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世界技能大赛为抓手培养通信专业“新匠人”

2023-03-05钱婷彭雪海

智库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世赛布线信息网络

钱婷 彭雪海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大厦的基石,具有开放度高、实效性强的特点,具有核心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是先进通信技术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1]。特别是在5G技术强势发展趋势下,新一代通信匠人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行业的发展水平。然而,在传统的“以教代学”“以旧教新”“以理论代实践”等培养模式下,中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仍难以受到企业青睐,学生入职后的“以老带新”,仍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常规手段。

应用型中高职院校的首要职责是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磨练其专业技能、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的“工匠”,达到“毕业上岗”并具备较强职业发展能力。相应地,职教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2]已从能力培养转变为核心素养培养。以此为己任,我们以世界技能大赛为抓手,探索并实施了培养通信专业“新匠人”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工程实践素质、技术技能客观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2019年第46届世赛上海区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及团体金奖的荣誉。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本团队参赛45届、46届世赛全程进行了深入思考,对过程培养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为通信领域“新匠人”培养模式实践落实提供启示,并为世赛取得更优异成绩提供指导。

二、以思政为引领,培育具有“匠心、匠能、匠魂”的新工匠

(一)思政引领育匠心

我们在过程培养、日常生活、交流谈心、团队建设各个环节营造德育环境,通过收集、宣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席技能专家高凤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夏立等大国工匠的成长经历,鼓励学生勇于投身事业、专心钻研技能;针对世赛动员,通过观看世赛视频中国旗因选手的努力而升起,国歌因选手的拼搏而奏响,激发学生们的自豪感,使其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义和精神内核;通过树立学生先进典型,特别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讲解以人才引进方式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努力拼搏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在培养环节过程中将“工匠精神”深植学生的“三观”,避免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的庸俗化、功利化、片面化,达到了培养“匠心”的目标。

(二)目标导向提匠能

世赛是考核技能人才的理论基础与实操经验的舞台,提升学生的“匠能”是团队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一般而言,备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在受训初期参差不齐,为将其培养成具备顶级技能水平的选手,在培训体系、培训方法等方面需要将统筹设计和精准设计有机融合。

首先,世赛选手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团队加强了顶层设计,围绕核心层设置了设计层和辅助层,从选拔、资讯、服务、后勤等各方面保障备赛顺利进行,世赛参赛团队组织机制及协作分工安排见图1。

图1 世赛参赛团队组织机制及协作分工安排

其次,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和实施不同的培训方法。在团队建立初期,团队教练组对全体学生进行性格、技能、理论等指标进行摸底,通过数据分析遴选具备冲击世赛的选手;团队度过磨合期后,邀请具备通信理论的专业教师给选手“开小灶”,增加其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在日常训练中,涉及到实践实训课程,邀请已获奖选手或训练任务不重的选手指导学生,提升学生对赛项的兴趣,明确自身与专业选手之间的差距;在备赛中段,采用短板补齐、高强度重复、封闭轮训的方式,快速提升选手技能水平;在备赛后期,则临摹世赛金奖选手操作步骤、分析战术方法、改进优化提升等步骤,实现赛事超越的突破口。经过对上述过程的不断优化,以世赛为抓手的培养模式逐渐清晰,形成了具备团队特色的培养方法。

(三)品格磨练铸匠魂

从学生到选手、从业余到职业,选手选拔、专项备赛、高强度比赛等环节遇到问题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或选手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世赛备赛选手基本都是“00后”,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与性格鲜明的特点,由此造成的最大难点是团队合作意识薄弱问题,包括选手与选手间的合作、选手与教练的磨合、选手与教师间的沟通等。为铸造选手的“匠魂”,对于团队选手与选手的团队合作,我们采用团队荣誉“荣辱与共”的方法。从低年级团队构建期和备赛初期对团队成员进行固定搭配,促进团队成员的目标明确、兴趣一致和志向相投,而不是临时组队、生硬绑定。以团队为整体的任务不再是个人任务的组合,而是相互渗透和协作。通过长期的合作,营造团队成员的心灵感应氛围;通过团队任务整体完成程度为考核机制,训练选手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和共同获得感。教练团队与选手的磨合,采用“张弛有度”的方法,在训练过程采用高压节奏完成各类任务,在训练之余采用和谐、活泼的相处模式提升相互的信任感。

