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中国网络文学IP 的叙事艺术及前景分析

2023-03-06张丽花

戏剧之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时代

张丽花

(琼台师范学院 文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大量出现的网络文学IP 剧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其叙事模式创新,突破了传统线性叙事模式单纯依赖语言文字的不足,在当下结合了多媒体时代的特点,采用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叙事模式,形成了新时代的大众审美模式[1-2]。

在如今的媒介融合时代,IP 运营突破行业界限,将出版、影视、真人娱乐、网络游戏、衍生开发等多种媒介运营形式真正整合成跨媒介的产业链[3-4]。艺术界突破行业界限,充分激发消费者的热情和积极参与性。新媒介环境下的网络文学打破了行业界限,体现了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综上所述,本文研究融媒体环境下中国网络文学IP 的叙事艺术,并分析其叙事前景,本文的研究更注重社会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在研究过程中对网络文学叙事的特征、复杂性和多样性、IP 价值链的价值要素、审美标准、媒体转换、协作写作、用户参与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和定性研究,从本质上理解和把握网络文学叙事理论,并在中国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下寻找其理论体系。

一、中国网络文学IP 的叙事艺术

(一)基于虚构模拟现实的叙事主义

艺术绝对不是对现实生活简单的如实描摹,而是对世界的重构和创造,这是一个“审美幻想”,通过艺术手法表现生活故事,展示自由、专注、典型的艺术美[5-6]。从叙事功能来看,虚构叙事的目的不在于提供实用、科学、可靠的知识,而在于为人们提供审美娱乐、审美享受和艺术娱乐的精神追求。IP 剧是以现实为基础,超越客观现实的虚构叙事模式,这既有别于现实的纯表达,又有别于传统的纯小说,其打破了现实中的某些难题,并按照观众所期待的审美标准重新构思。

例如,《甄嬛传》中,双胞胎经历了滴血验亲事件。这一设定在众多网络文学IP 剧中都有体现,滴血验亲的做法展示了社会残酷现实的黑暗与绝望,也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7-8]。这种叙事方式将观众不愿意面对的现实重新包装起来,利用不同时空、不同背景的叙事,给人以新奇感的同时,将观众的乌托邦理想置于情节中,令观众感受到真实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何以笙箫默》中的每一幅画面都非常温馨浪漫,这是网络言情IP 剧的环境叙事特点,利用这种虚拟的环境为读者展示一个绝美的爱情故事,消除了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变幻和异化,以及各种琐碎的现实问题,扩展纯粹爱情。证实了网络文学IP 写作的目的不是真实再现社会现实,而是创造和谐、温暖的爱情,作者渴望将一段美好的爱情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这一段感情中感受到美好[9-10]。

(二)多线索叙述法

传统戏剧叙事故事往往采用线性结构,虽然这种叙述方式有利于观众对情节的清晰理解,但是容易形成题材重复,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多重线索交织对比、并行叙事成为网络文学IP 剧的主要叙事特征。

文学家的泛化拓展了新媒体文学的创作源泉。新媒体分布式网状结构创造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凸显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环境,打破了印刷媒体时代严格的同行评议机制,使文学作品更为泛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以往专业作家的光环,并且在新媒体网络中建立起了新的文学中心,培养了新的文学观点领袖,聚集了新的文学群体,改变了文学生产和发行渠道的源头,进而对文学发展格局产生了影响。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理解,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挖掘出深邃的主题或梦幻般的想象,从而在这一领域中开辟新的境界[11-12]。在表现技巧上,新媒体文学突破传统文学创作的局限,仅仅运用语言符号进行文本传达,并将多种符号、图像、声音、图像、媒介形式与语言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满足不同受众阅读审美需要的广泛的新媒体文学[13-14]。

概括性是新媒体文学作家创作的主要叙事特征。文学现象,如多种类型、多种表现形式、多种叙事方式的出现,都源于作者的感性认识,以及对创作的热情和主动创造。微观层面上,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泛化是影响文学创作的一个因素。

比如,在《甄嬛传》中,甄嬛从少女到老人的成长与变化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同时它又与后宫各后妃的关系与命运交织在一起,多条线相互交错融合,把一个皇宫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大社会,多线并进的方式提升了故事的丰富感,使人沉迷其中。《琅琊榜》的主要线索就是梅长苏的报复,与此同时,对旧部的营救以及其他的辅助行动都在其中,两者的紧密结合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也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整部戏剧紧凑有力,主题突出,吸引力极强。

