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烟草黑胫病效果研究及综合防治对策
2023-03-08廖伟东陈良存高传奇郭永亚
廖伟东,陈良存,高传奇,郭永亚,罗 爽
(湖北省烟草公司襄阳市公司,湖北 襄阳 441000)
1 引言
烟草黑胫病是世界烟草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烟草主要病害之一[1]。近些年来,由于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烟田连作种植模式不断扩展,加上各植烟区外来优势烤烟品种的频繁引进,烟草黑胫病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某些病害严重的地块,烟草黑胫病的发病率高达75%以上[2]。枣阳市是湖北省烟草种植唯一平原县市,有着悠久的种烟历史,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枣阳市烟草黑胫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导致烟农的收益受到影响。马国胜等对黑胫病病菌及致病因子进行了研究,史广强等对黑胫病的防治进行了相关报道,蔡红艳等对黑胫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对烟草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了解,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10],虽然目前有关黑胫病防治的研究较多,但枣阳类似研究、试验较少,且目前在用的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2019年、2021年因黑胫病造成的损失近8%。
为了有效防治烟草黑镜病,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在保证烟叶的安全性基础上,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的农药供枣阳烤烟生产使用,本项目旨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几种不同类型药剂(包含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的药效进行筛选试验[11,12],并配套相应的栽培等措施,形成一套适合枣阳烟区的黑胫病防控技术,为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提供有效依据。
2 枣阳烟区黑胫病发病规律
2.1 气候因素
2.1.1 温度
温湿度与烟草黑胫病发生关系密切,在气温为 28~30 ℃时,黑胫病发病较快,当气温低于20 ℃时较少发病[13]。从历年枣阳月均温数据可以看出:6、7月份温度基本在25~30 ℃区间范围内,发病温度较适宜,这与团棵期以后开始发病,旺长后期逐渐加重的发病规律相吻合(表1)。
表1 枣阳2012~2020年4~7月份月均温明细 ℃
2.1.2 湿度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土壤湿度或降雨可以影响孢子囊、游动孢子产生,影响病菌在土壤表面水中的传播,影响病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及烟株抗病性。在烟株感病阶段内,土壤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并保持3~5 d,黑胫病发病率达到高峰[14]。枣阳烟区地处鄂北岗地,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年均降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自2012年以来,多年6~7月份雨水较少,干旱年份较常见,但2020、2021年6~7月份降雨量大,土壤湿度大,导致近年来黑胫病逐渐加重趋势。
2.2 土壤因素
枣阳成土母质按岩石属性、组成、成因和风化后的特征分为:第四纪黏土沉积物,红砂岩类风化物、泥质岩类风化物、酸性结晶岩类、紫色砂岩类风化物、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土壤归属于4个土类,8个亚类20个土属,以黄棕壤为主,棕壤和紫色土次之。枣阳烟地多为黄棕壤土类-黄褐土亚类中的岗黄土,由于土壤粘重,结构性差,容重大,所以孔隙度小,一般只有45%左右,因而土壤毛细管作用强,水分蒸发快,有上浸现象,内外排水不良,素有“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之说。近年来枣阳北部七方、太平平原烟区较南部丘陵烟区黑胫病发病率略高,尤其是土壤较粘重的地方易发病。
2.3 栽培因素
烟草黑胫病为土传病害,可在土壤和烟株残体中存活 2~3 a 以上,当烟草连年种植时,烟株为病原物的积累提供适宜载体,加重了黑胫病蔓延。长期连作烟田土壤理化质量逐渐退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土壤真菌/细菌比值增加,微生态失衡,加重土壤病害的发生[15]。枣阳境内南北长78 km,东西宽53 km,国土总面积3277 km2,全市耕地面积常年在153万亩左右,其中水田面积78万亩,旱地面积75万亩。全市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均耕地1.275亩,高于全省人均0.93亩的水平。枣阳烟叶面积0.52万亩,占耕地面积0.34%。从表2可以看出,枣阳近年来烟叶轮作比例平均在85%左右,轮作比例高,部分轮作甚至未种烟田块仍然发病,可见轮作不是影响枣阳黑胫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表2)[16]。
表2 2017~2021年烟叶种植及轮作面积明细
通过调查分析枣阳烟区气候、土壤、栽培因素以及黑胫病的发生规律可以看出,枣阳黑胫病在团棵期零星发生,在旺长中后期逐渐加重的发病规律与枣阳土壤粘重,中后期气温较高,雨水多时部分田块排水不畅等因素息息相关。
3 防治烟草黑胫病农药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药剂
