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缺乳情况的影响研究
2023-03-03庞阿桃杜巧婷刘令令
庞阿桃 杜巧婷 刘令令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郑州 450000
提倡母乳喂养是全球范围内比较关注的话题,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有37%左右[1]。研究发现,我国纯母乳喂养率较低,并且存在地域性差异[2]。在我国,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0.8%,其中城市为19.6%,农村为22.3%[3]。有学者认为,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4]。研究表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半个月内,甚至可以发生在整个哺乳期[5]。其中产后缺乳最易发生在产后4~7 d,占53.9%,产后1周内发生缺乳者占77%[6]。产后4d缺乳的产妇其在产后6周发生缺乳的风险是正常者的9.5倍[7]。国内对于产妇缺乳的研究发现,产后缺乳的发生率占产妇的20%~30%,其中初产妇最为常见[8]。因此,如何降低产后缺乳的发生率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基于临床,制定剖宫产初产妇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案,满足剖宫产初产妇顺利母乳喂养的需求,缩短泌乳始动时间的同时增加乳汁分泌量,也为未来探索更理想的干预方法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至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二区收治的66例剖宫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纳入标准:(1)年龄20~45岁的剖宫产初产妇;(2)没有其他并发症及合并症;(3)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乳腺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者;(2)双胎妊娠分娩者,包括自然妊娠和人工授精(IU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3)伴有严重心、脑、肝、肾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4)解释过后仍不愿意参与者。
本研究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2HL-042)。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的护理包括产房护理、产后宣教及饮食指导3个方面。(1)产房护理:在新生儿娩出后,助产士将婴儿放于母亲胸前,与母体充分接触,建立母婴亲子感情,同时使婴儿保持持续吮吸状态,增强婴儿吮吸反射、产妇泌乳反射。(2)产后宣教:产妇生产完,最主要的任务是能够顺利进行母乳喂养,产妇排气后鼓励其进食并坚持让婴儿进行吮吸刺激,24 h内吮吸次数达到8次以上,病房内的宣教极为重要,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新生儿相关护理知识宣教;告知产妇关于产后子宫复旧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产后护理。(3)饮食指导:对产妇的饮食进行相应的指导,多吃有助于排气及营养丰富的食物、新鲜的瓜果蔬菜,7 d内注意不吃油腻的食物,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2.2.干预组 除了实施常规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外,同时也实施剖宫产初产妇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评估。①乳房评估:评估乳房因素对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的影响;②新生儿评估:判断新生儿是否可以参与“早吸吮”;③疼痛评估:产妇麻药过后,评估其伤口疼痛及会阴部情况,以防止生理疼痛影响乳汁的分泌。(2)知识宣教。①产妇合理使用镇痛药、勤翻身、防腹胀、注意尿量的测量,保持会阴部及腹部切口的清洁,不可进食大量蔗糖、豆浆、牛奶等胀气食物;②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产后缺乳的危害性宣教。(3)中医特色治疗。①腕踝针治疗。腕踝针进针部位:根据腕踝针的分区特点,选取下1(踝部靠跟腿内缘)、下2(踝部内侧面,靠胫骨后缘)作为进针部位。腕踝针进针手法:操作者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快速刺入皮下。应用0.25 mm×25.00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常规消毒后,选穴为踝部下1、下2,用3指持针柄,针体与皮肤呈30°,循纵的直线方向沿皮下进针,进针长度一般为30 mm,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若患者产生酸麻、酸胀、酸沉感时,说明针体已经深入患者筋膜下层,即进深度超过预期,需要进行调整。留针时间为1~2 h,1次/d。实施操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治疗时腕踝针的进针部位、进针手法、进针方法一致。②中药湿敷法。药方成分:路路通、漏芦、丹参、王不留行(炒)、瓜蒌。产妇取仰卧位,将上述药物研粉装入特制棉布袋中,浸润湿透后,放入微波炉加热3~5 min,温度升至45~50 ℃即可,将其热敷于患者双侧乳房,包裹保鲜膜防止散热,根据其自我耐受程度翻转或移动塌渍包,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红晕程度,避免烫伤。③双乳房手指点穴按摩治疗。穴取膻中、缺盆、天溪、乳根、屋翳、鹰窗、灵墟、神封、步廊等穴位,产妇取仰卧位或坐位,研究者用拇指在相应穴位按顺时针轻揉,力度根据患者皮肤和耐受程度进行调节,一般以微微发红为准;若乳房有硬块肿痛者,按摩前抖动乳房,乳房硬块处环形轻揉,然后五指梳抓乳房,按摩放松乳房,自一侧乳房基底部各部位向乳头方向按摩推压乳腺管至乳晕,手法由轻到重,反复8~10遍,直至有少量乳液排出,最后放松乳房。每次每个治疗25~30 min,2次/d。(4)心理护理:增加人文关怀,指导产妇保持心情平和,不急躁、心胸开阔,自我安慰及护理人员的开导,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转移注意力,使产妇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5)随访:产后2周访问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是否为纯母乳喂养及是否发生缺乳情况,以便及时治疗。
3.疗效观察
(1)泌乳素值测定:两组产妇分别在方案实施前及实施后进行泌乳素值的测定。(2)泌乳始动时间:随时观察两组产妇的第1次产生乳汁的时间。(3)各时段泌乳量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喂养情况,分4个等级评分,分别为乳汁充足(3分)、乳汁量中(2分)、乳汁量少(1分)及无乳汁(0分)。(4)纯母乳喂养率:观察并记录产妇干预前与干预后及干预组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占比的对比。
