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六个坚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贵州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2023-03-03宋志友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贵州红色思政

宋志友(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青年大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贵州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因此,贵州高校必须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应当注重用鲜活生动的红色资源来感化育人,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把握人生方向,利用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六个坚持”推进贵州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地融入思政课堂,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壮大教育阵地,不断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进而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及挖掘情况

作为革命老区的贵州,当年红军在长征时,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全省大部分地区都留下过红军走过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以及红色文化遗存,形成了一系列资源丰富、内容充实、内涵深刻、具有鲜明革命特色的红色文化。

(一)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

1.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

红军长征自1934 年12 月12 日来到贵州,于1935 年4 月22 日离开贵州,前后共历时4个月零10 天,在这段时间里,红军先后途经了贵州的68 个县(市、区),途径地方占全省88个县(市、区)的三分之二以上,形成了黔东长征文化区、黔北红色文化区、黔中文化革命区以及黔南红色文化区,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如遵义会议会址、茅台四渡赤水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黎平会议纪念馆等20 多个红色纪念馆,这些场馆的建设折射出了红军那段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贵州除了分布这些陈列馆以外,还出现了很多革命人物:如出生在贵州安顺的中共一大代表王若飞同志、黔南荔波县的邓恩铭同志,这些革命遗址以及革命人物所形成的红色文化遍布全省,让贵州全省都充满着红色印记以及笼罩着红色氛围。

2.内容充实,表现形式多

贵州的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充实,蕴含着伟大的建党精神、长征精神以及遵义会议精神等等,是中国红军以及革命人士在贵州留下的,体现了党的政治主张、价值追求和精神外貌,这有利于高校对青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四史教育,更是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的独特资源。贵州这些红色资源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重要会议旧址类、重要机构旧址类、重要人物故居旧址类、战役战斗类、革命宣传物类、新修场馆类以及烈士纪念建筑设施类等等,这些革命遗址每一处都留下了中国红军的足迹,都充分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智慧结晶以及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除了上述的红色遗址之外,还包括根据革命历史以及革命伟人的形象所创造的一系列红色文献资料、红色诗词、红色歌曲、红色影片、红色书报等艺术表现形式的文化作品,[2]这些表现形式都彰显着本土的地方特色,在贵州高校思政课上融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接触与感受红色文化的温度,更容易激发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以及对革命伟人的崇拜。

3.内涵深刻,革命特色鲜明

当年红军长征来到贵州,突破乌江天险、夺取娄山关胜利、飞夺泸定桥以及强渡大渡河等等难关,每一步都是艰险征途,谱写了众多壮丽诗篇,形成了“突破、攻克、飞夺”精神,贵州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而形成的产物,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是一脉相承,同向同行的,在这段长征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革命危在旦夕的时候,红军来到贵州遵义,召开了决定中国红色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帮助了党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使党由青涩走向成熟,因而形成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内涵深刻的遵义会议精神,体现了无数革命烈士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精神,因而具有鲜明的革命特色。

(二)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情况

贵州红色文化是构成多彩贵州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红军长征来到贵州的产物,赋予了贵州文化红色灵魂,是贵州历史的发展标志,大大促进了贵州精神文明的建设,新时代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挖掘贵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让主旋律、正能量充盈贵州大地。

1.红色革命转折之地——遵义会议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加上长征初期的惨痛挫折,使得全体红军怀疑王明的军事策略,并要求更换军事指挥官,以便更好地取得长征的胜利。1935 年1 月15 日到17 日,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中央红军攻克遵义,并且根据黎平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决策,毛泽东给予一些坚持王明军事路线的领导人员耐心和细致的帮助,让他们迅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历史中汲取教训,最终成功地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从而取得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党中央的指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挽救了党和红军,使党走向成熟,因此,遵义也被誉为转折之城。

2.贵州革命先烈——王若飞、邓恩铭

贵州安顺的王若飞同志在年少时期便投身革命,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领导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在1922 年6 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1923 年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并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邓恩铭是贵州荔波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从小便认识到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五四运动爆发后,利用自己记者身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表现出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参与罢课运动。1925年2 月8 日,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28 年12 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1931 年4 月,于纬八路刑场就义。

