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音乐类慢综艺成功的审美原因探析

2023-03-04范诗颖

新楚文化 2023年36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美学

【摘要】音乐类慢综艺是近几年活跃在音乐综艺市场的新星。它不只是给观众带来听觉享受,更重要的是以音乐为内容,以平台为载体,展现深刻的人生观和哲理。通过研究音乐类慢综艺节目中对共情美学、道家美学、生活美学等美学思想的融合,分析音乐类慢综艺在叙事策略、表现形式以及节目宗旨方面区别于传统音乐综艺的创新之处,进一步得出音乐类慢综艺在中国吸引观众的原因,并根据现有音乐类慢综艺发展现状给出其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音乐类慢综艺;美学;叙事策略;视听效果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36-0043-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6.013

近年来,综艺市场中节奏紧凑、竞技性强的综艺节目泛滥,节目同质化严重,观众逐渐开始产生审美疲劳。与此同时,为防止文娱产业泛娱乐化,国家相关文娱部门发起“清朗行动”,整顿综艺节目,致使许多综艺制作人开始寻求综艺转型。在这种市场现状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的情况下,慢综艺应运而生,逐渐在综艺市场崭露头角。在各类慢综艺中,音乐类慢综艺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引发热评。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从美学视角分析音乐类慢综艺的创新之处,探究其走成功的原因,并给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音乐类慢综艺的发展现状

中国慢综艺节目是相对于传统的对抗竞争性综艺节目来区分的,音乐类慢综艺则是慢综艺的分支之一,区别于传统以竞赛、排名为特色的音乐类快综艺。

目前,国内音乐类慢综艺在内容上多为“音乐+”模式,如“音乐+文化”“音乐+旅行”。以《围炉音乐会》为例,节目以情怀为主题,采用微型个人演唱会的形式,邀请大咖探寻音乐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在叙事中回望与思考,在歌声中感动与理解。

音乐类慢综艺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市场竞争变化的产物,初入综艺市场,便如一股“清流”,吸引了许多制作人和观众的目光。当下市场中,音乐类慢综艺节目普遍采用纪实拍摄的手法。拍摄节奏缓慢,不设置竞技性强的环节,以“演唱+叙事”的方式为主。节目剧情相对松弛,力求展现嘉宾们最自然真实的状态,呈现出生活流的效果。

在音乐综艺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两档音乐类慢综艺——《时光音乐会2》和《最美中轴线》,在豆瓣都拿到了不错的分数。且从各大卫视和平台发布的片单来看,2024年待播的音乐慢综艺在数量上还会有所增加。由此可见,音乐类慢综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音乐类慢综艺走红的时代成因

(一)转变叙事策略,增强审美共情

音乐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它能够使人产生共情。情绪共享理论认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情绪共享是共情的基础,而情绪共享过程的典型代表就是情绪感染。在当今社会,对情感的输出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之高,音乐类慢综艺的制作便是着重抓住这一点,通过改变以往音乐综艺的叙事策略,增强音乐的情绪感染力,使之最大化地激发观众的审美共情,增加收视率。

音乐类慢综艺叙事策略的改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强节目的故事性,内容先行。区别于传统围绕竞技展开叙事的模式,音乐类慢综艺没有特定的剧本,节目每一期往往会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展开。在歌曲演唱前,节目会通过一段带有故事性的录制进行引入和铺垫。由于音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节目又通过加入歌手对歌曲的再解读,使观众在音乐开始之前便产生情绪共享,激发观众观看节目的兴趣。以《時光音乐会》为例,节目每一期围绕一位歌手展开,倾听他的时光故事,演唱他的经典之声。在演唱歌曲前,歌手以读信的方式讲述自己与歌曲的缘分,中间穿插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在茶话会般的氛围中,歌手通过语言、神态将情绪充分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在音乐被演唱前就达到较饱满的情绪。待歌手演唱歌曲时,观众的情绪更易达到饱和,产生强烈的共情,深深沉浸其中。对于此时的观众而言,节目就如同一处感情的倾泻地、情感的共鸣处。音乐类慢综艺所产生的审美共情有时候要比单纯的竞技演唱要强烈得多。

另一方面,放缓节目节奏,强化视觉感染力。音乐类慢综艺大多采用记录式的拍摄手法,聚焦于“人、自然和内心”,传达真诚与温情。节目不设置紧张激烈的游戏环节,让嘉宾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展现他们最自然真实的状态。这种形式使观众与歌手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让观众对歌手所表达的事物更易产生同理心。除此之外,一些音乐类慢综艺巧妙布景,营造与音乐相适配的氛围,在视听上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使观众在无意识调节中达到情绪感染。音乐类慢综艺《时光音乐会》中,节目的录制地从棚内转移到棚外,整体灯光为暖色调,布景运用稻草、苇秆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道具,营造出和煦淳朴的氛围。自由放松的感觉通过舒适悠闲的“自然风光”被充分释放,使观众一下子便被带入“慢”的审美共情中。

