼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审计局,广东 揭阳 515400)
一、新预算法和财政资金监管内涵概述
新预算法是指由2014年第12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投票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新预算法对政府机关财务的运行具有较强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等方面要求。与此同时,新预算法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监管方案制定方式进行了全面改革。新预算法不仅建立了跨年度预算方案,还在原有预算方案制定方式基础上,将预算审查的重心由资产管理转移到促进收支平衡和科学配置财政支出两个方面。新预算法提出的“跨年度预算案”财政收支平衡制度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最新政策设立的致力于促进行政单位财政收支稳定的方法。其主要用于对年度预算资金短缺进行补充,并以此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总体来说,新预算法属于调整年度资金盈缺的重要工具。其次,新预算方案可以着重对专项转移支付进行规范。例如,地方政府可支配部分规模不大、特殊用途等方面的财政项目,为了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资金监管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对其支出项目做出一定的规定与限制,在法律层面上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如何借、如何还的问题。
财政资金监管内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出现的资金活动问题进行监管。这种监管过程不同于普通企业的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监管时,应当重点结合不同环节开展针对性的监管工作。例如,重点检查资金交流合同的内容以及递交手续等。对单位内部财政资金不同环节进行监督,其目的也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避免事业单位出现内部腐败现象。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措施,以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单位顺利发展。
二、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意义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监管,不仅是为了促使专项资金得到其应有用途,为完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推动力,更是为了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出现贪污腐败等情况,以保障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和工作效率[2]。除此之外,监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外资金也是工作开展重要内容,强化此方面监管,目的是确保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的可行性,促使资金得以安全规范应用。针对追加预算资金部分,需要完成有效监管,以确保资金应用规范性,避免过程中产生违法行为。监管预算内外资金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资金控制力上,确保资金管理以及使用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相契合。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资金监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国有资产进行重点管理。由于国有资产是国家进行社会基础建设的启动资金,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点监管这部分资金的实际数目以及使用状况,严防单位内部出现违规挪用、非法贪污等情况。同时,要对已经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并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现状
(一)监督机制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工作完善与否对财政资金监管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地方政府存在传统的思想,不够重视兼顾责任意识,排斥心理较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其人事管理也隶属其中,基于上级行政压力,资金监管工作本身会造成会计人员压力,因此监管工作开展效果较差,极有可能产生虚假支出等问题。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制度缺乏有效性,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部分单位直接不计提折旧,未进行定期盘点清查,固定资产管理上也不具备规范性要求。本质内容上,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抑或是由内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造成的,上述问题会对财政资金安全性造成影响。
(二)审计监督效果弱和整改重视程度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在资金来源上不具备压力,部分员工在资金认识上不够正确,忽视资金使用有效性。对于上述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成立会计结算中心,并以其分析出的资金使用数据对日后单位财政资金使用途径进行严格管理,以此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会计结算中心能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定时对会计结算中心工作进行反思,并结合其不足之处进行弥补。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以监管为基础的“监管制度建设”,并通过上下级责任负责制,将监管工作深化到底,以此弥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效果弱化、浮于形式等不足。
(三)资产基础管理不扎实,固定资产管理不当
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积极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资产管理需要严格执行财经法规以及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实物记账,全程管理各项固定资产购置、赠与以及置换等,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监管效果,定期或者是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摸清家底,保证账、卡、物信息相符。但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盘盈盘亏的资产,原因不能调查清楚,责任划分不清,处理时效长。未重视执法检查以及监督力度,相关部门需要将资产真实完整以及保值增值作为重要监督内容,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果提高,内控制度得以完善,构建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但实际工作开展却与其背道而驰,效果不明显。需要强化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业务素质提高,账务处理得以规范。会计人员不重视业务培训以及学习,自身业务素质迟迟得不到提高,执行相关财经法规不合理,账务处理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较差,就难以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预算管理落实不到实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往往是“整体工作”,因此财政部门在进行监管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性质以及其他因素,财政部门进行的资金监管工作往往不能得到各部门的充分配合,这也会导致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也是导致其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切实执行的重要原因。例如,部分工作人员在罗列资金使用项目表之时,极易出现缺失、错误、假报等情况,这直接导致当前预算编制工作浮于形式、难以深化。再者,由于制度建设属于资金监管工作落实的基础,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注重制度建设,并以制度建设促进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科学等情况,这也会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滞后性,进而对事业单位整体发展产生影响。