2亿/克枯草芽孢杆菌(武汉华恩绿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烯酰吗啉(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20%辛菌胺醋酸盐(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58%甲霜灵锰锌(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清水。
3.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枣阳市七方镇梁冲村进行,该村部分地块有较为严重的黑胫病发生史,供试品种为湘烟3号,前茬作物为烤烟。试验地为黄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6.81 mg/kg,碱解氮为134.13 mg/kg,速效磷为39.11 mg/kg,速效钾为396 mg/kg。
3.1.3 试验设计
试验地面积4亩,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小区0.2亩,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置保护行(表3)。
表3 试验设计
3.1.4 调查项目
分别于移栽后15 d、30 d、45 d、60 d调查小区内所有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按照全国烟草行业烟草病害调查分级标准 Yc/T39-1996[17]。 烟草黑胫病病情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0 级指全株无病;1 级指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 1/3或 1/3 以下叶片凋萎;3 级指茎部病斑环绕茎围的1/3~1/2或 1/3~1/2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5 级指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1/2,但未全部环绕茎围,或 1/2~2/3 叶片凋萎;7 级指茎部病斑全部环绕茎围,或 2/3 以上叶片凋萎;9 级指病株基本枯死。计算公式如下: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指={[Σ(各级病株×相对极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效(%)=[(对照病指-处理区病指)/对照病指]×100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药剂对黑胫病发病率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移栽后15 d开始发病,5个处理发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逐渐升高,但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移栽后45 d发病速度有所减缓,对照的发病率则呈明显加快的趋势。各处理喷施药剂后,由于药剂对黑胫病病菌的抑制作用,发病率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不同药剂的控制效果为:处理1(2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处理3(40%烯酰吗啉)>处理4(58%甲霜灵锰锌)>处理2(20%辛菌胺醋酸盐)>对照。
图1 不同药剂对黑胫病发病率影响
3.2.2 不同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4可以看出,各处理病情指数随着时间推移,病情指数均有所升高,防治效果整体呈越来越好,处理1防治效果最好,处理3和处理4防治效果相当,处理2防治效果最差,但都优于对照。
表4 不同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3.2.3 不同药剂对烟草经济性状的影响
各处理中,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亩产量、亩产值处理1、处理3、处理4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达到显著水平,处于4与处理5差异显著。均价处理1、处理3差异不显著,处理1与处理4差异显著,处理3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差异显著。从总体来看,处理1经济性状略优于处理3和处理4,处理2较差(表5)。
表5 不同药剂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3.3 讨论
4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均有一定防治作用,其中2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91.11%,其次是40%烯酰吗啉和58%甲霜灵锰锌,对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86.67%、76.83%,防治效果最差的是20%辛菌胺醋酸盐。近年来土地连作障碍加重,土壤有益微生物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加,导致土传病害加重,枯草芽孢杆菌能够调剂根际微生态,且枯草芽孢杆菌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形态的产生破坏作用[18],故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效果较好。40%烯酰吗啉和58%甲霜灵锰锌均为高效杀菌剂,由于甲霜灵锰锌使用时间较长,黑胫病病菌对甲霜灵锰锌产生了一定抗药性,故防治效果略低于40%烯酰吗啉。化学药剂均难以达到100%的防治效果,药剂筛选后,对药剂进行了进一步追踪,以选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加强田间管理等预防为主,枯草芽孢杆菌、烯酰吗啉药剂防治为辅交替使用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更加稳定可靠,取得了不错效果。
