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食碳水有风险,如何吃得健康?
2023-03-07杨秀
■杨秀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并称为三大营养素。对于喜爱美食的人来说,碳水是欲罢不能的美味。然而近年来,碳水化合物却备受争议,想要减肥的人闻“碳水”色变,感觉多吃一点就会堆积很多脂肪;想要增肌的人认为其能量利用远没有蛋白质那么有效;对于三高的人群来说,吃多了碳水化合物不利于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减少碳水摄入。
碳水好处多,戒食有风险
提供能量 碳水化合物转化的葡萄糖为人体供给了大部分能量,也是大脑唯一能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长期不吃碳水,会使脑细胞缺少能量供应,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 碳水化合物参与机体细胞的组成和多种活动,人体每个细胞都含有2%~10%的碳水化合物,其具有调节血糖、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等重要作用。
防止抑郁 有研究证明,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相对摄入量会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换句话说,碳水左右着人的情绪,碳水吃得太少,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
《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一篇研究揭示了主食(碳水)的摄入与死亡风险呈U 型关系:当摄入主食(碳水)提供能量占比在50%~55%的时候,死亡风险最低;当摄入主食(碳水)提供能量占比<40%,以及>70%的时候,死亡风险都会增加。
总的来说,碳水摄入量约占每日能量所需的50%较好,如果一个成年人每日需要2000 千卡的能量,那么他应当摄入250~300 克的碳水,相当于每餐吃一小碗米饭再加少量水果。
如何科学吃碳水
提高主食的质量,增加慢消化碳水食物
在消化能力许可的前提下,适度增加燕麦、小米、糙米、芸豆等全谷杂豆,可以慢慢加量,比例达到1/3 到1/2 即可。以前主食吃得少的人,一旦突然加量,短时间内很容易血糖飙升。用一些慢消化的食材就可以减轻这种“碳水化合物不耐受反应”,控制餐后血糖的波动。另一方面,增加全谷杂粮也可以提升维生素、矿物质、多酚类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这也有利于改善身体状况,提升饱腹感,预防肥胖。
调整进食方式,控制餐后血糖反应
可以改变进食顺序,先吃部分蔬菜和肉类,过一会儿再吃主食,主食配着剩下的肉和菜吃。也可以考虑用餐前负荷方法,先吃半个苹果或梨,或者先喝杯牛奶,半小时后再开始吃饭。这样,餐后血糖反应就能大幅度降低,不容易出现餐后头晕、犯困等情况。
餐后及时活动
研究证实,餐后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峰值,减小血糖波动。所谓餐后活动,不是要跑跑跳跳,而是别马上坐下躺下。可以刷刷碗,扫扫地,收拾屋子,散散步,买买菜,扔扔垃圾,等等。每天至少进行30 分钟的中强度运动,有强度的活动还是要在饭后1 小时以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