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麻醉你要了解这些

2023-03-07黄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人人健康 2023年1期
关键词:全麻麻醉医生

■黄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无论手术大小,麻醉都是外科手术的必要程序,这是由于麻醉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在人们普遍的认知中,进行麻醉后睡一觉就过去了,手术也就随之结束。如果未采取麻醉措施,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在一台手术中,麻醉发挥的作用巨大。

1.对于麻醉普遍存在的误区

尽管在我们生活中已经非常常见,但是大众对于麻醉的认识仍旧存在一些误区。(1)多数人认为麻醉就是在手术前打一针,让患者失去意识后开始手术操作,认为麻醉的效果与麻醉的剂量相关,麻醉药物越多则镇痛效果越好;(2)多数人对麻醉的认识仍旧停留在术前麻醉,但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得麻醉学在治疗和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广泛的涉猎,包括胃肠镜检查、无痛人流、疼痛治疗、术后镇痛等;(3)公众对麻醉仍旧存在疑虑,如麻醉是否会对身体产生损害,是否会影响智力、记忆力,是否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等。

2.麻醉的重要性

麻醉医师由于不常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在普通人眼里往往是带着神秘面纱的人物,对于其工作的重要性也不甚了解。如果以为麻醉医师的工作只是简单的“打一针”,那误会可就大了。麻醉医生是手术室里的生命守护者,术前的麻醉只占其工作的10%,其余90%的工作是“对人体基本功能的监测和调控、对重要组织脏器的保护和支持”,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准确应用各种仪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在医学界,普遍认为“好的手术,功劳一半归麻醉医生”,麻醉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麻醉医师来说,每一次的麻醉工作就是一趟严格把关的“航程”,术前访视是“安检”,术中监护生命体征、调控麻醉深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是“护航”,术后镇痛直至患者出院才是“安全落地”。

3.麻醉过程

(1)术前 为了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麻醉医生在术前会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对患者全身情况和重要脏器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患者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很多人对术前“十万个问什么”的访视形式并不是十分理解。手术和麻醉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的生理功能,麻醉医生需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制定适合的麻醉方案,因此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患者情况,从而充分保障患者接受最妥当的麻醉治疗。

(2)术中 麻醉后,麻醉医生需要随时监测患者情况。若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或术中出现新的创伤还需要配合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术中由于失血过多导致休克,则需要麻醉医生进行抗失血性休克治疗,配合外科医生的止血工作,让患者从休克的状态中恢复。

(3)术后 术后,麻醉医生会尽快地唤醒患者,使其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保证其循环呼吸平稳、意识清醒。部分手术术后需要进行镇痛,最大程度缓解伤口疼痛。

4.麻醉方式

根据对全身的影响,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和部位麻醉(即半麻)。全身麻醉指使用静脉或者吸入全身麻醉药使患者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记忆力暂时可逆性消失的一种麻醉方式。全麻通常需要辅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操作。一般情况是安全和舒适的,适用于绝大部分手术。半麻包括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麻醉,需要在患者背部脊椎间隙穿刺,在患者能配合穿刺体位、辅助局麻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感觉痛苦和太多不适。但半麻时患者可能保持清醒,手术医师的操作、手术间里的机械声音等常使患者感觉恐惧和不适。麻醉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需要,辅助镇静剂让患者安静入睡,所以大多数患者也能感觉安全和舒适。半麻适用于大多数下肢和下腹部手术,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下不能使用半麻,如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不能配合体位时等。

全麻和半麻二者各有千秋。全麻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镇痛,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以及遗忘等,此时患者的肌肉充分松弛,方便手术体位长期保持和手术视野充分暴露,手术医生可以精细地操作。但全麻也有一定的风险和缺点,全麻药效的消除依靠肝肾的代谢,有些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可能比一般人醒得慢,医学上叫作“苏醒延迟”;全麻用的一些药也有可能引起术后不适。半麻的优点在于麻醉期间患者是清醒的,对于某些需要患者配合的手术来说至关重要。此外,半麻对全身器官功能的依赖和干扰较小,且相对全麻来说比较便宜。但半麻可能出现麻醉效果不好,患者在术中还是会感觉到痛,无法配合治疗。其次,因为患者是清醒的,难免紧张焦虑,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而且,半麻不能满足某些大型手术,比如颅脑和胸科手术的要求。

5.麻醉风险

门诊或病房内经常会有患者发出疑问:“我的手术很小,为什么还要上全身麻醉?”“我这么小的手术,会有这么大的麻醉风险吗?”“手术这么小,是不是麻醉也很简单。”一位从事麻醉工作20 余年的麻醉科主任刚桂清说过:“麻醉质量高于一切,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一定要把每一次的麻醉当成是第一次。”每一台手术对麻醉医生都是一种考验,麻醉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根据手术要求结合患者基础疾病,选择同时满足对生理功能影响小、符合手术要求、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麻醉方式。

一般情况下,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具有一致性,即手术越复杂、时间越长,患者面临的麻醉风险也就越高。比如阑尾手术的风险比骨折手术的风险小,四肢手术的风险比心脏手术的风险小。但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并不能画等号,这是因为麻醉风险除了受到手术的影响,更大程度上与患者自身病情以及共存的疾病有关。比如一个患有重要脏器(如心脏、肺脏等)严重功能不全的患者,即使其只做一个日间手术也有巨大的麻醉风险;同样是骨折手术或者阑尾切除手术,青年人和高龄老人面对的麻醉风险也是截然不同的;同样是剖宫产,健康的待产妇麻醉风险远远小于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待产妇。即使使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其麻醉风险亦有差异。当下临床采取的麻醉方案都是个体化用药,没有千篇一律的麻醉方案,因此不同的患者面临的麻醉风险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日间手术如宫腔镜、胃肠镜、造影、碎石等,患者术后表示没有任何不舒服,但是医生都会让他们观察一段时间再走或让家属来接走。任何的麻醉都会产生风险,必须一视同仁。即使是日间手术,麻醉准备也和普通手术一致,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1)一般情况、用药史、既往史;(2)脏器并发症风险评估;(3)脏器储备功能评估;(4)调控现有疾病以满足手术要求;(5)脏器功能锻炼和术后恢复预测;(6)血常规、凝血和心电图监控。

患者朋友们千万不要因为“手术小”就掉以轻心,任何手术都需要认真完成麻醉前评估,重视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全麻麻醉医生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最美医生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