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粳糯稻新品种日稻1 号

2023-03-06来玉宾王文彬冯尚宗惠海滨盛萍萍庄京亮

中国种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日照市临沂市区域试验

王 恒 王 慧 来玉宾 王文彬 冯尚宗 惠海滨 盛萍萍 庄京亮

(1 山东省日照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日照 276826;2 山东省日照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日照 276800;3 山东省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沂 276001;4 山东天和种业有限公司,日照 276800)

山东属黄淮粳稻区,粳稻单产一般在550kg/667m2左右[1]。多年来山东主稻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大多高产而质劣,市场滞销,经济效益差。同时,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有些品种明显退化,产量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2]。日照市是山东水稻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水稻6667hm2左右,主要推广水稻品种为临稻10、临稻16、圣稻18、圣稻19 等,平均产量为610kg/667m2,水稻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5%以上,日照市作为黄淮地区传统水稻种植区,一直没有开展自有品种选育,适宜水稻品种成为制约日照市水稻产量及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根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 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围绕种植业重点开展了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利用、现代育种创新、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DUS 测试等育种相关项目建设[3]。山东省也先后出台了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种业振兴等多项政策,激励育种单位开展育种科技创新攻关,选育一批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保障良种覆盖率。

山东天和种业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临沂市农业科学院水稻专家团队合作,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在海南南繁基地进行南繁加代实现育种进程加速,通过多点试验布局,摸索出适合鲁东南沿海地区优良粳稻选育栽培技术,选育出“日稻”系列常规粳稻品种5 个,其中,日稻1 号于2019 年6 月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稻20190004 号,该品种出米率高、商品性好、产量稳定、适应性强,连续3 年成为日照市水稻主推品种,正在申请品种权保护。选育的日稻2 号、日稻3 号、日稻4号、日稻5 号正在进行山东省区域试验,未来几年将为山东及沿黄水稻产区品种结构优化提供更多选择。

1 选育过程

日稻1 号是以高产、优质为选育目标,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选择辅助,同时通过南繁进行加代繁育,通过田间多次定向选育,结合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0 年夏季选用连粳1 号为母本、临稻10 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得到F1。2011-2013 年经春季海南、夏季山东穿梭选育,5 个稳定株系(TH01~TH05)进入选育圃,其中编号TH03 品系表现优良,暂定名天和302。2014-2015 年参加山东省多点品种测试比较试验;2016-2017 年参加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水稻品种中晚熟组统一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了山东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统一生产试验;2019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稻20190004 号,正式定名为日稻1 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该品种属于中晚熟粳糯稻品种。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159d,对照临稻10 号相当;平均亩有效穗数23.6 万,成穗率77.2%,分蘖力较强,有很强的群体调节能力;整体株型紧凑,株高94.6cm,茎秆较粗,中抗倒伏,叶片颜色浓绿,叶姿较挺,群体整齐度高;穗棒状半直立,稻种谷粒椭圆形。穗长16.8cm,穗实粒数113.8粒,结实率85.7%,千粒重26.4g,熟相较好。

2.2 品种品质2016-2017 年连续2 年委托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品质测试。2016 年日稻1 号出糙率85.3%,长宽比为1.9,整精米率71.3%,垩白粒率为20%,垩白度3.3%,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达到15.6%;2017 年出糙率85.5%,整精米率74.1%,长宽比为1.9,垩白粒率为19%,垩白度4.3%,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达到17.4%。综合2 年平均测试结果,日稻1 号稻谷出糙率85.4%,整精米率72.7%,长宽比为1.9,垩白粒率为19.5%,垩白度3.8%,胶稠度79.0mm,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了16.5%,米质达到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稻谷标准。

