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国际金融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3-03-03陈亚男
陈亚男 彭 益
一、引言
近来,《国际金融学》发展速度突飞猛进,金融监管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于国际金融的复杂性和时效性,传统教学模式起到的作用已捉襟见肘,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它是指利用数字化平台,将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实现开放共享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数字化处理教学资源并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在线完成各种课程预习、随堂测试、课后复习、主题探讨等教学活动,与线下教学形成有效互补,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在数字金融引领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遵循数字技术发展的潮流,对《国际金融学》教学内容与模式开展数字改革,既契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也是培养具备数字金融业务处理能力学生的必然选择。因此开展《国际金融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国际金融学》教学现状分析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兼具宏微观,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蕴含着强烈时代特征的课程。
首先,课程涉及内容广泛,综合性强。既囊括了内容广袤的理论研究,也包含了需要与时俱进的政策研究,同时还拥有注重实践这一大特色。从基本汇率套算开始,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利用国际金融理论知识指导外汇交易,利用外汇衍生工具帮助企业实现外汇风险管理。高时效性在《国际金融学》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从次贷危机到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再到最新的俄乌冲突所导致的欧洲能源价格暴涨,每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都对国际金融理论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代表教学上如果不能紧跟时政大事,必然会与国际金融现状脱节。
其次,传统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对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描述讲解,学生通过记忆、理解把握知识重点。在此过程中,数字技术、数字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平台运用较少,难以实现教学成果优化。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主秀场”,学生更像是一个观众,其主体地位大大被忽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得课堂常常表现得比较严肃,缺乏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另外,受限于《国际金融学》学时(一般为32学时),以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忽视,导致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严重不够,使得学生常常不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外汇交易,更别提高阶的外汇衍生工具交易和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了。
再次,传统教学中缺乏对最新数字金融领域的关注。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全方位变革,传统教学和国际金融市场严重脱轨,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学生缺少最新前沿知识的武装,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最终出现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两难局面。正是因为国际金融课程涉猎内容广泛、知识点庞杂、对热点追踪较强等特点,使得混合式教学成了这门课程的最优选择。
三、《国际金融学》实行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国际金融学》涉及多学科知识,课时较少。通过混合式教学,利用数字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课前将主要知识点等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至平台,供学生提前预习及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利用平台发布测试题,学生可以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平台对于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对于出现频次较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因此,构建基于微课的“国际金融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的兴趣,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通过混合式教学,可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强化教师线下指导的针对性。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课前,学生借助微课及配套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精准定位学习问题;课中,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讲授,精讲重难点,对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课后,教师集中和针对性解答完学生的问题,学生根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单开展学习。
再次,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国际金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中,实践性最强的是外汇交易,可通过外汇模拟交易来增强学生对外汇基础知识和交易实践的把握。通过模拟交易可锻炼学生对国际、国内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外汇业务操作基础,还可以将前置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进而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四、《国际金融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1.课前学情分析
首先,教师课前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微信、电话采访,或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对授课对象的学习情况进行摸查,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资料筛选和教学视频录制,为后期混合式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应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国际金融学》教学大纲和教案。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次,混合式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国际金融学》混合式教学的基石,与时俱进地追踪学科前沿则是混合式教学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日后适应就业岗位提供知识武装。
2.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1)微课资源建设。“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归纳,针对每个知识点录制10分钟内的微课视频,供学生提前预习使用,以及供部分学生复习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在课后反复学习使用。
(2)建立习题库。超星学习通平台功能齐全,其中活动、资料、作业及讨论等功能可以很好地用于辅助教学。在作业功能区,建立作业库。这部分主要用于对课程关键知识点的作业布置,供学生复习后进行练习,以检测及巩固学习效果。
(3)充分利用数字平台资料存储功能。将国际金融相关业务规则存储在资料库中,同时将国际金融最新热点及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及实务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存储在资料库中,以满足学生探究式、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积极撰写课程论文。
(4)线上测验及考试。为了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除了常规的作业任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功能,建立线上测验及考试题库,定期定时要求学生完成测验及考试任务,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为线上学习的过程考核提供了具体参考依据。
(5)师生、生生沟通交流。教师可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对线上重难点学习内容的关注,学生可以提出讨论话题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对于讨论话题的参与可以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此外,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私信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线下教学设计
(1)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教授应与线上学习形成互补。教师根据课程对每章节的琐碎知识加以梳理和归类,使线上学习环节观看的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章节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可以据此对之前线上预习环节学习的内容进行一次巩固和内化。根据预习环节讨论及学生提问中普遍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习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构建章节知识的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将相关知识点建立链接,强化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
(2)学生的课堂活动。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不能仅仅通过练习及测试结果来判断,线下教学环节的检查必不可少。对于线上知识点预习中通过练习、测试及讨论判断出学生普遍掌握较好的部分,课堂上仍然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可以通过平台活动功能区抢答、选人及随堂练习来检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此外,学生还可通过小组汇报展示其应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学习小组汇报部分除了对知识点的输出分享,还要求对相关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4.课后阶段
(1)教学评价。改变传统教学中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把过程评价落到了实处,采取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评价(50%)相结合、线下教学(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线上部分主要包括微课视频观看、线上教学资源学习、问题抢答、课后测试、课堂签到及作业;线下部分主要由学生课堂表现、小组汇报材料撰写、课堂参与等组成,由教师做出评价。终结性评价则使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完成。
(2)教学反思。课后开展教学反思有助于助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完善的互动机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此外,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对数字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方面进行调整,推动教学和管理相融合,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五、结论与建议
《国际金融学》混合式教学设计,这有助于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主人翁”地位。为了使该模式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做如下改进措施。
第一,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成果,借助数字教学平台的开放共享,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成果展示、小组讨论。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对话者。教师要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技术化处理,这对其运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也关系着混合式教学的成败,是对教师教学技能不小的考验。
第二,不断丰富教学资源。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模式成功实践的基石。教师既要根据课程目标准备符合教学的素材,也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选用如视频、音频、文档和图片等,便于其进行挑选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