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直路与弯路”阅卷实录

2023-03-03宋亚军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直路捷径童心

宋亚军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首题为《走路》的诗: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因此,就走路而言,小孩是诗人,大人只是走路,从甲地到乙地。

同是走路,大人小孩,何以有如此不同?

对于贯穿我们一生的走路,你有何体会,有何感悟?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人生感受。

写作指导

材料是一首哲理诗。这类材料,因其含蓄性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考生,能有效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这样的材料,审题关键有两步。

第一步要理解诗歌的寓意。大人走直路,直奔目的地,是不想在途中多费时间,讲究做事的效率,具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孩子故意走弯路,不想很快到达目的地,是想享受过程的快乐,不計较或者没有去想达到目标的效率问题,具有很强的诗化色彩。

所以,从这点看,大人是俗人——俗世之一般人,现实;孩子是诗人——超脱世俗功利的诗人,理想化色彩浓郁。

第二步要演绎诗歌的现实。即用现实中的事例来例证诗歌含义,这是考查考生阅读积累和生活储备的关键环节。诗歌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写成文章却需要“还原”成现实的生活。

一类文

把路走弯

□内蒙古赤峰市林东一中  崔东皓

读到这样一首小诗,颇有深意: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很简短的文字,却让我想起很多事。

就走路而言,走弯走直似乎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路如果不是实实在在的路,而是一种过程,弯与直的辩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直是捷径,简单明了,直达目的;弯则仿佛是在浪费时间。当下很多人或者说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走直路,并喜欢走直路,可我更喜欢把路走得弯弯曲曲。就像诗中那个小孩说的: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把路走弯,欣赏沿途的风景。

当人们在路上匆匆而过时,心里想着的就是目的地。譬如爬山,很少有人会有那么一点闲情逸致,会放慢脚步,侧一侧身子,看看路边的花儿开得正红,草儿长得正茂。然而,当他们气喘吁吁地爬到山巅时,却发现所谓的美景,不过就是同样的花草满山。这时候,他们顿觉满心的期待落到空处,再回想起山路旁被自己匆匆略过的草绿花红,心中是不是会觉得有懊恼与悲哀呢?可叹,与其如此,何不当时就把路走得慢一点、弯一点呢?或许路途更加险阻,但所见也更加丰富,也许就在你兜兜转转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柳暗花明的惊喜。

把路走弯,享受成功的过程。

生活之路,我亦喜欢走得弯曲。当很多人为争名逐利而奔忙得上气不接下气时,真正的智者一定在散步。他可以时而停下来嗅一下路边的花香,时而拾起一颗彩色的石子。这漫不经心的走路方式,其实从不曾磨灭我们心中的目标或理想。只要心中的方向没有偏离终点,短暂的休憩绝不会影响成功的到来。更何况,当我们与他人同时站在终点时,我们还可以为他们讲述一路的心情和体悟,这不是另一种财富吗?

把路走弯,延长生命的轨迹。

人的一生就是那么长,总会走到终点。所以,何不试着把路走弯一点,延长我们生命的轨迹?何不试着在曲折路上留下只属于我们的灿烂风景,让我们在走到终点回望过去时,心生满足?

话已至此,你还在寻求所谓的“捷径”吗?

来吧,把路走弯,让我们诗意地生活。

评点:陈佳蓓

文章直接由材料中的小诗引入,分析“直”与“弯”的辩证关系,提出“把路走弯,路就延长”的论点。然后以“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成功的过程”“延长生命的轨迹”三个分论点,由自然到人生,层层推进论证,逻辑性强。如果第三个分论点能够再有所深入,探究生命的意义价值,结构会更加完整。另外可以通过举一些实例来增添文章的说服力。

二类文

一颗童心看世界

□内蒙古赤峰市林东一中  李凌贺

儿童是天真的。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成年人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神性的光芒。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因为他们用一颗童心看世界,他们用笑容来回馈大自然的每一份感动,用笑容来收获一种领悟与幸福。

童心是一缕天真的阳光。

在每一个儿童眼里,世界都是多姿多彩的。这个世界充满了阳光:小草被阳光照耀,微风为阳光伴舞,蜜蜂在阳光下忙碌……儿童的笑容里,总是洋溢着沁人心脾的纯真热度,像春天的阳光叫人感动,像山涧的清泉给人清爽与芬芳;儿童的话语中,总是蹦跳着并不完美的机灵,像晨起的阳光给人希望,像梦中的天使给人灵感与诗意。儿童总是那么天真,像一缕阳光,暖暖的。

童心是一弯单纯的月牙。

成人和儿童一起走路,成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条能很快到达目的地的路,他们不在乎路旁有多少美景可欣赏,他们看重的是尽快到达,讲究的是做事的效率。也许是他们有意去避开那些崎岖又蜿蜒的小路,也许是他们刻意享受平坦之路上的那份舒适。而那九曲连环、野草从生的小径更吸引儿童的目光,他们不在乎脚下有多少险阻,而在乎那份走路的过程,路上也许有忙碌的小蚂蚁、可爱的蛐蛐和那飞来飞去的花蝴蝶,多彩的大自然给儿童的心灵镶上银白色的花边。成人是功利性的,儿童则是诗性的,充满诗性的童心就像一弯月牙,单纯地挂在天上。

童心是一渠活泼的溪水。

儿童的个性是活泼的,清澈无垢的。一句童稚的话语、一个憨憨的动作、一声欢快的哼唱,都能将一个儿童可爱的一面呈现出来:自己幸福,也带给他人快乐,不涉及利益,只融入感情。一颗童心里装的满是热情,就像一渠溪水活泼而清澈。

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现实与真理;而孩子仅仅凭着天生的“诗意”就足以给生活增添无限的美好。让我们用一颗童心去观察世界,以儿童的天真、天然,诗意地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

评点:陈佳蓓

文章以“童心”给世界带来诗意立意,以“童心”是“阳光”、是“月牙”、是“溪水”等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证,同时通过这三组比喻论证,较为有力地证明童心给世界保留了“天真”“单纯”“活泼”——成人世界中渐行渐远的“珍宝”。通过“成人”与“儿童”对比,给出作者的呼吁“诗意地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论证方法多样,建议适当举一些实例来论证,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直路捷径童心
弯路和直路
弯路和直路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智者说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捷径,是更漫长的道路
上了985才发现,拼命读书是大多数人的捷径
童心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