4.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为非正态总体,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一般资料调查分析
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定研究对象共66例,其中干预组34例,对照组32例。干预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初产妇一般资料调查分析
2.泌乳素值变化及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剖宫产初产妇中医护理方案前,两组产妇泌乳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方案后,干预组的泌乳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剖宫产初产妇泌乳素值及泌乳始动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剖宫产初产妇泌乳素值及泌乳始动时间比较(±s)
注: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剖宫产初产妇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3.各时段泌乳量变化
干预后,干预组24 h以内泌乳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24~<48 h、48~<72 h、72~96 h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剖宫产初产妇不同时间段泌乳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剖宫产初产妇不同时间段泌乳量评分比较(分,±s)
注: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剖宫产初产妇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4.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方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纯母乳喂养人数比较,其中干预组纯母乳喂养人数32人,占94.12%,混合喂养人数2人,占5.88%;对照组纯母乳喂养人数20人,占62.50%,混合喂养人数8人,占25.00%,人工喂养人数4人,占12.50%。见表4。
表4 两组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例(%)]
讨 论
产后缺乳是指在哺乳期产妇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9]。若产妇产后进行纯母乳喂养,能够增强婴儿机体免疫力、降低婴儿猝死发生风险、提升婴儿智力、减少孩童期肥胖、减少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等[10]。
泌乳素是由脑垂体所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在哺乳期分泌旺盛,具有促进乳腺分泌以及泌乳的作用[11]。有研究报道,分娩期间的医疗干预措施,包括剖宫产术、硬膜外镇痛和输注合成催产素可能会对母乳喂养的开始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医疗干预可能通过影响催产素在分娩和分娩过程中的释放和作用而抑制泌乳素的释放,从而影响乳汁分泌[12-15]。本研究实施护理方案前获得的泌乳素值,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剖宫产初产妇中医护理方案后,同一时间段测得,泌乳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中医特色适宜技术,包括腕踝针的镇痛作用、中药塌渍包疏通乳腺管作用、手指点穴按摩刺激乳腺管及乳头的神经末梢,兴奋传递给垂体前叶,有助于催乳素的分泌[16-18]。同时观察泌乳始动时间,干预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这与泌乳素水平的升高有显著关系。
有研究显示,泌乳量对于产后母乳喂养来说,泌乳量越多,母乳喂养成功率也越高[19]。纯母乳喂养能够减少其他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1型和2型)、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和某些类型的癌症[20]。同时,纯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影响儿童的大脑、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在母亲方面,母乳喂养也会影响情绪、情感、压力[21]。在既往研究中,证明了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早期干预是有效果的[22]。不同时间段泌乳量评分可以直观的展现出产妇每天乳汁的分泌情况,实施方案后的24 h内,两组泌乳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48 h、48~<72 h及72~96 h后,干预组的泌乳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说明剖宫产初产妇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使产妇的泌乳量得到保障,保证了婴儿母乳的需要量,促进了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纯母乳喂养促进了婴儿的生长发育,也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23]。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包括腕踝针、中药湿敷治疗、双乳房手指点穴按摩治疗等用于治疗产后缺乳,效果显著。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24]。适用于多种痛症,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宫缩痛、产后宫缩痛、会阴疼痛、乳房胀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增加患者满意度等[25]。中药湿敷是将多种药材研成粉末装入布袋中,并加热后敷于胃脘部,适时来回或回旋运转,刺激局部经络穴位,让药性进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等作用,促进肠蠕动,减轻术后引起的腹胀、腹痛[26-27]。双乳房手指点穴:是在患者体表的腧穴上,运用梳法、按揉法、捏拿法等不同手法,促使乳腺导管通畅,乳腺腺叶分泌乳汁的一种手法,刺激乳房局部、疏通经络、活血祛瘀,达到通畅乳腺导管、分泌乳汁的功效,可以有效帮助产妇早期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28-30]。
综上所述,剖宫产初产妇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泌乳素的升高,缩短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