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建立高质量发展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模式,助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23-03-07张路唐旭东

南方论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血液病血液学中医药

张路 唐旭东

(1.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9;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届血液学专业委员会,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 100091)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历史性盛会[1]。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2]。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3]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第九届委员会,要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要建立党支部,常态化学习,讨论式研究,落实落地党建对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引领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西为中用”是其最大特点。在我国,西医治疗血液病的优势已被广泛认可,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仍存在不足。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如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仍有待研究。针对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第九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围绕党的二十大的学习,探索建立高质量发展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的发展模式,助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深入学习讨论,挖掘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战略研究方向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3]

血液病是一类涉及造血、血液、血液系统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且发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治疗难度越大。因此,临床上除了需要联合用药以外,还需要结合中医理论指导使用中药进行综合治疗。

相比于传统西医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有效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二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三是能够减轻化疗所带来的细胞毒作用;四是能够有效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成功率。从整体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且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血液病方面已有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历史。目前,西医在治疗血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从理论上讲,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疗效。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此外,中西医结合也可以提高很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中西医结合血液学的治疗优势较为明显,且应进一步加强对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推广。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但是从具体的临床实践来看,这些观点和思路还不能被医学界完全接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跟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这个概念本身存在理解的偏差有关,即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的概念比较窄、范围比较小,在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的体系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中西医分离”的倾向。同时,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也没有被真正地重视起来。在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过程中,还存在着“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

中医中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发展、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的宝贵财富,其发展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但因为中医中药是一种经验医学,因此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还存在着争论。基于此,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方针,即在继承中医中药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只要遵循“守正创新”的发展方针,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和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就能够真正地发展起来。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四个面向”的纲领指导下,积极探索以解决重大复杂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力争解决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中的短板问题,探索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范式、新思路,深入挖掘符合国家重大需求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形成各单位与学会科研合作的高效运行机制,力争在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的研究与治疗上有新的突破和成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二、发挥学科优势,助力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人才培养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3]

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的精神放在实处,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引导中青年骨干把个人成才与学科发展、国家目标同频共振,牢记担负培养学科内战略科学家潜质的、具有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西医结合血液学科地位日益提升,学科建设也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医与西医的对话更加频繁,各领域的学者们对中西医结合血液学这一话题也有了更多思考和研究。未来中西医结合血液学的发展,必须要始终遵循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能照搬西医模式。在借鉴西医经验时,中医学者也要思考如何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同时也要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此外,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时,需要做到继承和创新并重。要将中西医结合从理论到实践都融入创新之中。同时,还要继续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最大的难点还是人才问题。目前许多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专家都在致力于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为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发展提供更多力量。然而,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需要更多人才才能推动学科发展。中西医结合在血液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但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在业务能力培养中,要发挥学会优势,持续开展继续教育,培养学科内中青年骨干,不断提高中青年骨干的业务水平;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坚持集中学会优势资源孵化人才项目,助力中青年科学家提炼凝聚研究目标与方向;拓展平台资源,引领中青年骨干形成更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及规范的更新及制定;全面助力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学条件。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需要在临床和科研上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以提高其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学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中西医结合血液学的学科体系,尽快培养中西医结合血液学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学科建设,鼓励专家开展临床和科学研究;推进学科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相关标准规范,提高诊疗水平。此外,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多学科团队,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按照健康中国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发展的趋势,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发挥好科普宣传员、卫生监督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的作用,把健康教育融入到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中,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把健康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将健康知识融入到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中。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类专业中,有40%的学生接受了健康知识教育。同时还要加强临床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和科研人员等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畅通基层医务人员成长通道。加强健康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制度,不断强化准入管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要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5],加大对各类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将继续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合作计划。同时还要继续支持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到“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研究、技术推广等工作。

三、讲好中西医结合故事,推进中医传统文化自信自强

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3]。

中医学作为祖国医学的瑰宝,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要始终坚持发展中医药学、“传承发展,守正创新”的原则,深挖中医、中西医结合中优秀的文化内涵,广泛开展进乡镇、进社区开展“科普中国”活动,讲述老百姓能听懂的中医故事;开展“一带一路”等社会公益活动,用义诊、帮扶的形式扩大中医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充分利用好学会的网络平台和渠道,向社会传递通俗易懂的中医、中西医的知识,推进中医传统文化自信自强,影响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认识中医、认识血液病、了解中西医结合、认可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方法和研究。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倍加珍惜爱护。对于血液病而言,中医药在疾病早期阶段便可发挥重要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及西医疾病特点,采用辨证论治。传统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血液病的治疗有其独特优势。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血液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药不仅可在缓解期,通过抑制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患者症状,也通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降低肿瘤的复发率等诸多方面来改善预后。中医药还可在疾病治疗中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如对肿瘤患者来说,中医药可以通过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此外,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药也有助于改善血液系统疾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在治疗急性白血病时采用清热凉血解毒法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采用益气养血法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在治疗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采用清热凉血解毒法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

四、把握专业需求,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3]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专委会要进一步明确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任务,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依托医疗机构不断发挥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要做好基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和方案的帮扶和指导,让基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发挥作用;要积极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治疗治疗与康复;要利用好智慧资源、人工智能,用中医理论指导传播正确的生活方式,引导人民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

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深入挖掘符合国家重大需求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全面助力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持续讲好中西医结合故事,推进中医传统文化自信自强,共同实现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

五、构建创新体系,促进血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是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融合,既需要将中医学理论运用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中,也需要在中西医结合实践中不断探索。随着我国对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促进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发展。

2021 年12 月1 日起,新执行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医院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医院内部管理中的法定地位。”[6]2022年1 月1 日起开始执行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也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临床血液学检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和输血技术原则。”[7]2021 年8 月31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这些政策文件都在强调加强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建设。从政策层面来看,需要从多个角度促进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发展。首先是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治未病与西医治已病相结合、中西并重,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是实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次是要加强血液病学科建设。血液病学科是一个综合学科,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应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相互支持。

要推进中医参与临床诊疗。患者需要中医药诊疗服务时,中医应积极参与其中。此外,还需要注重对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模式的推广与宣传。随着大众对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认识不断深入和认可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西医医生对中医药的作用了解不够、存在认识偏差、缺乏临床经验、中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等。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对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的诊疗模式的重要认识。

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如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纳入医保范围、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研究中心等,并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此外,还需要构建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体系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建立符合现代医学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等。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体系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体系的绩效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评价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指标,从而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体系的建设。

六、推动分层优化调整,提升多个亚专业的融合发展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也是中国医学发展的重要特色。在当前及未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好中西医结合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并将其上升到更高层面,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都具有独特优势,应不断总结并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例如在疾病早期时,中医可通过整体调理、辨证论治等方式发挥疗效;在疾病的中后期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在疾病的终末期阶段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同时,我们要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引导各医院进一步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意义和作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和工作流程等。

近年来,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有了更多融合与发展。例如中草药可以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部分症状、缓解化疗副反应等发挥优势。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中医基础的理论与现代的医学理论的研究力度,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同时,要不断总结中医药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指导临床实践。

通过对中医药经典古方及院内制剂的应用研究来提升疗效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医药经典古方及院内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如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中医药经典古方及院内制剂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因此我们应将中医药经典古方及院内制剂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去,通过对中医经典古方及院内制剂进行研究,以更好地提升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

循证医学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与手段,我们应重视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及基础研究工作。例如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开展细胞因子、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血液病血液学中医药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三种实验兔血液学指标测定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