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银市沿黄河灌区春茬麦豆复种秋菜莴笋丰产栽培技术

2023-03-06罗健科

中国种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莴笋燕麦豌豆

罗健科

(甘肃省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白银 730999)

复种、多熟种植、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传统宝贵经验[1],复种是同一年度内在同一块耕地上接连种植2 茬或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包含复播、复栽、再生、套种等具体方法,能够集约利用热量、土壤、水分、肥力等资源。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气候资源,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值和效益的有效措施。

白银市沿黄河自流灌区和高扬程灌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地处35°33′~37°38′N 和103°3′~105°34′E 之间,黄河呈“S”型贯穿而过,水资源丰富,灌水便利,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内陆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地。境内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日照时数2500~2700h,无霜期为150~190d,≥10℃的积温在1700~3500℃之间,历年平均值在2300℃以上[2],平均气温9.1℃,多年平均降水量200mm,年平均蒸发量1742.6mm,作物生长期200d 左右,尤其是春小麦(燕麦、豌豆等)收获之后,小暑节气至霜降节气正是降雨比较集中,雨水增多,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气候湿润的温暖季,≥10℃的积温在1200~1500℃之间,此时段非常适合复种。

1 茬口布局

3 月中旬地表温度稳定通过0℃时,及时播种春小麦、燕麦、豌豆等春茬作物;7 月上旬收割麦类作物,灭茬翻地,浇水增墒,适时莴笋育苗;7 月中下旬莴笋苗龄达5~6 叶时,及时移栽定植;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收获莴笋;11 月上旬清理尾菜,浇灌冬水,收口蓄墒。

2 效益测算

经历年统计测算,小麦每667m2平均产量500kg,燕麦平均产量350kg,豌豆平均产量190kg;莴笋平均产量4000kg;按当地2022 年市场价格进行测算,小麦3.0 元/kg,产值1500 元;燕麦3.8 元/kg,产值1330 元;豌豆4.0 元/kg,产值760 元;莴笋1.8 元/kg,产值7200 元。每667m2合计产值介于7860~8700 元之间。

3 栽培技术

3.1 春茬作物栽培技术

3.1.1 品种选择小麦选择宁春4 号、陇春46、银春10 号等品种,燕麦选择银燕6 号,豌豆选择陇豌6 号等品种。

3.1.2 平衡施肥,施足底肥春茬麦豆作物应重视底肥的作用,选用优质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hm2作底肥,播前施足基肥,一般每667m2施N 15~18kg、P2O56~9kg、K2O 4~5kg,做到有机肥与无机化肥结合,氮磷钾配合。

3.1.3 适期早播,控制播量为使秋茬蔬菜尽早采收上市,春茬麦豆作物可以适期早播,农历惊蛰节气后,3 月上中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4℃,地表温度稳定通过0℃时可顶凌播种,播后及时镇压保墒。春小麦每667m2适宜播量为20kg(40 万粒)左右,燕麦适宜播种量为9.5kg(38 万粒)左右,豌豆适宜播种量为20kg(8 万粒)左右。控制播量,优化分蘖。播种行距20cm,每种植8~10 行留1 宽行,既为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也便于后期田间管理。

3.1.4 合理灌溉,节本增效适当控制灌水,实施节水灌溉,实现节本增效。春小麦生育期灌水3 次,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乳熟)期各灌1 次。拔节期灌水时视苗情追施 N 3.2~5.0kg/667m2。乳熟期灌水既要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又要防止倒伏。燕麦生育期灌水2 次,拔节期、抽穗期各灌1 次。豌豆生育期灌水2 次,分别是孕蕾期、开花结荚期,每次灌水50t/667m2上下,既保证水分足量供应,又防止浪费水资源。

3.1.5 病虫害防治春小麦、燕麦的主要病害为黑穗病,播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拌种防治,用量掌握在种子量0.3%~0.5%内;条锈病和白粉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乳油2000~25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1800 倍液喷雾防治。豌豆的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在叶片表面有白粉状淡黄色小点初现时,即用20%丙环唑乳油600 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根腐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或者浇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虫害主要为豌豆象,在开花前喷施20%瓢甲敌乳油1500 倍液2~3 次,也可在收获后15d 内,将脱离晒干的豌豆颗粒放入密闭容器中,每200kg 配置1 片(3.5g)56%磷化铝,先密闭7~10d 后再晾晒4d,可100%杀虫,效果极为显著。

3.1.6 及时收获、颗粒归仓春小麦进入蜡熟后期,籽粒变硬时要及时收获,防止遇阴雨发生霉变。脱粒后及时翻搅晾晒,待含水量降至13%以下,应及时入库贮藏。燕麦进入蜡熟末期,当穗部由杏黄色变白色、中上部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防止过熟导致掉穗落粒。收获期若遇阴雨连绵,要及时将刈割的麦捆运至打碾场或通风透气的库房码摞,防止穗发芽与热焐发霉。脱粒晾晒,待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及时入库贮藏[3]。豌豆在80%以上的豆荚变黄、豆蔓柔干时,即可收获,打碾脱粒、晾晒风干后,含水量降至12%以下时,应及时入库贮藏。贮藏码放过程中,防止或者尽量减少鸟鼠为害,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3.2 秋菜莴笋栽培技术莴笋又称青笋、莴菜,属菊科作物,是以肥大的嫩茎器官为产品的蔬菜。莴笋营养丰富,可作为食物食用,也具有药用价值。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利尿通便、强肌壮体的功效,还可养肝护心、抵御痛风、激活胰岛素等,多吃莴笋对儿童生长发育很有益处。白银市沿黄河灌区种植的莴笋因其高原气候特点具有粗纤维含量少、笋皮薄肉质脆、鲜嫩多汁味香浓、削皮后笋肉不变色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已发展成为该地区主要的蔬菜作物。

