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推进乡村生态“资本化”

2023-03-07宋玉妹

南方论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资本化自然界旅游

宋玉妹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一、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该战略的目标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并明确了“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总任务。[1]此后,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了新发展阶段的立足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与重要意义,其推进也必须以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基础,为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固支撑。然而,需要认识到的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妥善应对这些问题,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生态资本化

生态资源资本化是一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实现生态资源和货币价值的演化过程。[2]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主体扮演不同角色。首要的主体是政府,其在生态资源资本化中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生态政策,在宏观层面引导各相关主体,以营造有利于资本化的环境。除了政府,社会公众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他们一方面是各地生态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另一方面也充当市场行为的监督者。社会公众共同致力于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生态市场,确保生态资源资本化的过程合理和可持续。生态专家也在资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专注于将科学技术投入到环境保护中,以促进生态资源的增值和保值。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生态专家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资源,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3]这些主体共同努力,促进了生态资源资本化的实现,同时也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理论来源

1.马克思生态思想:生态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这种将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起来共同发展的理念,在马克思生态观念之中也有体现。二者都强调自然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都体现了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的共同发展理念。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源泉,[5]对于社会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合理地获取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另外,马克思也早就强调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指出“所谓的废料,在每一种产业中几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6]这表明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念强调了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人类应该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获取自然资源,同时注重资源的利用和节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马克思生态思想:生态资本化

生态资本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人类在生产活动中需要重视对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的理念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强调的与自然界相互融合、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相契合,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换,并指出劳动是这种交换的媒介。通过劳动,人类可以掌握自然规律,将自然界转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自然界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马克思强调人类应该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的过程中,合理地进行资源的获取。这也意味着人类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界的过度剥夺和破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7]这也进一步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恩格斯认为人类不应像征服者一样支配自然界,而应当与自然界相互融合、相互共生。这种思想体现了人类应当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观念,而不是简单地将自然界视为被征服的对象。

二、关联性分析:乡村振兴与生态资本化

乡村振兴和生态的资本化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推进有利于推进生态资本化的进程;生态的资本化也成为了拉动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推动力。

(一)乡村振兴中的生态资本化

在乡村振兴中,生态资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方面。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态资源这一优势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因为当地所拥有的自然风光、名山、名水、古镇等,都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将旅游经济作为发展的重点是一种有效的利用生态优势的方式。通过发展现代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可以将乡村打造成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8]这样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乡村振兴,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创收和创业的机会。同时,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也是生态资本化的重要体现。村庄景区化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投资兴建景点、文化展示区、公共设施等,增加游客的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发展势头不仅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乡村更具特色和魅力。

生态资本化的推进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生态资本化的方式,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期稳定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也符合当代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二)生态资本化中的乡村振兴

生态资本化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利用和开发生态优势,以旅游业为主导,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还有助于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乡村的形象和吸引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生态优势带来的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从而带动了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的繁荣。当地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或生态环境而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游客的到来使得当地的交通运输需求增加,例如交通工具、旅游巴士等。同时,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当地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发展,包括酒店、餐饮、导游等服务,这些都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一个景点的火爆将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会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提升游客体验和吸引更多游客。这种投入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旅游形象,还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提供了经济支持。举例来说,贵州的“羊皮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由于地势陡峭等原因,暂未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但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探访。这种社会化的宣传不仅提高了该地点的知名度,也为当地带来了更多游客,从而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当地也开始了划船送客和游艇等服务,进一步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乡村振兴不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乡村振兴和生态资本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资本化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合理地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手段,但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才能取得长久的成果。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都应当共同努力,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严格限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同时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措施。公众也应当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只有在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的前提下,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好的成就。

三、实现路径:合理推动生态资本化

(一)完善法规,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乡村生态资源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些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从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然而,必须科学合理地开发生态资源,以确保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

首先,应完善有关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各级部门应坚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严惩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为了有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需要明确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生态资源得到妥善管理和保护。其次,加大对旅游景点宣传的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力度。为游客提供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游览,不随意破坏环境。在旅游景点设置提示性标语或标识,提醒人们注意环境的保护,避免不当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另外,可以采用间歇性对外开放模式,例如景区内由多个景观组成,可以实行轮休制度,固定某些日期对某些景点进行开放,其他时间保持关闭状态。间歇性开放可以使景区得到休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修复,避免连续高强度的游客涌入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明确政府职能,落实生态补偿政策

生态补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手段,采用“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引入“生态环境服务付费”制度,以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和保护。[9]生态补偿政策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大气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等。通过这些补偿政策,可以激励相关产业和企业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同时,补偿政策也有利于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帮助其建立自身特色,提升创新能力和地方特色,有效区别于其他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因此,政府需要明确自身职能,发挥好统筹协调的作用,确保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防止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激励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推动政策的顺利落实。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和普及,让乡村居民和企业了解补偿政策的意义和目的,增强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政府也要提供相关支持和指导,帮助乡村居民和企业正确理解和运用补偿政策,确保补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合理分配。

(三)互联网+乡村旅游

通过“互联网+”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和在线平台,实现乡村旅游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乡村旅游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借助在线平台发布有关乡村旅游的资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建立专业的旅游信息网站、应用程序等,向游客提供详尽的乡村旅游资讯,包括景点介绍、交通信息、特色民宿等。这样的在线平台可以方便游客获取信息,提高游客的出行体验,同时也帮助乡村旅游景点提升知名度。其次,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是互联网+乡村旅游的重要手段。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通过发布有趣、精彩的乡村旅游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增加乡村旅游的曝光率。[10]此外,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营销,可以进行定向推送,将乡村旅游信息精准地传递给潜在游客,提高游客的到访率。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让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体验乡村旅游的风采。在线上提供虚拟游览、360 度全景图、VR 游戏等内容,让游客在家中就能感受乡村的美景和特色,进一步激发游客的兴趣和愿望前往乡村旅游。

(四)充分发挥群众在生态发展中的作用

群众作为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之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如何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即如何激发公民的参与动机,公民参与动机存在差异性,且以经济性参与为主,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和引导群众的参与热情。

首先,政府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生态知识普及、环保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让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社会、经济和个人福祉的重要性。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自觉投身生态建设,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发展的共识。其次,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强调个人责任。政府可以建立生态志愿者组织,组织公民参与环保实践和生态修复等活动。激励和表彰积极参与的个人和组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更多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政府可以为群众提供参与环保行动的便利条件,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让群众感受到参与的实际效益和成就感。第三,打造开放透明的参与平台,让群众参与真正产生影响。政府应设立公开透明的反馈渠道,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和解决公众关切的生态问题。为群众提供广泛参与的机会,让公众参与决策、监督生态建设,增加他们对政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最后,政府应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政府与群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发展格局。

四、总结

乡村地区生态的资本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铭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克思的生态环境价值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理论都强调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职责、利用科技、发挥群众参与作用等措施既有利于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推动当地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资本化自然界旅游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的一秒钟
例说“自然界的水”
旅游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浅议人力资源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