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启蒙课:析句品词识字
2023-03-03徐俊郑倩
徐俊 郑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按字“索骥”,借助语境,扩词识字,读懂诗题。
2.借助拼音,圈圈画画,读读认认,读准字音。
3.读诗识韵,熟读成诵,读文明意,语境识字。
4.诵读古诗,联想想象,感受诗意,体味文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夜”字导入,给“夜”组词。
2.感受“静夜”,初设情境。
(1)“静”在前,怎么读?什么意思?
(2)“静”在后,怎么读?什么意思?
3.“思”字点题,导出古诗。
(1)给“思”组词,理解字义。
(2)根据字义,猜猜“题”意。
(3)扣住“题眼”,找出诗人。
导入环节流程图
二、正确朗读
1.圈出生字,大声拼读。
2.大声读诗,正确通顺。
3.指名读诗,分享交流。
4.师生互读,读好节奏。
5.同桌互读,巩固节奏。
6.男女对读,朗朗上口。
7.“静”读古诗,感受“静夜”。
三、识字、理解
1.发现句尾生字小秘密。
(1)圈出句尾的字。(光、霜、乡)
(2)发现读音秘密。(ɑng)
(3)朗读感受音韵。(押韵)
(4)相机教学生字。(乡)
2.学习其他后鼻音生字。
(1)找出其他后鼻音字。(床、望)
(2)语境教学生“望”字。
押韵与后鼻音生字教学流程图
3.语境中教学其他生字。
(1)出示字串:床 光 霜 望 乡
(2)诗人在哪儿?用诗句回答。(床前明月光)
(3)“望”就是看,诗人先看到什么?又看到什么? (明月光,明月。)
(4)“思”就是想,诗人看到“月光”想到什么? (疑是地上霜)
(5)诗人看到“明月”又想到什么? (低头思故乡)
(6)明月在哪儿?(举头,在天上。)故乡在哪儿? (低头,在心上。)
(7)如果要给这首诗画幅画,只画两样东西,画什么?(明月光、明月。)
四、书写指导
1.从生字中找出三个字,组成词,说明你读懂了这首诗。(思故乡)
2.田字格中指导书写。
课堂实录
一、读好课题,识字入课
1.关于“夜”。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字。(出示生字卡片“夜”)
生:夜。
师:“夜”是什么意思?
生:夜晚。
师:(出示生字卡片“晚”)“夜”就是“晚”,“晚”就是“夜”,合起来是——
生:夜晚。
师:夜晚很黑很黑,又叫——(出示生字卡片“黑”)
生:黑夜。
师:夜里很迟了,叫什么呢?
生:深夜。
师:夜里肚子饿了,要吃点东西,叫——
生:夜宵。
2.关于“静夜”。
师:(出示生字卡片“静”)你们谁会读?
生:静夜。
师:知道什么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生:夜晚很静。
师:她把“夜”放在前面说了,可以的。如果把“静”放在后面,谁会说?
生:很静的夜晚。
3.关于静夜“思”。
师:现在变成三个字了,谁会读?(出示生字卡片“思”)
生:静夜思。(很干脆)
师:来,不着急,咱们站起来,像说话一样不要喊着说。
生:静夜思。
师:“思”字什么部首?
生:田。(其他学生回答“心”)
师:其他同学告诉你了,它是心字底的,跟什么有关系?请你说。
生:心里。
生:脑子。
师:古人以为是心在想,跟心有关。还有一个字,跟它一样的意思,是什么字呢?(出示生字卡片“念”)这个字读“念”,连起来读——
生:思念。
师:思就是念,念就是思。还有一个心字底的字跟“思”的意思一样——
生:想。
师:你猜得非常正确。连在一起是什么?
生:思想。
师:脑子里想的很多东西,想明白了,就变成自己的思想了。我们的思想是哪来的呢?它要通过这个办法。(出示生字卡片“考”)
生:思考。
師:对,多思考,脑子里就会有很多的思想,多读书也会帮助我们去思考。再读——
生:思考。
4.关于“静夜思”。
师:刚刚讲了“思”有一个意思是“想”。静夜思,是谁在想?
生:李白。
师:因为“静夜思”下面写着
“[唐]李白”对吧?这三个字要分开念,唐,李白。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白。李白在什么时候想呢?
生:思念家乡。
师:你都知道啦。他在什么时候想的呀?
生:李白在安静的夜晚思念家乡。
师:对,所以有一个词就叫——(出示词卡“思乡”)
生:思乡。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圈画词语,理解“故乡”。
师:这首诗里面有个词是家乡的意思,找一找,圈出来。
生:故乡。
师:李白在静静的夜晚想着自己的家乡,他现在在不在自己的家乡呢?