音乐类慢综艺改变了传统音乐综艺的叙事结构,采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利用缓慢的叙事节奏,增加节目的故事性,使节目更加感性化。节目的“慢”与现实生活中的“快”形成强烈对比,独有的叙事美学让观众在视觉与听觉上产生审美共情,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切合观众情感需求,增加观众对节目的黏性。

(二)融合道家美学思想,展现真实与自然

音乐类慢综艺中所蕴含的道家美学思想是其区别于传统音乐综艺的一大亮点,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大道至简,在浮华凡世中,“真实”与“自然”往往给人们巨大的吸引力。

道家美学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由,亲近自然。音乐类慢综艺融合道家美学思想,节目编排不受流程约束,一般只给出主题或者目标,其他由嘉宾自由发挥。节目组减少干预,让观众在节目中看到真实与自然。

音乐类慢综艺的取景地多与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所及自然有关。节目展现富有烟火味和人情味的生活场景,营造返璞归真、无拘无束的氛围,让观众在音乐的世界中享受审美的自由和愉悦,从日常压力枷锁中解放出来。节目中除了人声外,还运用了许多自然声,让观众沉浸式地体味自然,放松身心,拥抱生活。

道家认为,人只有和光同尘,休乎天钧,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音乐类慢综艺通过展现寻找音乐和演唱音乐的过程,将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忽略的美好细致描绘,让观众能够在节目中填补因生活喧嚣而带来的心灵空缺。

当今正处于快节奏、高强度、高需求的“快时代”,不少人很难有时间停留下来观察与思考。持续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和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使人们渴望寻找一个喘息的空间。“慢节奏”的音乐节目抓住这一需求,融合道家无为而治、追求自由、亲近自然的美学思想,给观众提供一处忘却功利性,体会理想化生活状态的平台,让观众在视听上得到双重的放松。

(三)探索生活细微之美,实现艺术与生活统一

哲学家阿瑟·C·丹托认为,生活美学不等于日常生活美学或实用美学。它是一种对审美观念和生活观念进行革新的本体论美学,主张以审美精神来观察日常生活,从寻常生活中挖掘美。音乐类慢综艺很好地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现日常生活,运用艺术化的后期加工处理,让观众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美好与感动,如:放大细微之处、美化场景使之呈现更理想化的生活情景,实现生活与艺术相统一。

以《一路唱响》为例,节目在每个公演舞台之前,对嘉宾如何寻找城市音乐人的故事进行了缓急有度的线性展现,让观众了解音乐背后的创作历程的同时,也能在放慢节奏的旅途中细细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情烟火。观众在忙碌的人潮和盎然的自然生机中发现美、感受美,沉淀下来,拂去身上的浮尘,寻回自己内心深处的澄明。

从本真生活的视角重新审视自我,能够更好地“让生活从功利实用的劳动向本真存在的澄明境界过渡”,音乐类综艺节目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通过生活化的镜头,让观众在节目中寻求本真的自己,体会到对个体感性生命的珍重。这种“美”与“真”的统一,契合了现代观众的精神需求。

(四)挖掘思想深度,弘扬时代主旋律

音乐类慢综艺体现了恩格斯所提出的“三融合”文艺美学思想。节目有意识地将音乐与时代联系起来,见微知著,从小人物中看到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用音乐弘扬主旋律,传播积极的价值观。当代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人们更喜爱昂扬向上的综艺节目。音乐类慢综艺所传达的思想恰恰贴合社会发展所需,易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在一档音乐类慢综艺中,歌手谈到歌曲《相约九八》时,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小人物在香港回归时的所感所想,向观众展现了小人物与国家命运的隐秘联系,同时也使观众联想到自身经历。歌手在唱歌时,唱着自己的故事,也唱着别人的故事,更唱着时代的故事。在时代大背景下,音乐类慢综艺将岁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让观众看到时光的痕迹,回忆在历史的洪流中印象深刻的种种。

同时,节目的后期制作也体现出较大的思想深度。节目后期制作采用富有诗意的配字,让语言文字与画面场景融为一体,让观众从具象中感受抽象的人生哲理与文化情怀。在歌词的展现中,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处理,使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文字在歌手饱含情绪的演唱中“声”入人心,向大众传达积极的理念和思想。

