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2023-03-07郭全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特派员科技院校

郭全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深入推行,高职院校逐渐成为科技特派员的主要派出单位,承担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职责[1]。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而学校教师是技能的输出者和传授人,地方政府选派高职院校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一方面,他们熟知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深知当地的农业产业特色;另一方面,有利于与地方科技团队协作,具有工作便捷的优势[2]。由于科技特派员制度受组织制度、政策环境、工作单位、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使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工作并不顺畅,不能完全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因此,探索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方法,发挥他们的技能优势并积极为他们营造创新工作的环境,促进“三农”工作发展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实践为例,总结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得益彰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旨在解决乡村人才和科技瓶颈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直接对接“三农”、服务“三农”,创新适合“三农”发展的人才供给模式和科技“双创”机制,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则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高职院校教师在技能上具有创新平台,在科研上易出成果,与地方经济发展很容易接轨并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高职院校扎根发芽,对学校师生及施行当地乡村振兴战略互惠互利、互助互长。

第一,选派掌握实践技能的高职院校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能高效助力当地“三农”发展及为当地企业“造血制氧”。

第二,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重要举措。

第三,为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创造了良机。

第四,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未来参与乡村振兴及就业的通道。服务对象也反哺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为专业课程开设及内容设计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有几大优势。首先,十分“接地气”,与当地服务对象交流不存在语言障碍,深知当地的民情;其次,非常熟悉当地“三农”经济发展的需求,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和农民;最后,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凭借地缘优势、专业优势和技能优势,能迅速助推区域企业的技术转型升级,达到赋能乡村振兴的目的,进一步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3]。

二、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服务区域发展的经验

(一) 赋能科技,引领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科技兴农是乡村振兴的引领性动力。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三农”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才能更广泛地拓展农业、农村及农民发展新空间[4]。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生产力,旨在借助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行,让科技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惠及基层群众。新时代,科技特派员是国家“三农”政策的宣传者、农业科技的传播者、乡村脱贫致富的引领者,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践行者。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当地的农业经济及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从高职院校选派高技能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送技能下乡,让科学技术能更好地服务区域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的局势。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切实把论文写在了田间大地和工厂车间。如,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大力践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派出科技特派员10名以上,每年平均为商丘市各县市解决“三农”难题60个、培训生产大户及农户400余次,提高了生产效益,促进了农业创收增收;积极实施“乡村头雁”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每年从在校生中选拔热爱农业的有志青年,辅助乡村第一书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并由科技特派员教师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二)拓展服务,加速农村产业创新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和推行,赋能我国乡村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不但增强了农业科技供给能力,高效推动地方产业发展,而且加快了农村创新型经济发展。科技特派员在培育发展新型服务主体和农业经营主体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了区域性、特色化的农业全产业链。

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坚持科技兴农的理念,借助发达的网络推动电商发展、拓宽当地农产品商贸流通渠道,促进了产业、科技交互联动,给农业全产业链注入了科技元素,加速了特色农业高效发展及成果转化;共建共享大数据平台推动了产业数字化、科技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和资源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大力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文化发展,在乡村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中植入科技价值。非农专业科技特派员在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民俗文化中凸显其专业优势,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守住了乡土文化本色,彰显了农村“土气”;培育乡村文化产品,将乡村民俗文化、人文精神与时代要素完美结合。如,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特派员为柘城县辣椒产业注入科技元素,减少了病虫害,实现了增收增产并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为睢县草莓产业引进新品种,注入新科技,加快了产业创新;指导民权县赵洪波村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以“村民+旅游+文化+企业”模式打造特色民俗村。

(三)宣传引导,营造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氛围

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遵循“政府引导、双向选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服务基层。管理科技特派员的有关部门要与新闻媒体通力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及时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的典型经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要对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舆论环境,进而引导更多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当地企业、产业的创新实践中去。如,商丘市组织部、商丘市科技局联合商丘市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常年邀请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特派员参加“豫东田园”节目,传播种、养殖技术,为农民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在节目录播过程中,科技特派员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线下要赶去现场处理。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参与节目的科技特派员5-6人,为乡村快速发展助力赋能。

三、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服务区域发展的不足

(一)运行机制不完善,后勤保障不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已经凸显出优势。部分高职院校在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时表现出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为这一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第一,一些高职院校只是遵循相关部门的指示和委托,对本单位的科技特派员只派不管或者一选了之,处于应付状态。