三、以赛事目标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世界技能大赛素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为将学生(选手)培养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从组织机制到团队保障需从顶层设计做好模式规划。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们形成了一支围绕选手和教练的大赛组队方法和强化实训的培养模式。以教练团队与参训团队为核心,在锁定世赛目标任务后,成立了各类专项小组,开展顶层设计、团队筹备、信息收集与调研、心理健康保障和后勤供应保障等协同工作。通过跟踪世赛发展趋势,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设计、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让教练团队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获取荣誉带动选手实训激情让选手明确为谁训练和训练方向。

学校长期跟踪、参加信息网络布线赛事,对该领域进行深耕细作,在国内同类学校中具有较强知名度,因此已成为上海赛区培训基地。赛事教练团队积极将世赛经验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行转化,通过以建筑物中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施工技术竞赛内容为中心,对专业学生进行目标导向的教学和培训。特别在符合国际标准下的光缆、铜缆以及智能家居办公物联网的施工与测试等技术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形成了“以赛促学”与升级版的“项目化教学”联合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选手通信网络综合布线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通过深入理解世赛宗旨,我们了解了行业技能人才最新需求,针对性地开展了学生通信行业技术要求及信息网络布线能力等核心素质的培养,推进了本校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四、以教练团队为基石,构建工匠培训体系

(一)以主教练为领导的团队管理体系

主教练是教练团队的灵魂核心,首要职责是收集大赛信息全面理解竞赛规则,研究行业竞赛的整体技术文件和赛题内容,并依据团队特点制定相应战术。由于信息网络布线赛技术涵盖面广且形式多变,参赛人数不定(个人赛、团队赛等),赛时需要2-3天,合理的策略和技战术制定对主教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往往由资深专家担任。需要吃透赛题后做到对赛事全程“心中有策”,依据赛事分解制定“一队一策”,对突发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而对技战术的制定,对各阶段训练内容制定了不同的任务,如了解选手综合技能素养,规范流程操作与步骤排序、掌控比赛时间分配与节点明晰。在高强度比赛中,向分项教练和选手传达正确的技战术,明确保、争、抢、弃的考核点。主教练的第二职责是与分项赛教练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反馈了解的资讯与信息,传达正确、健康参赛理念,帮助分项赛教练克服困难,并协调好心理辅导组和后勤保障组对参赛教练和选手的辅助支持。主教练的第三职责是把控赛前仿真模拟赛。注重细节,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从赛前设计赛题、过程中观察记录,到赛后心得总结,主教练要发现并纠正选手的错误、失误或短板,调整比赛侧重点,根据选手的不同能力制定比赛应对战术。

(二)分项赛教练为主体的实训体系

我们团队参加的信息网络布线赛,共分为A、B、C、D四个模块,分别为模块A楼宇间光缆布线系统;模块B楼内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模块C智能家居/办公应用;模块D光纤熔接速度和熔接质量赛。

其中,模块A与B内容考核核心技术素养都对布线技能、规范布线、安装质量提出极高要求,技术内容繁杂,知识技能点多,比赛时长24小时。这对选手技术、体力和心理形成了三重考验。这两个模块属于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的重头项目,分配布线经验丰富的教练进行统一指导。要求其具备领悟模块内容能力,并能够归纳模块知识技能点、梳理模块流程、划分模块分解任务融会贯通技能点。针对各模块发布每日训练任务,督促选手们反复强化训练。

模块C主要内容考核重点是对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布线和应用终端的调试技能,包括无线网络配置能力、建筑布线规范和质量,以及应变新技术能力。鉴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模块内容极为广泛,因此分配具备较强物联网工程经验的教练2进行指导。其职责要求包括:(1)研究赛题、归纳知识技能点、梳理整个模块完成的流程、筛选出赛题中的“陷阱”,并以此对选手进行技能训练;(2)广泛调研各通信企业行业新趋势,收集智能家居方面的资料,学习最新机型的配置方法,找到新机型和旧机型的区别;(3)具备收集情报的综合整合能力,并凝练成模拟赛题,以供选手练习训练,查漏补缺,寻找技能盲区并补全。