生:不在。
师:不在家乡,这个故乡是他以前生活的地方,所以这个“故”就是表示“以前、从前”的意思。
师:以前认识的人叫——(以
下用词卡教学)
生:故人。
师:有一句诗里就有——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
师:以前听说的有趣的事儿——
生:故事。
师:“故”就是“以前”的意思。从小生活过的地方叫什么?
生:故乡。
师:这首诗是写李白在思念自己的——
生:故乡。
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师:李白究竟写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自己来读。读的时候把生字圈出来。
(生自读圈画,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圈出来了,那请你们一个一个指着它们拼读,看能不能读正确了。(师巡视指导)赶紧拼读一下。(生拼读)现在放开声音大声地读两遍,看看能不能读流
利了。
(生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听别人读的时候,你要用手指着自己的课文,看看他有没有生字读错了。
生:(朗读)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真好,每个字都读对了。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姑娘,你读得真不错,特别棒!记住老师刚刚说的话,听同学读时要用手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认真听同学有没有读错。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还有谁愿意读?(继续指名读)
师:非常棒,字音都读正确了。想不想听老师读一下?
生:想。
师:注意听老师读的节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没有听出来?
生:有。
师:再听一遍,可以轻轻地跟着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生:望明月。
师:低头——
生:思故乡。
师:我们合作一下吧?
师:床前——
生:明月光。
師:疑是——
生:地上霜。
师:举头——
生:望明月。
师:低头——
生:思故乡。
师:太棒了!男女生来合作一下。男生先读,男生注意声音轻一点,因为这个夜晚非常——
生:安静。
(男女生合作读)
师: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合作,你半句我半句。(同桌合作读)晚上很静很静,连起来再读一遍,放慢节奏,声音轻轻的、慢慢的。
(生合作读)
师:太棒了!谁愿意一个人站起来读?(指名读)掌声送给他。这个夜晚好安静好安静,听你们这么有节奏地读,太舒服了。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生齐读)
三、再读古诗,升华情感
1.仔细观察,感受韵脚。
师:读到最后,老师觉得大家好像真的有点读懂了。低头干吗呢?
生:思故乡。
师:真的好像在想家了。我们读着读着,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句诗最后一个字好像有一个特点。我们自己再轻轻地读读看,有没有发现?
生:韵母都是“ɑng”。
师:嗯,有人发现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第三句不是。
师:对,第三句不是。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再来读读,先读前面两句。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你看是不是感觉很顺口?
(嗯。)读最后一句,低头——
生:思故乡。
师:如果我们把它改一改,把
故乡改成老家,意思是不是一样的?
生:意思是一样的。
师:那你读“低头思老家”。
生:感觉很别扭。
师:这就是古诗的特点。句尾的字,很多时候它们的韵母都是一样的,比如这首诗都是“ɑng”。当然有个别句子不一样,以后你们会知道哪些句子可以不一样,哪些必须要一样。同学们知道这个在古诗里面叫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它有个名字叫押韵。
生:押韵。
师:嗯,知道了吧。好,我们再来读一遍。要读得很好听哦。
(生齐读)
2.随文识字,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几个字是后鼻音。
师:在哪里?
生:床、望。
师:(出示生字卡片“床”)每天晚上睡觉的——(床)。(出示生字卡片“光”)教室里有什么光?
生:灯光。
师:我们出去到操场上有什么光?
生:阳光。
师:(出示生字卡片“望”)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吗?
生:就是看。
师:望,就是看的意思。往远处看,叫眺望。跟老师说——
生:眺望。
师:如果往上面看叫什么望,
同学们知道吗?
生:眺望。
生:不对,是仰望。
师:仰望要仰起头来看。我心里有个想法,那叫什么望呢?
生:愿望。
师:我多想这个愿望早点实现呀,那叫什么呢?
生:渴望。
師:嗯,我天天想夜夜想,真想马上实现,这叫什么呢?
生:盼望。
师:对啦,你看这个时候的望,它就不是用眼睛看了。但是在咱们这首诗里面,这个“望”是用眼睛看的。看见什么了?
生:明月。
师:看见了明月,所以叫——
生:举头望明月。
师:“举头望明月”中的这个
“望”,应该是眺望还是仰望啊?
生:仰望。
师:对,是仰望。哪个词告诉我们是仰望呢?
生:举头。
师:“举”我们都认识。这是什么?(做举手的动作)
生:举手。
师:头能举吗?(不能)那“举头”是什么意思?
生:抬头。
师:对了,举头在这里是抬头,抬头看见天上的明月了。同学们再看看,这首诗里面除了看见明月,诗人还看见了什么?自己读读看。
生:故乡。
3.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师:刚才有人说“看见故乡”。诗里有“看见故乡”吗?我们读读“故乡”这句话。
生:低头思故乡。
师:这“故乡”是看见的吗?