第二,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对于科技特派员的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不足,造成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服务履行手续烦琐、报账程序复杂。

第三,科技特派员的考核结果应用较差,使科技特派员在工作中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

(二)选派机制不完善,服务效能不足

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亟待优化。选派没有充分结合地方的实际需求,缺乏双选机制,一定程度上存在“拉郎配”现象,存在“唯职称论”“唯学历论”,而忽视了实践操作技能水平[5]。 在选派对象上只注重农业方面的人才,而忽视了工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

科技特派员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是单枪匹马在所派驻村、镇或县开展工作,团队协作不够,没有形成多专业联动运作、多团队合作攻坚克难的效应。由于不能形成合力,科技特派员在一线服务时,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不能完全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开拓创新不足

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占据地域优势,及时填补了农村科技服务的空缺,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科技特派员投入回报机制尚不健全,基本上采用的是技术服务和政府专项补助回报模式,对回报机制的多元化模式探索和实践不足。虽然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技人员运用自身专业和已有科技成果进行各种方式的科技服务与创业,但是由于“三农”的弱势地位,科技特派员通过利益共同体获取报酬的毕竟是少数,不会成为一个共性现象[6]。

第二,由于激励政策不到位和保护政策不完善,致使部分科技特派员对参与市场创业行为有所顾忌,担心经济上受挫,缺乏主动创业积极性。

第三,一些派出单位对科技特派员考核结果不够重视,没有与科技特派员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造成工作开展被动。如,没有与科技特派员职务、职称晋升等挂钩;没有对优秀科技特派员教师进行额外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没有充分认可科技特派员所获得的荣誉等。

四、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

(一)完善工作机制,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在工作中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适当调整教学、科研安排,根据企业、农户需求,动员和调配创新能力强、工作热情高、有技术成果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主动对接帮扶对象,并形成后续的团队支撑。

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员联席工作制度,加强科技、财政、组织、农业、人力资源等政府多个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市、县及各职能部门要真正做到将科技特派员工作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选拔任用关联,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优先晋升职务、职称及进行物质奖励。通过调动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村科技服务注入创新服务动力。如,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对评为优秀的科技特派员颁发“优秀科技专项人才”证书,并进行物质奖励。

坚持政策鼓励与市场激励相结合,鼓励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携技术、项目创办经济实体,或在不影响学校权益的情况下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服务和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

(二)完善选派机制,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产业兴才能带动人才旺,人才旺又能促进产业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充分认知二者的关系。

第一,强化供需契合,加强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能力。在急需领域、重大领域,不仅要建立面向当地的高职院校,还要建立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选派科技特派员的机制。

第二,依据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需要,把当前紧缺的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营销管理、智能制造等非农专业人才纳入选派范畴,分阶段、分层次、分行业选派相适应的科技人员。

(三)完善服务机制,打造乡村振兴产业支撑

管理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特派员与各类经济组织开展定期交流,梳理地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建立需求和问题台账,明确现阶段的关键问题和制约因素。创新科技特派员协作服务模式,提升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服务成效,开展不同专业科技特派员之间的协同服务。根据地域特色和发展需求,开展不同区域科技特派员的协同服务。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增强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全要素服务能力[7]。在工作中,可以借鉴浙江、广东等省份先进经验,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进一步推广“揭榜挂帅”模式,破解企业科技特派员任务不明确、对接不精准、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开发App软件,打造一站式科技资源交易和服务系统平台,为更多需求人员提供便捷服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服务乡村建设和产业模式。如,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特派员,依托商丘乡村振兴学院设计课程,通过培训、参观学习、手把手技术指导等,培养了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建立了技术交流群,随时交流技术,解决问题。

(四)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

科技特派员制度要坚持双向选择、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市场资源配置在科技帮扶中的作用[8]。建立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利益共同体,强化科技特派员的责任意识,如让科技特派员参与管理、利益分配等。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地域、专业等资源优势,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和科技特派员的创新劳动,从政策、环境上加强保障,建立由组织部门、科技部门联合高职院校协同推动机制,营造有利于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明确科技特派员服务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探索建立企业支持科技特派员经费不足机制,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五、结语

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生产力。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当地高职院校作用,完善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全面保障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规范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利用好当地高职院校科技人员,吸纳选派非农专业的科技人员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适合区域产业发展、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特派员科技院校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