除此之外,一些节目通过后期制作,让音乐类慢综艺在“慢”中巧妙体现出戏剧冲突,增加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中国这么美》中的一期节目呈现了一户人家艰苦的生活条件,但村民脸上的沧桑与他们语言中的朝气形成强烈对比,让观众体会到他们精神中的坚韧与乐观,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不凡。节目还将小篇幅镜头单独给到云南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中,展现一个城市的深沉文化底蕴,让观众看到国家乡村振兴重大举措的成果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音乐类慢综艺不仅谈音乐,也谈文化、谈思想、谈家国。它将音乐作为时代与艺术联结,深挖本土题材,和时代同频共振。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需求趋向精神层面,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人们对于娱乐综艺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慢综艺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三、音乐类慢综艺的发展策略

回望近几年的音乐类综艺,传统竞技音乐综艺呈现疲态,“新模式”的音乐综艺纷纷涌现。这表明音乐类综艺正在进行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音乐类慢综艺便是顺应时代和市场变化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作为新兴产物,音乐类慢综艺的缺陷与不足也逐渐显露,其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在一些方面仍需改进和提升。

(一)立足文化政策,打造特色品牌

文化政策对综艺节目的发展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只有符合国家文化政策的综艺节目,才能获得长久发展。音乐类慢综艺应坚持挖掘本土题材,顺应文化政策。

近年来,我国文化政策要求网络视听节目创作要关注生活,融入文化和价值观。广电总局也在文化产业方面全力推动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由此可见,挖掘文化内核,反映时代主题是音乐类慢综艺持续发展的关键。音乐类慢综艺需要深入探索我国特有的文化内核,适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入具有国家特色的元素,激活节目创意与提升内容质量,打造精品节目,塑造特色品牌,延长产业价值链。

(二)创新节目模式,坚守本体价值

虽然音乐类慢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当今音乐类慢综艺多为“音乐+旅行”的模式,形式比较单一。为避免节目同质化、发展后劲不足,节目制作需注入新的元素,探索更多样的节目模式。如今中国慢综艺已经进入了集中制作期,各种慢综艺扎堆出现,音乐类慢综艺需探索如女性、乐队等更多新题材,不落窠臼,增加独创性,才能够在“内卷”的慢综艺中脱颖而出。

其次,音乐类慢综艺不应该为“慢”而“慢”。一些音乐类慢综艺在节目中堆砌大量冗杂而无意义的镜头,使节目拖沓而无趣,观众观看热情度低。音乐类慢综艺制作需适当增加节目中的叙事冲突,使节目张弛有度,增加观众对节目的黏性。

除此之外,作为音乐类慢综艺,“音乐”依旧是节目的核心,要坚持追求艺术本体的价值,平衡好音乐与其他内容元素的比重。音乐类慢综艺制作在继续深挖“音乐”内容和价值的同时,还要保证歌手的演唱水平,提高音响的质感与体验,促进曲目的改编与新创,不能有了内容,而失了音乐。

(三)提高时代敏锐度,关注媒介融合趋势

当今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媒介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融合媒介的接受度和需求度也越来越高。音乐类慢综艺需适应媒体交互化、个性化的趋势,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打造融媒化制作、智慧化传播、精准化服务的音乐综艺节目。这就要求音乐类慢综艺的制作人需提高时代敏锐度,关注媒介融合趋势,促进音乐与科技的融合,创作顺应观众所需的节目。

音乐类慢综艺打破了一些音乐综艺日趋“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的倾向,改变叙事策略,融合艺术与生活,向观众输出主流的价值观念,传递温情与明亮,给人思考与感悟。音乐类慢综艺应在追求艺术本体的价值的同时继续深挖音乐的文化价值,融合现代科技,与时俱进,才能获得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帅,王敏.静听岁“乐”:治愈系慢音综的创新探索——以湖南卫视《时光音乐会》为例[J].科技传播,2022,14(04):69-72.

[2]白云鹏.慢综艺:纪录形态综艺节目中的道家美学思想[J].传媒论坛,2020,3(17):12-13.

[3]刘爽,赵志荣.探究融媒体视域下音乐综艺节目的升级与革新——以《时光音乐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2):178-180.

[4]赵凌云,李秀茹.使用與满足视域下慢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以《你好生活》为例[J].新闻传播,2022(05):35-36.

[5]张璐,孟竹.基于中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现状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电视,2021(06):77-80.

作者简介:

范诗颖(2001-),女,汉族,广东南雄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生活美学馆
纯白美学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现象电影《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