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成因及防控对策研究

2023-03-07崔美倩郭佳傲

南方论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诈骗犯罪老年人

崔美倩 郭佳傲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2.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91)

自我国200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数据调查显示,2020 年我国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3.52%,我国即将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 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多不仅给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压力,在法律领域也引发了许多问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淡薄、法治意识薄弱的特点,使得他们在案件发生之前就很容易成为潜在的侵害对象,而案件发生之后的破案率也呈现出很低的状态,给他们造成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打击。生理和心理的弱势地位使老年人成为理想的被害人,同时我国相关法律不完善、监管不严格、技术监管体系以及电信诈骗的隐蔽性等特点导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屡禁不止,如何提升老年人的防诈骗意识、维护其合法权益、完善电信诈骗犯罪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地防治电信诈骗犯罪是目前的关键任务。

一、针对老年人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电子科技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传统诈骗也搭着互联网的便车,以更加隐蔽、破坏性更强的方式发展成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基于老年人自身的特殊性,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也有着相应的特征。

(一)“老年性”心理特征明显

老年人更容易轻信他人,诈骗分子往往通过冒充亲戚、朋友等角色,向老年受害者传达虚假信息,从而获取他们的信任,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诈骗者还会冒充公安机关等工作人员,通过改号软件将自己的号码显示为国家机关对应的号码,诱导受害人将资金汇入到相应账户,而老年人面对公安机关等国家机关,容易紧张、恐惧,从而上当受骗。老年人的贪欲心理也是老年群体遭受诈骗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大多数喜欢贪小便宜,诈骗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各类网络社交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年群体发送虚假的中奖短信,老年人基于好奇或者贪婪的心理一旦点开链接就可能被转移钱财,遭到诈骗。

(二)电信诈骗手法、方式多样

犯罪嫌疑人利用多种通讯技术对被害者实施诈骗,例如通过群发短信、QQ 等社交软件,这些通讯技术使得犯罪成本更低,犯罪实施的路径更多,危害范围和程度更广。电信诈骗从最初的短信诈骗逐步发展出网络刷单诈骗、网络交友诈骗、冒充公检法或者亲朋好友等几十种诈骗的方式。针对老年人的主要包括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购药等。诈骗者还不断更新诈骗方式,令人难以辨别,老年人更是容易落入陷阱之中。犯罪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并不需要特定的地点,目前常见的跨国诈骗的方式,诈骗分子从境外缅甸、老挝、越南等区域横跨到我国境内沿海地区、内陆地区。

(三)电信诈骗的过程呈现出剧本化和流程化

犯罪分子在不断诈骗的过程中分工日益精细,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甚至有相应的剧本。首先诈骗分子会大范围搜索潜在受害人,逐步和受害人产生互动获取信任并骗取钱财。接下来通过在互联网上随机拨号的方式,显示来电为公安机关、银行等部门,假冒工作人员以降低被骗者的警惕性。最后根据计划好的剧本对受骗者进行心理操控、诱导,欺骗其转账,从而完成诈骗过程。

(四)电信诈骗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电信诈骗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电信诈骗的产业链分为三个层次,上游产业是非法盗取、售卖个人信息的产业,犯罪嫌疑人通过受骗者的日常网络购买记录等方式获取受骗者的信息,或者利用互联网支付的漏洞,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被害人银行卡信息,实现更加精准的诈骗目的;中游的产业是网络诈骗的实施,电信诈骗的工具更加互联网化,诈骗者利用微信、网络拨号等通讯方式和被害者取得联系后进行诈骗;下游的产业是洗钱、取钱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的产业相互配合、协作共生。上游产业提供个人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撑,中游产业为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提供资金以支撑再生产。

二、老年人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原因

电信诈骗与反电信诈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公安机关与罪犯之间的博弈,罪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利益,经常使用新的电信诈骗手段,公安机关与罪犯斗智斗勇,为了侦破案件,常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而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遭受电信诈骗的数量逐年增加,正确认识老年群体遭受电信诈骗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防控,因此老年人之所以易遭受网络诈骗总结为以下几种原因:

(一)信息甄别能力减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老状态也会越来越明显。人体的各个大生理系统都有逐渐衰退的趋势,出现了明显的功能减弱现象,造成老年人的判断力、控制力减弱、记忆力衰退。但是对于老年人脑的生理功能究竟有没有退化,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人脑功能的减退是一个很慢的内化过程,在外化的时候,一般会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关于老年人心理老化理论的研究显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感觉、直觉、认知功能、精神运动功能、记忆、思考、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性格的适应性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年龄来看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自我表达能力,也影响了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和质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衰退是成正比的。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的衰退、信息筛选能力的减弱、认知能力的退化以及拥有一定物质基础、难以抵抗高回报诱惑等客观特征,利用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开展电信诈骗活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二)认同感降低

