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回归再起航
2023-03-02
2022年我国经济经受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壓力,同时俄乌战争、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给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带来了较多的外部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3年的宏观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在扩大内需上,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在政策方面,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在市场关心的所有制问题上,会议态度明确,毫不含糊地要求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务实和全力发展经济的会议,下文主要从“三驾马车”的角度对2023年的宏观经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A消费
我国消费增长具有较大的潜力。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循环的主要动能,我国消费提升潜力巨大。首先,从增速角度看,由于2022年消费低迷造成低基数,预计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有望突破8%;其次,我国消费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022年居民储蓄较上年增加7万亿元,而从横向对比来看,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全球水平,消费增长蕴含巨大空间。
然而,我国消费恢复具有较大的压力。首先,消费增长的自变量为居民就业收入现状和预期,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当期和未来就业收入信心严重不足,“更多储蓄”占比升至历史最高,削弱消费增长动能;其次,居民超额储蓄更多因为支出收缩幅度大于收入收缩幅度,去年的“超额储蓄”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或不及预期;再次,从消费结构上来看,随着汽车购置税减免结束、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场以及购车需求的集中性释放,汽车消费在2022年年底已现疲态,同时楼市销售低迷导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条都受了影响,这些因素均会对消费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从市场来看,扩大消费仍需要政策发力。我们认为,今年促进消费、释放消费增长潜力可能会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财政对居民部门的刺激力度。从世界各国疫情后消费复苏走势看,各经济体对居民部门的支持力度与消费恢复程度呈正相关,结合海外经验与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加大消费券发放和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或是今年刺激消费的重要抓手。第二,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去年以来房价下降和权益资产市值下跌不仅会导致居民资产负债表本身缩水,财富效应也会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信心,进而影响到居民储蓄、投资和消费决策。加大长线资金对权益市场的配置或成为趋势,金融资产价值稳定性的提升和赚钱效应的回归也将成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重要抓手。第三,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仅靠大宗消费或难实现今年消费增长的目标,加快培育新型消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将成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有效手段。
B投资
2022年投资在全年稳增长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1%,为疫情三年来最高,投资对于创造有效社会需求至关重要,我们认为今年的投资总量仍会起到重要的需求拉动作用,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是投资方向上的重点。
制造业投资预计高位回落,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去年制造业投资在利润收缩、出口下滑、产能利用率低位的不利环境下维持较高增长,除了项目施工具有连贯性以外,政策支持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制造业正处在新一轮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新型产业加速扩产,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制造业投资在一系列产业政策引领、“货币+财政”联动下脱离了传统内生驱动模式,与利润、产能利用率、出口订单等变量的关联性明显下降,其中代表我国经济新动能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引领作用明显。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在今年仍将延续,结构性政策将加大力度引导资金流向重点制造业领域,对冲不利因素的影响,发挥制造业投资在规模和方向上的双重拉动作用。
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重要引擎。基建投资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往往承担着逆周期创造需求的重任,由于去年地产“引擎”失速,因此基建在推动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等目标落地中的责任更大。但优质项目的稀缺也增加了基建拉动内需的难度,因此从项目上找到新突破口成为基建增长的关键。从去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划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新基建等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产业将成为未来基建增量项目的主要构成,也将是今年政策扶持的重点。
房地产投资下滑态势有望企稳。房地产对我国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去年国家支持房地产政策“三箭齐发”,对于改善地产困境和扭转市场预期起到关键作用。在楼市销售不见起色的环境下,当前政策更注重从供给侧保障房企合理融资,自上而下从多个渠道提供流动性保障;其次,“保交楼”同样“保主体”,政策明确保障民营房企融资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地产主体从当前纾困政策中可获得实质性帮助,在楼市销售筑底背景下,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于提振房企信心、稳定主体预期起到关键作用。我们认为当前供给、需求两端共同调控对于打破房地产深陷资金循环压力下的信用负反馈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疏通地产流动性不畅问题,起到稳投资、稳销售、稳预期的作用。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需求端放松和激励措施出台,与房企融资纾困政策形成合力,盘活地产资金流动性,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C出口
从供给侧看,中国在疫情期间生产总体稳定,出口变现强劲,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撑,我国出口基数长期处于高位。但随着海外消费和生产需求持续收缩,国内疫情对出口生产和运输影响较大,叠加上年同期高基数效应的压制,2022年11月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较上期下降8.4个百分点。不过,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放开,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已有不少企业出海“抢订单”,我国出口贸易或将在2023年下半年扭转颓势,出口贸易也将继续发挥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
展望2023年,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充满信心。在疫情冲击消退,国家全力发展经济,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发力,以及去年较低的基数上,今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以上。我国经济将走出疫情冲击泥沼,向潜在增速回归,重新起航再出发。
(大同证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