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困境、契机与路径研究
2023-03-06曲展
曲展
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领域的问题和风险也随之出现。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不断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不仅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维护的紧迫要求,也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得以巩固的必然需要。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文章主要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困境和契机入手,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有效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困境;契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5-0025-04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尤俊成工作室”资助项目(课题号:ESZMSY-01)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容忽视。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各种思潮在网络空间中出现,甚至一些错误思潮也在网络中发酵,滋生出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使得互联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国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与国家的政治安全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因此,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突破困境,抓住契机,探索新路径,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才兼备的时代英才。
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呈现的新特点
1.消息推送技术导致意识形态圈层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个体存在形式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呈现出典型的朋友圈、群等圈层化现象。随着这一现象的普及,群体在网络中的呼应性逐渐增强,会出现一呼百应、抱团发声的网络现象。在封闭的圈层中,人们的讨论话题及话语空间愈加广泛,有时甚至出现突破底线的话题内容。消息推送技术目前已经在移动终端得以广泛应用,其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个体的喜好进行精准分析,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智能性推送,让个体越来越多地阅读和浏览同类信息,使得信息接收形成闭环状态。在这种封闭的信息接收环境中,如果缺失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那么一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信息就很容易占据这个环境,以致主导个体的思想意识。这容易为多元化思潮的传播提供土壤,使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面不断扩大。
2.群体观点分化导致舆论讨论逐渐失去焦点
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参与舆论讨论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个体的自我赋能,个体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加入到任意一个舆论讨论中。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个体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讨论阵营,也会因为情感共鸣而进入同一阵营。不同阵营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再加上情绪的影响,容易产生观点混战的现象。此类混战毫无章法,到最后容易出现无故谩骂、情绪失控的局面,其中也可能存在与主流意识形态不一致的情况。
二、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显著的网络化特征。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渗透,意图借助网络进行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并逐渐渗透到高校,试图动摇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要组成力量,其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
1.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维护的迫切需要
当前网络信息时代一方面使网民有了更加便捷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也给网络意识形态带来了安全隐患。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众多自媒体,微博、微信、短视频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影响面在不断扩大。其一,个别人有时借助自身影响力将一些不良言论在社交平台隐晦地传播,试图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影响。其二,国外的一些反动势力将网络空间作为主要阵地进行其意识形态的渗透,试图弱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诱使大学生产生不良思想。因此,高校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治理,肃清网络空间刻不容缓。
2.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举措
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和稳定,在网络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这使得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困境。其一,大学生活跃于各种社交平台,以此接触外面的世界和不同的信息,其中个别学生对国内的网络信息并不满足,有时会通过一些方式进入境外网站获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容易在是非分辨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其二,为迎合大学生的喜好,一些网络平台会给大学生定向推送低俗的资讯,满足其猎奇心理,这些信息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严重不符,容易降低大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损害其身心健康,动摇其理想信念。
三、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主要困境
高校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尝试新技术,主动接受新思潮。他们有知识、有思想,信息接受的速度快,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和个体观点的传播。当前,虽然作为大学生集聚地的高校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仍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积极面对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主流思潮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当前,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社会思潮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愈加复杂化。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一些非主流思潮通过社交平台开始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蔓延。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一直试图通过不断的传播而造成舆论影响力,获得大众的关注,再借助网络舆论的群体分化特征逐渐削弱主流意識形态的主导地位。网络圈层化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意识形态斗争的输出方式,使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入愈加隐蔽,其诱导性也有所增强。现阶段,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入侵通常采用的是较为简短的信息,一般都是借助话题性信息引起群体讨论来进行逐渐渗透,从表面来看,其信息没什么大问题,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其暗含着不良情绪和思潮,以隐蔽的方式进行网络舆论的诱导。
2.部分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当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的全新领域就是网络,但还有部分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缺乏正确认知。其一,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教育理解有偏差,认为线下教育才是主要的方式和途径,没有意识到线上教育的重要性。部分高校常年开展线下思政教育,对线上意识形态工作参与较少,并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难以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其二,部分高校不够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资金投入不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效果不佳。其三,部分高校辅导员、党员干部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工作能力不强,积极性也不高。
3.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吸引力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通常比较重视学生的行为教育,比较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关注不够。即使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也基本都是通过思政课落实的,这使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始终处于形式化、表面化。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设计依然采用传统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再配合适当的课后练习,这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机械沉闷的课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这样,课程内容就很难真正入脑入心,难以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形成思想意识的共鸣。因此,想要通过思政课达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4.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难度比较大
意识形态与言语行为不同,言语行为较为表象化,但意识形态却是人的内在思想。一直以来,高校思政工作的一大难点就是意识形态的监督与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意识形态的监管范围不断扩大,高校要想做好意识形态监管工作,就要不斷强化网络信息监督工作。其一,由于监管范围扩大,监管工作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以便完善硬件设施,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监管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其二,个体隐私和信息监管的法律有待完善,其法律界限有待进一步规范。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监管系统的建设工作,但是在了解个体的网络信息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三,很多高校人才缺乏,缺少既懂技术又精于监管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
