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传统村落景观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普洱城子三寨村为例

2023-03-08刘清宇刘嘉纬苏志龙

绿色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城子傣族村落

刘清宇,刘嘉纬,苏志龙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农村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区域,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是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1~3]。乡村振兴的目的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4],需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着手[5]。在此发展机遇中,村落景观与乡村产业有效融合有益助推乡村经济,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村落景观与产业融合的打造,有助于还原乡村特有景象,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

传统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文化的承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我国传统村落受到了多重挑战和冲击,呈现出数量减少、历史文化遭到破坏、丢失村落特色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传统村落自身的发展容易进入岔路。不仅导致了传统村落流失,同时还影响了周边村落环境,制约了当地发展[6~9]。

近些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众多学者从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不同产业与村落景观融合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西芳[10]乡村聚落空间格局通过规划设计使得产业具有景观价值,景观具有产业功能,融合工业和旅游业,打造产业景观点。袁西[11]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为研究背景,从传统建筑保护措施、村落风貌规划、文旅康养开发等方面提供出具体策略。贺坤[8]从生态和产业发展两个核心功能出发,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形式和功能区划结构,达到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之间的有机融合。

本文将尝试通过从乡村振兴背景下普洱城子三寨村传统村落景观与乡村产业现状展开研究,深入探讨传统村落景观与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提出适合普洱城子三寨村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2 城子三寨村概况

2.1 区位与村落概况

城子三寨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整董镇镇区范围内,是一个传统傣族村落,由曼贺、曼贺井、曼景寨3个村民小组组成。平均海拔850 m,处于无量山山脉末尾处,属于横断山脉纵谷区。坐落在两带状山脉切割的河谷平坝中,背靠象庄山梁,面对曼老江山梁,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山区传统少数民族聚居地。距离江城县城56 km,村域面积3 km2,村庄占地面积0.16 km2,全村共195户,887人。

2.2 村落格局特征

城子三寨村坐落在整董镇河谷平坝中凸起的高地上,位于三级台地的中层,与田坝高差达40 m。村落东向西,东面背靠高位丘陵,象庄梁子与曼老江构成的带状河谷中,属横断山南延部分中、低山河谷区。建筑密集背靠山坡,沿山体等高线排布,有利于雨季快速排水,又保证视线开阔和通风散热。

城子三寨村内部结构呈网格状,随地形高低起落,总体相对平整。城子三寨村的空间格局主要体现在村落内部,建有3个寨心,分别位于3个村民小组的村落中心,象征着村寨的灵魂。寨心是村寨内的公共活动空间。而同时又分别在村落外围,东北、西北和西南方位建立了三座佛塔,每年泼水节前后都要去扫塔、祭塔,是村寨外围公共活动中心。因此,城子三寨村形成“三心三塔”的村落格局(图1)。

图1 城子三寨村景观格局分析

2.3 建筑风格特征

城子三寨村由传统傣族杆栏式建筑组合而成,保留傣家传统杆栏式木结构风格多为正方形。基本构造为小挂瓦、全木结构、柱脚石、全木或仿木仿古门窗,建筑高度为两层。民居具有傣族特殊的生活习俗特有的平面,由楼下架空层、楼梯、前廊、堂屋、卧室、晾台等6个基本部分组成。一层为架空层,采用柱网支撑,一般堆放杂物并架设楼梯通向二楼,楼梯开口朝东。二楼是主要的生活空间,南面为宽敞的廊道,通风采光好,是家人休息、纳凉、操持家务的主要场所。东面布局卧室,中部树立中柱供奉家神,外人禁止入内。中间设置为客厅,西面设置厨房餐厅,内设火塘,内侧为居住区,与阳台相连。屋顶是傣族传统屋顶小挂瓦铺陡坡歇山顶造型采用两大两小式等主要特征。

2.4 历史文化资源特征

城子三寨村的世居民族是水傣,有着其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是傣族贝叶文化的传承地之一,城子三寨村在经历了千年风雨洗礼积淀了浓厚的人文底蕴,留下了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作为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城子三寨村傣族一直以来信仰的是小乘佛教,留有世代傣族信仰作为精神依托的“寨心”“城子三塔”。有着其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如傣族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艺术、傣族傣锦、傣族服饰、栓线仪式等。

村落内有5处公共活动空间(图2):曼贺井寨心、寨神林,另外3处分别位于村落周边的塔神林。城子三寨村周边范围有景观独木成林古榕树、三只金鸭塘、城子三塔、土司府、大佛寺等(表1)。

表1 城子三寨村特色景观

图2 城子三寨村景观资源分布

2.5 植物资源

城子三寨村的植物共55种,其中乔木28种,灌木12 种,草本11种,藤本4种。乔木中有部分树种为原有古树(表2),灌木和草本多用于院落内外。目前,城子三寨村内的植物方面存在灌木地被少,开花植物少,季相植物少的问题。此外,城子三寨村地处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地带,经济果林覆盖,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热带水果的最佳生长区。

表2 城子三寨村古树名木

城子三寨村的植物虽种类丰富,但目前植物景观面积还相对较少,并且存在着植物层次不够丰富、季相景观少、缺乏管理养护、生态效益低的问题。

3 城子三寨村村落景观与产业类型特征

3.1 村落景观

村落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以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景观的概念,由自然景观、聚落景观、人文景观等景观类型构成[13]。乡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 ,是指农村区域内构成乡村经济的产业及内部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结构。从组成内容上看,乡村产业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乡村工业、第三产业—乡村服务业组成[14,15]。不论从村落景观还是从乡村产业的角度来看,两者包含的内容均为丰富多样,相互影响。