3.2.1 品种选择莴笋品种较多,按照叶片颜色可以分为绿白莴笋(叶片浅绿)、青莴笋(叶片绿色)、红莴笋(叶片红紫色)等。白银市沿黄河灌区以种植青莴笋、红莴笋为主。青莴笋叶片深绿色,茎部外皮与笋肉均为翠绿色;一般选择大地青、三青香、中华青龙、永安大绿洲、青香千里等。红莴笋叶片正面浅紫或紫红色,茎部外皮紫绿色或紫色,笋肉翠绿色;一般选择紫龙莴笋、红翠1 号、碧红丰、锄头牌红莴笋、红袖天香等。

3.2.2 整地起垄播种前浇足底水,待表土干燥后,用旋耕机翻地整地,同时施肥,每667m2撒施尿素12~18kg、硫酸钾6kg、三元复合肥20kg。翻深约30cm,耙耱后起垄,垄沟深30~35cm,垄面宽45~50cm。再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 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蓟马、粉虱等,使土壤达到团粒结构,通透疏松,地块排水良好,肥力充足。

3.2.3 播种莴笋播种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时,每穴点播3~5 粒种子,每667m2用种子量25~30g,出苗后要及时间苗;移栽时,一般按35cm×35cm 的株行距进行移栽,每穴定植1 株5~6叶龄幼苗,种植4860~5280 株/667m2,茎部已膨大的苗子要及早淘汰,防止抽薹。

3.2.4 田间管理直播莴笋苗齐后,要及时间苗,间苗或移栽成活后及时浇水,注意保持苗期土壤湿润,以培养壮苗。之后做到控水控肥,加强中耕。在莲座期至叶片封垄时,进行水肥一体化浇灌,每667m2随水撒施尿素8~15kg、硫酸钾4kg,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茎部生长逐渐肥大时,要再次追肥,穴施三元复合肥35kg、尿素16~18kg、硫酸钾8kg。做到土壤水分适中,养分供应充足。

3.2.5 病虫害防治病害 霜霉病是秋播莴笋重要的病害,高温高湿更易发生,用25%瑞毒霉(25%甲霜灵)或50%的福美双、甲霜灵锰锌等药剂拌种可以减轻发病率[4]。发病初期选用700g/L 银法利悬浮剂1000~1200 倍液、48%瑞毒锰锌500 倍液、77.2%霜霉威水剂1000~1500 倍液、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50 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 倍液喷雾防治。各类不同药剂以叶背为主进行喷雾,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每隔7~10d 喷1 次,连续喷3~4 次。

叶斑病、褐斑病可用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 倍液及75%百菌清(达科宁)可湿性粉剂1200~1800 倍液交替喷雾。

菌核病是一个低温高湿病害,近年来为害也比较严重,当气温在5~15℃,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和侵入危害,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防治。每隔7~8d 喷雾1 次,连续喷雾3~4 次即可。

病毒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抗毒剂1 号水剂300 倍液,间隔8~10d 喷雾1 次,连续防治3~4 次。采收前7~10d停止用药。或根据植保要求喷洒高锰酸钾1000 倍液、5%菌毒清水剂进行防治。

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叶片病斑初呈水浸状,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灰褐色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霉[4]。发病前期用10%腐霉利烟剂,或3.5%噻菌特烟剂,或15%灰霉灵烟剂300g,傍晚时分熏烟防治,隔7~8d 熏1 次,连续4 次。露地栽培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50%灭毒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000 倍液防治。

莴笋炭疽病是近年在甘肃省高海拔地区莴笋生产中发生的新病害,可通过轮作倒茬、种植隔离、清田灭茬等物理方法防治,也可通过咪鲜胺(或咪鲜胺锰盐)、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己唑醇及代森锰锌、福美双、敌菌丹、百菌清和氢氧化铜等化学方法防治,均对莴笋炭疽病表现出良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5]。

虫害 蚜虫可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 倍液喷雾防治。潜叶蝇幼虫用1.8%虫螨克乳油1000 倍液、75%潜克(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500~4000 倍液防治;成虫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 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以及生物农药Bt 进行防治。

3.2.6 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笋尖嫩茎长足,笋肉质地脆嫩,品质品相良好,此时摘去老叶即可采收、上市销售。

4 讨论

白银市沿黄河灌区农业生产实践中,常以春麦后复种秋收蔬菜(麦—菜)、玉米套种豌豆(玉米/豌豆)、小麦套种玉米(小麦/玉米)、胡麻套种大豆(胡麻/大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等立体种植模式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春茬粮食作物收获后即复种秋茬蔬菜在当地普遍存在,也可以视市场行情兼顾耕作要求进行互相搭配。常见的有小麦复种萝卜(小麦—萝卜)、燕麦复种莴笋(燕麦—莴笋)、燕麦复种萝卜(燕麦—萝卜)、豌豆复种大白菜(豌豆—大白菜)、胡麻复种甘蓝(胡麻—甘蓝)等模式。

本文只对春茬麦豆复种秋菜莴笋进行了调查访谈、试验研究、统计测算、整理总结,凝练得出了相应丰产栽培技术,旨在为当地农户科学种粮、高效种菜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而对其他复种模式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对轻简高效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也缺少调研分析。需要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凝练集成。

猜你喜欢

莴笋燕麦豌豆
可嚼燕麦,营养打折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燕麦的栽培技术
莴笋开胃增食欲
晋粒康燕麦 守护您的健康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豌豆
行了,我像所有的他们一样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