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萌丑与奇丑的审美之辨
——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比较

2023-03-06贺金滢

戏剧之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面相哪吒之魔童降世人物造型

贺金滢,赵 艳

(长安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4)

20 世纪末以来,中国审美价值取向出现了陡转——从审美转向审丑,也迎合了强调个性与特征的时代脉搏。审丑成为以丑出美的实践策略,帮助实现真实人性的多元张力,从而创造新的美学形态。审丑文化的流行是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典型现象,意味着审美自由时代的到来。审美具有多样化的形态,审丑也具有多种类型。

《雄狮少年》是2021 年极具话题性的国漫电影作品,影片中“眼距过宽”“细长斜眼”的人物造型引发了大众的争论,而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黑眼圈”与“大龅牙”的人物造型却得到了广泛好评,该影片不仅获得了极佳的口碑,而且也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两部国漫电影中的人物造型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并进入了审丑的范畴,但二者的人物造型在口碑方面却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其背后的审美及文化心理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一、丑的不同美学样态

(一)萌丑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人物造型极大程度上挑战了国内受众的审美。与传统哪吒的英俊灵秀的少年形象不同,该影片中哪吒的面部造型异常夸张。硕大的黑眼圈,一口大龅牙,走起路来吊儿郎当,这一角色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萌丑”审美体验。虽然外形丑,但人物率性纯真,大大咧咧,冒着傻气,本真可爱,形式丑而内在美,即以丑见美。

哪吒“丑”的外在人物造型符合其内在角色性格,是人物性格与造型的统一。影片中哪吒夸张的面部表情与硕大的黑眼圈搭配一口大龅牙,十分憨态可掬。这般“丑”的人物造型也赋予了角色更多的人性,使其成为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从而打破了人与神的距离感,拉近了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真实性与可爱之处。

“魔童”哪吒的外在造型与影片主题相呼应。哪吒是一个顽皮捣蛋的孩童,一个笨拙且急于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孩童。人们对于尚未完全建立道德观念的孩童具有更大的容忍度,对于以笨拙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孩童会心生怜爱,这份天真可爱的萌更容易得到观众的情感认同。同时,“魔童”形象蕴含了一定的反抗精神,这与我国古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相似。侠义精神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正义感,符合受众内心想要突破自我的愿望。而富有感染力的“萌丑”在电影中将哪吒的性格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审丑意义。

(二)奇丑

《雄狮少年》的人物造型存在着奇丑的审美特征。影片中“眼距过宽”与“细长斜眼”的人物造型颇为奇特,令人产生怪异之感。拼搏觉醒的雄狮容易使人产生关于意气风发的少年的审美联想。《雄狮少年》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电影,整部影片以追求写实为目的,场景与道具实现了照片级的还原度。而阿猫怪诞夸张的尖下巴、过宽的眼距以及细长斜眼的人物造型有些脱离现实,外在形象与人物设定产生了一定距离。审美不仅是外在的形式,更与内在紧密相连。影片中阿娟佝偻的身形、过宽的双眼间距与拼搏向上的少年角色设定存在裂隙。影片试图以“丑”的底层形象呼应草根逆袭的励志主题,达到化丑为美的艺术目标,但造型的“奇丑”瑕疵阻碍了审美超越的实现。

在动画电影中常见的“丑”的视觉造型形态具有两种意义:一是角色性格与造型统一的丑,即常见的反派形象造型较丑以此突出人物设定;二是角色性格与造型对立的丑,即外在造型较丑与人物设定形成对比。[1]在《雄狮少年》中,阿娟从“病猫”成长为“雄狮”,其佝偻着的身形也变得挺拔,印证了角色性格与造型的统一。但过宽的眼距、细长斜眼与青少年的意气风发相距甚远,这点又奇怪地推翻了导演对于角色性格与造型统一的设定。“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是国人对于青少年的基本要求,外在身形可以表现出内在的精气神,所以受众对青少年的人物造型抱有民族传统审美期待。拼搏向上的少年在进行自我救赎的成长过程中,配以细长斜眼、眼距过宽的人物造型,这种奇怪的表达难以让观众对角色产生情感认同。

张法在《美学原理》中阐述:“丑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必须是于我们无害的。”[2]《雄狮少年》人物造型的“丑”受到质疑的关键原因在于受众无法理解导演创作角色造型的审美意图。阿猫尖下巴、细长斜眼与倒八字嘴型的人物造型过于怪诞,这与尖下巴、八字胡、细长眼的“傅满洲”人物造型类似,使部分受众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叶朗在《美学原理》中提到“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所以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3]中国的传统审美并不仅看重外在形式,更与内在的伦理道德紧密关联。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应当具有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国人审美大多以此为标准,《雄狮少年》人物形象的外在造型与内在含义表达不清晰,使观众内心产生了强烈不适。

二、面相学背后的文化积淀

(一)面相学的文化渊源

我国古典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面相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与此分割不开的。面相就是人脸之上的景象,面相学是通过一定规律对人脸进行观察,获得一些具有意义的信息。“天人合一”的审美标准,使中国传统文化认定人的一生是与“天意”相绑定的,命与运是由天来决定并通过面相展示出来,所以人这一生的命运可以通过面相观察而得出结果。

