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原则遵循和价值意蕴*

2023-03-06宋晓娟

大众文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湖南党史革命

宋晓娟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将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和亲和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手挽手、心连心,共同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书写第二个百年辉煌篇章的关键时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湖湘革命精神,讲好新时代湖南故事,要充分发挥湖南党史的优势。将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也承担着落实“三高四新”使命任务提供人才支撑,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使命。

一、湖南党史资源的优势

党史资源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留下的辉煌历程和精神印记,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湖南考察调研,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初心使命,坚定道路自信,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展现湖南新作为,领航定向、擘画蓝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拼搏进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用湖湘红色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建设人才强省新局面,激发人才活力与担当,为书写湖南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一)湖南党史资源丰富,位居全国前列

湖南的党史资源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湖湘大地的光辉历程、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湖南以其最为深刻的红色基因,最具深度与厚度的党史资源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截止到2021年,全省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余处,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8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0个。另外,全省已查明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1700余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藏品8万余件(套)。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59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66家,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88处(点)、三级以上可移动革命文物8643件、县级(含)以上长征革命文物130处。革命文物资源总量、重要资源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物、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苦难而又辉煌的历史,是我们了解中国革命伟大历程、感悟革命先辈崇尚道德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为开展思政课教学重要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

(二)湖南党史人物众多,闪耀近代中国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开国的这一批革命家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就好像形成一个星阵、星群,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一指示点明了湖南在百年党史中的特殊地位,湖南本土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这一育人优势,利用各种渠道深入挖掘湖南党史人物故事,并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党史人物身上所蕴含的育人因素,有效为思政课教学服务。

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了湖南众多的伟人、英雄。建党之前,全国50多名党员中湖南籍占了20个。党的“五大书记”中有3位是湖南籍;新中国1614位开国将帅中,202位是湘籍。其中 10位开国元帅中,湖南有3位;10位开国上将中,湖南有6位;57位开国上将中,湖南有19位。[1]除此之外,全省有40多万人参加工农红军,英名在册的烈士有15万,牺牲群众达100多万。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名副其实!“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可以说是湖南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的生动写照,昭示出湖南人的胸怀天下、勇于斗争、不畏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促进新时代青年学生肯吃苦、勤奋斗的鲜活教材;是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学生敢于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是激发新时代青年学生奋勇争先,勇担使命的精神灯塔。

(三)湖南占据党史诸多“第一”,勇立革命潮头

湖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在百年党史中,湖南占据多个之“最”。比如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使命的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全国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湖南人参与了海外八个早期共产党组织中六个早期组织的创建,五十八名成员中,有二十名是湖南人;1922年2月成立的安源支部,是全国最早的工人党支部;湖南劳工会领导人黄爱、庞人铨是全国最早为无产阶级事业牺牲的工运领袖;中共五大前,湖南成为全国党员人数最多、党组织分布最广的省份;1930年在长沙成立的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级苏维埃政府;湖南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持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麓书院时提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要命题。除此之外,湖南还产生了中共党史上的多个第一。比如湖南双峰人蔡和森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湖南长沙人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湖南溆浦人向警予是第一位女性中央局委员;在湖南桂东沙田颁布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人民军队的“第一军规”;1927年10月,发生在炎陵县的“水口连队建党”,是“三湾改编”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原则首次成功实践;湖南是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第一台磁浮列车诞生地;2009年,在中央十一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的“双百人物”活动中,湖南十七人入选,入选人数居全国第一。这诸多“最”和“第一”,生动阐释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展现湖南人敢闯敢试的拼搏精神,凝聚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勉励当代大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之钙,是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勇于创新争优的信仰之基,是激发大学生敢于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

二、新时代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遵循

(一)坚持史论结合,突出课程理论性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其职能是通过透彻的理论分析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但是讲道理并不意味着拿着教材念,不意味着“把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2],“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3]。

思政课是一门有温度、有思想的课程。因此,讲道理不能拿现成的结论直接灌输,也不能以理论讲理论,必须要借助生动活泼的案例、故事来阐述道理。运用故事将道理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透彻。湖南党史为思政课的温度和情怀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在湖南这片红色土地上传颂着“半条被子的故事”“一张借据的承诺”“一块牌匾的大爱”“一根扁担的情义”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都是思政课教学丰富的素材来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讲故事不是讲段子,一定要讲清楚历史的逻辑主线,从历史事实中得出历史结论,要有理论总结、有规律性认识、有价值导向。而不能因为学生爱听故事、教师自己擅长讲故事就将思政课变成“故事汇”。应当结合教材知识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史为支撑,以论侧重,突出思政课的理论性。要在党的峥嵘岁月的历程中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矢志艰苦奋斗;在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中淬炼坚定意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帮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中启迪学生智慧、砥砺品格,坚定“四个自信”。