生:不是。
生:是思念的,是想着的。
师:既然在思念,说明故乡有没有在眼前?
生:没有。
师:现在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故乡不在眼前,看不见。那故乡在哪里呢?
生:在心里。
师:因为在心里,所以叫——
生:低头思故乡。
师:想着想着,故乡在哪里呀?
生:心里。
师:那么,除了明月以外到底还看见什么了呢?
生:看见了霜。
师:有没有看见霜?我们等会儿就明白了。
生:看见了月光。
师:哦,在哪个句子里面?
生:床前明月光。
师:有月光,在哪里看见月光?
生:床前。
师:在床前看到月光了,这个月光看起来像什么?刚才有同学说看见霜了,有霜吗?字面上有霜,真的有霜吗?
生:没有。
师:那是怎么回事?
生:月光照在地面上了。
师:月光照在地上,很像霜,对不对?(对)读读这句诗。
生:疑是地上霜。
师:刚才有同学说很像霜。这句诗里面就有一个字是很像的意思,是哪个字呢?
生:疑是。
师:“疑是”的“疑”,对吧?它就是好像的意思。(出示生字卡片“疑”)一起读——
生:疑。
师:“疑”在这首诗里面表示好
像的意思,可是我们现在用的时候它不是好像的意思。我们现在用这个“疑”表示脑子里有想不清楚的问题,叫什么?
生:疑问。
师:对,叫疑问。我对这个问题有疑问,说明我开始——
生:怀疑。
师:对,在怀疑了。可是在诗里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好像。
师:再读一遍。
生:疑是地上霜。
师:诗的意思我们都学明白了,现在来看一看,刚刚说《静夜思》是讲李白在干什么?
生:思念家乡。
师:用诗句里的三个字来表
示呢?
生:思故乡。
师:(板书:思故乡)那么思故乡说明他不在家,家人也都不在身边,感觉好像还是有一点孤单的,对不对?(对)所以,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还会喊得那么响吗?
生:不会。
师:我们也“低头思故乡”,来读一读——
(生读全诗)
师:写“思故乡”的感情,李白写得最多的一样东西是什么呀?
生:月亮。
师:为什么“思故乡”的诗要写月亮呢?
生:晚上想家乡。
师: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容易
想家。以后诗读多了,同学们会知道,月亮在咱们中国人的话语里面表示团圆,看到月亮就想到团圆,就想到一家人。我们再一起轻轻地闭上眼睛来读一读这首诗。床前——
生:明月光。
师:疑是——
生:地上霜。
师:举头——
生:望明月。
师:低头——
生:思故乡。
师:太棒了,现在请同学们站起来,边背边做动作。(生边做动作边读)
师:太棒了,我太喜欢你了,别的同学低头的时候手就放下来了,你低头的时候手放到了心上,因为故乡在心里。再来一遍。
四、练习生字,拓展提升
1.观察结构,书写练习。
(1)分析“思”,写好“思”。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思故乡”三个字写下来。这三个字结构都不一样,“思”是什么结构的?
生:上下结构。
师: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扁一
点。小手伸出来,写一个扁扁的田字,不要超过横中线。上半格是它的,下半格留给谁啊?
生:心字底。
师:注意“心”字这三点,是往上斜的。第一点要长,卧钩一定要躺下来,卧就是躺,第二点比第一点稍微高一点,第三点再高一点。拿起笔来,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指导,展示,点评。)
(2)观察“故”“乡”,自主书写。
师:还有两个字,是什么字?
生:故和乡。
师:刚才讲上下结构要写得扁,左右结构要写得瘦。小手伸出来,一笔一画,跟着老师一起写。先写一个瘦瘦的“故”,这一横要写得短,这一竖要写得长,下面“口”写得小小的。同学们注意了,这个竖撇很重要,竖撇立起来才能写得瘦,看到没有?
生:看到了。
师:然后写什么?
生:横。
师:注意啦,这一撇很重要,它要往左边靠。最后再写一个捺,这个捺的脚可以放出去一点。还有一个是什么字?
生:独体字。
师:写“乡”的时候,同学们注意看两个撇折。第一个撇折是往下斜的,第二个撇折是往上的。最后是一个撇,大大的撇。
师:脚放平,背挺直,开始写,小脑袋抬起来。同学们写一遍,写完了举手。慢一点,一笔一画,好好写。(师巡视指导,展示,点评。)
2.回扣诗题,尝试绘画。
师:这堂课同学们都很棒。现在回过来看一下,这首《静夜思》其实就写了三个字,是什么?