退休后的老人由于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而子女们却正忙于工作,很少会去看望老人,两代人之间就少了很多的交流,导致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强。同时由于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家庭地位发生变化,老年人容易感到落寞、孤寂。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这种寻求认同感和成就感的心理,“关心”、接近老年人,使老年人放松警惕,在情感上获得了老人的认可和信任,从而降低了他们对诈骗的防御力,掉入电信诈骗的陷阱之中。

(三)诈骗手段多样

目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络骗局,看似是收红包实则是转账的链接;老年人通过网络购物以为中奖实则是骗局;利用伪基站等软件,虚构中奖、股票内幕、国家补贴等内容,向不特定对象发送信息;根据威科现行法律数据库的统计数据,近几年来,保健品诈骗案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良广告,到处都是标榜着能“包治百病”的特效药品,面对价格低廉的“特效药”,老年人极易失去理智,落入诈骗的陷阱;犯罪分子也会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获取受害人的信任,逐步引导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段千奇百怪,即使老年人有防范意识,对于变化多端的诈骗手法也防不胜防。

(四)法律规定不完善

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网络空间的弱势群体,本应该受到更多的保护,但是我国针对老年人的专门性法律只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且该法规定的内容较多,涉及老年人的具体权益规定得较为笼统、模糊。关于规范老年人社会救助的法律包括《救助管理办法》《法律援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但这些法律文件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都十分零散,执行效率低下。2021 发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该意见在具体规定上仍不全面。随着电信诈骗手段不断更新,现有法律仍落后于实践。当前国内对电信诈骗一般按照诈骗罪定罪处罚,但是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活动,取证困难,若适用诈骗罪的标准则惩处力度较小,对犯罪主体难以形成足够的威慑力,我国缺乏针对性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

(五)相关部门防控体系缺失

1.银行部门

目前金融机构的法律防控体系不完善,电信诈骗的下游主要是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提现,犯罪嫌疑人也会通过银行卡转账的方式实施诈骗,因此金融机构在电信诈骗的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监管和防控方面存在法律漏洞。第一是银行账户的实名制申请制度不完善,银行卡已经实现实名制,但是制作和贩卖银行卡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因此需要完善银行卡的实名制度。第二是银行卡的发放存在问题,我国银行数量众多,尽管中央银行已经对同一个人在同一银行的开卡数量做出了规定,但由于我国银行数量众多,同一人仍可以办理多张银行卡,犯罪分子利用这一漏洞进行诈骗和提现,因此银行卡的发放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是金融机构内部没有相关的机制应对电信诈骗的问题,电信诈骗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受害主体进行银行转账,犯罪主体通过银行取现、洗钱。金融机构如果有相关的预警机制,也能够相应地减少损失。

2.网络运营商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网络通信软件被广泛应用,但是网络运营商大多数只衷心于盈利,对网络管理疏忽,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改号的方式,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的人员,实施电信诈骗。运营商主体缺乏对用户身份和信息的审核,也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管,为了扩大竞争力和更好地逐利,运营商甚至忽视乃至放弃了监管和防控的义务,导致灰色现象越发频繁,犯罪嫌疑人正是抓住了漏洞,对被害人实施诈骗行为。

3.电信部门

大部分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群发机器等设备,大规模地发送诈骗短信,电信运营商有能力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但他们却消极不作为,只顾追求利益,没有实质性的行为进行限制。同时市面上仍然流通着未经实名的手机卡,我国规定实名的手机卡才能流通,但是电信部门缺乏监管,导致犯罪分子利用监管漏洞实施犯罪,并且未实名的情况也加大了公安机关等部门的追惩难度。

三、针对老年人电信网络诈骗防控的难点

(一)犯罪的成本低

电信诈骗主要是利用各类通信工具实施诈骗,大部分不需要固定的场所,甚至异地或者异国作案的情况也比较多,犯罪成本低廉,一般是广撒网的形式,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的方式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损失的只是低廉的通讯成本,即便只有一个人上当受骗也能获得巨大的“回报”,损失的成本相对于"回报'而言微不足道。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储蓄相对较多,又很容易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之中,因此对老年人实施电信诈骗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对于犯罪分子来说,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是成本极低、收益颇高的“生意”。