我国传统面相学的某些规律与经验在当今被视为封建迷信,但近代世界各地学者对于面相学进行了一定调查后认为:一个人的某些性格特征的确会在其脸上表现出来。脸上的一些特征能够显示出人体是否健康,且相关数据显示,左右颧骨的距离比眉毛到上嘴唇的距离相对要大的人更可能存在暴力倾向。所以看面相时我们能依据一定的经验规律及科学依据对其进行合理判断。

通过改变艺术创作中的人物面相,创作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面相诠释自身的审美理念。面相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大量传统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面相学对于人物造型、情感表达有着深刻意义。

(二)动画人物造型中的面相学

创作者往往会借助动画人物造型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与思想,所以角色的性格是与人物造型密切相关的,而面相学则是部分动画人物形象的创作理论来源。[4]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哪吒的整体面相就符合其人物性格设定,浓眉大眼、剑眉倒竖,其行事光明磊落,个性刚正不阿,富有智慧且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是典型的侠客形象。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人物造型也符合角色性格设定。哪吒在影片中面相凶狠,颠覆了以往的面相特征,活脱脱一个小恶魔。夸张与扭曲的面相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常用手段,也具有一定的诙谐与幽默之意。作为“魔丸”,他也应当有此面相,尽管并非邪恶之人,但其行事风格也颇为邪魅,故而这种审丑造型的面相能够被观众所接受。

《雄狮少年》中阿娟的人物面相是与中国传统的面相学认知存在矛盾,这种眯眯眼且眼距过宽的形象在面相学中都代表着不好的寓意。动画人物造型是人为创作的,是需要进行表达的。从面相学角度而言,阿娟的面相并不具备深刻的表达,而是有些无意义的扮丑。阿猫是一个道德素质不高的社会底层青少年形象,影片中他尖锐的下巴、细长斜吊眼以及倒八字的嘴型是中国传统面相学中的邪恶象征,代表着残暴以及凶狠,与无恶不作的“傅满洲”面相相似。从“相由心生”的观点来看,这不太符合常理。

动画电影中的角色主要分为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正面角色的一些不良性格与行为是为了更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反之亦是如此。中国传统面相学对于这两种形象有着完整的解释规律,创作者可以在创作人物形象时提取合适的元素并进行夸张运用,使之满足形式的需要,在尊重面相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使动画电影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三、动画形象设计的启示与思考

(一)了解文化审美心理的集体无意识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5]审美的集体无意识是受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形成了的潜在的约定俗成的审美理念。受众在观赏电影时会将潜藏着的审美集体无意识暴露出来,国漫动画作品的受众以国内观众为主,因而传统的人文情怀与审美积淀是绝大部分观众的普遍审美底色。

审美观念的形成受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但也离不开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的美感需要、在以往活动中形成的美感经验、审美心理以及审美主体的“无意识”选择。《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人物造型之所以能够被观众所接受,是因为哪吒略显笨拙的孩童形象、缺少玩伴与父母陪伴的童年经历与哪吒内在的思想情感相统一,观众能从中找到情感共鸣并进行集体无意识审美判断,这种审美是在文化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荣格谈到集体无意识时称:“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7]《雄狮少年》的人物造型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是因为国人的审美集体无意识在起作用。其人物造型的怪诞与观众所期待的意气风发少年模样相差甚远。国人的审美心理与内在的伦理道德紧密相连,对于正面人物形象会有一定的造型视觉需求。《雄狮少年》中的阿猫等人并不符合审美期待,更像是反面人物,因而存在一定的审美落差。

(二)前期市场调研分析的重要意义

国人拥有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识以及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国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我们要打造符合人民需求的优秀作品。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被人民接受的艺术作品才是好的艺术作品,因而只有对受众需求进行充分了解,才能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作品。

当代动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为城市青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符合了受众的口味,创作团队在人物形象打磨上下足了功夫,在“快餐化消费”的时代,动画电影的“特效+打戏”组合也吸引了大批受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绝不仅是一部作品的成功,而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阶段性爆发。《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功夫熊猫》等作品打开了成人动画电影市场,也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

只有尊重受众,才能赢得市场。目前国内受众普遍接受和喜欢的是尊重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以及民族文化自信的影片。而“眯眯眼”这一面貌特征同西方国家所宣扬辱华形象结合起来就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国人就开始警惕西方所宣扬的“傅满洲”之类的辱华形象。在此形势下,文艺作品应当及时防范和避免,在动画形象确立之前进行观众接受度模拟测试,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丑”的艺术形象创作时,为了追求化丑为美、以丑出美的审美效果,我们要注重造型设计与角色性格的统一,尊重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与模拟测试,从而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面相哪吒之魔童降世人物造型
一个人的面相 有他内心的模样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苗家织女(123cm×122cm)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凭什么说我面相老
“喝师”之谜:亨利·米肖的双重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