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学习视域下警察心理韧性培养研究

2023-03-03胡世群贵州警察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保护性正念韧性

胡世群,刘 蕊(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周易》古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向世人展示了个体面对困境时坚韧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这与近几十年国内外心理韧性的研究不谋而合。心理韧性的英文“resilience”常译为心理弹性、压弹、抗逆力、复原力等,不同翻译的争议焦点主要是心理韧性是特质性的、结果性的还是过程性的[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倾向于将心理韧性视为动态发展的过程,认为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丧失、困难或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强调经历创伤后的成长和新生[2]。将心理韧性视为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时的有效应对、适应和成长过程。也就是说,心理韧性是动态变化的,并不是不变的,可以通过教育或学习来培养。

终身学习理念强调了职业教育和个体学习的重要性。个体需要接受新技能培训,或提高自己的现有技能,以适应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当前,国际国内对于终身学习政策及研究的话语发生着变化,强调从成人教育到终身教育、再到终身学习的过程。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者如何教,还要看到被教育者才是学习的主体[3]。将学习的责任从国家、组织层面倾斜至个人层面,实质是将学习责任个体化。强调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个体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转变与心理韧性的理念高度契合,都强调了个体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应对困境时有能力获得成长。

警察职业的高应激、高风险等特性,特别需要终身学习理念下的心理韧性培养。研究认为,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与军人相当[4]。警察面临多种风险因素,包括延长工作时间、轮班工作、职业压力、危险和创伤性事件等[5],这些风险因素使警察面临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风险[6]。一个不健康的警察不仅可能对自己,而且对同事和整个社区都构成风险;可能会做出轻率和冲动的决定,从而危及他人的安全[7]。心理韧性可保护警察免受与事件相关的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8]。警察职业风险持续贯穿警察的整个职业生涯,心理韧性的培养也应持续整个职业生涯。在终身学习视域下,新时代人民警察心理韧性的培养宗旨是提升警察心理素养,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升警察组织和个人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各项警务活动;让警察拥有更有意义、更高质量的生命体验。当前,警察群体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基于此,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变化,减少可能给警察带来的伤害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对人员及其技能的投资”[9]是一个可行的方向。为适应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拟厘清心理韧性影响因素和干预训练研究,探索适合新时代人民警察心理韧性培养的原则和路径。

一、警察心理韧性影响因素和干预研究

(一)以保护性因素为支点,提升警察心理韧性

国内外关于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共识已趋于一致,认为心理韧性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的保护性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保护性因素就是能减轻不利处境的消极影响因素,它与危险因素是相对的[10]。然而,关于心理韧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是那些内部和外部的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是为何、何以、如何起作用的。当前,从生态学、系统论的角度探讨心理韧性作用机制,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整合模型,分别为Kumpfer因素—过程整合模型[11]和Richardson 身心动态平衡模型[12]。Kumpfer 因素—过程整合模型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兼顾了因素与过程两个方面,较系统、直观地呈现了心理韧性的发展过程,并强调了内外因素交互作用对心理韧性过程或结果的影响。Kumpfer 提出个体内部包括精神、认知、情绪或情感、行为或社会能力、身体5个方面的保护性因素。Richardson 身心动态平衡模型认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处于身心平衡的状态,当遭遇压力或逆境时,个体就会调动保护性因素与之抗衡。当抗衡失败时,个体的身心平衡状态就会瓦解,随后个体会进行重新整合,可能会导致4 种不同的结果,即达到更高水平、回到初始平衡、建立更低水平的平衡以及失衡状态。此模型强调保护性因素和危险因素之间的抗衡以及个体有意识地选择的过程。

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以警察为对象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韧性水平受上司支持、同事支持、组织职业管理等组织变量和配偶支持、心理资本、身体健康等个体变量的影响显著[13];心理韧性中坚韧性、力量和乐观与工作满意度、情绪劳动—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14]。一项对21 名受创伤影响的退休男性警察的调查发现,与心理韧性相关的最重要的是与朋友和家人分享与工作相关的事情,避免疏远的应对策略[15]。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包括自尊和社会支持,而风险因素有创伤后痛苦和感知威胁[16]。另一项基于调查的研究认为,可以建立一种支持性的文化来培养警察心理韧性[17]。这些研究结论虽然显示出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但其结果都趋于一个方向,即警察心理韧性可以通过改变或调整保护性因素或危险性因素实现。基于此,培养警察心理韧性就是要以保护性因素为支点,增强或发展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因素或应对危险因素导致的消极影响。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可参考已有研究提出的警察心理韧性理论模型[1]。该模型在Kumpfer 因素—过程整合模型基础上结合了警察特性,保护性因素涉及外部因素、个体—环境作用过程、内部因素和个体适应过程4 个方面。其中保护性因素包括家庭持续稳定的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个体—环境作用过程包括选择性知觉、认知重构、改变环境和主动应对;内部因素包括精神、认知、情绪、行为和身体;个体适应过程包括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

