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维度、内容体系与当代价值

2023-03-05王付欣石爱炜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全人类和平民主

王付欣 石爱炜

(1.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2.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杨浦 200433)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愈加成为休戚与共、福祸相依的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传承中华文明智慧与社会主义实践相契合、立足中国与胸怀天下相统一,尊重世界历史逻辑与回答时代之问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35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际局势变革,科学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提出的重大战略理念,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维度

(一)世界之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力量在转移、格局在调整、话语在重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变”,首先体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回顾人类历史,三次产业革命无一不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成为中坚力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注入了全新血液和强劲动力。其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变”表现为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世界经济中心由西向东转移,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由美国“一家独大”发展为多个经济体的“百花齐放”。再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变”表现在“国际政治版图的重构”[2]。全球政治格局趋向多极化和非西方化并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正在崛起,东升西降态势显现。

在世界局势风起云涌的背后,内含着显性或隐性的价值观危机,“发源于启蒙理性的自由主义在全球治理的价值建构中,把西方塑造的‘自由民主’模式视为世界一体化的‘普世价值’,然而这种所谓的西方理性并没有实现平等秩序上的共同发展。”[3]“普世价值”把偶然包装成必然、把地方的夸大为世界的、把可能的形容为绝对的,其内含的霸权性、自私性和极端性造成了国际社会的价值混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诸多灾难。同时,随着国际力量的对比变化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部分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外交、安全等多个领域对我国施压,意图用“普世价值”干扰中国发展。在此背景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是应对国际社会价值危机的题中之义,是我国面对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挑衅作出的有力回应。

(二)国内之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在风云诡谲的国际大变局中,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接续努力和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4]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贯彻自我革命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坚定“掌舵者”。其次,在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实践考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愈加凸显,“中国之治”成为一抹靓丽的风景线。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展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蓬勃气象。

然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意识形态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不仅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泛起,且西方国家持续推行话语霸权。因此,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突破西方话语霸权、扭转形象偏见是中国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阶段我们要攻克的重点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坚实基础,也需要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因此,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梳理和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体系与当代价值,对凝聚民众价值共识,筑牢人民信念根基,引领社会科学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体系

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逻辑体系,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且着眼世界文明优秀成果,聚焦人类思想共识。

(一)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平作为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向往,不仅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和平的保障,是世界各国共同奋斗的目标。

1.和平是基础。“和”横贯了我国的文明长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5]如儒家倡导“仁政”,反对不义之战;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提倡“无为、无争、贵柔、守雌”;《尚书》强调“协和万邦”“燮和天下”,无不浸润着中华民族对和平的追求。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弘扬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地指出:“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6]这为我国坚持和平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爱好和平不是中国人民的专利,而是世界人民的共识。联合国的宗旨便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中讲到,“世界和平是头等大事”。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对“和平”的呼吁不仅在于实现我国自身的和平发展,而且旨在引领国际社会的和平、和谐,因为唯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专心搞建设,积极谋发展。“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在存在阶级对抗、利益纷争和霸权主义的世界,战争和恐怖主义行为从未消失。”[7]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整个欧洲社会的瘫痪与停滞,此外,地区战争与冲突也层出不穷,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这些惨痛教训让各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和平是实现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发展是保障。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8]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君主应关注民众的生存及生活状态并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如孔子“富民教民”的思想,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的思想(《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到了近代,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奋力救亡仍不忘改善民生,其采取的减租减息政策不仅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也使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23,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都是我国一贯坚持“发展”思想的鲜明注释。

中国共产党不是为自己谋求特殊利益的政党,是关怀人类前途命运、“达则兼济天下”的政党。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发展”着眼于人类整体观,既指各国应积极推动本国的社会发展,也呼吁各国应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中国通过多种举措践行大国担当,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在全球问题突出的今天,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和平发展,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也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有效指南。

(二)公平与正义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

“从人类社会总体进程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不断推翻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建立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制度的过程。”[9]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制度的变迁仅是历史的表象,其背后映射的是人类对公平与正义的美好向往。

1.公平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公平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国际关系的道义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10]中华民族是崇尚公平正义的民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我国古代农民向往平等的第一声。《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中的“政者,正也”“不患寡而患不均”;《墨子》中的“举公义,辟私怨”;《荀子》中的“公生明,偏生暗”等,都彰显了古代思想家对构建公正社会的追求。

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公平”,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思想的体现,也是我国对国际交往中存在的不公问题发出的强烈回应。公平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与国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公平”“正义”作为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是指各国应遵循公正原则处理国际事务,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摒弃胜者为王、弱肉强食的霸权主义,拒绝任何国家“从实力出发”的不平等对话。呼吁“公平”和“正义”不仅对国与国之间摒弃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思想有所助益,也有利于各国在平等、公正的国际环境中携手共赢。

2.正义是人类坚定而恒久的价值追求。正义作为一种道义担当,是人类坚定而恒久的价值追求,旨在呼吁各国心怀公正之心、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搞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协和万邦的国际观。[11]《尚书》中对“协和万邦”的记述是,“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从家庭和睦到社会和睦,从社会和睦到邦国和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其中的正义感是极其精微、高明而广远的。孔子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讲“舍生取义”,既体现出古人对“协和万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表达了古人对正义公允的坚持和对义气之人的崇敬。

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史中,我们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如坚持主权正义,即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坚持制度正义,即国家和社会的制度体系能够协调社会各阶层和团体的利益,实现社会成员的和谐关系。坚守和弘扬“正义”是我国面对当今世界义利失衡问题展现的大国担当。当前各国发展的时代条件业已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发达国家自恃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强悍的综合国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思想,推崇“西方中心主义”。在此背景下,建立以公平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和以正义为诉求的国际合作成为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应有之义。[9]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对西方丛林法则的根本否定,旨在引领国际社会构建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