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的契机
1.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不断增强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流媒体在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宣传范围不断扩大,而且宣传角度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感召力逐渐提升。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有了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的契机,高校要通过对有益资源的合理运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群体参与意识。
2.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实现多渠道传播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边界被打破,高校群体不断受到信息网络传播的影响。在此情况下,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应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将相关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宣传,积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五、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1.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机制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通过制定相关工作实施细则,促进各个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协作,构建良好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格局。高校要积极开展专项研究工作,以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掌握网络舆情发展走向,了解其演变规律,不断创新宣传工作方法,巧妙运用战略战术,有效引导网络舆情。高校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借助自身的文化特色进行品牌推广,形成品牌效应,不断进行师生网络精神领域和生活领域的拓展,确保师生真正享用到网络精神文化的成果。高校还应该创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室,积极开展网络文化培育活动,通过对关键时间节点、社会关注焦点和师生关心的热点的掌握,积极宣传,有效引导,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学习活动。
2.创新教学模式,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根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流意识形态得以形成和强化的重要保障,也是重要的理论根基。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增强思政课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开始,将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形成内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自觉性。
3.强化网络舆情及网络环境监管
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应该注重网络舆情和网络环境的监管,成立领导小组,对校园突发事件、重大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并做出科学的研判和决策。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开展国家网络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对校园内的各个网站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并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清查,全面提升校园网络安全防控等级。同时,还要注重师生网络自律意识的培养,不断完善师生网络媒体认证工作,严格管理信息发布,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及时对信息进行审核。此外,还应该建立问题信息的及时报告制度、查处制度和实名制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促进良好校园网络环境的构建。
4.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复合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队伍
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有所提升,因此高校要注重专业治理队伍的打造。其一,要引导教师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始终以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为教学目标,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其更好地投身于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其二,要不断丰富教师的治理经验,给予教师更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进行全方位培训,引导教师积极思考,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提升教师的治理创新能力。
5.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
大数据分析是一种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处理的技术,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体能够利用更便捷的方式进行信息获取,这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的大学生有时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潮的诱导。因此,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及时的获取、深入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并结合不同社会思潮影响的人数、传播的速度等数据制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方案,能够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增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和学生认同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自媒体、网络空间的流程让互联网平台有了更多的舆论引导权。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首先需要重视意识形态的内容,在了解学生生活学习需求的同时,在网络空间传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内容上要从专业的学术角度打造通俗化、生活化的话语,让意识形态的内容更加活泼,更易于学生接受。其次,在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上也需要创新,要把文字内容变成视频、音频、动画等内容,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另外,净化高校网络空间,增强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也尤为重要。学校要加强网络法治化建设,对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双管齐下,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意识形态的思想引导,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应对网络突发状况对学生思想的“侵入”,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六、结语
綜上所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是高校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不断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研究与探索是高校管理与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需要。虽然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上还面临很多困境,但各高校只要积极抓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的契机,积极探索治理的有效路径,不断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就能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才兼备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周晓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困境、契机与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21(03).
[2]葛素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实现路径[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0(02).
[3]姜长宝,任俊霞.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困境与破解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1).
[4]刘秉印.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9(02).
[5]王松,崔占满.风险与防范: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
A Study on the Difficulties, Opportunities and Paths of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Govern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Qu Zhan
(Ordo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Ordos 017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blems and risks in the Internet field also emerge. Under the new era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governance of network ideology, which is not only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aintain network ideology, but also an inevitable need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solidate their ideological positions.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that need to be constantly improved. 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with the dilemma and opportunity of the security governance of university network ideology, and studies and explores the effective path of the security governance of university network ideology.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network ideology;securitygovernance;predicament;opportunity;ro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