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排多层螺旋CT与彩超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3-03-07蒲燕燕张佩佩金琳玲
蒲燕燕,张佩佩,金琳玲
(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科,浙江 舟山 316200)
卵巢肿瘤好发于已婚女性群体,卵巢肿瘤虽以良性为主,但具有潜在的恶变风险,需早发现早干预以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1-2]。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在卵巢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但对于卵巢良性囊性病变误诊较高[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的不断重视,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32排多层螺旋CT(32 Multislice spiral CT,32-MSCT)因其具有定位精准、分辨率高、图像处理功能强大等优势,在卵巢肿瘤诊断中逐渐应用[5],并在区分良性、恶性肿瘤中发挥优势。本研究回顾卵巢良性囊性病变患者的32-MSCT与CDUS表现,比较这两种方法诊断不同类型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12月经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性囊性病变患者120例,入组标准:①经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卵巢良性囊性病变;②术前未采取相关治疗;③术前均接受32-MSCT、CDUS检查。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②严重精神类疾病;③凝血功能重度障碍;④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38.90±19.11)岁,平均病程(1.15±0.88)年,BMI指数20~29 kg/m2。本研究经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CDUS检查 采用GE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美国,型号Voluson E8)对患者进行经腹及经阴道检查。经腹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探头频率设置3.5 MHz,要求患者保持膀胱充盈,对其腹部与耻骨以上进行多切面扫描。经阴道超声检查:首先对探头进行消毒,患者取仰卧位,探头频率设置6.5 MHz。将耦合剂涂于探头上,将避孕套套于探头外部并缓慢将其置入患者阴道内部,待贴近穹窿处后实施多切面扫查,将探头持续、平缓地旋转,记录病灶信息。
1.3 32-MSCT检查 采用GE公司32排多层螺旋CT机(型号Optima),重建层厚设置0.6~0.75 mm,球管电压、电流分别设置为120 kV 、125 mAs,球管旋转速度设置为0.6 r/s。检查开始前2 h,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口服等渗甘露醇(质量分数2.5%),以确保肠道影像充分显示;待膀胱充盈后,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平扫,于耻骨向病灶上缘逐渐扫描;患者静脉注射3.5 mL/s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注射液,总注射剂量1.5 mL/kg;注入后25~30 s、30~35 s分别为动脉期和静脉期,进行增强CT扫描。扫描完成后分析CT数据,重建层厚设置为2.5 mm,采用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技术处理CT数据,记录病灶数目、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以及强化方式等。
1.4 观察指标比较 CDUS与32-MSCT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比较CDUS与32-MSCT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病灶数的诊断准确性。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DUS与32-MSCT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病理结果显示,120例卵巢良性囊性病变患者中,卵巢囊肿35例、浆液性囊腺瘤31例、黏液性囊腺瘤28例、成熟畸胎瘤11例、黄素化卵泡膜囊肿8例、巧克力囊肿7例。32-MSCT诊断显示为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患者111例(92.50%),CDUS诊断显示为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患者99例(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P=0.019)。见表1。
表1 CDUS与32-MSCT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n(%)]
2.2 CDUS与32-MSCT对病灶数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病理结果显示,120例卵巢良性囊性病变患者有162个病灶,其中卵巢囊肿47个、浆液性囊腺瘤41个、黏液性囊腺瘤39个、成熟畸胎瘤15个,黄素化卵泡膜囊肿和巧克力囊肿各10个。32-MSCT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病灶数的诊断准确性(93.21%,151/162)高于CDUS(85.19%,138/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3,P=0.020)。见表2。
表2 CDUS与32-MSCT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病灶数诊断准确性比较 [n(%)]
3 讨论
卵巢肿瘤类型众多,虽约90%为良性,但会对卵巢自身功能造成影响,并增加恶性肿瘤发生风险[6]。CDUS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不同于传统超声检查,CDUS影像质量更高[7]。李炜等[8]指出,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基础上联合CDUS检测可明显提升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熊可等[9]指出,经阴道CDUS可用于区分卵巢癌与卵巢囊肿患者,且CDUS参数与卵巢癌恶性程度相关。虽然CDUS在区分良性、恶性卵巢肿瘤方面效果显著,但由于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类型较多,且部分疾病的初期表现极为相似,增加了诊断难度。
MS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使得扫描层面不再单一,以体积螺旋式对人体数据进行采集,不但增加了扫描速度,还提高了准确率[10]。傅晓明等[11]指出MSCT技术可准确区分卵巢囊腺瘤及囊腺癌;余茜等[12]认为,MSCT在保留常规CT的扫描功能外,提高了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了比较,发现MSCT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及病灶数的诊断准确性均高于CDUS,与杨欢欢等[13]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卵巢良性囊性病变周围解剖关系复杂,CDUS检查下虽然可见良性病变边界清楚、轮廓规整的实质性肿物,且对于大部分病灶周围可见短条状或弧形血流,但也存在部分病灶定位难度大等缺点,而MSCT扫描速度快、层厚薄、空间分辨率高,与多平面重组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对病灶的精准定位。
卵巢囊肿属于常见的卵巢囊性结构之一,在本研究中,病理学结果显示卵巢囊肿患者35例,32-MSCT检查出33例(94.29%),32-MSCT影像表现为单房囊性肿块,体积较小,呈典型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薄且边界清楚,内部结构均一,无分隔,增强扫描后病灶不强化。卵巢囊腺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可进一步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本研究中32-MSCT诊断两种囊腺瘤准确率分别为93.55%、89.29%,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发病,通常呈类圆或椭圆形,薄厚一致、密度均匀;黏液性囊腺瘤以多房多见、单房相对少见,通常呈类圆形,囊壁多、厚度均匀,增强扫描后病灶可见细条样分隔。成熟畸胎瘤属于卵巢生殖细胞良性肿瘤,本研究中32-MSCT诊断准确率为90.91%,通常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结构复杂,可见钙化、脂肪以及软组织密度,可压迫导致子宫移位。黄素化卵泡膜囊肿为多囊性囊肿,32-MSCT诊断准确率为100.00%,呈分叶状,大小不一、囊壁较薄。巧克力囊肿好发于育龄女性,32-MSCT诊断准确率为85.71%,可见囊肿壁厚薄不一,子宫或周边组织存在粘连,内有分层,增强后囊壁与实性成分出现略微强化。
本文中CDUS与32-MSCT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的总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单一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是由于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类型较多,因此单一病变的影像学样本量有限;此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也可用于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诊断,但诊断费用相对较高、耗时较长,故而行MRI检查的患者样本量较少,因此并未纳入本次研究,今后研究中应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32-MSCT在卵巢良性囊性病变及病灶数目的诊断方面均优于CDUS,具有更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能够较清晰地显示出病灶及其周围区域的影像学表现,但CDUS具有价格低廉、无放射性损伤等优势,因此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