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洲职业教育的发展

2023-03-08韩向璐刘文静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工坊技术培训职业技能

韩向璐 刘文静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邯郸056005)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地区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经济成长也加速显现,被看作本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大洲。提升工业化程度水平可以对整个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帮助,成为了当地提高就业、减少贫穷、改善人民生存能力的重要基础。而非洲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依然存在着不少挑战,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影响着非洲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在人才培养领域,职业教育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同过去比较,非洲地区的职业教育受众程度和层次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职业教育的质量却还亟待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低下将限制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而加大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矛盾。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导致了非洲大陆相当多的劳动者不得不在低端产业、非正规机构中工作,部分非洲国家的青年失业率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十二以上。而投入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低市场认可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非洲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经济联合论坛机制下,笔者曾在2013年至2016年前往非洲国家参与援建工作,根据非洲国家职业技能教育的需要,对当地多所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基地建设、师资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援助,对非洲各国职业教育有所了解。

一、非洲职业教育现状

1.非洲人口的快速增长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振兴

据《世界人口展望》资料统计2022年全世界生育率排名前十的国家,以及0-14岁人口占比排名前10 的国家均位于非洲。以生育率最高的尼日尔为例,该国0-15岁的未成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接近二分之一,意味着该国几乎一半的人口是少年儿童。快速增长、规模庞大的年轻人口通常被视为能够支撑国家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但另一方面,素质低下、高失业率的大规模青年群体通常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其高消耗、高需求的特性容易形成“人口包袱”。要实现从“人口包袱”向“人口红利”的有效转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是不二法门。

事实上,非洲人口的过快增长,伴随着教育资源的短缺,正是制约非洲人力资源有效转化和利用的一个主要短板,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的落后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职业教育领域是一个长期被许多非洲国家政府和国际援助组织所忽视的方面,因此在非洲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发展极为滞后。非洲国家人口红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则为掌握刚需职业技能,创造就业机会。

非洲的职业教育供给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严重不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发表的《非洲职业培训转型正在进行》的白皮书中强调,目前非洲职业技能培训的增长形势仍不乐观,改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和劳动者需求间的契合性将成为非洲的一个严峻挑战。随着非洲对外交流活动的进一步迈进,越来越多的国家瞄准了非洲大陆,在当地投资建厂,而在实际用工的过程中发现,劳动者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与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存在严重偏差,本地招工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学教授卡洛斯·欧雅(Carlos Oya)在其撰写的报告《中国企业和非洲就业增长:一种比较分析》中提出,在安哥拉,由于职业技能的短缺,每个企业都需要对员工进行各种类型的岗前培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集中于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制约了生产力向前发展。

2.非洲严峻的社会经济状况要求高技能人才队伍崛起

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严峻的问题。由于工业发展滞后,大部分城市青年很难实现就业,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更是无从就业。青壮劳动力的过剩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威胁,迫于生计问题一部分年轻人更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走向犯罪或卷入宗教纷争。青年人的高失业率带来了社会矛盾,进而影响国家的安定。

在粮食生产、能源开发、设施建造和通信技术等方面,非洲各国的人力资本存储严重不足。而传统的学徒制教学仅仅培训了手工业的基本劳动力,无法填补信息化高科技人才的需求缺口。如今的非洲各国正在蓬勃发展,尤其是战后重建地区的社会经济复苏,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助力非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已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对一个国家发展的至关重要性。非洲各国政府部门和国外商业银行合作开发的各种“减少贫穷策略文书”(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Papers),也体现出了非洲各国政府部门日益关注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在减少贫穷策略文书中,喀麦隆政府已准备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市场的融合;加纳政府把培育工作和职业教育同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津巴布韦政府把关注度放在了国民职业教育技能水平同提高GDP协同发展上来,迫切需要依靠人员的职业技能来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其他国家如安哥拉、多哥、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坦桑尼亚等,也由政府赋予了职业技能教育最优先的地位。

二、非洲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

正如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一样,非洲职业技能培训面临着诸多挑战。总起来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职业技术教育与管理结构问题

在层次和类型繁多的非洲职业教育中,非正式的学徒制教育比例过大。非洲国家既有公办和私立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有高等教育性质的理工学院,还有企业的学徒培训中心。在非正式劳动组织中的传统学徒制往往成为了家庭贫困学生的惟一出路。尤其是在西非,这种非正式组织推行的传统学徒制成为获取职业所需技术的重要途径。以加纳为例,在全国职业技能培训中,非正式机构占比达百分之九十,公立教育机构数量过少。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刺激下,教育领域产生了大量营利性的私人机构,而政府扶持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包括教育部主管的二十三所职业技术学院,仅有登记注册学员一点九万人。而全国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近五百所,注册学员近百万人。在加纳,天主教会是职业技术培训最大规模的民营组织,它于2016年发表了关于职业培训的全面纲领,成立了五十八个组织机构,培训的学员达数十万人。私立培训机构费用昂贵,超出大部分家庭的承受能力,所提供的又是相对廉价的手工业培训,并且学校大多集中于城市中心地带,无法适应投资较大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培训以及农村落后地区的职业技能需求。

2.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管理问题

非洲很多国家长期饱受殖民地、宗教之争、自然灾害、政变战乱等问题的影响,使得许多非洲国家难以维持从事正常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稳定政局,导致1600多万人沦为难民,许多儿童成为孤儿,国民接受教育的权力仅仅掌握在少数上流人士的手中。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导致了国家职业技能教学和培训体系的低效和紊乱。非洲职业技能教育的课程标准大部分来源于宗教协会等非政府机构,并未专门设立统一的国家职业教育组织,导致了认定考核人员的要求也是不一致的。而非正式劳动部门中传统学徒制由于没有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与干预,从而一直被边缘化。