2.3 抗性鉴定2017 年由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展抗病性接种鉴定,日稻1 号中抗稻瘟病。2018 年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接种鉴定,鉴定结果为中抗稻瘟病。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开展的同步抗性鉴定结果为:该品种抗倒性较强,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及大面积推广中未发生倒伏情况,抗稻瘟病,未发现苗瘟病、叶瘟病、穗茎瘟病和白叶枯病。稻曲病发生较轻,纹枯病中轻度发生,中感纹枯病。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2016-2017 年日稻1 号参加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水稻品种中晚熟组统一区域试验。2016 年每667m2平均产量为657.3kg,比对照临稻10 号增产5.8%;2017 年平均产量为694.0kg,比对照临稻10 号增产6.9%。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75.7kg,比对照临稻10 号增产6.4%。

3.2 生产试验2018 年参加了山东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统一生产试验,设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莒县种子公司、郯城种子公司、临沂大粮种业、鱼台润农种业、东营一邦农业6 处试验点,进行生产考察。每667m2平均产量662.5kg,比对照临稻10 号增产7.7%。

3.3 推广种植该品种2019-2021 年在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江苏连云港市推广使用。经组织专家测产,山东省日照市每667m2平均产量672.8kg,比对照圣稻19 增产5.1%;山东省临沂市平均产量712.7kg,比对照临稻19 增产4.8%;江苏省连云港市平均产量701.5kg,比对照临稻19 增产4.8%。2021 年该品种在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进行高产攻关,经日照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测产,该品种长势较好,结实率高,每667m2平均产量785.4kg。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育秧日稻1 号适应性较强,能适应多数水稻品种常规栽培方法。参考陈锋等[4]研究的安全齐穗期和秧龄(25~30d)推算适宜播种期,日稻1号一般5 月上中旬育秧,6 月中下旬插秧。在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等鲁南地区及济宁等鲁西南黄淮稻区,稻茬麦在前茬小麦收获后插秧,夏直播稻插秧种植时,使用人工移栽育秧一般应在5 月12-17 日播种,机械插秧一般应在5 月20-25 日播种,根据地力水平,每667m2农田用种量在3~4kg 之间。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日稻1号分蘖能力较强,正常育苗基本苗有保障。控制在30~35d 时进行移栽稻秧,株距13cm 左右,行距25cm 左右;适宜密度为16000 穴/667m2,每穴稻苗控制在5~7 株,高产攻关田可以适当控制在7~9 株。

4.3 科学开展施肥、灌溉在田间施用肥料时,注意“前重、中稳、后补”的施肥原则,基施分蘖肥,到拔节期时稳施氮肥,后期结合水稻生长情况可以补施一定量的穗肥。前茬小麦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播种时每667m2基施45%复合肥25kg;分蘖肥与穗肥比例以7 ∶3 为宜,氮磷钾混施比例1 ∶0.4 ∶0.5,分蘖肥分2 次使用,第1 次在移栽后5~7d,第2 次在移栽后10~15d,2 次均施尿素10kg;穗肥施尿素一般控制在5kg 以内。整个生长季控制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注意施用硅锌肥等有益元素肥料。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干干湿湿、强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争取活熟到老。切忌脱水过早,否则会引起叶片早衰,造成籽粒灌浆不饱,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4.4 病害、虫害、草害防治生长期间注意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蓟马等虫害,育秧期间重点防治农田灰飞虱害虫,并在破口期及齐穗期期间重点关注稻瘟病防治,每667m2可选择使用有效成分含量为1000 亿孢子/g 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20g,40%稻瘟灵乳油75~110mL,或含量75%的三环唑水分散粒剂20~30g 兑水40~50L 在田间进行喷雾作业,兼防纹枯病和稻瘟病。草害防治应选择在水稻田登记使用的安全、高效的除草剂。

4.5 适期收获最佳收获期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90%以上的稻谷米粒黄熟后,选择无阴雨晴朗天气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控制含水量。

4.6 适宜区域根据该品种先后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推广试验等多年多点试验表现,日稻1 号适宜在鲁东南的日照市、临沂市,鲁西南的济宁市、菏泽市,黄淮稻区作麦茬稻和夏直播稻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日照市临沂市区域试验
山东省科协新能源新材料学会集群 2022年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日照市举行
省科协新能源新材料学会集群与日照市科协对接会召开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临沂市彩叶植物的园林应用
基于GIS的日照市风能资源评估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