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资源,落实创造性劳动教育
2023-03-02王霞丁文敏
王霞 丁文敏
【摘要】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需要创造性劳动。学校实施创造性劳动,要保证场地设施设备,开展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创造性劳动教育,确保校本化、稳定化和常态化实施。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基于地方优质资源,统筹推进资源建设,打造基于地方资源的主题劳动实践项目,通过项目化深度实施,让学生认识创造性劳动价值,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劳动能力。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地方资源;创造性劳动;实践与思考
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不仅提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更要在此基础上落实创造性劳动。但是据笔者调查,大多学生虽在日常劳动教育方面参与度较高,但任务大多局限在洗涤整理、日常烧菜、绿植养护等简单的劳动上,对于略显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学生甚少参与,设计制作类、职业体验类、问题解决类的劳动则更少,工程技术类的劳动对于小学生则是少之又少。
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基于身处武进区最大的农业乡镇这一优势,找到了一条基于地方资源,落实创造性劳动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统筹推进,建好创造性劳动教育“资源库”
1.做好场地设施资源统筹
资源是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的重要依托。由于校内条件有限,除了食堂、专用教室、校园桂花园、小小农科院(小菜园)等,大部分的场地资源在校外,需要统筹使用。学校在“基于地方资源,创新推进劳动课程常态化实施”项目落实基础上,已经整合和开发了二十多个校外资源,分为农业类、工业类、商业类、生态环境类、新技术类等。这些资源已确定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基地,形成“资源图谱”。如下表(部分举例):
2.做好课程教学资源统筹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和推进劳动教育,学校着力做好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统筹,从而发挥课程的杠杆作用和载体作用。一方面基于国家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另一方面实现多学科、跨学科课程融通整合,如开发德育、语文、体育、艺术等人文类学科课程领域的创造性劳动实践课程,并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技术类课程如科学、数学、劳动与技术等的创造性劳动,实践育人价值,建设整合性主题类课程,建立各类课程资源库,为丰富和完善创造性劳动提供更多特色优质资源。
3.做好教师资源统筹
教师是创造性劳动高质量落实的关键。学校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成立了劳动教育教研组,成员包括校内教师、基地专家和学生家长。教研组负责牵头制订和落实劳动实施方案,成员分工协作,合力推进。校内教师主要负责活动的策划、劳动知识的传授、劳动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劳动价值的引领、活动的组织以及劳动的评价;基地专家主要负责提供设施设备、专业劳动指导;学生家长主要负责兼职指导、后勤保障、安全保障等工作。
二、驱动深度参与,落实创造性劳动教育实践项目
劳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必须基于系统思维,课内课外链接,家校社联动,推进项目化学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探究、实践检验、协作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合作制订活动方案,记录过程,交流感受,把考察探究、职业体验、设计与制作、社会服务四大活动方式融为一体,强化设计制作類、职业体验类、解决问题类、工程技术类等创造性劳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者“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
1.依托项目化学习实施劳动教育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劳动者同时具备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技术运用能力,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劳动成果。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指向学习本质的学习方式,能让劳动教育向着更有思维、更有创造的方向发展。通过做项目,教师把需要学习的课本知识转化为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可持续的发展。
2.从多个方面设置劳动教育课程
有了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和思维为基础,我们在全校开展“基于地方资源,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的课程实践,实验如何“在劳动中研究劳动”。学校的创造性劳动课程基于地方资源,结合劳动任务群,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了模块化的课程。如下表:
3.全方位立体架构劳动项目内容
结合劳动主题全方位架构劳动内容。所有的项目方案需要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前期集体讨论定稿,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需要有具体细化的完成路径,并能随着活动推进进行反思和动态优化,最后呈现物化的劳动成果。整个过程学生体验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体验新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感受现代劳动中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如右表:
4.全方位深入参与劳动实践过程
在开展这些劳动教育的同时,要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经历设计、策划、观察、实验、制作作品、总结、报告、反思等环节。学生体会到,劳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智慧劳动或者说是智能劳动。例如红掌组盆的创意设计与制作(设计与制作类)这种创造性劳动可以这样开展:
第一步:设计制作红掌组盆创意设计图。
创意设计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时间节点确定一个主题,比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再根据主题确定花盆的形状、颜色,红掌的颜色,以及适合主题的小配件等。
第二步:制作自己设计的花盆。根据设计好的图纸,用丙烯颜料做好花盆的改造,并晾干。
第三步:根据红掌创意组盆选择和购买合适的物件、配景等。比如,元旦主题可选择小鞭炮、小灯笼、小灯泡等。
第四步:根据花盆的大小、颜色选择适合的红掌。大小容易选择,选择的颜色要么是对比色,要么是同一色或接近色。
第五步:在园艺师的指导下进行红掌创意组盆实践。完成组盆以后,要让组盆有美感,就要关注细节,盆不能太满,要留白,主题要突出鲜明,大小要合适,不能头重脚轻等。
第六步:形成制作说明书。要体现制作的方法和过程,总结创意劳动的经验。
从创意设计到组盆实践整整经历了三个星期,可谓是工程浩大。学生在创意劳动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主题与内容,需要美术造型、色彩的知识,需要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能力……学校美术教师和校外花店的花艺师也倾情加入,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得以更加深入地进行。
三、做足活动评价,促进创造性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我们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采用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劳动教育评价的过程性和增值性,让每个劳动实践项目的每个环节既能有效驱动整个项目的实施,又为整个项目的评价体系的制订提供参考指标。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校内成果展示
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都会举办各个班级的劳动教育成果展(产品)。有劳动产品的静态展示,如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与打印的茶杯,自己设计制作的流浪猫创意家,自创陶艺器皿;有劳动实践的动态展示,如四年级的“我是快递员”技能大赛,五年级的插花秀比赛,六年级食神选拔大赛等,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以展示,创造性劳动素养得以强化。
2.参与社区展示
学校联手地方政府,开展了“前黄大米创意点心”义卖活动;还与前黄镇政府联合举办了“前黄镇首届稻米文化节”。学生们动手制作的前黄大米创意点心受到大众欢迎,几乎被一抢而空,学生沟通技巧也得到锻炼;学生自编自导的“稻花香”情景剧得到一致称赞……学生们情不自禁感叹,劳动是幸福的。
3.网络平台展示
学校还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体验现代服务业中的劳动创造了真实的环境。如“抖音带货”成为现代人新的销售方式,前黄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也体验了一把互联网带来的快捷与方便,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售卖自己的劳动产品,学生获得愉悦完整的职业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珍视劳动、创新劳动的热情。
劳动就是创造,将创造性元素融入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也是新时代赋予劳动者的新的要求。从新时代特质出发,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继续深入实施和推廣创造性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劳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培养新时代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