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文理融合创新模式探讨

2023-03-08林昆勇钟文灿林武辉

科技风 2023年5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

林昆勇 钟文灿 林武辉

摘要:探索构建文理融合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校提升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新时代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在文理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理念创新、体系构建和创新路径。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以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根本目标,又突出学生未来多元化职业发展的诉求为有效途径。同时,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人才培养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现实需求,为新时代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广西海洋强区建设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育人基石。

关键词:海洋科学;本科生培养;文理融合;复合型人才

高校是地方經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的重要来源,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基本功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保障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本科教育强调学科交叉融合,赋能本科创新培育,成为高校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所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趋势。当前,构建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必须直面服务地方经济、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新要求。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可以“更有效、更全面、更完善地分析问题”[1],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海洋强区建设重大问题,服务海洋强国重大战略,突出以海洋科学交叉融合的学科特色,以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与海洋自然科学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科优势,主动拥抱、引领和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新时代,深耕海洋高科技学科领域发展,探索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重视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海洋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体系创新、方法创新和途径创新,形成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交叉融合的海洋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一、秉持三维协同发展融合理念,确保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交叉人才培养的方向引领

构建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应当先把教育培养理念树立起来,明确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方向和主要目标。海洋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渗透和融合”[2]是新时代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广西加快建设海洋强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秉持三维协同发展融合理念,是构建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

(一)秉持“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交叉协同发展的融合理念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本科生教育实践的现实要求,完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本科生学科教育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秉持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交叉协同发展的融合理念就是培养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要服务好构建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重要任务,建立海洋科学专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共融共生的发展格局,重点围绕海洋科学学科专业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核心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增加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战略、海洋管理等专业选修课程教学的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教学布局和建设新兴海洋科学交叉学科领域,以“珊瑚礁科学概论”为引领,构成以珊瑚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研究为“塔座”,以珊瑚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我国南海岛礁开发利用的重大现实需求为“塔身”,以特色南海岛礁研究为“塔尖”的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主塔”。

(二)秉持“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共进理念

坚定不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充分发挥教学改革的“撬动力”,着力把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稳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全面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的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区域海洋强区建设的产业发展方向,集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海洋产业行业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导向的海洋科学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全方位推进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

(三)秉持“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双向赋能”发展理念

“十四五”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加速发展新时期,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不仅是我国新一轮海洋科技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更是海洋经济社会领域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牵动力,而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又是推动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我们立足于南海珊瑚岛礁研究,以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为引领,在加强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与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遥感及物理海洋等核心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同时,加强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战略、海洋管理、海洋文化等选修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形成了海洋科学专业课堂内容的交叉性、前沿性和科学性,综合培养了海洋科学本科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逻辑历史观、理论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构建三重学科交叉融合体系,搭建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交叉人才培养的支撑保障

新形势下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搭建学科交叉融合体系,保障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进程中,既可以学习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与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遥感及物理海洋等海洋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习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战略、海洋管理、海洋文化等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一)构建海洋科学“一体两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新形势下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文理融合创新模式,是要构建起海洋科学“一体”和海洋自然科学与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两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文理融合的本科教育应按照“一体两翼”的专业要求,注重海洋科学文理融合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本科生不仅要学习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与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遥感及物理海洋等海洋自然科学领域知识,积累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形成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的“一翼”,而且要学习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战略、海洋管理、海洋文化等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储备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形成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的另“一翼”。通过“一体两翼”的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科学“一体”和海洋自然科学与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两翼”的学科交叉和文理融合发展。

(二)完善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融合的支撑体系

我们以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平台,立足于以珊瑚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我国南海岛礁开发利用的重大现实需求,围绕珊瑚礁与生态环境、南海岛礁开发利用、南海岛礁权益维护等基础理论和关键问题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培养一批批海洋科学文理交叉融合复合型创新人才。更强有力的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融合课程教学体系是新形势下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之必需。我们应制订并实施贯彻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融合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主要包括“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与化学”“海洋生物與生态”“海洋遥感及物理海洋”等课程;选修课主要包括“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战略”“海洋管理”“海洋文化”等课程,建立起良好的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融合课程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让不同背景的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修所需课程,这样保障学生一方面在掌握扎实的海洋科学自然科学类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另一方面并对战略、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海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掌握一定的海洋人文科学和海洋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满足海洋强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

(三)构建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融合的交叉体系

加强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融合复合型人才的交叉培养。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广西海洋强区建设带来了社会对海洋科学学科巨大而稳定的海洋人才需求,尤其是对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建设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开展了针对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融合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索,尤其是在学科专业设置如何对接社会行业发展需求,做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组建一支由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培养出一大批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探索三条学科交叉融合途径,创新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理交叉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

在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广西加快建设海洋强区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势下,我们探索推进海洋科学学科“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教学改革,朝着更高质量、更优水平和更加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海洋世纪、海洋强国、海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育人基石。

(一)凝练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方向

海洋科学学科“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不仅在科学教育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通识性,而且其本身具有基础学科性、应用学科性和元学科性的三重品格[3]。海洋科学自然科学和海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渗透和融合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要找到海洋科学社会科学规律与海洋科学自然科学规律的本质联系。我们大力开展以南海珊瑚礁研究为特色学科研究,在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地质与地貌、海洋环境与监测、海洋资源与利用、岛礁海洋权益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着力凝聚优化海洋科学学科“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奠定坚实人才基础。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与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遥感及物理海洋等海洋自然科学中,要形成主动吸收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意识,应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历史思辨能力等来整合本科生教育知识、分析本科生教育实践,打造海洋科学学科“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本科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文理融合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二)强化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团队

我们围绕珊瑚礁与生态环境研究主线,聚焦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与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遥感及物理海洋等主要领域,建立起海洋科学本科专业、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学科点,组建了一支以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广西“八桂学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聘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广西高校优秀人才等学科负责人、学科方向负责人和学术骨干人才为一体的学科团队。同时,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海洋科学文理交叉融合式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着力强化师资队伍的海洋科学文理渗透和贯通,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结构,不断拓展教师队伍“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空间,帮助老师形成广博的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文理融合式知识结构,为新时代海洋科学文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师资团队整体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保障,实现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在实现交叉融合和环绕联动的同时,又实现优势互补和同频共振[4]。

(三)打造海洋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平台

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为人的社会本质的根本表现[5],海洋社会和自然规律在本质上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是整个海洋科学全面繁荣阶段的主力军,当海洋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发展走向成熟,从而导致整个海洋科学的全面繁荣、持续稳步、快速健康发展[6]。我们以珊瑚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我国南海岛礁开发利用的重大现实需求为主攻方向,肩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行业发展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历史使命,以海洋强区建设,向海经济发展为契机,建设了以南海岛礁特色研究的基础科研与学科平台、海洋科技馆、珊瑚馆涠洲岛珊瑚保护与修复示范基地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南海珊瑚岛礁,形成了跨学科、协同发展、“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交叉融合的海洋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想.文理融合跨学科研究与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29.

[2]李德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内在融合的理性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

[3]卢翼翔.论文理交叉学科的结构和功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121.

[4]胡敏沪.文理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及其路径探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7):143.

[5]庾光蓉.论高校跨学科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软科学,2008(6):110.

[6]吴维民.文理交叉科学研究[J].大自然探索,1987(3):89.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2JGA104);2022年大创倍增项目“海洋强国背景下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与思考”(2022DCBZ29)

作者简介:林昆勇(1977—),男,汉族,广西陆川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科技创新;

钟文灿(2002—),男,汉族,广西玉林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科学;

林武辉(1987—),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科学。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探索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科普艺术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问题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