(二)老年群体的认知水平低、法治意识淡薄

老年群体相对于年轻人而言,对网络的使用并不是很熟练,大多数人对于网络技术、通讯等方式了解的都较少,辨别能力也较低,容易信任他人,法治意识淡薄,同时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一般会进行被害人的筛选工作,对被害人的特点研究的也比较深入,甚至有专门的培训,有固定的套路和剧本,针对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话术也不同,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弱点研究得也比较深入。虽然我们国家的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电信诈骗具有隐蔽性、手段多样性的特点,老年群体又对科技的认知水平也比较低,对多样化的诈骗手段不了解,法治意识也较为淡薄,对救济方式和途径不了解。

(三)打击犯罪成本高

电信诈骗不同于盗窃、抢劫等犯罪,犯罪嫌疑人不需要和受害人进行直接的面对面接触,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体貌也不了解,甚至常见的是跨地区、跨国的诈骗行为,也没有常见的"犯罪现场",犯罪嫌疑人在诈骗成功后也会及时地销毁各类证据,电子证据获得更加困难,导致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面临很大困难,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搜查、取证,因此打击犯罪的成本比较高。

(四)犯罪牵涉多地区、多部门

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会集中在一个地区作案,跨国性、流动性是电信犯罪的明显特征,因此犯罪嫌疑人经常变换犯罪地点,上游准备犯罪、中游实施诈骗以及下游套现洗钱等行为一般也不会集中在一个地方,这种跨地区、跨国家的犯罪往往牵涉多个地区、多个机关相互配合,而且也会涉及跨国的交流,导致打击犯罪成本高昂,同时由于多个机关之间交流,可能导致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很可能导致侦查活动延迟、错过抓捕机会。

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对策

公安机关针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也取得一些成果,但是我国网络诈骗仍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减轻老年群体的损失,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数据监管、完善相关立法

国家针对电信诈骗,规定诈骗数额在3000 元以上的可判刑,数额达到50 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随着国家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加强,犯罪分子通过境外作案、利用虚拟账号等手段,使公安机关的追惩更加困难,所耗成本巨大。2022 年12 月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也明确了银行卡和电话卡开办和停用的前提条件等内容,但具体规定仍不完善。一方面应加大惩处力度,目前主要按照《刑法》关于诈骗罪的规定,应继续完善相关电信诈骗的立法,新增电信诈骗等罪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金融、电信等部门的监管防控。完善银行、电信等部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推动电信行业法规的出台,如《电信法》,使得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有法可依。综合利用数据分析、账户安全监测、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获取电信网络诈骗人员的偏好和行踪,甄别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电信部门要及时阻断老年人等诈骗易被害人群,规范网络用户的安全监管,健全快速止付通道。

(二)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

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对电信诈骗的识别能力要比其他成年人弱,因此加大宣传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校大学生可以进入社区开展防诈宣传,老人的家人、朋友也要经常提醒,普及相关案例,增强老年人的防诈意识、法治意识;经常提醒老人要注意识别电话号码和网站域名的真伪,对于陌生人发送的链接要提高警惕;注重覆盖宣传,组织警力开展进社区、进单位、进农村等反诈宣传活动,联合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工作人员逐门逐户开展宣传活动,举办相应的电信诈骗宣传讲座,扩大宣传的受众面。同时互联网媒体要加强对权威信息发布的科普,针对“养生”“食品安全”等相关的内容是老年人容易“中招”的网络谣言,媒体应该加强监管,发现此类信息及时进行辟谣、科普,发布积极向上的健康内容产品,宣传积极的内容。

(三)提高老年人的安全用网和法治意识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主要的沟通渠道,电子设备便利了生活,但也产生很多问题。老年人由于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不太熟练,同时缺乏安全上网意识,法治意识薄弱,不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这为老年人遭遇网络诈骗埋下了隐患。子女要重视和老人的交流,社会组织也应该帮助老年人链接资源,促进社会支持,外部的支持是老年人获得诈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方式,提醒老年人注意个人信息保护,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要提高警惕,对于个人的身份证号、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在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时提醒老年人不要告知陌生人、不要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隐私信息,增强法治意识,帮助老年人适应网络使用,维护自己的隐私,理性看待各类折扣促销,提高安全用网的意识和法治意识。

(四)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

根据走访调查,超过80%的老人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和子女、亲人进行沟通、联系,因此子女对老年人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独居生活,子女在外工作很少陪伴老人,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也会采取冒充亲友的方式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因此老年人领域的电信诈骗多发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和子女对老年人的关爱缺失,因此子女以及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关爱,经常和老人沟通联系,减少老人的孤独感,老年人也不会轻易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五、结语

在快速老龄化和数字化的大趋势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老年群体在网络通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防范意识不足、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极易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之中,我们应当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结合电信诈骗的特点,完善法律法规、数据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构建全链条电信网络诈骗反制体系,做好反诈宣传和拦截工作,为老年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建起坚实的防火墙。

猜你喜欢

诈骗犯罪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Televisions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