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制语言图像:培养小学生口语叙事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3-03-06文|胡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绘制口语图像

文|胡 玲

关于小学生口语叙事能力,2022年版课标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第三学段“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统编本教材对此也有配套的内容安排,在“口语交际”这一板块,共编排了7 次口语叙事(见表1)。

表1 统编本教材“口语交际”板块口语叙事编排表

除了“口语交际”板块,课后习题对口语叙事也提出过很多次要求。据笔者统计,共有25 次之多,从看图片讲故事,到根据提示讲故事,到发挥想象讲故事,到简要复述故事,到换一种人物口吻讲故事,可以说,口语叙事贯穿了小学各个阶段。

但是,观察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小学生的口语叙事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缺少方法的指导和实践的操练,存在着走过场、形式主义的弊端,最终导致学生口语叙事能力不强,故事内容表述不清、顺序混乱、词不达意、语焉不详等现象普遍发生。升入高年级,即兴讲述成为新的能力生长点,也成为学生的难点、痛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叙事能力?笔者认为,绘制语言图像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一、语言图像的内涵和价值

语言不仅是符号,也是一种形象。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维特根斯坦认为:逻辑图像可以描绘世界,图像经常停留在作者思想的背后。可以这样理解,语言就是一种图像,任何人在语言表达的背后一定有思维,有一个清晰的图像逻辑,语言就是将内隐的图像表达出来。口语叙事词不达意、顺序混乱,往往是头脑中的图像模糊、不够清晰的缘故。帮助学生将图像绘制清晰,无疑将会有助于他们提高口语叙事能力,对于思维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二、课堂呈现的特点

通过绘制语言图像指导学生口语叙事是一件具有探索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大框架

课堂是结构化的,由多个具有逻辑关联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构成,只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没有特别精细化的设计,没有零碎、随意的问答。课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状况,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课堂的发展完全顺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2.宽画面

课堂面貌不是狭窄的、局促的,是开放的、包容的,和生活紧密相连,和其他学科相融合,体现出一种辽阔、纵深的感觉。

3.多情境

课堂学习在一个或多个具有关联的情境中展开,是在真实情境中做事,有一种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感觉,课堂在多重情境的切换中实现“图像—语言—图像—语言”的循环流动。

4.深意象

口语叙事需要绘制图像,这些图像具有文化的、审美的功能,不是单薄的、干瘪的,是充满想象的鲜活形象,给人带来多重心理体验。

三、课堂实施的路径和策略

进入课堂实施阶段,应遵循一定的路径,采取恰当的策略。

1.绘制语言图像,搭建叙事框架

绘制语言图像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口语叙事的基础,它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布置活动任务。

口语叙事首先要基于生活表达的需要,不是为了叙事而叙事,必须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继而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开展自主学习。

真实情境可以是现实的真实,可以是可能的真实,也可以是虚拟的真实。情境必须是完整的,如果有多个情境,内在之间要具有相互的关联性、逻辑性,让口语叙事呈现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

(2)自我绘制图像,尝试解决问题。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起来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必须用原信息不断去刺激新信息,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只有了解学生原初的学习起点,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学习中去,才会有知识的积极建构。

因此,课堂上首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绘制图像。教师要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利用表格、图画、文字等方式帮助自己梳理思考的过程,理清表达的顺序。

(3)成果展示,形成粗框架。

绘制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图像,接下来就是交流环节。不同想法的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图像画到黑板上,边画边做介绍和讲述。此时黑板上呈现的完全是学生作品,是他们的思维图像,是基于他们原有认知基础的语言图像。

(4)对话交流,完善大框架。

接着进入修改完善图像的最关键环节。围绕黑板上的语言图像师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话,让思维的小溪欢快地向前奔流。对话、质疑、解释、补充,随着讨论的一步步深入,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图像得到及时的修改和矫正。一幅带有审美特质的反映学生思维的图像出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便展现在了黑板上。

2.借助纸质图像,展开叙事图景

经过对话交流,每个人要修改自己的图像,然后对照图像练习口语叙事。可以自己练讲、同桌互相讲、小组合作讲,大家相互倾听,相互点评,将故事讲得清楚、明白,富有条理。

接下来在班级进行展示。每个人的语言图像不同,讲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要鼓励个性化的讲述。讲得完整了、流利了、具体了,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诸如语言生动、加入适当的体态语、表情富有变化等。

3.变换图像形式,丰满叙事内蕴

最后,要脱离语言图像进行讲述。图像相当于脚手架,是支撑。大厦建成后,要拆除脚手架。学生也要抛开纸质语言图像,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图像,然后再练习讲述。刚开始讲述可能是缓慢的、断断续续的,渐渐地,故事就会丰满起来,表达就会有明显进步。

下面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具体阐释语言图像的绘制策略。

(1)设置情境,布置驱动性任务。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体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为纪念这五位抗日英雄,当地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到这里纪念五位英雄。如果你是纪念塔的讲解员,你会怎样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呢?

(2)自我绘制图像。鱼骨图、气泡图、圆圈图、树状图、括号图等都可以。

如图1 是一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图1

大部分学生可能绘制的是这样的图像,只将故事发展的脉络梳理出来。经过这样的梳理,故事结构呈现出来了,为叙事的条理性打下了基础。但是只见枝干,不见树叶,这样的叙事很难做到具体、生动,不能够吸引人。

(3)修改完善图像。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引导思考:这样的图像能不能帮助我们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你有哪些好的建议?经过师生共同的讨论修订、逐步完善,形成如下页图2所示的图像。

图2

(4)练习讲述。学生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自己的语言图像,练习借助图像讲述故事。熟练后脱离图像,将图像记入头脑中练习讲述。再逐步加入体态语,让故事生动感人。最后轮流做小讲解员,评选最佳讲解员。

四、课堂推进中的细节把握

利用图像进行口语叙事,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心中有图

让学生绘制语言图像,教师是否不需要备课?课堂是否完全肯定学生的学习结果?当然不是。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事先设计好表达图像,设想可能遇到的多种情况,如何去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无限贴近学生,寻找到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之间的差距,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给出恰当的引导。

当发现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不应全部否定,完全推倒另起炉灶,而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做调整和修改。

2.主次关系要分明

这样的课堂是文化的、审美的,但是也要把握“度”,不要将语文课上成美术课。绘制图像不过于追求图画的精美、色彩的协调。图像只是辅助手段,重点是依据这个学习支架来练习表达,发展思维。教师不要拘泥于图像细节的完整和完美,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必定要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从慌乱无措到成竹在胸的过程。

3.提供宽松的时空环境

绘图需要时间,课堂上需要给足学生大块的时间,不仓促行事。宽松的时空环境会让学生充分进行沉浸式学习,在思考、操作、交流、碰撞中获得语文能力的生长。

猜你喜欢

绘制口语图像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超萌小鹿课程表
酒中的口语诗
放学后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