四、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措施
(一)提升预算管理地位,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依据新预算法相应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收入以及支出均需要纳入部门预算中完成管理。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取消预算外资金,将其作为基础,所有财务收支均可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中,通过此种方式避免预算外资金在体制外循环,帮助清理其小金库以及避免资金腐败。与此同时,需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满足财政体制改革需求,基于新预算法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原有的国有资产出借出租收入以及利息收入等均纳入部门单位预算管理中。与此同时,需要将不同类型结转资金以及科研经费收入等纳入部门单位预算管理中,结合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管理上述资金类型,契合单位资金整体预算指标。
在新预算法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树立跨年度预算平衡理念,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树立财务预算观念,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依据年度资金预算,联合日后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重视单位财务预算,兼顾债务预算、资金收支预算以及其他相关资金收支预算。首先,单位管理人员需要重视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承担预算管理主体责任,部门预算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均得到提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从基层单位开始,保证部门预算编制准确性得到提高。其次,提高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程度,基于预算编制基础,可将单位所有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中,在预算管理基础上监管预算资金全过程,流程化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调整等,内部控制得到强化,确定岗位责任,增加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使用效益。
(二)加强单位经费使用监管力度,建立系统预算编制方法体系
新预算法中,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其凸显着相应管理理念。例如用钱必问责,花钱必问效,需要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放在显著位置。依据新预算法资金管理思路,单位需要不断改进预算支出管控,以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确保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增加。新预算法要求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纳入所有财政预算,开展合理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基于新预算法要求树立科学化的财政预算管理目标,全过程监督管理财政资金预算,以科学评价预算管理结果[1]。
(三)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保证预算执行严肃性
基于新预算法背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预算执行阶段存在多方面内容,分别如下:首先,行政单位要对年度预算工作进行“量化”。量化即事业将年度预算目标“分解”,并根据分解后的目标确定各个部门的主体责任,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首脑对基层工作的全面监管,也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资金监管工作的反思,确定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和完善,保证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效果。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依据新预算法要求,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内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情况构建相应考核评价机制。若单位内部信息化考核设备较为先进,则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适当提升对工作准确性的要求;若单位信息化考核设备配备较为不足,则管理人员应当适当提升对工作成本和执行方面等要求,并在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后管控收支过程。科学化编制预算,严格执行,依据新预算法调整部分预算工作,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调整编制,开展预算执行工作,在细化预算编制过程中,首先是优化编制,充分分析单位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强化预算编制完整性。其次是规范会计核算,确保支出与核算相符合。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费用支出,严格遵守预算不支出规则,按照批复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是新预算法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重视这一点,编制以及执行预算的不同阶段落实新预算法政策,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四)加强预算收入支出考核,建立完善的监管考核机制
例如,某市GDP增幅达到12.3%,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达到12.9%,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财政支出面广,财政缺口问题并没有伴随经济快速增长有效缓解。基于增支压力影响,财政缺口比较严重,因此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解决财政资金缺口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财政资金监督制度运行较差,财政资金使用随意,等等。因此需要完善财务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完善是确保预算管理公开透明的重要方式,凸显在以下方面:及时构建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以及可行性的约束机制;资金应用需要严格按照预算安排进行支出,保障行政职能履行;构建资产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国有资产,与此同时,需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加强内部监督审查力度,针对重大问题需要集体审议决策。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整体素质,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以下几点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改变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强化管理意识:定期举行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危机感;建立奖惩机制,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表现不合格的员工给予惩罚,与此同时将工资和考核结果联系到一起[2]。
五、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可满足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需求,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以及规范性。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资金监管意识较差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不合理等,此种问题会对事业单位资金应用产生严重影响。为有效监管资金,需要积极发挥财务管理核算监督作用,构建科学化的预算监督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培训效果,等等。基于此,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也会同比提高,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