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的经济开发模式和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
——以元阳县三个村庄为例

2023-03-05李雨竹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艺术品鉴 2023年36期
关键词:哈尼村寨梯田

李雨竹(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一、传统村落经济开发模式分析

(一)交移公司开发、经营的哈尼民俗村箐口村

元阳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位于元阳老县城至新街镇往南6 公里处,隶属于红河州新街镇土锅寨村委会。据2006 年数据显示,有178 户,865 人。箐口在哈尼话中对应为“欧补”,意思是泉水丰盛的地方(如图1 所示)。

政府相关部门对箐口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民居改造,使之成为元阳梯田核心区唯一的游客定点接待村。箐口村是在元阳县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过程中,打造的第一个民族村落,并招引游客通过此窗口游览当地民风民情。政府改造后的箐口道路规划有序,建筑景观错落有致,基础设施完备,并且也有村民专人负责公共区域卫生处理。箐口村可以说是当地早期旅游发展的一张名片,所以,箐口卫生维持相对较好,整体村容村貌较为规整。村内也有开设旅游客栈、农家乐意愿的村民,村集体拥有村史展览馆等集体性资产。

箐口旅游发展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原生态期、改造建设期、公司发展、衰落期。

第一阶段,原生态期为2000 年以前的箐口,箐口旅游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存在任何外部干预,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此时村民对于外来游客充满好奇,非常乐意与之交流;第二阶段,2000 年开始,为迎合红河州委把以元阳梯田为核心区申报世界遗产,有关部门开始对箐口村进行各方面的改造。有关部门尽力为旅游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断建立各种设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第三部分,是2008 年,云南省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获得箐口村的开发权和经营权。由于公司经管箐口之后,并不尊重居民,也没有引导村民适应旅游,外来者与原住民之间摩擦越来越大;第四部分,2013 年开始至今,箐口发展危机与机遇并存。

综上所述,2000 年箐口村被选为民俗村试行改造,有三个原因:①改造成本小。箐口村寨户数少,人口基数小;②景观怡人。蘑菇房有所保留,适合作为景观改造;③交通便利。元阳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位于元阳老县城至新街镇往南6 公里处,村寨位置靠近省道。

(二)野草式发展的普高老寨

普高老寨隶距新街镇23 公里,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多依树行政村。根据2016 年数据,农户156 户,乡村人口共770 人,是哈尼族彝族混居村寨。

普高老寨也是有关部门重点建设的村落,由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相关方面的提升。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发展规范性并不强。就本次调研观察,普高老寨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来说更为粗放,没有明确规划和整体管理,村内道路有些脏乱杂、建筑无序排列。在2022 年4月进行相关调查时间内,普高老寨目之所及有至少10 户人家正在修房建房,寨内大兴土木,房子高矮不一,建筑风格也存在并不保持蘑菇房原貌的情况。

我们将普高老寨的旅游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原生态时期、自行发展时期、迅速扩张期。第一阶段,2005 年以前,普高老寨地势坐南朝东,南高东底,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更适合观看日出。越来越多的摄影者有了在普高老寨住宿的需求;第二阶段,2005 年开始,普高老寨出现了背包客所开第一家客栈“阳光客栈”。在此之后,大大小小的青年旅舍、客栈、酒店、民宿,由此应运而生,由此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第三阶段,是在2013 年“元阳哈尼梯田”申请世界遗产成功之后。客栈、饭店暴增,本地人也开始学外地人做生意,沿着公路有更多的地皮盖起房子做起铺面,开始营业做起旅游业。

普高老寨不同于箐口村、阿者科村的主要特点就是,政府在其中除村寨全体基础设施整体提升、违规行为即时禁止之外,并没有像其他两个村子一样规划布局产业的发展。普高老寨的旅游业发展基本由外地人主体带动,本地人有限参与,蓬勃发展,生命力极强。这使得普高老寨内部居民与外来者之间得到了一种自适应性的平衡,两个群体都以自然的状态找到了适合彼此的相处方式。

(三)由大学团队辅助开发的阿者科村

阿者科村距新街镇27 公里,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新街镇爱春村委会。根据2022 年数据,村民小组共65 户,481 人。“阿者科”一说为意为“一个吉祥的小地方”,另一说意为“滑竹成片之地”。