3.反战同盟中的“和平之光”——镇远和平村

镇远和平村是国务院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作收容和管教日本战俘之用。和平村设立9 年,有6 年时间在镇远,“和平村”在押解和收容俘虏的过程中,贯彻“优待俘虏”政策,尽力去保障俘虏的生存权利,以至于收容所成了俘虏被俘后的避难所,俘虏在和平村受到了优待,日军战俘逐渐被感化,先后有137名战俘成为坚定的反战同盟成员,这些俘虏后来到战争前线开展反战宣传,瓦解日军士气,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4.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南仁东

南仁东,中国天文学家,500 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FAST 的建成者。南仁东从1994年到2005 年,12 年间,坐着单程需要50 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往返在北京与贵州之间,一次又一次地选址,一次又一次地勘察环境,在原本没有路的大山深处踏出了一条仰望星空的路。“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南仁东就不幸患上了肺癌,但他仍不畏艰辛,不辞辛苦地在北京和贵州之间来回奔波,最终实现了这一伟大的科技项目。南仁东实现了探索美丽星空宇宙的梦想,建成了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天眼工程——FAST,南仁东的时代精神,是一种极致的坚韧刚毅,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淡泊名利,低调谦虚。

二、红色文化资源与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逻辑关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具有革命历史的红色文化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是课程思政的“活教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既能够发挥主流文化的凝聚力,提高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也能够树立文化自信和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铸魂注入新元素。高校思政课课程具有学理性,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阵地,利用“六个坚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能够升华学生情感,快速、准确推进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符合学深悟透二十大精神的要求,也有利于高校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一)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先进文化形态,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体,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无比厚重的文化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鲜明时代特征、广泛群众基础的红色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红色文化承载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凝聚着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品格气质,为思政课的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红色文化资源是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素材,为青年大学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丰富教学素材,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生动性、理论性、鲜活性以及解释力,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度回应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引导青年大学生从共产党人所创造的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3]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进而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二)高校思政课是快速、准确推进红色文化基因入脑入心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3]高校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作为宣传红色文化的主阵地,是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主体,它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汇聚师生力量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红色文化的感染力,让更多大学生了解革命文化,了解红色文化,汲取红色文化中的高尚情操、爱国精神和坚定信仰等精神养分,进而对青年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政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思政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政治信念以及清醒的政治意识,因为思政课教师是将党的最新理论传递给学生以及为学生进行理论答疑解惑的第一责任人,思政课教师对待红色文化的态度直接决定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成败,因此,教师应在思政课课堂上结合红色文化,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认识,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让红色血脉传承永续。

(三)传承红色文化与办好高校思政课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形成的一种先进文化,思政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知识。红色文化资源之所以能够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并能促进高校思政课办好,是因为红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这两者在指导思想上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价值导向上都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主;在育人内容方面都以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三、贵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贵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红军危难关头,长征来到贵州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真实历史写照。新时代要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贵州本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这与贯彻二十大精神中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同向同行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科研精神、创新意识,还能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确立文化自信。

(一)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所创造的人间奇迹。[4]党和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先后转战了68 个县,不仅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还创造了灿烂的军事文化,继而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现在的大学生都出生于和平年代,没有体验过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险阻,难以对红军长征这一段历史史实产生情感共鸣,将贵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贵州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准确全面阐述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深入去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历史事迹、精神文化与时代价值,感悟党夺取革命胜利的不易,学习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敢于吃苦的精神。

(二)有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大学生作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爱国情怀是每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都应该必备的素质,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贵州各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在全省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红色历史,讲述红色故事,体验红色历程,弘扬“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这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场精神洗礼,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能让青年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先烈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从而更加关注我国的发展,通过将爱国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本价值理念,来鼓励青年学生勇于拼搏,努力实现梦想,主动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确立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现实见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红色精神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动力,是代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贵州红色文化场馆众多,红色文化场馆作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场馆的特殊性在于既有参观游览价值,又有教育传承功能。高校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场馆,能够有效地挖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在参观红色文化场馆中接受精神洗礼,使学生将红色文化记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红色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风景线,以红色文化场馆培育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四)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