(二)以干预训练为手段,培养警察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干预训练旨在促进个体幸福感、心理应对和社会资本。发展或增强心理韧性的干预训练在结构和形式上各不相同,并已在各种人群中进行了尝试。这些训练中通常涉及促进积极情绪、认知灵活性、社会支持、生活意义和积极应对等中介变量[18]。以警察群体开展的大量心理韧性干预训练研究也同样证实了其有效性。研究发现,对香港警务处开展的情绪健康训练在提升警察心理韧性、积极情绪、认知灵活性和情绪健康4 个方面有效[19]。一项对女警开展的每周3 次,为期2 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韧性训练能有效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职业压力[20]。另外,基于正念的干预已被证实对警察有益,不加评判地接受和有意识地行动已成为警察最显著的正念特征,是解释警察压力减轻的重要原因[7]。

鉴于心理韧性动态性和发展性,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国内外以警察群体作为对象的干预训练研究也呈现了不同的结构和形式。当前,以压力管理、认知行为训练和正念为基础的整合的心理韧性干预训练已开展了广泛的实践和研究。其中,得到特别关注和应用的整合的心理韧性干预训练有3 种,分别是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和基于正念的韧性 训 练(Mindfulness-based Resilience Training,MBRT)。第一,ACT[21]是一种基于正念的认知和行为疗法,其具体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帮助个人学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内部和环境信息并采取行动[22]。ACT 旨在提升人的心理灵活性,通过接纳、选择和承诺行动3 个关键策略,促发个体的有效行动。ACT 被描述为一种使用接受和正念过程以及承诺和行为改变过程来产生心理灵活性的模型。警察经常面临突发的、无法预测或控制的警务场景,可能会引起自责、内疚、愤怒、绝望和无助等感觉。一旦了解并接受当下面临的现实和内心体验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对自己表示支持,警察便能在令人痛苦的事件中获得一种被支持或自我照顾的感觉。第二,MBCT 整合了正念减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和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与CBT 强调改变认知内容不同,MBCT 强调改变对认知的认识和与认知的关系。MBCT 旨在通过改变个人与消极认知和情绪的关系的态度来减少痛苦。此外,MBCT强调个体生活中的正念练习,正念干预的有效性与正念练习的规律性和频率有关。研究认为每周3次或更多次的练习频率与减轻长期症状有关[22]。MBCT 可有效减轻警察在其职业生涯中可能面临的抑郁、焦虑和其他症状,可以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元认知意识,以及有意识地分散注意力并减少功能失调的态度。第三,MBRT 是一项为期8 周,每周2 小时的干预课程,旨在增强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固有的急性和慢性压力源背景下的应变能力。课程形式包括知识学习、身体扫描等正念练习和小组讨论。课程的重点是学习管理警察工作固有压力源的策略和警察生活中常见的人际关系、情感和行为挑战[23]。MBRT 在减少攻击性、倦怠、饮酒、睡眠障碍和改善皮质醇反应性、心理灵活性等方面已显示出初步疗效[24]。

二、警察心理韧性的培养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警察心理韧性培养的各环节、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构建警察心理韧性培养的系统观,做好顶层设计基础上确定具体培养路径和培养内容。既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予以设计和整体架构,同时还要关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衔接问题[25]。从系统层面设计培养理念、培养思路、培养路径,以便确定培养主体、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效果评价手段等。警察心理韧性的培养具有复杂性,需要对其培养进行系统性的构建。例如,从培养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各级警察训练机构、警察组织机构以及警察个体;从个体是否经历创伤,可分为创伤前、创伤中、创伤后的不同干预手段;从影响警察心理韧性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不同干预内容。