4 综合防治对策
本文主要针对枣阳烟区土壤粘重,中后期气温较高,雨水多时部分田块排水不畅等方面致病因素,从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烟株自身抗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4.1 减少传染源
(1)冬翻晒垡,以熟化土壤。土壤通过深耕晒垡,能够将地面上大部分的病菌孢子、害虫虫卵和杂草种子埋于土壤深层,使之丧失发芽力或室息死亡[19]。同时又能够将多年滋生杂草的根和茎翻到浅土层,在低温和雨雪的作用下,使其不能萌发,从而大大减轻病虫和杂草的危害,减少病原基数。每年的11~12月份适时冬耕,确保犁沟平直、翻垡良好、扣垡严实,没有立垡、回垡现象,垡块散碎良好,无重耕、漏耕现象,耙细后地面平整,没有较大的起伏和壕沟。
(2)病残体清理。及时拔除早发病株,及时清理底脚叶、烟杈、烟杆,并集中处理,保持烟田清洁[20],消除病菌繁殖、越冬环境,减少病原基数。
(3)基质拌菌培育无毒苗。采用组合多功能微生物菌剂在育苗基质装盘前进行基质拌菌。每1亩烟田的育苗基质中拌复合菌剂100 g,混合均匀后转盘播种,并在烟田出棚前一周进行快检测,确保培养健壮无病烟苗。
4.2 切断传播途径
(1)高起垄。在3月底前(移栽前15~20 d)完成施肥起垄。垄距120~125 cm。严格按照高起垄、深挖沟模式操作,做到围沟、腰沟、垄沟三配套,垄高30 cm以上,排水沟深度不低于50 cm,确保雨水及时排除烟田,防止淤塞,减少流水传播的概率。
(2)规范化操作防病。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等环境尽量减少操作,操作前及时消毒杀菌,农事操作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
4.3 提高烟株自身抗性
(1)平衡施肥。按照“适度控氮、适当减磷、适量增镁”的施肥原则,参考测土结果,结合品种特性、生态条件和前茬作物,为每个地块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施肥通知单到户到田块,定株定量。低等肥力氮肥亩用量5 kg,中等肥力氮肥亩用量4.5,高等肥力氮肥亩用量4 kg,氮磷钾比为1∶1.5~2∶3.5~4。中微量元素:每亩需增加硫酸镁肥5 kg,硼肥1 kg,锌肥1 kg;前茬为水稻的田块需增加镁肥施用5~10 kg/亩。基肥施用:100%专用肥、100%磷肥、100%饼肥、100%有机肥及100%镁肥做基肥,混匀后根据地块面积和移栽密度分配肥料,肥带深度自垄顶15 cm以上,宽度20~25 cm。追肥施用:100%改性硝酸铵+100%锌肥在烟苗移栽时或移栽后 7~10 d,作提苗肥兑水施用,兼防烟草病毒病;100%硫酸钾化水追施,在烟叶移栽后30 d左右,化水穴施。磷酸二氢钾+100%硼肥,在平顶后叶面喷施,重点喷施在烟叶背面。浓度控制在0.8%~1.0%;团棵至旺长视烟株长势,酌情化水追施硝酸铵磷。
(2)提高移栽质量。采用井窖式或小苗膜下移栽,全面落实三角定苗,确保田间整齐度。苗穴深度与施肥深度基本一致,促进烟苗早生快发,培育强大的根系,提高自身抵抗力。
(3)合理灌溉。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烟株灌溉,一方面通过精准水肥供应,保障烟叶生长需要,培育壮株,另一方面减少因漫灌导致黑胫病传播的概率。
4.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无毒害、无残留的特点,适合绿色生态烟叶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包括植物诱抗、植物源杀菌、生防杀菌。植物诱抗主要是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处理植物,通过诱导植物启动自身的防御机制,增强对后续病原物的抵抗力。植物源杀菌剂利用有些植物里含有的某些抗菌物质或诱导产生的植物防卫素,杀死或有效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发育,而生防菌剂则是一些接抗菌杀死或有效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发育[21]。可以用本文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或者哈茨木霉等微生物菌剂进行育苗基质、有机肥拌菌,或在发病初期喷淋基部,或者移栽时穴施,调控根际微生态,以达到抑制黑胫病病菌繁殖的目的。
4.5 化学防治
土壤化学药剂可分为非内吸型杀菌剂、内吸型杀菌剂、混剂3种类型,化学方法具有高效、便捷等特点,已成为烟农普遍采用的方法。然而化学农药除了杀死有害病菌,还能杀死有益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群失衡,进而影响营养元素的转化,使土壤生态功能下降,影响烟叶产质量。要在农药的选用上做到四精准:精准种类、时间、浓度、次数。应当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的农药种类,结合发病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浓度,交叉用药。也可根据本文试验结果,交叉使用烯酰吗啉防治黑胫病,烯酰吗啉属于内吸剂,内吸性药剂被烟株吸收后,直接在烟株维管束的导管和细胞间隙内进行转移,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2]。
5 讨论与建议
影响黑胫病发生程度的因素有很多,一旦发病难以防治,应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才能起到好的防治效果:一是选择抗病品种,提高自身抗性;二是保健栽培,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农业措施,减少田间病原物,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烟株抵抗病原菌的能力;三是合理用药,开展根际微生态调控,为烟株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精准化学农药用药时间、种类、用量、次数,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