南仁东身上体现了中国科学家们所拥有的特质:朴素的科学情怀,敢为人先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及浓浓的家国情怀。他用20 多年的时间,从壮年到暮年,克服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倾力建造被誉为国之重器足足有30个足球场面积那么大的“中国天眼”。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所具有的信念、理想、担当、坚持、爱国情怀等,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并且努力具备的。而且“中国天眼”的自主创新,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关键技术只能一边摸索,一边自主创新,南老身上的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争创一流的科学攻关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这是重要的精神品质,将其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

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贵州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目前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即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是一项重要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以及胸怀天下都为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拓宽了实践路径。[5]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贵州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指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6]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本身就是要着重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并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实施且取得显著效果,首要的就是思政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思政课中融入红色文化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偏好进行调整。贵州师范大学在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始终坚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是在红色文化内容选择上,主要精选学生喜欢的红色故事、音乐、诗词、图片、影视等经典红色文化资源来开展好课堂教学,还将红色文化主题课程《百年红色贵州》《贵州的革命英烈》《红军长征在贵州》《遵义会议及其精神》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程体系,拓展高校学生的人文知识,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增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在教学平台选择上,主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抖音、微课、微视频来讲授红色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贵州高校思政课要坚持自信自立

坚持自信自立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起点。坚持自信自立是指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6]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中根基更牢、底蕴更深、后劲儿更足的底气所在,贵州红色文化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力量源泉,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深厚而强大的力量,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思政课堂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思政教师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时要始终坚定对红色文化的自信,因为红色文化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四个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党史宣传学习,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教育和影响学生,让青年学生在思政课上真切了解革命先烈留下的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以及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感触到红色文化的深度和温度,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强化学生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提高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潜移默化地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增强广大学生关于红色文化的理论自信。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贵州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原则。坚持守正创新是指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觉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忧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6]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保留红色文化的“原汁原味”的育人价值,高校思政教师还要因势而变,与时俱进创新红色文化融入的载体即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例如,利用参与性高、互动性强以及传播速度快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来推广宣传红色文化,利用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场馆,实现教师与学生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实时传播红色文化精神。贵州师范大学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作了以下创新,通过多渠道收集红色史料,梳理选择出适合思政课教学的内容,编写了红色校本教材,如编写了《红军长征典型案例集》1 部,出版了红色资源教学案例集《遵义会议精神及其在当代贵州的绽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教材·现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 年出版)2 部,进而丰富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案例库,推进了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贵州高校思政课要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途径。坚持问题导向是指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觉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6]目前正处于世界百年未遇的世界巨变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仍层出不穷,不同的社会思想的碰撞与交织,思想文化趋向广泛多元,历史虚无主义肆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一是学生红色文化意识淡薄,难以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产生共情共鸣,二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所融入的内容零散化,缺乏系统性,融入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平台利用不充分、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参与与互动,因此,面对红色文化融入存在的这些问题,高校思政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运用红色资源盘活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面对新情况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使红色文化冒着热气、带着温度,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深入学生心里。

(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贵州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指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恩维、历史思维、辦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6]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系统论方法是从整体出发,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达到最优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的要素、主体以及内容都极其复杂,包括对学生进行知、情、意、信、行的教育,涉及教育主体以及教育客体两大主体,不同的教育客体因其成长环境、社会身份不同导致思想认知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里面涉及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贵州师范大学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也坚持了系统观念,首先是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中;其次是开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选修课程,如《红军长征在贵州》《百年红色贵州》《贵州的革命英烈》《遵义会议及其精神》等,纳入学校教务处选课系统向全校学生开放;最后是指导其他学院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如音乐学院开设《贵州红色音乐赏析》,美术学院开设《贵州红色艺术赏析》,文学院开设《贵州红色诗辞赏析》,传媒学院开设《贵州红色影视剧赏析》,达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互配合、同向同行,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学院红色文化育人合力。

(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贵州高校思政课要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胸怀天下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宏伟情怀。坚持胸怀天下是指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6]“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实践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可以使学生通过参观革命先烈故居、革命圣地、红色旧址等活动来丰富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知识的认识,领悟革命先烈创造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加快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知识向成果的转换,大学生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掌握能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6]贵州师范大学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的“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充分利用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全国高校教师来贵州进行红色文化的研修学习,采取专家讲座、现场教学、小组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对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和认识,也通过经验分享,汲取其他学校思政课教学经验,进而提高全国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新长征精神。

猜你喜欢

贵州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贵州,有多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