3.2 乡村产业与景观类型特征

产业与景观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但不同类型的产业与景观之间又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产业构成的结构不同,所形成的景观类型和景观丰富度也不相同。乡村产业结构与景观多样性之间存在相关性[16,17]。乡村产业结构具有多层次特性,不同类别的产业从生态环境索取的资源和释放出废弃物对生态造成的影响不同,导致景观特征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景观类型(表3)。如此看来,产业与景观彼此之间即使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原因。

表3 不同乡村产业类型对景观的影响

4 城子三寨村产业类型及特征

城子三寨村现有产业分布零散,中部平坦地区种植柚子,与邻镇康平村共同发展采摘业;中部浅山地区土地对外出租,主要种植香蕉、烟草。在村庄范围内,曼景寨建设用地边缘地区零散分布有少量加工业,具体的产业类型及景观现状问题如表4所示。

表4 城子三寨村不同产业景观现状

由产业现状总结出城子三寨村整体产业特征:产业结构较单一、以种植业为主、配合极少的加工产业及初始状态的生态景观旅游业。目前存在的问题:①特色产业竞争力不足。村落特色产业柚子园,与邻镇康平村形成同种竞争;②香蕉基地产业发展带来生态破坏;③产业用地混乱。各个产业用地及村落建设用地没有统一规划各自为营。

5 传统村落景观与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5.1 农业与景观融合优化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

城子三寨村农业景观为村内的特色种植业与控制型加工产业作为农业景观。保证生产功能兼顾景观性的生产型规模农田保护有限的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造福村民同时获得经济效益[18],是城子三寨村农业景观优化的重点。利用山脊种植橡胶林;山腰种植坚果、柚子;山脚种植水稻、烟草构建多层次、完整的城子三寨村传统村落原生态生产系统,延续传承农耕文化,打造城子三寨村传统村落生产游憩体验区。具体的农业与景观融合措施见表5。

表5 农业产业结构与景观融合措施

5.2 旅游业与景观融合丰富空间完善村落格局

依托传统村落城子三寨村旅游开发实现城子三寨村传统村落居民的聚居、生产、生活和繁衍,保持城子三寨村传统村落原生态文化的活力,为旅游发展提供持续的核心吸引力;并通过传统民居建筑、传统生产工具等符号[19],展现城子三寨村村文化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原生态食材与美食。打造小品、巷道、建筑等景观节点。以休闲旅游的理念,规划村落的商铺。当地商户业态以农家乐、民宿为主,对村内商铺的业态合理规划利用并完善商业夜景亮化景观氛围。结合当地传统傣族衣服、傣锦纺织、傣族包烧等不同商业,打造传统村落的景区商业街,自然复古的暖色调景观灯光,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放松休闲的休憩空间。

5.3 文化业与景观融合打造韵味传承历史文脉

从文化景观视野研究传统村落遗产景观的价值内涵,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是一个活态延续的景观系统,其中既有已中止发展的文物,也有仍在继续发展演变的传统,景观结构复杂[20]。依托传统村落城子三寨村深厚、内涵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保留完好的原生态环境,充分对傣族文化价值提炼,挖掘文化内涵和景观元素并融合传统村落景观。打造村落品牌形象,构建独特的文化意境。构筑意境同时需要充分了解当地人文环境以及乡土文化,对文化深入挖掘和元素符号提取。

(1)突显民俗文化节点。把地域文化融入恰当的景观节点,呈现内容多元的文化景观,推广并传承村落的历史文化。打造特色寨门,增强景观文化识别性,也可以利用古树名木、公共空间等闲置场地配以特色铺装小品等作为文化景观节点。

(2)发扬传统技艺。合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以及继承当地传统技艺是传统村落景观提升的重要策略。对傣族孔雀舞、大刀舞、民俗婚丧嫁娶、傣锦技艺等的保护和传承,可借助设置培训基地或者家庭体验中心等活动场所,保证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场地的建设可把传统建筑形式与当代建筑内涵相结合,这样达到村落总体环境统一相协调的效果。核心广场景观设计可以结合勐桑洛傣族土司爱情神话故事开展,让游客感受传统傣族文化的特殊魅力。合理地利用各类景观文化资源,让景观意象传递文化特色内涵。

6 结语

通过对城子三寨村案例分析,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为研究背景,归纳出在传统村落建设中,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考量村貌综合整治,还应符合整体村落环境,充分考虑村庄产业对景观的影响,构建良好的乡村景观。产业助推村落经济发展,在分布和规模上对乡村景观的营造造成阻力。村落范围内的产业、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等因素复杂,景观与产业融合需要寻求方法。首先,应明确产业与景观息息相关,生态环境影响产业结构,反之亦然,良好的景观系统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其次,在确保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最后,基于产业特色提出景观塑造的原则进行下一步规划。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为研究背景,探讨城子三寨村传统村落景观与产业融合进行传统村落景观与农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提出从村落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的具体策略,改善村民的生活空间,促进传统村落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对于其他传统村落振兴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城子傣族村落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别为难母亲
章丘城子崖遗址H393出土人骨的鉴定与分析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让五星红旗在破城子村高高飘扬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