生:思故乡。
师:那如果要把这首诗画下
来,就画两样东西,画什么呢?
生:月亮。
师:一个是看到的一轮明月。
(板书画月亮)还有什么呀?
生:地上霜。(板书画“地上霜”)
师:这是什么?是霜吗?
生:月光。
师:是月光对不对?在月光底下望着明月,李白在干什么?
生:思故乡。
师:对。最后我们站起来再背一遍,床前,预备齐——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下课!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的《静夜思》,严格来讲,它应该是课文中出现的第一首古诗。当然,这里面我们去除日积月累板块的古诗,以及一年级上册的《画》,它是识字课的内容,不是典型的古诗代表作品。
面对这类文本,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一年级的古诗该怎么教?第二,一年级的课文教学识字怎么处理?
我通过这堂课主要表达两个想法。第一,教一年级的古诗,我们不要讲太多,李白是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包括对“床”字的一些考证的资料,以及月亮的意象等等。这些很多老师在关注,很多专家在研究,我觉得都没错,但是这都不是一年级学生应该想的事。一年级的古诗课,我一直觉得不能让学生被高深莫测的古诗吓到了,尤其是像这么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上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跟我讲“我三岁就会背了”,如果把它搞得玄之又玄的,估计以后学生看到古诗就会有一种害怕的心理。所以我觉得在教一年级的古诗时还是要适度把握,不能讲得太多。
第二,那么怎么教呢?其实也就两个词,一个叫熟读成诵,一个叫不求甚解。所以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读读、猜猜、说说、画画,尤其是读。尽管有些学生说自己会背了,但那是基于原有的生活经验。就像我们一年级刚开始教拼音一样,很多人看到这个拼音说我会,但是是不是能读好呢?是不是能理解到应该理解的水平呢?是不是能够感受到应该感受到的东西呢?我觉得未必。所以一定要充分地读,读完了以后,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话语来表达。总之,我们要让学生觉得古诗很有趣。这堂课上,到最后让学生站起来背时,很多学生马上就很有兴趣了。尽管他们原来好像会背了,但这个时候背得感觉不一样了,有情境了,他们会觉得挺好玩,挺感兴趣。
识字教学是重点,虽然这一篇课文不是特定的识字课,很多老师一讲到识字课,可能会想到这个识字单元要集中识字,其他的以随文识字为主。但是我觉得,哪怕是课堂教学,我们也不排斥集中识字。当然这个集中识字跟识字课的集中识字不一样,前面我安排了十多次的各种朗读,就是在强化课文中的集中识字,尤其是这么短小的文本。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呢?集中解决字音的问题,在整体的语境中集中解决认字的问题。还有就是课文为识字提供了很好的语境,我们在这样的语境当中,要讲的是跟集中识字相对的随文分散识字。这个时候的随文分散识字,它解决的是字义和字形的问题。所以尽管是课文教学,我们还是要牢牢地把握住识字是重点,无非就是集中解决什么问题,随文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运用语境的问题。
教学评析
扎实识生字,快乐学古诗
《静夜思》是一年级的一首古诗,虽然本课不是识字课,但徐老师这节课将识字教学贯穿到整个古诗教学之中,扎扎实实教生字。整节课自然、自在又自由,是一堂精彩的古诗课。
首先,徐老师关注到一年级学生的学情。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但是对于词语的理解不深刻。徐老师使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識字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生字学得扎实有效。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会古诗学习的乐趣。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时间比较短。徐老师整堂课轻松愉快,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会背《静夜思》了,但是朗读的节奏和速度还不够准确,徐老师就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课上徐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注重个性化指导。课上有一个学生读古诗时,一些生字发音错误,徐老师并没有因为他读错而批评他,反而夸奖他只读错了三个字,让大家掌声鼓励他。接着,让他充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这个学生最终字音都读准确了。另一个学生在写字时,忽略了教师强调的注意要点,徐老师耐心地分析需要修改的地方,帮助学生修改生字,并且在第二次生字练习时肯定了该生的进步。这些都是学生宝贵的经历,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再次,善于运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徐老师在整节课中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激励性评价。“真棒!”“很好!”“对!”这种激励性评价,带给学生愉快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以后漫长的语文学习历程中是一段难忘的经历。除了激励性评价,徐老师还注重用发展性评价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学习。“干脆一点”“慢一点”,从朗读到生字的书写指导,老师的评价给了学生进步的方向。
这节课是扎实的识字课,是有趣的朗读课,是古诗学习的方法课。这是一堂精彩的低年级古诗教学课,徐老师用实践解答了低年级古诗应该怎么教,识字教学如何与古诗教学相结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附
属临安小学/浙江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张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