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2019-02-09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缺乳泌乳素治疗仪

王 红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5430)

随着母乳喂养优势的不断凸显,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逐渐增加。在这一背景中,产后缺乳这一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产后缺乳不仅会影响母乳喂养的进行,还会为产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产妇的康复效果及新生儿的成长。因此,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产后缺乳的原因

产妇出现产后缺乳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原因包含:(1)精神心理因素。部分产妇容易因产后不适应角色改变、担忧新生儿成长等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在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下,其正常泌乳机制也会受到影响。(2)饮食因素。产妇的不健康饮食(如营养补充不足、摄入过多油炸、烧烤类食物等)是造成产后缺乳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加,因饮食而引发的产后缺乳患者逐渐减少。(3)内分泌因素。分娩带来的内分泌失调可能对产妇的泌乳机制形成干扰,进而造成产后缺乳。与其他原因相比,内分泌因素属于产妇的生理因素,其特殊性要求这一因素需要通过对产妇机体循环机制的调节,改善其产后泌乳不足状况。

2 产后缺乳的治疗

2.1 西医治疗

对于产妇的产后缺乳,西医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治疗标准,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欠佳,因此,西医治疗方法多与其他方法联用。

除了口服维生素E等药物外,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多以物理治疗为主。这类方法的促泌乳机制为:治疗仪可对产后缺乳患者局部皮肤形成电刺激,在电刺激的影响下,产妇泌乳素分泌机制被激活,泌乳素分泌量增加,在泌乳素的作用下,产妇的产后缺乳状况可快速得到改善。王朝红等在研究中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用于治疗组50例产后缺乳患者的治疗中,持续治疗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0%[2]。贺玮苇则分别给予对照组B、治疗组单纯康复治疗仪治疗、康复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揉治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3%、96.7%,提示这种西医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促泌乳作用[3]。虞丽相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其所采用的普林格尔治疗仪治疗产后缺乳患者的优势为:其可同时经电刺激促进泌乳素分泌、模拟婴儿吸吮加速泌乳这两种途径,提高产妇的泌乳量[4]。

2.2 中医治疗

随着母乳喂养趋势的流行,产后缺乳患者逐渐增加。随着产后缺乳治疗经验的不断丰富,中医治疗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产后缺乳的主要方法。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的病机包含肝郁气滞、气血虚弱等。中医理论主张参照产后缺乳患者的病机,选择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法,促使患者恢复正常的泌乳机制,满足其母乳喂养需求。

杨富明给予60例产后缺乳患者参芪归甲通乳汤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提示党参、黄芪、穿山甲等中药配伍,可形成疏肝解郁、补血益气等功效[5]。而许娟等则认为:单一中医治疗方法对产后缺乳的纠正作用有效,应同时通过多种方法,清除病机,其在研究中分析了中药口服与耳穴埋豆的联用价值:前者参照产后缺乳患者的中医证型(肝郁气滞、痰湿阻滞等),以基础组方(柴胡、生黄芪及白芍等)加减治疗,而后者经内分泌穴、胸穴、乳腺穴,以王不留行籽按压刺激。二者联用一段时间后,产后缺乳患者的有效率为96.67%[6]。李露洁等则分析了穴位推拿与益气养血通乳方联用的价值:以具有促泌乳作用为要求,选择足三里、膻中穴、等穴位,给予产妇适宜力度的推拿按压;同时给予产妇口服由当归、黄芪、王不留行等药材组成的益气养血通乳方治疗,结果提示:治疗后泌乳量评分(0.89±0.21)分、乳房充盈度(1.37±0.42)分,均较治疗前产生显著改善[7]。

本研究认为:中医治疗在产后缺乳治疗中更具优势,为了促进患者泌乳功能的恢复,可按照中医辨证理论,结合患者的特征、表现,制定中医联合治疗方案。此外,需不断总结产妇发生产后缺乳的原因,更新围产期产妇健康宣教及管理方法,从根本上减少产后缺乳的发生。

猜你喜欢

缺乳泌乳素治疗仪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血清泌乳素检测水平研究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