(二)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内容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4]这就要求思政课根据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不断适时调整,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教育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00后青年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擅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教师要顺应教育环境发展变化和学生学习特点,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视频、微课、云展览等资源应用于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堂形式,提高课堂吸引力。二是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师要不断学习党史、研究党史,深化认识,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深入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发展逻辑,将党的历史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看待,从而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更准确地把握三大规律,推动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三)坚持学生为中心,彰显学生主体性

学生的获得感是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判断标准。思政课的追求的是既要重视当下,又要放眼未来,能让学生受益一生。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在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同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提高课堂抬头率和参与度。将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案例类型和呈现形式,提升课堂吸引力。二是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课后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聆听长辈讲述发生在自己成长土地上的党史故事,让学生亲近的人带领学生走近历史、走进历史,让学生在挖掘党史素材的过程中增进对历史的理解,增强体验感,提升学习获得感,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新时代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将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新时代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树人以立德为根本。立德,即树立德业,指明了高职院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美德,实现价值引领。党史资源与思政课有着天然的联系,为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供精神养分和力量。尤其是湖南本土高职院校,大部分生源都来自湖南,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南党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存留遗迹(物)、精神谱系等融入思政课教学,将近代湖南为党的建立与发展、为国家为民族改变命运而做出的贡献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担当和时代责任,正确处理好励志成才和铭记使命,将个人的青春融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中去,融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二)新时代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需要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工作格局等举措,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好“大思政课”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格局。

“大思政课”的“大”,意味着课堂要大,平台要大,师资也要大。将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有助于推动构建“大思政”格局。首先,将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构建“大课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在湖南这块红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从建党之前的新民学会到党创办的最早的省级苏维埃政权,从秋收起义、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平江起义到三次转兵,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湖南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曾经的斗争与不屈。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孕育了伟大的民族领袖和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烈,他们的经历和展现的不朽精神极大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其次,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搭建“大平台”。湖南党史资源丰富,呈现形式多样,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视剧、舞台剧、微视频、“学习强国”、云展览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平台。将这些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为思政课服务,极大拓展思政课教学的时空,助推“大思政”格局构建。再次,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优化“大师资”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实行“引进来”机制,积极聘请党政领导、革命老同志、战斗英雄、红色基地讲解员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建立健全思政课兼职教师机制,充实师资队伍,完善教师队伍多元化构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三)新时代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提高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提高思政课的教育实效性。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高校教师的努力,思政课教育实效性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仍然还存在“‘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6]的问题。将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一方面切合了学生的生源特征,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党史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发挥党史人物榜样示范作用,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新时代湖南党史资源的教育载体丰富。近年来,湖南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党史资源的开发和推陈出新,创新党史资源载体,出版了一大批广受好评的优秀图书作品;精心打造《小康之大》《选择》《学讲话•六堂课》庆祝建党百年电视理论片“三部曲”、推出一系列优秀的电视剧、舞台剧等优秀文艺作品展现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学习强国”湖南学习平台开设红色专题版块,以视音频形式讲述湖南党史故事。开发了以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红船启航”“不平凡的扁担”为主题的动漫、游戏,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感受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利用信息技术,通过5G、VR、AR、虚拟仿真等形式,实现革命文物数字化形式转换,使革命文物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促进革命文物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更广阔的舞台发挥讲述曾经的磨难与艰辛。多样的党史呈现形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党史资源,使理论知识更加“具象化”,也创新了思政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真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光芒,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让党史知识“热”起来,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四)新时代湖南党史融入本土高职院校思政课是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建功“三高四新”的需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从山沟沟走向全国执政的恢宏百年史中,老一辈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秉持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以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为锻造伟大建党精神贡献了湖南力量,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挥洒热血。新时代,要充分发挥湖南党史作为培育时代新人、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提炼、阐释湖南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要站在历史的广度、理论的高度上综合分析历史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必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挖掘、丰盈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勇当时代先锋、奋力建功新征程。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湖南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三高四新”新蓝图,指明了新时代湖南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湖南党史中蕴含的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敢闯敢拼的改革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明风格、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正是当前“三高四新”人才所需的品质。湖南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湖南优势,读懂湖南红色初心,深入挖掘湖南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上留下的湖南印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引导青年学生在传承革命精神中增长智慧、增加信心、增强斗志,坚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投身“三高四新”战略,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湖南新篇章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猜你喜欢

湖南党史革命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