(二)终身性原则

终身学习需要站在个体作为一个人的发展角度,服务于人的终身发展。警察群体在职业发展和个体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困境,需要警察树立终身发展观,建构终身学习的意识。警察的心理韧性是动态发展的,强调个体的有效应对、适应和成长过程,因此,警察心理韧性的培养更需要个体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在警察职业生涯中,警察作为个体的人要意识到困境或危机是持续存在的,是发生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是持续一生的;同时,学习应对和学会成长也是持续一生的。涉及为何学、何处学、如何学、学什么、跟谁学等问题贯穿于个体的终身发展过程中。同时,这也是树立人的终身发展观、实现人的学习终身性和连贯性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25]。

(三)主动性原则

基于终身学习的视野,也让我们看到,个体有能力开展学习,并且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即使是遭遇困境,个体也可以经由心理韧性来达到成长。因此,警察心理韧性的培养应遵循主动性原则。一是,主动性体现在个体有责任承担自我的发展。心理韧性的培养不是个体消极应对的过程,而是必须促进其对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承担更大的责任。二是,主动性体现在个体对工作和生活的掌控感。心理韧性的培养过程中应看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工作和生活的主动性与个人成长的主动性。三是,有意识主动的过程能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反过来,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更能有主动承担的能力。主动性原则强调个体有意识应对困境的过程,在具体培养过程中,通过如正念训练等途径让个体增强自我效能感。

(四)个性化原则

心理韧性培养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培养对象,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人格特质和人生境遇。因此,心理韧性的培养应使警察能经由检视自我从而成为独特的个体,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心理韧性培养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警察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第一,警察群体的个性化。警察群体除了普通人群面临的发展性危机、存在性危机以外,还面临相较普通人群更多的境遇性危机。这些危机给警察带来心理创伤的可能性更大。以警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结果是警察心理韧性个性化培养的重要依据。第二,警察个体的个性化。不同警龄、不同警种、不同性别警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心理韧性的培养应看到这些不同。对那些影响心理韧性的突出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此开展个性化的干预训练。

三、警察心理韧性的培养路径探索

警察心理韧性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探索个人生存和发展,使个体面对逆境时达到适应和成长的最大化。当前,心理韧性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然而,大量的实践研究显示其重要现实意义,并且,心理韧性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警察心理韧性有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干预训练的多样性,拟基于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横向层面与纵向层面、组织层面与个体层面3 条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一)基于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实施路径

1.终身教育下的学习

警察心理韧性的培养建立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强调警察在终身教育理念和体系下的学习。公安机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警察心理韧性终身教育体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指出,“应当保证人民警察定期接受训练,引导和帮助人民警察自学自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包括入警训练、晋升训练、专业训练和发展训练。”在公安队伍人民警察训练体系的基础上,完善警察心理韧性的训练体系。要“坚持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坚持为公安实战服务……应当加强人民警察训练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实战化建设”,这就需要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训练基地结合警察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和干预训练的相关研究结果,科学构建各级各类训练内容,组织编发训练大纲或教材,开展各级各类心理韧性训练。一项针对42 项研究的元分析发现,在心理教育、心理韧性和压力管理等项目中内容有显著的重叠,但都对促进心理健康有效[26]。将已有心理健康训练与各级各类警察心理韧性训练融合,保持训练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构建警察心理韧性训练体系,让警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以及学会积极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或创伤,只有这样,公安机关才能真正做到“向训练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

2.生活中的终身学习

教育始终存在教与学的相对关系,从“教”到“学”的倾斜,实际是更加强调个体的学习过程和主观能动性[3]。这种有意识学习的发生是以警察心理韧性训练体系中的内容为基础的。生活中的终身学习更强调警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主学习,尤指那些非正式或非正规的、不限时间和场所的学习行为。终身学习中个人是其自身行为的主体,学习的发生是由个人主动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自主选择。心理韧性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自我成长的过程,而要实现自我的成长,仅仅通过参与训练是不够的。以正念干预训练为例,定期的正念练习能帮助个体有意识、不评判地应对生活,即使是应对具有挑战性的事件。警察在集中开展干预训练后,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行正念练习。警察通过诸如注意周围的环境、或注意走路时的感觉等自我训练,允许自我在此时此地体验认知、情绪和身体感觉。这些训练不是让个体逃避或避免那些压力或危机事件,而是能专注于它们带来的体验或不适,从而提高个体探索、接受当下和承受不适的能力。

