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3-03-07商丘市梁园区农业农村局张春丽
商丘市梁园区农业农村局 张春丽
玉米茎基腐病又被称为玉米青枯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成为继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之后的主要病害。特别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上逐渐普及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将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带到农田中,导致病原菌不断增加,无形中提高了病害的危险性。河南省作为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生态区的主要区域,播种面积为300 万hm2,8 月高温高湿条件给玉米茎基腐病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导致该病害大规模出现。该病害的病原菌非常复杂,主要分为腐霉菌和镰疱菌两种,是一种全生育期侵害的病害。该病通常发生在玉米灌浆期,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是该病发展的高峰期,所以该病害的病原菌影响时间较长,大部分杀菌剂都起不到预期的病害防治效果。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和规律,进一步探究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最后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防治,来保证玉米避免受到茎基腐病的影响。
一、为害症状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期为玉米灌浆期,症状高峰期时间较长,分为青黄枯、青枯、黄枯三种发病症状。若品种较易感病,处于高温高湿田间时很容易出现茎基腐病,病叶从上到下呈现水烫状,在很短时间内出现枯死,叶子灰绿色;如果品种比较抗病,在遇到恶劣的生态环境时,玉米发病规律是叶片会逐渐出现变黄、枯死的现象,整个发病时间过长,整体出现黄枯状。而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病斑一般是以茎基部为核心进行发展,后期基部很多环节都出现变褐发软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大规模收缩的问题,导致玉米易在发病环节处断裂,出现大量倒伏。当工作人员将所有病株拔出后,能明显看到根须数量逐渐降低,初生根和次生根全部变成褐紫色,甚至出现明显腐烂的现象,导致病根表皮产生剥离现象。通过将维管束间隙撑开,能明显看到间隙中出现各种红色霉状物和白色菌丝。另外,细菌性玉米茎基腐病主要表现在玉米叶末和茎秆出现浸水腐败、组织软化等现象,个别环节出现明显的恶臭味。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病株通常会提前出现各种症状,如倒伏、枯死等,导致玉米果穗下垂,籽粒松瘪,穗行数下降。后期感染疾病的玉米植株,通常不会出现倒折现象,但患病部位器官会枯死。
二、病原
玉米茎基腐病根据病菌种类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的病害,如细菌性茎基腐病、真菌性茎基腐病等。研究人员通过深度分析,发现河南省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多样化镰刀菌复合感染引起的,主要包括轮枝镰孢、禾谷镰孢、腐霉菌等,其中,禾谷镰孢具有分布面积广、致病能力强等特征;而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是通过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所产生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部位。
三、发病规律
玉米茎基腐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土传病害,很多病原菌在土壤中过冬,变成初代侵染源。细菌病原菌通过风雨、灌溉水流进行传播,通过茎基部、根部的伤口实现侵染,从而诱发全株患病。真菌病原菌是其中的分生孢子、菌丝体通过多样化传播进行初级侵染和再侵染,病菌从表皮和根部伤口位置进行侵入,从而引起全株植物发病。玉米茎基腐病通常发生在玉米灌浆期,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是疾病发展的高峰期,所以该病的病原菌影响时间较长,大部分杀菌剂都起不到预期的病害防治效果。发病轻重程度、概率和耕作栽培技术、品种、气候、土壤等因素有直接联系。在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温、高湿等要素是控制茎基腐病大规模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在雨后气温急剧上升条件下,该病的病原菌会呈爆发式增长。
四、发病原因
(一)秸秆还田
随着政府部门秸秆禁烧力度范围的不断拓展,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农田中,在河南省内实现全面积覆盖。在正常情况下,茎基腐病最先出现在茎基部,发病后期基部很多环节出现变褐发软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导致玉米发病位置经常出现折断和倒伏问题。秸秆还田虽然能够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沃力,但也会导致很多病残体留在良田中,翌年初侵染病原菌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无形中加大了发病概率。
(二)推广耐密品种
为提升玉米年产量,河南省农民大量使用对高产耐密品种,但由于在种植该种类型玉米时,田地光照量较低、通风透光条件差,田间湿度高于标准值,给病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偏施氮肥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在追肥和施肥时,通常以尿素为主,氮肥施用量较多,导致玉米生长速度较快,玉米根部和植株并未发育成熟,给病原菌侵染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
五、防治措施
(一)化学防治
目前,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化学药剂种类多样,单剂数量较少,复配药剂数量要远超单剂数量,这表示该病害防治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工作人员使用复配药剂来提升防治效果。同时,已登记的玉米茎基腐病防治药剂分为8 种类型,如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等类型,最常用的是精甲霜灵杀菌剂、咯菌腈杀菌剂和福美双杀菌剂,上述几种杀菌剂在实际应用中占据较高比例。另外,根据剂型分类主要分为种子处理悬浮剂和悬浮种衣剂。结合实际使用方面,工作人员需全部采用种子处理剂,该处理方式单一。针对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研究人员将敌委丹和金阿普隆制剂按1:500 比例混合,所发挥出来的效果最佳,防治效果达到68%;适乐时和多菌灵拌种给玉米茎基腐病带来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4%和55%。针对细菌性玉米茎基腐病,工作人员可于发病初期在向茎基上喷洒适量农用链霉素,能有效限制病害发展,提高防治效果。
(二)生物防治
通过挑选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木霉菌,工作人员可选择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该物质对病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玉米正常生长,接种木霉菌颗粒的防治效果能超过65%,增加玉米10%的产量;应用75 kg·hm-2木霉菌颗粒剂,对田间自然发病玉米茎基腐病的治疗效果为30%,产量增长12%。木霉菌能治疗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原因是木霉菌能种植在土壤和玉米根部,控制玉米在生长阶段的病害影响,从而达到长期防控的作用,还能推动玉米健康生长。同时,相关资料显示,木霉菌能激发玉米自身的系统诱导抗性,抵御叶部病害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有效降低镰刀菌种的整体数量。目前,专业研究人员已成功挑选出大量对该病害具有限制作用的微生物,如肥料增殖木霉内生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粉红粘帚霉等。稻壳炭和竹制炭也能降低茎基腐病的影响,对玉米未来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其他防治
合理施肥能够避免出现玉米茎基腐病。氮作为影响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营养因素,连续过量施用氮肥,会提高玉米发病率,施钾能够有效降低茎基腐病的出现概率。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钾肥能够有效提升玉米抗茎基腐病的能力,施用适量有机肥和硫酸锌也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尿素和高氮复合肥的防治效果最差。而钙离子能提高玉米对茎基腐病侵害的预防能力,将钙离子和可溶性糖应用在玉米中,能激发寄主防御反应。将微肥、硅肥和杀菌剂相互混合,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提升对上述病害的预防效果。同时,玉米品种对茎基腐病抗性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抗病品种能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工作人员可优先选择抗病品种。近年,我国玉米抗性团队针对国家玉米品种审定试验,通过一票否决淘汰各种具有高风险的茎基腐病玉米品种,对镰孢菌种质资源和腐霉病资源进行筛选,提高玉米品种的抗性,但仍然有很多抗性材料未被灵活应用。另外,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控制种植密度等方式来控制该病害。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家逐渐意识到茎基腐病给玉米生长带来的影响,想要完美防治茎基腐病,提高玉米年生长总量。但由于在防治过程中受到各种外在因素,如玉米品种、土壤土质、自然环境等的影响,防治效果不太理想。本文通过分析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从其他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来解决茎基腐病给玉米带来的影响,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所有玉米能正常生长,从而提高河南省玉米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