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与食品安全指数研究

2023-03-03程智张涛张振湖北省信产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数字科技分公司

食品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标度状况指标体系

文 程智 张涛 张振 湖北省信产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数字科技分公司

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全面、细致考虑各个相关环节,以各环节指标体系的建立作为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体系指标的明确则要充分把握食品多样性、危害物多样性和危害物毒性差异。基于对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所需考虑问题的分析,本文对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对象与方法加以明确,执行递阶层次结构和判断矩阵的构建任务,在此基础上,完成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并最终将食品安全指数结果求解出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前构建的食品基本消费安全保障体系具有一定效力,食品消费安全与食品安全监管在综合评价体系中占有较高比重。今后,应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助力食品安全状况优化目标的更好达成。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点的工程,高效的监管制度以及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应以综合而又客观地评价食品安全状况为基础。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始终将“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与客观评价”这一难题的解决作为考虑与努力的重要方向。而在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价上,食品抽检合格率一直是评价的主要指标,但是因为抽检样品并没有很高的代表性,致使受到抽检时间以及抽检地点等因素的影响,抽检结果的可比性并不突出。另外,食品抽检合格率应当被划归至结果类指标的范畴,很难从整体层面将食品安全监管情况体现出来,对此,各相关单位并不是十分认可食品合格率这一指标。实践显示,单一的结果类指标在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价中并没有很好的适用性。基于对这一情况的思考,研究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多层次化与多指标化特点呈现出来,对一系列指标以及相关指标度量标尺的运用,达到全面、准确、客观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目的。构建食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食品消费安全、食品生产经营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三方面的实际状况为核心,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综合指数精准性的显著提升。

1.构建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需要考虑的问题

1.1 我国食品供应体系涉及的环节十分广泛,有食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以及食品进出口等等,要完成对足够完善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与细致的考虑,将各环节指标体系的建立作为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

1.2 在确定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之时,需要对食品多样性、危害物多样性以及各种危害物的毒性差异进行充分的把握。

以各个环节食品安全状态评价为基础,从整体层面做好综合评价工作。以食品多样性为视角,需要先做好对食品的分类工作,对各种不同类别的食品安全状态进行评估。以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工业食品所作的分类为依据,可以对食品作粮食、水产品、糖等21大类的划分,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不仅能够对其中某一具体类别食品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还可评价全部食品的安全状况。而以危害物多样性为视角,除了以食品中危害物数量非常多为体现,还有以下两个其他方面的体现:(1)对于不同食品而言,危害物的差异比较明显。例如:在对乳和乳制品类食品进行检测之时,需要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亚硝酸盐等相关危害物作为重要检测指标,而在执行对罐头类食品的检测任务之时,检测指标则以锡、铅、亚硝酸盐等为主。(2)就算是对于同一类食品而言,其危害物的检测在不同时期亦会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呈现出来,且在危害物检测数据中心,针对检测的食品,并不包含对应的全部危害物检测数据。从危害物的多样性来看,食品危害物主要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生物毒素等8大类的划分。通常而言,只有在积累达到某一特定程度以后,危害物才会有相应的危害产生,故而危害物的毒性差异不仅以其自身毒性的不同为体现,还对各个不同消费地区摄入量的不同予以涉及。举例而言,针对乳制品摄入量比较大的区域,相关于乳制品的危害物就会有比较大的累计毒性。

2.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食品安全指数计算

2.1 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对象与方法

本文拟进行构建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将食品消费、食品生产经营以及食品监管的安全状况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情况为依据,指标权重的大小主要会受到评价因子社会价值、决策人员管理目标以及评价人员个人知识水平三项因素的影响。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此次权重计算主要对层次分析法加以运用。

2.1.1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基于以层次分析法为依据对决策程序的分析,研究人员需要在条理化和层次化整理食品安全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进行具有层次化特点的结构模型的构建。以该模型为依据,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维度加以体现,主要和食品消费、食品生产经营以及食品监管三方面的安全状况有关。以食品消费安全状况为视角,其涉及到的1级指标主要包括产品合格率、食品安全事故以及食源性疾病三个方面;对应的2级指标则对食品监测合格率、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等相关内容予以涉及。以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状况为视角,其涉及到的1级指标主要包括规模化程度、规范化程度以及产地环境状况三个方面;相对应的,2级指标涉及到的内容则包括农产品生产环节规模化程度、食品加工环节规模化程度等等。以食品安全监管状况为视角,所涉主要1级指标由相关于法律法规和行政能力建设的因素构成;对应的2级指标则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检验能力以及诚信体系等内容。

2.1.2 构建判断矩阵。在执行对判断矩阵的构建任务之时,可以针对性地对矩阵作“1-5”五种标度的划分,其中,标度“1”表示相同重要;标度“3”表示重要,标度“5”则表示十分重要。标度“2”位于标度“1”和标度“3”的中间,标度“4”则位于标度“3”和标度“5”的中间。准则层专家评分表如表1所示。

针对标记为“-”的空格,没有对其进行打分的必要,在此情形下,可得到如表2所示准则层判断矩阵,亦即以表1数据为内容的分值确定情况。

表1 准则层专家打分表

表2 准则层判断矩阵表

以表1-2所述内容为依据,在食品监管领域,食品生产经营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是其两类重要的影响因素。

2.1.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构建判断矩阵,能够为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求解提供便利。在完成统一规划任务以后,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可被视作相同层次相应元素与上层次某因素相对应的重要性排序权值。在执行一次性检验任务之时,检验人员要对一致性指标进行准确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将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确定下来,做好对判断矩阵的合理修正及取舍工作。参照既定的平均一次性指标取值范围表,如果一致性比例的计算结果未超过0.10,则认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2.2 食品安全指数计算结果

在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上,各阶层判断矩阵的计算能够为其提供重要依据。此处以准则层为例,可获取如表3所示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权重的量值及其权重分布情况。

表3 准则层量值与权重表

为了确保量值和权重的精确性,需要将表3中各个因素的量值设定于[0,5]的区间范围内,在对综合指数法加以运用执行完毕对于表格中权重及量值的分析任务以后,可以将食品安全综合指数的结果得出,为4.0。该计算结果意味着从我国当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食品基本消费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有相应的效力彰显出来。此外,食品消费安全状况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状况在整个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较高。在食品安全领域,社会公众对于结果的关注程度明显要更高一些。将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升,这一措施的实施被视作对食品安全状况加以优化的必不可少的举措。

结语

做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关键的一点体现在对科学而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上。

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食品安全指数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食品安全状况加以体现,有利于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了解的简化及改进,将社会公众对于食品合格率等单一评价指标的抵触以及恐慌情绪缓解,为政府风险交流活动更为顺利与有效的开展留下余地。除此之外,进行科学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定期、综合以及客观的评价,可以发挥对国家食品安全发展态势获知的助力作用,有利于相关部门和人员将食品安全监管薄弱环节以及不足之处确定下来。

食品安全对很多因素予以设计,且要素与要素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联系及制约关系存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文对矩阵分析方法加以运用,从食品消费安全、食品生产经营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三个方面展开,对其具体情况作细致分析,求解食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为4.0。整体而言,我国目前构建的食品基本消费安全保障体系有其相应的效力显现,且在整个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中,食品消费安全状况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状况所占比重较高。为了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优化食品安全状况的目的,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对监管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明确,合理地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这是现阶段为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与保障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标度状况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中两种标度的对比分析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加权无标度网络上SIRS 类传播模型研究
创新孵化网络演化无标度特征仿真分析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