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化管理,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

2023-03-02孔丽丽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管理策略信息技术

孔丽丽

【摘要】课堂管理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着师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缺乏完善的管理规范等问题。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合理又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质化管理积累相关经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管理策略

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课程之一,课时安排较少,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环境也有较大不同。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且往往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常有教师表示信息技术课堂不易管理。要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水平,需要对相关问题予以具体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

相比于语文、数学等文化类课程,信息技术在整体课程设置上占比较小,部分任课教师对该门学科缺乏应有的重视,不是组织不力、近乎放任,就是降格以求、应付了事;不少学生也缺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确认知,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的情况。

2.学生注意力易分散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大多在专用的信息技术教室展开,这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常规教室里上课的小学生来说十分新奇。面对信息技术教室里的计算机设备,学生会觉得新鲜、有趣,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加之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一周只有一节,学生前往信息技术教室的频率较低,更增加了他们对这种“特殊”教学环境的好奇。在信息技术教室中上课,容易诱发小学生们好动的天性,导致课堂乱哄哄,出现不易管理的情况。

3.课堂管理规范不够完善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与关键所在。也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管理普遍难度较大。通过分析与总结,笔者发现大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都缺乏完善、明確的管理规范。对于课堂管理来说,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推进一系列实践举措的基础。若没有对应的纪律规范,教师的管理工作也就没有适宜的着手点。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优质化管理的策略

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有序高效、和谐向上的,师生、生生之间应是互帮互助、积极探索的。以下三个方面,有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管理。

1.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情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舞台。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能转换成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应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由此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与成就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培养他们懂规矩、守纪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只有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2.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课堂以实践操作为核心。若课上计算机出现故障,就难免引发课堂秩序的混乱。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足准备,检查每一台计算机的运行状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放权”策略进行课堂管理。比如设立小组长,让其负责监督同组学生的课堂表现。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有助于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会遵守相应的标准、规则,从而保证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能够有序、顺利地进行。

3.加强制度管理和建设

确立并实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优质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开学第一课,教师就应向学生说明本学科课堂学习的具体要求,以及上课时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学生心中建立秩序感。上课时,教师应对学生作出及时、正确的引导,明确“不能随意开关电脑、插拔线路” 等行为规范和具体要求。除此以外,教师还可营造“吸引注意、鼓励竞争”的合作氛围,促进学生自我约束,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优质化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教师应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设计合理的管理规范与行为准则,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师生一起为打造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而努力。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管理策略信息技术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