由于师资短缺、技术落后以及实践教学中需要投入价格不菲的硬件设施等因素,使得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本必然会超过中小学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与技术培训项目无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在非洲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支撑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埃塞俄比亚政府也仅仅将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费中的1%用在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项目上,而加纳政府则只投入了0.5%。

总的来说,在非洲的职业技术培训由于政府长期资金投入不足,软硬件设备缺乏完善,因此过度地重视理论知识和资格证书,忽略了对专业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熟练性考核。政策、师资短缺、部落战乱、宗教渗透等这些外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成效。

三、促进非洲职业教育开发的措施

1.协助培养非洲国家刚需人才

举办中非短期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是中非职业教育交流的主要内容。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开展各种短期的技能培训,重点包括机械维修、建筑工程、卫生医疗、农林牧渔加工、矿产开采等领域。采用此类培训项目,主要以非洲的自然资源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资本禀赋为背景,来确定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同时搭配专家技术指导、实训操作、产教融合等方法,进行专业知识分享、传递实用技术、实行技能转化。这种类型的培训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受益范围广,对提升非洲的就业率与人才培训水准成效突出。比如,企业通过与肯尼亚、突尼斯、安哥拉、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十余个非洲国家联合举办技术培训活动,国内公司为这些国家培训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再由已接受培训的非洲人把所学的技能传授给周围的人,从而使培训活动形成了一种“外溢效应”,更好地促进当地人就业,来自中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让更多的人获益。

在海外的职业教育领域合作中,有关各界也在积极投入。相应的非洲各国政府也充分发挥了积极主动性,按照各自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地委托中国国内专业职业教育组织为其培训应用型人员和高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南非政府开始出资选送当地学子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业加实践项目,至2021年通过此项目来自南非的学子已达到了一千二百余名,目前已有二十多家中国机构加入其中。在有关的项目合作中,重点包括了适用于南非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电子信息技术类、建筑工程类和机械一体化制造类等项目。在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发展政策措施的鼓励以及中国—非洲联邦职业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的指导下,中国学校将充分利用各层面的资源与力量促进项目有效实施,对来华非籍留学生的日常管理、教学、实践实训等方面,提供相应制度安排和保证。

2.“鲁班工坊”促进中非职业教育合作

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的北京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宣布将在非洲设立十家鲁班工坊,对非洲青少年开展职业技能教育。鲁班工坊是由中非双方政府在非洲本土共同的设立非营利组织,致力发展全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任务是为非洲各国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高级技能人才,以全球共享专门的信息技术和职业知识,来促进“双赢”的经济发展。

2019年初,吉布提鲁班工坊落成,标志着我国在非投资建设的第一所鲁班工坊正式面向世界。鲁班工坊采用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相结合的模式。在建设智慧实训基地、提供先进的教学硬件的同时,中方还安排了国际讲师队伍和技术专家对非洲本土的师资开展了技术能力培训,并邀请他们来华进行现场考察,以切实加强在教学科研、专业规范设置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建设。鲁班工坊有效推动了非洲职教的发展和革新,并帮助非洲国家培育了大量具备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的青年劳动力,因此获得了当地人们的广泛赞誉。埃及国家教育部副主任穆罕默德·穆贾希德曾说,中国投资的这些重大建设项目“将扩宽就业渠道,为学生开辟一种新行业,并创造现代学科的就业”。乌干达技术发展和创新主任埃利奥达图姆韦西杰认为,乌干达共和国工坊计划将推动地区发展和非洲经济,并充实乌干达的科技人才。

鲁班工坊项目不仅有利于中国在非洲国家资助科技与职业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和非洲国家更深入的外交与经济交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鲁班工坊等教育与培训计划项目,和其他科技和职业教育项目,仍将成为我国与非洲合作的主要内容。

3.中资企业以培训带动就业

随着我国与非洲国家各方面协作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更多的中资企业进入了非洲发展,为非洲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与基础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资企业由于在经营性质、模式、所在地区、文化理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其培养非洲本土人才的渠道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公司在当地成立了培训中心。比如,中兴通讯集团公司就在阿尔及利亚设立了培训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则在非洲的不同区域建立了六家培训中心。这些培训中心不但可以培养公司人才,还同时作为实习基地为公司所在区域的高校提供服务。二是企业委托高等院校为公司非籍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中国国家路桥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肯尼亚修建蒙巴萨至内罗毕的高速公路时,也委托了有关的高等院校为公司培养所需的非洲当地人才。三是把非洲人才带到中国国内开展技术培训。中资企业对非洲当地人才进行培养,不但能够为当地企业带来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能够为非洲培育更多的技术人才,提高劳动效率。

结语

非洲是全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增长过快表明在非洲未来将有更丰富的劳动力和更广泛的消费市场,而日益增加的劳动人数也将意味着产生更多、更紧迫的职业和技术技能培训要求。中非职业教育领域合作把中国资源技术优势和非洲人才禀赋相结合,有利于非洲国家提高职业教育水准,培育更多当地刚需的人才。近年来,中非合作论坛等组织的各种务实合作硕果累累。我国承建的高铁、机场、海港、水电站等重要基建工程建设项目遍布非洲各地,中非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合作中心、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等项目稳步推进。在非洲各界人士看来,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非中各方面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非洲各国减轻贫穷、提高工业化程度、推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工坊技术培训职业技能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星月工坊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星月工坊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