(二)基于横向层面和纵向层面的实施路径

1.横向层面实施路径

基于横向层面的实施路径是指从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及不同警种的角度培养心理韧性。警察在工作中承担着执法者、服务者、同事等角色,在结束工作后承担着父母、子女、朋友等角色。个体不仅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应激或负性事件,还要面对这些事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累积的消极影响。保护性因素在应对应激或负性事件的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积极的应对系统。理想的状况下,警察工作范围内获得的负面想法或情绪尽可能在转换角色时得以消化或吸收。正念技巧能帮助警察与当下保持联系,对此时此刻有更多的觉知,便能更好地认识并处理多重角色累加带来的消极想法和情绪,从而减少对其工作和生活的负面影响。不同警种的个体面临的困境也不同,相应的心理韧性培养内容也不同。某些警种的个体几乎每天都要应对一些危急事件、难相处的人、不可预测性的事件和体验到无助感等。为这些警察提供基于正念的相关干预训练并形成一种正念的生活方式,对增强警察心理韧性非常有必要。

2.纵向层面实施路径

基于纵向层面的实施路径是指从警察个体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培养心理韧性。孔子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同年龄个体面对的困境不同,其需要学习的内容也不同。研究认为,31~40 岁和40 岁以上警察与年龄30 岁以下者相比,其躯体化、抑郁、焦虑等为主的症状明显增加[27]。警察不仅面临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还会因警龄的不同而不同。10 年及以下警龄的警察容易出现反复、紧张等心理与行为表现,而10 年以上警龄的警察面临更多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多重压力和无力感更容易导致其职业倦怠,进而出现焦虑、精神病性等症状[27]。比如,新入警的个体需要面对陌生环境,包括对岗位、工作方式、人际环境等的适应。在入警训练中开展诸如心理健康及警务心理相关知识、正念认知、人际沟通技巧等有针对性的心理韧性训练,在组织和个体层面有意识地增加或发展保护性因素等,帮助警察顺利适应新环境,投入到警务工作和生活,从而提升其今后面对逆境的心理韧性。

(三)基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实施路径

1.组织层面实施路径

基于组织层面的实施路径强调公安机关各级组织如何增强警察心理韧性的外部保护性因素。首先,要建构完善的培养体系。心理韧性培养组织包括公安院校、公安机关训练基地和各级公安机关。明确各培养组织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重点完善心理韧性干预训练内容、训练模式的构建。既要考虑到增强或发展何种保护性因素,也要考虑到不同干预训练效果的不同。完善的培养体系的构建,是解答警察什么时候、在哪里能参加与其心理现状相匹配的心理韧性干预训练的重要环节。其次,要健全培养机制体制。培养体系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培养机制体制的健全。各级公安机关除了依托晋级培训体系,确保警察“逢晋必训”;还需建立相关应对机制,在警察经历重大创伤后能及时提供相应的个体或团体心理干预。如警察经历开枪、出警过程中目睹战友牺牲等重大事件时,组织层面有制度、有能力为警察提供心理支持,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最后,要充实培训教官队伍。受训者保护性因素的增强和韧性的提高来自于个体参与训练的经历和体验。这就包括受训者在训练中有对更深层次的关系、信念的体验和感悟,以及与他人分享这些体验的价值感。这与培训教官的专业能力、训练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各级警察训练培训机构应充实培训教官队伍,加强心理人才的培养。

2.个体层面实施路径

基于个体层面的实施路径强调警察如何增强个体内部的保护性因素。一是,警察在参与训练中充分利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意识地建构自我的社会支持系统。心理韧性干预训练本身就能将个体的无意识提升到意识层面,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个体能有意识地看到并利用那些保护性因素。这些保护性因素可能是已经存在的,或者是需要个体主动去创造或发展的。二是,警察能将这种主动意识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如在个人生活中有意识地开展正念饮食;在执勤或工作中持续关注呼吸和身体感觉等。研究认为,个体遭遇逆境或挫折等压力事件后的行为表现与是否利用认知重评、乐观主义、积极的处理策略等高级认知或情绪有关。警察注重积极主动参与到训练、工作和生活,更能有效利用那些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

猜你喜欢

保护性正念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