在箐口开发的基础上,当地政府认为既然“外力开发式”无法帮助当地居民发展,那么,应该转而开始进行“内生引导式”的发展。2015 年开始,昆明理工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团队对于阿者科村内传统哈尼民居进行修缮与维护。2018 年开始,阿者科村寨由中山大学团队所接手开始成立集体旅游公司,对于村寨整体旅游规划,引导村民持续耕种梯田、保护传统民居住宅,在特定时间点进行分红,主要收益者为村民。以大学为主导的开发模式,显然比以公司为主导的开发模式更加有利于村民。大学学院委派相关专业专家及学者对于阿者科蘑菇房进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保护,也促进了整个村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保持。

阿者科旅游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原生态期和旅游开发期。

第一阶段,2018 年开发之前,当时并没有修路。由于人数少,地理位置相对来说比较偏,只有研究者、对于建筑有兴趣的背包客会到达,游客接待散漫无序,只有少数村民可以受益。在修路之前,路况崎岖,要通过其他村寨才能到达。从2015 年开始,昆明理工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带领团队对于阿者科村内传统哈尼民居进行修缮与维护,因此,村寨内皆为最古老的原始土坯蘑菇房;第二阶段,2018 年中山大学带领团队进行开发之后。村寨在大学团队的引导之下,有了维护村民利益第一的集体化管理约,促进村民保护传统建筑,爱护村内公共旅游服务设施,恢复梯田耕种。本阶段试图以良好的利益机制引导和带动村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此阶段内,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官方宣传显然向阿者科开始倾斜,阿者科在各个方面名声大噪。综上所述,阿者科具有户数少,人口基数小的特点。多数哈尼村寨由于地势偏远,语言沟通阻碍等不可抗力原因,而导致本地居民难有经营头脑、经营思维。大多数哈尼村寨的发展离不开外力介入,而哈尼箐口民俗村是属于由政府与企业主进行的外力主导型发展,主体更偏向于企业。阿者科村属于大学团队帮扶下外力引导型发展,主体更偏向于村民。这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背后,暗涵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二、传统文化活态保护状况

(一)箐口村传统文化保护状况

1.传统建筑

箐口在传统建筑整改上走了弯路。在2000 年开始整改后,将寨内建筑全拆改为钢筋水泥房,并且由公司提供房顶蘑菇顶的修葺费用。目前箐口的建筑改变,新盖房子或者拆房都需要和政府报备审批,箐口的建筑景观处于稳定的状态。钢筋水泥房虽然保持了蘑菇房的外观,但却已“名不符实”。显然以城市人为主体的游客会更喜欢“原生态” “古旧”的建筑,满足对于农园耕种生活的想象。箐口已经失去这一特色。但就村民来说,古老的蘑菇房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村民本身已经没有保护传统的思想考虑。

2.传统歌谣与传统民族舞

在传统歌谣与民族舞方面,情况较为复杂。箐口本地有丰富的歌舞资源,这些分别以传承人收徒、小学增设课程和组建文艺队的方式进行传承或宣传。

3.农耕文化

和众多哈尼村寨一样,梯田是箐口村的灵魂(如图2 所示)。

图2 箐口梯田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但和众多其他村寨不同的是,箐口梯田放荒情况并不多。

原因有二,(1)箐口民俗村打造时间较长,曾经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政府对于梯田景观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呼吁民众不放荒梯田,而箐口村村民也积极响应。(2)箐口村自然条件优越,泉水丰沛,不必太多费心引水种田,相对其他缺水村寨劳作难度低。

(二)普高老寨传统文化保护状况

1.传统仪式保护

普高老寨传统节日等仪式基本依照传统进行,受到旅游业影响不大。寨内老板并不会将本地节日、仪式作为招揽游客的方式。如果当游客在某些传统节日来访的时候,大多数客栈老板会简单介绍,但不会对节日进行深入解释。原因是客栈老板本人也并不是完全了解原住民的传统婚俗节日等。大多数客栈老板、游客和原住民之间,除去必要的雇佣之外,都尽量保持互不影响、互不干扰的状态,维持着一种“泾渭分明”的关系。

2.传统建筑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年轻人外地打工所得到的收入,普高老寨人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种先决状况下,普高老寨人民迫切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普高老寨房子常属于改建状态,进行改建的主体不仅是村民自己的房子,还有村民租出去的房子。前者是因为村民追求更好的生活状况,后者是客栈老板们为了将当地原有建筑更好地改建至方便营业。但是,这种新建筑的出现明显打破了原有蘑菇房的景观,使得整个村寨并没有办法保留原始风情风貌。

3.传统农耕

普高老寨的梯田没有箐口保存到位,很多村民将自己的房子出租给开发商,或住到亲戚朋友家,或外出务工,自然也没有精力照顾梯田。村民外出务工后,留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和小孩,有能力的会在土地上尽量种玉米或养鱼,没有能力的就只能任由土地放荒。这种情况下,普高老寨的旅游业发展完全背靠其坐西朝东优越的地理位置,这样的位置更方便于拍摄日出,从而吸引游客。但如果放荒情况持续下去,必将使得普高老寨旅游业无法持续性发展。