(三)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从东方到西方,回看近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历次重大思想运动,无一不蕴含着对“民主”和“自由”的讨论与阐释,在此过程中,“民主”和“自由”的内涵被进一步深化,外延被进一步拓展,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也被进一步改造,促进着世界历史的前进和人类思想的变迁。

1.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民主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不断探索而形成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形态,对社会变革与历史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12]48民主的词源起源于希腊文“demos”,意为人民。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以“民主”和“自由”为旗,但其追求的却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和自由,直到19 世纪中期,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在工人阶级的不懈奋斗下,民主和自由逐渐被赋予平等的内涵。虽然民主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但民主本身却不是西方的专利。

我国对民主的探索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尚书》中提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和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都反映出人民关系到国家存亡、政治兴衰。近代,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的认知沦肌浃骨、层层深入。“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1]37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点亮了中国的民主之光,从新中国成立前的“豆选”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式现代化没有复制西方的民主模式,而是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文化中的民主因子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进行的政治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37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唯有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在世界局势纷繁复杂的局面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紧密融合,我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这是对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式民主最有力的回击。

民主“在一国内体现为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家间则体现为国际关系民主化”[12]51。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12]3,主张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民主形式和政治体制,认为民主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超越了“普世价值”变形、变质、狭隘的民主,超越了民族国家视角和意识形态差异,聚焦于寻求人类的最大公约数。全人类共同价值呼吁各国只有尊重彼此选择的民主道路,发挥民主的力量,才能汇合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合力,共创多彩的人类文明。

2.自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自由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至高追求,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不论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还是我国的五四运动,都是人类谋求民主和自由的重大实践。《联合国宪章》倡导: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中国古代圣人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的“从心所欲”指明了身心的双重自由属性,老子倡导“无为而治”。近代西方思想家卢梭认为“人先天是自由的,但却被置于各种枷锁之中”,在他看来,自由是人性的基本和首要法则。无产阶级对构建自由社会的向往在《共产党宣言》中可见一斑,“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可见追求自由已成为世界共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的自由,一方面是现实的、具体的,真正的自由建立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人们只有在实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自由。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与《共产党宣言》一脉相承。从个人层面来说,“自由”既指公民的政治自由,也指保障人人享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权利;从国家层面来说,尊重各国的主权独立是自由的主要内容。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的“自由”,不是胡作非为、肆意妄为的自由,而是在遵守相应制度法规下每个人、每个国家最普遍的自由。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一百多年的卓绝奋斗,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人类自由的最大发展,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思想,自由在城乡间穿梭流动,创新源泉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无疑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最有力的注释。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当代价值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普世价值”的批判和超越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倡导的“普世价值”对世界人民的价值认知带来了严重困扰,也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西方国家声称“普世价值”是适用于任何国家、地区、民族、阶级的价值观念[14],无视民族、阶级、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与差异性。然而“普世价值”不仅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危机和道德困境,还造成了众多灾难性后果,如美国无视国别差异强行移植民主造成阿富汗、伊拉克等国的悲惨遭遇,不计其数的无辜平民成为这些浩劫的牺牲者。历史事实警示世人:“普世价值”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物,因过分强调西方中心主义而无法汇集人类价值共识,更无法科学引领国际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全人类共同价值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作为立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为底蕴,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人类发展视角出发,结合世界未来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价值观念,全方位超越和批判了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普世价值”。一方面它注重全人类的共性,即共同的价值目标、价值诉求;另一方面也注重不同国家、民族、阶级的个性,即尊重差异、包容不同,致力维护各方核心利益,反对强权政治,倡导合作共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原则的体现。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普世价值”的全面批判和超越,是在价值层面对共同诉求的升华,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利益。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智慧”和大国责任的体现

如今全球问题错综复杂,公平正义、民主平等在当今世界远未实现,部分国家不顾国际准则,恃强凌弱,把美丽可爱的“地球村”变为成王败寇的原始丛林。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地区矛盾与大国博弈,还有病毒肆虐、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诸多非传统安全威胁。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全球治理的复杂性与敏感性进一步突出,国际社会需要进行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重大调整,人类又站在了去往何处的十字路口。

习近平总书记审视国际关系、国际治理和世界发展趋势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跨越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由来已久的价值分歧和对立,凝聚了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汇集了各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用“中国智慧”为世界治理作出贡献。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辉煌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和人民幸福感的不断提升,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力解读,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全新视角和重要启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公报中指出,坚持“胸怀天下”是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积累的重要经验。这种利己达人观从古到今代代传承,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集时代特征、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特性为一体的价值体系,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怀人类命运的博大胸襟。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国际话语权注入了中国内涵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过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挨打”和“挨饿”的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当务之急是解决“挨骂”问题。”[15]近年来,美国及部分西方政客利用其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优势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的经济、政治、外交,试图通过污名化中国来实行政治打压、经济遏制和舆论操控,他们捏造谎言,颠倒是非,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抹黑中国国际形象、动员他国参与对华围堵,如渲染“中国威胁论”、炒作台海局势、编造新疆人权问题等,其实质是对中国复兴的焦虑,妄图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国际话语权以综合国力为基础,随着我国在经济、科技、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实力日益增强,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日渐形成,“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愈发绽放光芒,西方垄断话语权的局面正在被打破。虽然清者自清,邪不压正,但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应构建与自身国力相匹配的大国话语体系。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不仅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更是为了解决全球性问题;不是中国的自说自话,而是聚焦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赢得世界人民欢迎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丰盈了我国的外交思想,是“中国智慧”的“亮剑”,为国际话语权注入了新的中国内涵,对于下大气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扩大中国的国际号召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全人类和平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关于献血
疯狂的重量
博弈·和平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好民主 坏民主
期盼和平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