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审小麦新品种安麦11 及其选育思考

2023-03-06宋志均耿冬红董军红周其军薛志伟

中国种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冬麦区周麦安阳市

宋志均 耿冬红 董军红 周其军 薛志伟 关 立

(1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2 安阳市殷都区农业农村局,河南安阳 455000)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有限的耕地和更多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稳定和发展小麦生产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对小麦育种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绿色、安全已成为育种的重要目标,也成为育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绿色为育种目标,以安麦系列的稳产、多抗品系安05-22为母本,以偃师系列的偃优1 号为父本。2009 年进行杂交,2010 年夏季选择农艺性状优异、抗逆性好的单株,2011 年根据分蘖力、抗病耐病性、株叶型、株高等综合性状进行株系选择,2012 年依据田间综合性状(苗期到灌浆期)表现继续进行株系选择,2013 年依据田间性状表现挑选单株,2014 年夏季综合考察产量及其三因素、株高、抗病耐病等农艺性状,2014 年10 月开始品系鉴定试验,定名为安麦2014-47。2015-2016年度、2016-2017 年度连续2 个年度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适应性、高产稳产性、抗逆性测定,产量连续均居试验第1 位,定名为安麦11。2017年夏季收获后,根据育种目标,安麦11 各项指标都比较突出,综合性状符合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2017 年10 月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联合体试验(中作联合体),2018-2021 年完成中作联合体预试、区试、生产试验。在2021 年完成各级试验的基础上报送审定,2022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102,2022 年被列为河南省小麦种植主推品种。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安麦11 为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221.4d,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 早熟0.5d,比百农207 早熟1.1d。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长势较旺,叶片较宽、肥大,旗叶后期轻微干尖,分蘖力强,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中等。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较强。平均株高76.3cm,株型半松散,旗叶与茎秆夹角大,整齐度好,穗层厚,耐后期高温,抗干热风,黑胚率2.4%。落黄好,根系发达,易脱粒。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硬质,饱满度较好,容重高,产量三因素协调,有效穗数570 万穗/hm2,穗粒数40.4 粒,千粒重47.4g。

1.2 抗病性鉴定2018-2020 年度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慢或中抗条锈病,慢或中感叶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

1.3 品质分析2018-2020 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抽混合样化验,容重792~821g/L、蛋白质(干基)14.1%~14.6%、湿面筋(14%湿基)33.5%~34.8%、吸水量(14%湿基)58~59mL/100g、稳定时间4.2~10.2min、拉伸面积76cm2、最大拉伸阻力372E.U.。属于中筋品种。

2 产量表现

2.1 品系鉴定试验2015-2017 年度安麦11 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柏庄基地参加品系鉴定和安阳市区域试验,产量突出,连续2 年度均居第1 位,产量三因素协调,每hm2平均产量分别为6991.5kg、7194.75kg,籽粒较大,饱满度2 级,商品性高,育性强,结实性好。

2.2 区域试验2018-2019 年度参加中作联合体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198.0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6.16%,22 点汇总,增产率≥2%的试点率77.3%,比对照百农207 增产6.45%,增产率≥2%的试点率77.3%;2019-2020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350.5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5.99%,比对照百农207 增产8.71%;2 年度平均产量8774.25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6.08%,比对照百农207 增产7.58%。

2.3 生产试验2020-2021年度参加中作联合体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265.0kg/hm2,比对照周麦18 增产6.50%,汇总23 点有22 点增产,增产点率95.7%。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期及播量该品种适应性广,抗寒性强,耐高温,熟相好,根系发达,高水肥地块有利于发挥高产潜力。适宜播期10 月上中旬,基本苗210万~330 万/hm2;在适播期内,计算播种量,构建合理的群体,发挥群体与个体的最佳搭配[1]。播量的计算要充分考虑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土壤质地、发芽率、千粒重等因素。小麦播种是基础,播前精细整地,做到平、匀、实,一般耕深30cm,旋耙2 遍以上[2]。

3.2 合理肥水管理发挥高产潜力传统栽培模式的改变、新栽培技术的普及为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底肥要保证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复合肥750kg/hm2;追肥应本着“前氮后移”的原则,春季追肥由返青期推迟到拔节期和孕穗期[3],追施尿素150~300kg/hm2;灌浆期进行叶面喷肥。

小麦生长一生需要灌溉4~5 水,底墒水根据播种前土壤情况确定,保证一播全苗;越冬水为安全越冬、早春小麦生长创造条件;拔节水提高成穗率,降低倒春寒低温霜冻危害;孕穗水是小麦丰收的关键水,孕穗期是消耗水肥最多的时期。科学的水肥管理利用,更能保证小麦丰收[4]。

3.3 科学预防病虫草害播种前深耕整地、撒施毒土减少地下害虫;药剂拌种、种子包衣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冬季注意防治纹枯病、红蜘蛛。在返青拔节期喷雾防治茎基腐病;孕穗期用氰烯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和戊唑醇等杀菌剂防治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等;开花期结合“一喷多防”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内酯,重点防治蚜虫、吸浆虫和红蜘蛛;起身前日平均气温8℃以上喷洒合适的除草剂,注意不能重喷和漏喷;蜡熟中末期的麦田,全株呈现上下皆黄、中间绿色,此时千粒重最高、品质最好、产量最高,是收获的最佳时期[5]。

3.4 适宜地区安麦11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种植。高中水肥地块作早中茬种植。

4 育种的思考

4.1 新品种选育的复杂性小麦基因组非常庞大,基因重组会出现无限可能。制定育种目标时要根据当前生产中存在问题去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育出的品种才有特色、有看点、有卖点。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绿色、安全、广适是目前的育种目标。育种过程并不是按自己事先设计的出现目标性状,在选配杂交组合时未必那么精准,只要亲本双方没有致命性缺点,杂交后代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要在后代单株选择时仔细观察,认真筛选,并保证一定的后代群体。

4.2 杂交后代的选择杂交后代的选择有两种:单株选择和单穗选择,安麦11 是按照单株选择进行推进,逐步稳定。每个单株都包含丰富的基因型,在田间进行单株选择时要求育种家有丰富的经验,怎么选,选多少单株合适,如何保证优秀的株系不被漏掉,淘汰理由是否充分,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安麦11 通过5 代(5 年)的选择,最终稳定下来,又经过几年的国家试验,通过审定,成为一个走向市场、服务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优良品种。

4.3 品种转化及种子生产问题小麦品种一旦审定就可大面积快速推广。很多育种家在品种通过审定后,转让给种子企业进行推广。安麦11 在2022年7 月29 日通过网上竞拍转让给河南省六丁夫种业有限公司。种子企业在推广过程中都面临着种子混杂退化的问题。如何防杂保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采用“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合格种(生产用种)”模式与企业进行合作,保证种子的纯度、精度。通过该模式每年确保有足够的合格生产用种,用于种子推广,种子源头在育种家手里,确保了种子推广过程中的真实性。

猜你喜欢

冬麦区周麦安阳市
小麦新品种周麦32号的遗传构成解析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美 丽 的 天 鹅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安阳市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