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偏执型性格,打好人生幸福底色

2023-03-03吴望舒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幸福转化性格

[摘要] 依据积极心理学原理,针对偏执型性格的学生实施多元举措,包括建立关爱型人际关系、培养自信的人格特征、引导有效的沟通技巧、提升良好的个人修养,综合施策,进行有效的训练,方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打好学生人生幸福底色。

[关键词] 心理;性格;偏执型;转化;幸福

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经常会面对一些偏执型性格倾向的学生。他们脾气火暴、性格固执,情绪莫名冲动,行为反复无常,过于极端,经常钻牛角尖。这样的学生性格可以总结为“四不”,即“不听劝、不妥协、不理解、不配合”,对人对己相当不利。据观察了解发现,“缺关爱、缺自信、缺交流、缺教养”是他们这种不良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学生极有可能偏离人生幸福的正确航道。

如何帮助偏执学生转化这种不良性格,培养他们积极和谐的人格,打好人生幸福底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对症下药,通过以下策略对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一、协同“三方”,建立关爱型人际关系

小学生偏执性格的养成与其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密切相关。教师要努力协同学校、家庭、社会,从“心”出发,以“爱”为径,与偏执学生建立关爱型人际关系,让他们在不断被关爱、被期望、被认可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

1.师生施予关爱,传递期望

关爱是以一己之力快乐地帮助他人成长,并让受助人也感到快乐,这才是关爱的本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可以化为一个微笑、一声鼓励、一个友好的拥抱等。真正的关爱会像春雨点点,滋润学生的心田。

适当的期望能激励人进步。偏执学生离不开老师同学的积极期望。期望需要载体。学习之外,笔者让他们负责“干净一块地、绿化一棵树、帮助一个人、保管一样物”。期望需要传递。平时,及时表扬进步、指导不足;给予不同的反馈,或送上一阵掌声,或在班级群里向家长报喜;学生道德认知模糊时给予耐心启发;学生不良情绪涌动时给予积极暗示。师生的适当期望会让缺爱的学生心生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

2. 家長树立榜样,随时关注

家长无条件的关爱更是能够给予偏执学生树立爱的榜样。当他们身体不适时,送去医院不耽搁;受到委屈时,真诚安慰不嘲笑;分数落后时,鼓励帮助不打骂;在学校闯祸时,担起责任不恐吓等。只有被爱滋润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去感受爱的意义,去顿悟关爱别人的价值。渐渐地,这些学生开始参与招待客人、照顾病人、陪伴弟妹、整理房间等。

偏执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行为易失控,需要师长随时关注,以便及时把控。平时,笔者会指导家长采用“六观法”关注他们,即观神情、观语言、观吃相、观衣着、观步伐、观人际关系等,用心留意他们的心思所在,用行动及时处理他们反映出来的问题。只有在细微处多关注,才能对他们随时加以正向引导。

3.社会搭建平台,积极认可

家、校、社协同,不但要爱学生,更要给予该类学生实践爱的机会,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养成感受爱、付出爱的能力。笔者带领他们走向社会,走访贫困家庭,进行垃圾分类,和自闭症儿童手拉手等,在实践中,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渐渐开始理解了他人的不易。

根据家、校、社反馈,学期结束评积极分子时,笔者都会努力引导其他同学认可他们的进步,颁给他们“跳绳好师傅”“绿化小能手”“最美志愿者”“最优秀大宝”等奖状。师生们的认可让这些学生感受到内在心灵的冲击,推动他们对他人开始做出良性的反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立足“三感”,培养自信的人格特征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自信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学生发挥潜力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导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安全感、价值感、能力感,有助于消除偏执学生意识深层的自卑,完善独立自信的人格。

1.给予“安全感”,勇敢担责

安全感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需求,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敌对情绪。为此,教师和家长要努力在情感上给予安全感,不抛弃不放弃;在身体上给予安全感,不体罚;在社会关系上给予安全感,鼓励其他同学与他们保持友好的关系。让他们能感到温暖和安全,没有后顾之忧。

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学生才会有勇敢担责的表现。他们开始用平和的态度来沟通,不再任性地固执己见;能用正确的行为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不再靠打骂凭力气蛮干;能想着用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班级难题,而不是撒谎推诿耍无赖。在担责过程中,学生纠正了错误认知,发挥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2.凸显“价值感”,正确归因

很多自我价值感低的学生情绪低落、态度消极,经常会用任性、偏执来企图证明自己有力量、有价值,值得被爱、被接纳。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跟他们独处的时间、请他们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予额外奖励等方式,凸显他们的价值感。

一个人的价值需要自己来建立。所以,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将个人失败的根本原因归到可控因素,如跑步没得名次是因为时间花得不够、学习分数落后说明方法有待改进、遭人拒绝是因为考虑不够全面等。正确归因、有效改进,自身的价值终能客观体现。

3.提升“能力感”,充满阳光

一个人自信的程度与其自身的能力是正相关的。因此,我们可以协同家长培养这类学生的兴趣爱好,展现特长;努力加强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加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既释放不良情绪,又能展现自身力量赢得夸赞,从而更加自信。自信阳光的学生,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钻牛角尖,更加相信自己,相信生活,对他人有更多的理解。

