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讨论分析*

2023-03-05傅鹃花

智库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医学类健康状况学业

傅鹃花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在目前的研究中,针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成果较多。独立学院学生相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有其特殊性,目前,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成果有限,针对独立学院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少。本文在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基础上,调研独立学院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专业的差异;医学生中不同性别和年级是否存在差异;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针对研究结果结合文献进行初步讨论分析,以提高对独立学院医学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独立学院2019级和2021级学生共5083人,通过问卷调查,成功回收50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99%。其中2019级2314人,2021级2766人;男1818人(35.78%),女3262人(64.21%);工 学1795人(35.33%),理 经1487人(29.27%),人文1129人(22.22%),医学669人(13.16%)。

(二)研究方法

通过SCL-90调查问卷施测、辅导员心理健康排查数据、文献,探讨独立学院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三)统计分析

通过SPSS24.0方差分析比较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二、研究结果

(一)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1可以看到,不同专业类别在各项因子分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医学类学生在各因子上得分相对其他专业较低。

表1 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二)医学专业中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2中的结果来看,医学类不同性别学生在强迫症状和阳性均分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其余因子项中未有显著差异,其中强迫症状和阳性均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表2 医学专业中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三)医学专业中不同年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3可以看到,高低年级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和阳性均分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抑郁因子分上未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的学生在各项得分上显著高于高年级。

表3 医学专业中不同年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四)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数据汇总

在学生管理工作老师结合心理调查问卷以及日常管理进行心理健康的数据反馈,医学类专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约为6%,非医学类专业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约为4.25%。医学类专业同学中,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同学占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同学的20%。其余心理健康问题同学主要为学业困难、人际关系问题、睡眠障碍、童年创伤性经历、身体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家庭负面事件带来的创伤等。在非医学类专业同学中,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的同学占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的10%。非医学类专业同学更少受学业困难困扰。

在本次研究中,对不同学部的学生工作管理者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访谈。经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

(1)被确诊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学生,在与家长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在高中时已经有过发作,并就医服药的经历。在大学入学后,家长和学生并不会主动告知以往病史,往往要等学生在校期间的言行引起教师关注后,学校主动和家长沟通交流后,家长才配合告知以往的病史。

(2)以往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刺激,从而引起疾病的发作。医学类学生的刺激事件主要为考试和学业压力,家庭环境因素以及人际紧张和矛盾,一般在考试前更容易爆发。例如,一名大三年级的医学生因担心考试不过,在考场上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后,监考老师没收其试卷,并给予相应处理。该生在考场情绪和行为异常激动,与监考老师发生争执。由于担心该生的安全问题,被其余老师带离。后前往精神科医院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家长来校后讲述了其精神疾病的家族史。除此典型个案外,医学类的以往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在考试前期更容易因为压力过大,失眠严重,精神状态极差,焦虑、抑郁等症状,提出要缓考、回家休息、就医甚至休学等想法。

(3)非医学类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刺激事件主要为家庭环境因素、人际紧张和矛盾等,一般在学期前期和中期发生。例如,一名大三的理科类学生,在暑假回校后一直情绪低落,对待班级消息漠不关心,对待学习也毫无兴致和精力,知道自己应该努力学习,但是,对学习总是提不起状态。自己尝试过调整很多次,但是,往往坚持不了一段时间,又掉落低谷。经了解,该生为重组家庭,和继父关系极差,寒暑假在家经常和继父吵架。同时又因为心疼母亲,又不得不委屈自己,听从母亲和继父的话。自己在不断尝试调整自己的状态,但是效果都不好。经医院诊断,该生患有抑郁症,需服药治疗。

(4)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相比,在校期间受到的刺激更多,心理危机状况更加多发和频发。

三、研究讨论

(一)医学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SCL-90结果讨论

医学类专业学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其他各专业。在本次研究中的独立学院,医学生的招生分数相对其他专业较高,总体素质较好,有更好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在遇到压力时更能学会自我调节。另外,医学类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帮助自我调节以及识别自身情况。医学类专业学生课程繁重,大部分学生忙于学业,专心投入学业当中,生活相对简单。

医学类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男女性别上差异不大。主要在强迫症状和阳性均分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医学类男生在学业课程成绩上相比女生更薄弱,而社会及父母对医生职业中的男性期望要求更高,男生面临的压力更大,可能发展不适应的症状。医学类男生对于医学课程中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感觉到非常吃力,更容易对学习产生放弃心理。医学类女生更容易对课程中需要用到理工科类的化学等科目感觉到吃力,但总体能够克服困难学习。父母对医学类男生的期望要求较高,因此,医学类男生面临的学业压力更大。[1]

医学类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除在抑郁分子项上未有显著差异,在其他各项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由于初入大学,存在各方面不适应,更容易出现焦虑、敏感、抑郁等情况。高年级的同学已经适应大学课程与生活,更能较好地安排学习生活以及调节自身心理状况。[2]

(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工作访谈数据讨论

经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访谈,发现以往存在精神疾病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如再收到刺激,疾病更容易再次发作。医学类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学业和考试压力,而刺激疾病发作。非医学类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刺激疾病发作。但总体而言,医学类学生因为课程压力,在大学期间更容易发作,而非医学类学生学业压力较小,在大学期间受到刺激而发作的可能性更小。

(三)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SCL-90数据与心理健康访谈数据比较分析讨论

SCL-90调查问卷结果均指向医学类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其他专业好,但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数据的结果反馈,医学类专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更高。医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多反馈,SCL-90中未提示高分或阳性症状的学生,但实际情况其存在较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可能说明医学类的同学更擅长逃避问卷的测试,更不希望老师通过心理问卷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在问卷调查中未如实作答。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教育管理者主要通过宿舍心理联络员、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反馈的信息,再与学生谈话了解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教育管理者通过处理请假、旷课、违纪、宿舍矛盾、考试作弊等事件为契机,了解到学生内心隐藏的心理问题。另外,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数据中发现,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患有精神疾病类的比例较高。可能与医学生的家庭背景有关,医学生学医一般由于父母学医或家中有人患病等激发了学医愿望。由于家庭期望较高,自高中学业压力增大时患病,后带病入学,在大学期间由于人际矛盾、学业压力刺激,再次发病。非医学类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压力较小,父母对其所在专业期望不高,因此,更容易脱离以往的压抑环境,相比以往更少发生自残行为,更少发生情绪失控行为,由此引发的突发事件相对医学生更少。[3]

四、研究展望

从研究结果和讨论分析来看,医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问卷结果显示偏好,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数据显示并不乐观,这意味着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不能局限于心理问卷调查,以免有掩饰性。(2)医学生学生管理工作者医学生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通过专业心理培训,提升心理专业知识技能,更敏锐地觉察到学生的异常心理,以更快捕捉到异常学生信号,更快联络学校心理中心,并进行转介治疗。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结合日常管理中的敏锐观察,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医学生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3)医学生学生管理工作者针对学业压力较大,学业困难的学生,应予以高度关注,尽可能提前预知因学业压力刺激心理疾病发作的情况,及时疏导。(4)医学生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置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急干预制度。

猜你喜欢

医学类健康状况学业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35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