(三)阿者科传统文化保护状况

1.传统房屋

阿者科的蘑菇房可以说是三个村庄中保护最完好,改善最妥当的寨子。由于2015 年,昆明理工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对于阿者科村内传统哈尼民居进行修缮与维护,阿者科的蘑菇房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这令传统民居有了新内涵。高校机构帮扶促进了阿者科的传统建筑的保护,由于存在宏观管控,阿者科寨内存在传统民居改造的咖啡馆、艺术展览场所。只有一家民宿开业,不存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

2.传统纺织

传统哈尼纺织材料一般都来自自然,费时费工,但却也是一种代表农业时代生活方式的传统文化。一般村寨内40 岁以上的妇女会有传统织布(如图3 所示)、扎染、打褙子、裁织做衣服的手艺,并且有时间会自己做衣服。但30-40 岁之间的妇女有手艺,但并没有太多时间做。30 岁以下妇女既没有时间,也不太会这些手艺。阿者科集体旅游公司会选择以体验式旅游的方式来进行文化保护,即向游客收取一定费用,以雇佣村民带领游客进行体验式旅游。

图3 妇女晾晒织布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三、传统文化活态保护策略

(一)认清发展主体,找准发展关键

认清发展主体,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传统文化活态保护的重要策略。从阿者科村的成功范例中可以看出,发展旅游的发展主体、受益主体、行为主体,应该都是村民。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主体受到冒犯或者不悦,民俗文化被破坏,旅游业将无法正常发展,容易导致各方皆输的局面。此外,体验式旅游即开发商售卖体验式旅游服务,让外来者去体验村民生活,可以促进原住民与外来者互动。例如,开发面向学龄儿童的梯田捉鱼、面向妇女的古法纺织(打褙子、植物染)、面向中小学生的三农研学活动,可以在达到创收目的的基础上,促进开发商、村民、游客三方联动。元阳梯田作为文化价值、自然价值并重的文化遗产景观,由原住民所创造,是招引游客的旅游吸引物,也是当地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根本。而个体经营者、企业主、开发公司从业人员虽然为当地开发做出了相关贡献,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在本地单独存活,他们对本地居民有着最本质的依赖。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旅游与扶贫利益联结

制度建设的完全可以保证原住民最基本的利益不受侵害。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关系,本地居民与旅游公司之间的关系,都需要明确的制度体系以保证旅游发展中的环节畅通,各个主体权益受保护。例如,明确公共吸引物是由本地居民所建造,本地居民拥有公共吸引物权,那么,门票在分红方面一定需要优先本地居民。再例如,在本地居民接受外来游客镜头拍摄的同时,拿起镜头者掌握了本地居民被镜头表达的权利,而本地居民让渡了一部分的肖像权。如果此时,本地居民要求收费,外来者就感觉当地诗意田园的情景被破坏,从而认为本地人不淳朴,遭到了商业化“腐蚀”。而本地居民确实也需要过好个人的生活,寻找创收方式。而这样的矛盾之下,显然以政府制度的方式进行解决,以第三方身份给予接受拍摄的本地居民以个人补贴为最好的处理方式,即保护了外来者对于旅游地“田园牧歌的幻想”,也让本地居民有所收益。

(三)加强本地人认同意识,提高非遗价值宣传

提高本地村民对于民族文化的价值的认识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在工业化进程加快、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年轻人大量进城务工的背景之下,种植梯田的微薄收益显得吸引力十分微弱,农产品在没有包装营销的情况下,带给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也并不高。加之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封闭的山寨与外界沟通日益顺畅,年轻人很容易被山寨外的花花世界所吸引而选择弃种梯田,梯田长期没有修缮,荒废之后是很难重新进行种植的。对于持有“梯田作为祖先所传,不能荒废”观念、本人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来说,因为农忙与务工时间冲突,则需要在忙不过来的季节请工收稻、雇人背谷或雇马背谷,维持梯田正常运作,这意味着自己长期处于负收益状态。在此情况下,保护本地农耕文化、节庆文化等本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对于哈尼族本民族来说,有重大历史文化意义,而且在旅游业的发展上,也有不容忽视的经济意义,同时,旅游业业态的发展与完善,也影响着新住民、原住民和游客。

猜你喜欢

哈尼村寨梯田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山区修梯田》
无蚊村寨丁屋岭
秀美梯田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
梯田之恋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