三、实施“三谈”, 引导有效的沟通技巧

积极心理学特别提出“要建立发展积极沟通技巧和建立紧密人际关系力量”的应用落点。谈心谈话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重要手段。针对部分偏执学生缺少交流的情况,笔者在班里实施以“日常交流、事先提醒、冲突谈话”为内容的谈话机制,引导他们学会沟通。

1.日常交流,发现“例外”

日常交流,重在了解学生,利于增进师生感情。交流的内容主要面向学生的情绪动态、家庭生活、学习状况,教师要善于用好“听、问、答”这三招,给学生做好积极交流的示范榜样。

日常交流,要努力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克制住冲动时的“例外”。积极心理学认为只要有“例外”,就能将个体导入正向期望。通过交流,笔者得知宸同学只要看到吵闹的男生被老师批评了,就不会再伸手去抓破男生的脸;周同学只要好朋友带她去操场散步,就会尽快停止哭泣;缪同学只要爸爸妈妈不打骂她,就不会说谎。找到了种种“例外”情况,就找到了转化偏执学生的金钥匙。教师借助“例外”情况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2.事先提醒,指点技巧

事先提醒,指点学生沟通的技巧,保护学生防患于未然。主要是对这类学生即将出现不和谐迹象、出现爆发脾气之前的告诫提醒,达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从而保护学生的目的。通常,笔者会引导他们用“说清观察+感受+需求+请求”的有效沟通技巧。

熊同学因为分到的水果比较小而不高兴,笔者提醒他可以要求明天的水果分得大一点;皓同学用笔者教的方法跟他父母说:“我想保护自己的隐私,你们进我房间之前请先敲敲门,好吗?”父母理解并且同意让他关上房门;周同学数学作业又没带,在笔者的引导下她通过沟通达成了请求老师原谅的目的。由此可见,事先提醒让学生发现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保护自己,有助于学生冷静理智地对待人和事。

3.冲突谈话,优化理由

面对发生冲突的偏激学生,教师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学生封闭自己的心扉。教师要尽量避免给予忠告教导,才能集中焦点,找出他们的想法、计划和喜好。必须永远假定,在学生莫名其妙、怪异、特殊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很好的理由”。

哲同学连续几天放学后晚上8点多才回家,是因为书城的学习环境比家里安静;玉同学把同桌的餐具盒故意踩爆,因為同桌总是要把身体靠在她身上,再三警告也无效;缪同学故意在楼梯口踩前面的同学的鞋子,因为前面的同学曾向她做出过挑衅的表情。看,学生的不合常理,有时候恰恰是他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你一定有很好的理由”,这句话既打开了双方谈话的可能性,更是对独立人格的支持和鼓励,将树立积极的沟通意识,拓展更丰富的沟通技巧,有效地解决各类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运用“三法”,提升良好的个人修养

积极心理学提出,积极的人格包含两方面,既有对自己正向的肯定,也具有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老师若运用“认知提高法”“交友训练法”“刻度评价法”进行训练,加强其个人修养,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

1.“认知提高法”,促进反思

偏执是一种固化的思维方式,偏执者总是猜疑他人和执意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人或处理事。笔者经常会用事实来矫正他们的认知。

通过找一找,事实证明葛同学新买的水笔滚到了课桌角落里,不是同桌偷的;通过问一问,任同学知道了自己的100分试卷不是同学故意撕破的;通过想一想,韩同学知道了自习课上大声为自己辩解就是在破坏课堂纪律,同学没有冤枉他。运用“认知提高法”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起矛盾,更是为了指引这类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以后要多观察、多聆听、多思考,正确对待人和事。

2.“交友训练法”,收获友情

引导学生学习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偏执型性格的学生容易将周围的人划到自己的对立面,戴着有色眼镜,无形中将对方判于“死地”。此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将自己与对方换个角色,想象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能否接受,学会体会对方的感受。

指导学生开展“敌意纠正训练”。针对偏执型学生不信任他人、对周围经常充满敌意的特点,可以开展“合理化设想”的练习。例如,有人重重拍了自己的背部,请设想对方的合理性:可能是为了打招呼;可能是无意中引起的动作;可能是为了帮助自己拍打掉衣服上的脏物等。多加训练,学生会渐渐拓宽认知,学会宽容他人,从而收获友情。

3.“刻度评价法”,见证提升

“刻度化询问技术”是指利用数值的评估协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以比较具体的方式加以描述,让问题看得见,让改变看得见,让目标看得见,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视化的视角。

在实践中,笔者灵活运用这一技术,引导学生通过客观地“给自己找刻度”,学会了反观自己;通过宽容地“给父母找刻度”,学会了感恩亲情;通过合理地“给同伴找刻度”,学会了同辈交往。更重要的是,通过“刻度评价值”的变化,学生增加了解决自我问题的信心,树立了新的进步目标,学会了管理自己,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

学生偏执型性格形成的原因众多, 作为教育者,从多角度分析不同个体产生该性格的原因, 依据心理学原理,选择相应的转化策略,积极地关爱学生,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重组认知结构,克服偏见,多管齐下,形成对自身、对他人、对生活的热情和爱心,就能引导学生拥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拥抱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任艳辉.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05).

[2]曾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幸福感提升[J].教育艺术,2019(09).

[3]王唯.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2019(04).

吴望舒   浙江省宁波市曙光小学,高级教师,宁波市名班主任。

猜你喜欢

幸福转化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为了“幸福”的母亲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