(三)互文互动叙事

网友参与作品创作,这不仅可以调动网友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增强作品的畅销性。传统媒体作者身份和读者身份是单向的,读者只是单纯的接受者。

观众身份的多元转换,是新媒体文学生存动力与生态建构的重要内容。在传统印刷媒体时代,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大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作家的创作、书籍的出版都不受读者引导。对读者来说,只有读者和读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反馈效果难以达到或不好[15]。“顾客至上”是新媒体时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既是对传统文学传播方式的突破,又是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读者进入新媒体领域后,其身份、立场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他们能及时、有效地与新媒体领域保持联系,以各种新媒体形式与文学创作者进行互动,讲解思想,启发作者,激发作者创作灵感,随时修改作品,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使更多的读者成为文学创作的一分子,甚至,如今一些IP作品采取边播边写剧本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读者、观众对作品的作用,提升了作品的效果。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作为“非量化”中“多数人”的“群体”的一部分,新媒体文学的接受者已经无法简单地归入“读者”范畴,而有了高度个性化的“个体”需求。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似乎更适合用“用户”取代“读者”。新媒体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既能确立读者的身份,又能随时将身份转变为作者。此外,作为新媒体文学的“读者”,它不再只是读者,而是通过文本表达的多媒体整合,充分调动各种全息感知的接收者,明确了主体地位,并强化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往,更有利于主体的发展。而且作品中融入了参与者的情感,实现了作者、读者、作品、传播媒介的双赢,实现了叙事艺术的狂欢。

二、中国网络文学IP 的多媒体综合叙述前景

数字化时代,各种融媒体层出不穷,各种数据平台整合与协作,使网络文学IP 的多媒体综合叙述成为可能。从创作者和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在这个找不到借口的年代,如果我们不努力用新的艺术创作方法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消费者,我们就会被流放到监狱之外。”无媒体就无报道,换言之,媒体改变了叙事方式。现在,把多种媒体融合到叙事中的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要求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相互独立,但又必须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这样,不同的媒介形式以及故事能让受众感受到多种娱乐方式。

多元化的文本形态丰富了新媒体文学类型和形式。在文学文本的发展变化中,从电子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时代到大数据时代的媒体革命,也呈现出三种形态。媒体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个新媒体的出现都是人类对世界认识和理解的开端。沟通的变化会改变人们的感觉,改变人际关系,并且创造出新的方式。

网络文学、基于移动多媒体终端的移动文学、社交媒体广泛使用的微博、微信“微”文学等新媒体在文学文本中生动地体现了人类感知世界,并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以IP、影视文学、网络视频平台为载体的移动广播终端不断吸收网络文学等新媒体文学形式,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文学特点,也体现出新媒体技术应用所呈现出的个性特征;在作品文字语言方面,也发生着新的变化。文本类型在媒介特征、受众接受习惯和需求等方面表现为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同时,融媒体人与观众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可以将简单的生活方式和时尚风格进行自由结合。从融媒体文学的实践来看,数字、谐音、模仿、动画、娱乐等逐渐形成了富有个性的语言类型,深受观众喜爱,并得到广泛传播。文本创作风格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连贯性、任意性、高趣味性、强烈的替代性意识、快感机制等。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影响新媒体文学发展的微观层面,IP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晋江文学城曾火爆一时的《魔道祖师》改编成了动漫、电视剧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多媒体叙述方式使得观众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扩大了该作品的网络热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利用网络、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多个媒介平台进行叙事。

第一是小说。以清晰的先后次序、更多的空白点和强调来描写人物和情节,语言倾向于文本化,有利于读者获得审美感受,增强替代感。

第二是电视剧,有更多更长的情节,其他辅助线索和人物都是在原作品主线的基础上增加的,叙事在小说中呈现在屏幕上,人物和故事情节都经过了细致的处理和叙述。

第三是电影。影片侧重于宏观叙述,强化视觉和听觉效果,并弱化细节叙述,用各种音频语言来取代文字,给予观影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融媒体环境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网络文学IP 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网络文学IP 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特点,与读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新媒体网络文学的特点,扩大网络文学IP 的受众范围。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时代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的诞生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