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切有趣,简约有序
——素材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运用策略
2023-03-06鲍佳乐浙江省义乌市春华小学
鲍佳乐 浙江省义乌市春华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重在操作、实践、体验,所以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都是围绕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素材资源展开的。所以,一份好的素材资源可以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素材资源。
●贴合实际——有亲和力的素材是最好的
学习信息技术不只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更是为了创造生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习障碍让学生发现并解决,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往往是其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境,或者自身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片段一:图文并茂美文章。
师:老师带来了一篇作文,猜猜是谁的?
学生兴起猜测,教师打开。
师:这是304班的金子添同学写的一篇作文。
学生有的在暗地里发问:金子添是谁?
任务:作文要在学校的校报上发表,但是他没学过Word,不会对文字进行编辑美化,请同学们帮帮忙,美化一下。
学生学习新课并美化文章。
课堂反馈:3分钟后,学生们纷纷说道:“老师,我好了!”
师:可以对自己要求更高点,让它们变得更美观。
课堂片段二:图文并茂美文章。
师:老师带来了你们班几位同学的作文,猜猜是谁的?
学生兴起猜测,教师打开。
师:你们看到过这篇作文吗?
生:看到过,这篇是杨兴邦的!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
任务:将作文美化后打印重新贴在学习园地上,并署上作者和美工的名字。
课堂反馈:快下课了,部分学生还在精益求精地修改。课堂结束后,教师精心挑选了几份优秀学生作品打印后贴在他们班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
对比反思:笔者在两堂课中的情境创设都尽量选择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区别在于:片段一使用的资源是校内的,学生不熟悉的同学的作文;片段二使用的是自己班里的学生的作品,并以美化自己班级教室为任务目的。两者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学生对待它们的态度却完全不同。片段一中的学生敷衍了事,片段二中的学生却精益求精。笔者分析其原因,片段一中提供的教学素材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作者不熟悉,另外,美化作文刊登在校报上对自身也没有任何直观价值的呈现,这就导致任务平平,没什么吸引力。而片段二中的文章作者是他们同一班级的同学,更有亲和力,学习园地又是班级日常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的主阵地,如果能将自己亲手美化的作文打印出来并且署上自己的名字展示在教室内对他们的吸引力会更大。通过两堂课运用素材和学生的表现对比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学生对与自己学习生活相关的更有亲和力的素材处理起来会更投入,形成的作品也会更优秀,这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一贯而终——用主线链接的素材是最美的
一般说来,每堂优秀的课都有一条明确的主线。因此,信息技术课所选用的教学素材也应该是一个整体,能把各个操作技巧和课堂任务整合在一起,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浙江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边楚女老师曾提到,一堂课的教学知识有些是存在明显内在规律的,有些规律是内隐的,有些是没有内在联系的,我们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把这些知识点相互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就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通过主线任务的完成来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而不仅是把学习技术作为终极目标。
课堂片段一:丰富幻灯片的内容。
笔者以帮助名侦探柯南完善制作自我的介绍为主线,提供了柯南的简介、照片、背景等素材,将其穿插进插入多张幻灯片、插入图片、设置背景等环节。
课堂反馈:课堂氛围非常轻松,当学生学完知识后,作品的半成品就已经生成了,只需要最后的文字美化、插入自定义动画即可。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完成作品,剩下小部分学生的作品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本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和素养已经渗透到位。
课堂片段二:认识GIF动画。
教师提供素材:生肖GIF动画,自我介绍PPT、便签动画视频。先认识了GIF动画,然后将GIF插入PPT中,初步感知GIF动画。再从网站上去下载一幅自己喜欢的GIF,在Ulead GIF Animator中打开观察软件的界面,又通过视频“便签动画”来理解动画的原理,最后完成书本上的练习。
课堂反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课堂的学习,没有生成,只有机械地练习,跟着教师进行思维跳跃,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对比反思:片段一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课堂上有明确的主线,提供的素材符合课堂的主线,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和课堂任务。片段二提供的素材没有进行很好的组织,分散了学生的思维,一会儿要下载动画,一会儿要看视频,PPT中插入GIF也是一带而过,效果很不理想。浙江省特级教师许憬曾提出,一堂课中教学情境的转换是需要成本的。也就是说如果让学生自己在一些没有内在关联的知识之间来回跳跃,他们的思维是不连续的,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思维成本会很高。可见,教师提供的素材和布置的任务如果是一个整体,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会很有帮助。素材为珠,主题为链,经过链接的素材才能为课堂增色添彩。
●趣度适中——迷人的素材不一定是有效的
由于学生对某件事物很感兴趣后很难转移其注意力,所以教师会提供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但如果学生对素材本身的兴趣超过了对知识渴求的兴趣,那就会舍本求末了。所以,在选择如Flash游戏、音乐、视频等容易让学生沉迷其中的材料时需要慎重。
课堂片段:《软硬“兼施”》一课。
为了让学生对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安装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准备了聊天工具QQ让学生自主安装,并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安装的过程,把安装时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在安装结束后分享给其他同学听。
课堂反馈:所有学生都安装成功了,但是QQ很多自带的捆绑软件不管有用没用也一并安装了,安装完成后很多学生登上QQ开始聊天,结束后的分享只有少数几位学生能讲出软件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学生对QQ软件本身的兴趣大过了对安装的兴趣,以至于没有关注安装过程中的捆绑软件,以及安装的路径等问题,但是学生忽略掉的内容才是笔者想要让学生体验的教学要点,虽然后面笔者进行了讲解,但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的环节失去了作用,学习也由主动探索变为了被动接收。因此,在课堂素材的选择上,不能一味地强调“感兴趣”,选用一些有趣,但又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素材资源才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删繁就简——给素材做个减法是必要的
精:教师在给学生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或练习时,要尽量选取能够凸显主题和重点的资源,即要取其“精”,略去那些与主题相近、从侧面反映主题的资源,不选取好“看”却不能突出主题的资源,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有效地进行学习和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如果一个主题拥有很多资源,而每一个资源又都能凸显主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学会“减”,即把握好给学生资源的量,不要过多,做到每一类的资源都有一些,如图片资源最好不要太多,做到少而精。
课堂片段:《制作电子小报》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确定主题,搜索资料,构思框架;第二课时展示优秀作品,利用自己搜索的资料,动手制作电子小报。
课堂反馈: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大量的图片,很多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可是文字资料却很少,第二课时在制作电子小报时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整理搜索的素材,用在布局排版和内容制作上的时间偏少,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完成电子小报作品的人数很少。
教学反思:课堂组织没有问题,内容安排也比较合理,但是学生对搜索的资料没有进行精选,所以能展示出来的作品很少。在第二个班级上第二课时时,笔者给学生下发了一份教师搜索的图文资料供其选择,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作品的制作上,所以学生的作品无论在主题选择、图文搭配还是布局排版上,相比上一个班级都有明显的提升。因为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在拥有很多美的事物面前无法做出选择,所以在课堂资源的提供上做减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语
好的素材资源要贴合实际,要有趣味而又不沉溺其中,要简练又要高效,本着这几个原则选取的学习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好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是每一名教师最大的愿望,素材资源给了师生很大的空间,运用好这些资源,可为教学提供帮助,让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大踏步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