模块D主要内容是铜缆端接速度和端接质量的比赛,能够快速地熔接光纤串成链路、制作RJ45水晶头网线。所考核的技术核心素养为光纤熔接和铜缆端接的基本功,包括速度、质量、安全,以及环保。尽管本模块的理论门槛不高,但是对选手的实操动手能力要求极高,其难点为光纤熔接点的质量决定了整根链路的通断,对日常训练量要求较高,部分职校参赛队几乎“全军覆没”。因此分配具有较强心理素质、丰富大赛经验、高超实操技能的教练3进行指导。其职责是充分研究世赛比赛视频,通过冠军选手动作分解,分析操作流程和动作细节、分析工具摆放位置特点、计算各步骤时间至毫秒,并以此提出优化操作方案,指导我方选手方法和速度提升。

此外,教练的职责还包括高强度训练下选手心理状况的发现、疏导和介入,锻炼意志品质、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五、以备赛项目管理为主线,打造持续发展保障制度

(一)成熟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培养全国级、世界级选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障。如对于物力支持包含:耗材仪器设备采购及管理、训练室搭建及改建、比赛期间膳食供应、仓储管理。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使用的仪器仪表均比较昂贵,耗材采购量大且种类繁杂,因此专人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仅模块D一项,每位选手每次训练使用的工具就达到近10种,耗材百余类,如5类、超5类、6类水晶头、模块、线缆等,为此我们实行严格的耗材出入库登记制度、大型仪器使用和维护记录,随时核查耗材余量和使用量,以便于过程核查和耗材补充管理。为适应不同赛项要求,我们还将训练室进行了改建,包括L字型、I字型、两层训练墙、三层训练墙。

(二)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制度的建立

为在世赛上获奖,团队的遴选、培养和后备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往往团队遴选初期的人数很多,选手类型也较多,包括部分学生具有相关专业能力训练经验、部分具有浓厚兴趣、部分向往获奖的。这批人员连第一阶段的基本功关都不一定能坚持,受不了苦不甘寂寞的,就会被自动淘汰,之后的训练中也会有因为各种原因淘汰掉队的,真正有灵气有能力有定性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而且选手大部分是学生,这个身份就注定了一定常有“老人”退出,也常有“新人”加入选手团队,选手梯队的人员、人数都是动态变化的。选手在日常训练时,有些技巧方法都是依靠教练指导和“老带新”结合的方式。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情商的高低在这个时候也能体现,新队员是否能迅速、恰当地融入这个新的集体,老队员是否能够迅速熟悉新队员,寻找更加合适的合作队员,为一些团队赛事做准备。

(三)团队的沟通与交流机制的创建

本团队注重经验的交流和分享,通过梳理参赛的各种模式和经验,向全上海所有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发出邀请,多次开设“信息网络布线赛项赛前培训班”,为其它团队赛项教练和选手讲授信息网络布线世界技能标准与国内选拔训练方法,意指促进上海职业院校在“信息网络布线”领域的发展和壮大。通过这一措施,校际联盟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而且对项目理解也更为充分。指导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和沟通,共享理论培养和实践经验。在这些过程中也提升了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积累了大赛经验,对选手的培养也愈来愈专业,推荐到上海选手培养基地的选手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六、结束语

本文全方位归纳人才培训体系、思政导入、后勤保障的通信专业“新匠人”培养机制。通过对该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本团队在世界赛事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如在第46届世赛上海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包揽前六名和团体金奖并入选上海集训队、第45届世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全国选拔赛第二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职/技校组)全国一等奖。通过对竞赛技能的钻研和创新,上海集训队的教练和选手共同申请了线缆通断测试和智能家居方面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连续两届世赛实践表明,本教学方法手段具备重复性、推广性,从而为职校为通信领域“新匠人”培养实践落实提供了启示。

猜你喜欢

世赛布线信息网络
一技之长 能动天下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社会赞助签约仪式暨服装发布活动在京举行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圆满落幕世赛进入上海时刻
电子布线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适用边界
卫星固定站集成布线方案的优化设计
人社部组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二)
网络共享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