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勘测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策研究
2023-03-05马士峰
武 建,马士峰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50013,济南)
2020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单位发布的《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中提出,政府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联合推进机制,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提升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引领、抗击疫情、携手创新、普惠共赢”数字化生态共同体,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使数字技术应用和推广形成行业共识。
一、水利勘测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据国家相关研究单位数据分析,截至2020 年年底,全国共有工程勘察设计企业23 741 家,与2019 年公布数据基本持平;全国工程勘察设计新增合同金额1494.5 亿元,较2019 年增加17.6%;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营业额合计55 068.2 亿元,同比增长19.5%;从业人员440 万人,同比增加2.7%。目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已进入充分竞争状态。水利勘测设计行业虽然与其他勘察设计行业有共同点,但从企业发展和科技活动的角度来看,其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有其独有的从属性和特殊性。
1.行业关联性持续加强,多元化竞争日益激烈
水利与其他建筑行业有高度的相似性,需经历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监理、试验、交付和运维等各环节。伴随资质逐渐弱化和资本运作加剧,行业外企业具备逐步向水利行业渗入的能力。这些企业无不具备优质资本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以及从投资到运维全方位经营本领;甚至通过非勘察设计企业的资本化收购、产业化融合、战略性入股、上下游侵蚀等合规手段介入,完成更多产业布局,这些无不对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带来生存上的冲击。
2.人员专业化能力不一,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
人才是发展之本,人才短缺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首要短板。水利勘测设计行业本是知识密集型、人才高端化、技术现代化行业,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人才短缺已成为水利勘测设计企业的最大问题。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大多为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组织机构比较僵化、员工老龄化比较严重、技术培训提升效果不佳,企业迫切需要引进新型人才并调整相应薪酬体系以培养、留住人才。以水利专业为基础的数字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建立。
3.企业战略性目标单一,业绩提升步入瓶颈期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持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三维协同设计”“战略全球化”等概念的提出伴随着企业向热点区域、热点行业拓展,催生出众多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其目标多是奔向国家重大战略大型建设项目,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西部大开发等产业多元化、密集型工程。虽多有建树,但不得不承认现有企业发展目标和成长轨迹过于单一,带来业绩和利润增长瓶颈。其原因一方面为资本强势介入,客观上造成行业专业化转型;另一方面为相关企业从众性强、自身创新能力欠佳、生产效率较低。
4.数字化综合水平落后,主观能动性发挥欠佳
作为传统行业从业单位,水利勘测设计企业的互联网思维相对缺乏,其信息化建设还不足以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且在数据治理和数字加工能力上相对薄弱,这与业主对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和归档进度压缩的需求形成矛盾。例如,如今各业主单位对BIM(建筑信息模型)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部分水利勘察设计企业难以高效整合工程建设相关数据、采用三维协同手段正向设计并将其转化为成果。
二、水利勘测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要点
1.高位推进一把手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团队
数字化转型关乎水利勘测设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水利勘测设计企业最高决策者部署和推动力度,形成与企业发展目标匹配的发展方略才能打造上下共识的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建设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化建设主要侧重于传统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数字化转型则是企业为谋求提高产品质量、适应业主需求而进行的战略性转型,必然带来企业思维方式自上而下的颠覆性变革,即以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以数字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建设为基础,形成可持续的企业文化、组织模式、业务流程。
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的提质增效依靠的不再是分工而是协同。水利勘测设计企业的组织方式要从集中化到平台化,组织架构要从金字塔式、科部制到扁平化、网络式,这就需要企业基于勘测设计专业人才梯队,建立兼具数字化建设能力专长、适应业主需求的项目负责人和总工程师,并为长期适应人才发展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和管理优化措施。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培养行业专业人才为基础、数字化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使内部数字化人才与技能得以发展和传承,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
2.主动出击求变扛风险,打造先进生态领导力
在水利勘测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对新型产业生态和市场风险,需要以审时度势的态度优化运营方式,在生存与发展中构建从基层设计到终端客户的高价值产业链,最终向技术研发自主化、成果交付智慧化、应用体验友好化之路发展,并形成和谐共生、融合共赢的常态化朋友圈。
数字经济时代下,水利勘测设计企业需要研究如何结合传统业务与数据信息。但是,水利勘测设计行业仍多以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设计和交付为主,无法体现其专业协同性优势,且存在审、校、核、批劳动重复,资料信息无法体现工程现场环境,细节问题在设计阶段得不到体现等弊端。因此,建立以BIM 技术为核心,辅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协同的设计体系,将有效规避上述问题。目前,众多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在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上广获成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作准备。可以预见,未来水利项目设计成果尤其是大型建设项目将更多以三维模型作为交付方式,将实现后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采购、施工、运维等环节可视化,为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后的虚拟化和智慧化奠定基础,这些都需要企业的数字化技术支撑。同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智慧化将是巨大的用户入口,是实现智慧城市和万物互联的基础性成果。
3.未雨绸缪找准切入点,增强实力提升附加值
行业发展与商业运作相融合,打通行业上下游界线,形成行业间渗透的多行业综合体,继而实现融合发展,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最直观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营造了新的市场生态,各行业从业者携带全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以新型运作模式向水利勘测设计行业渗透,特别在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建设、工农业、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方面持续进行深层次探索和布局。例如华为、浪潮、百度等科技型企业以全新的战略合作模式跨界介入传统水利勘测设计领域,改变了竞争格局,带来的“新型”冲击给行业内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国内水利行业重点任务,新型科技型企业的介入在智慧水利、数字孪生水网、流域防洪、水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中注入活力,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无不成为水利勘测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关注的重点。
4.转型和创新双促并举,推进加实施分步行稳
数字化建设的特点是投入时间久、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广泛。因此,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在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从行业角度出发,合理布局做好数字化总体规划,加大转型和创新力度,并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持续投入;对工作方式大胆创新,引进云计算等技术,打造适宜技术平台,为后期持续转化生产力、占领科技新高地打好基础,促使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面临技术创新瓶颈时,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可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广泛开展数字化业务拓展,推广先进设计手段、构建新型物业化模式,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链。
5.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着眼未来持续稳投入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基础设施平台,形成强有力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和行之有效的数据治理机制,以确保企业数字化应用研发平台健康发展,是水利勘测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真正构建数据驱动组织的核心基础。而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为数字成果、中间件、数据信息提供安全可靠标准化数字化仓库,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建立数字化仓库不仅为了储存成果,也是企业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对上游勘察设计提出标准化要求,打通专业界限束缚,通过基于微服务架构快速上线运行,并结合DevOps(开发与运维)理念充分压缩从研发到运维的迭代周期,从而加快实现以技术手段辅助生产,为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保驾护航;对下游或企业后续工程提供知识管理,使水利勘测设计企业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时,能够从容以知识资本充实个性资源,实现技战术层面的战略发展,推进建立适合的勘测设计体系;同时营造比学赶超的创新局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满足其加强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求。
三、结 语
在全球科技化和工业化浪潮影响下,人工智能、5G 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人们很难基于当前技术普及现状描绘未来发展蓝图,特别是数字化会对社会和行业带来冲击,中国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不可预见的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应积极适应发展趋势,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做出经济、创新、绿色、文化,乃至全球化治理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