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为我从天落
2023-03-02
扫黑题材大剧《狂飙》自开播以来,讨论度以及口碑也以破竹之势一路“狂飙”。该剧以极富张力的剧情铺陈、细腻入微的角色塑造以及意蕴深刻的主题呈现,为扫黑题材电视剧创作立下了行业新标杆。纵观近些年来同类型的电视剧,《狂飙》的表现可谓称得上现象级:不仅安欣、高启强、李响等主线角色获得了极高的公众认知度,张彪、王秘书甚至小五等只有几场戏、几句台词的配角也被观众记住了名字……上一部享有同样“待遇”的还是2017年的《人民的名义》。《狂飙》为何能够赢得如此广泛的共鸣?同为扫黑反腐剧,它又有着怎样的不同与魅力?
人性的抉择
传统的扫黑剧里,黑白对立是最主要的矛盾冲突,但脸谱化、工具化是塑造人物的大忌。现实生活里,尚且没有永远伟大、光明、正确的好人,也不会有坏得彻底、失去复杂性的反派,到了戏剧中亦如此。与普通的扫黑影视剧相比,《狂飙》没有过早地框死反派角色,脸谱化反派人物,把每个反派角色都塑造成不择手段、阴狠狡诈之辈,反而是将大量镜头“分”给了反派。
正义值得歌颂,邪恶同样需要客观剖析。《狂飙》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讲活了一个普通老百姓走向邪恶深渊、演变成黑社会“老大”的唏嘘故事。在《狂飙》中,正邪不是势不两立,而是彼此相交,甚至互相转换的。在这种转换之间,观众能够真切明白,没有人一开始就是黑社会,走向罪恶的过程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土壤。
在人物塑造上,《狂飙》通过对两位主角的充分刻画,展现扫黑行动中的善恶较量和复杂人性。主角安欣是心怀正义,凭借一股“轴”劲办案的基层刑警,他深入虎穴,屡受重伤也毫不退却,只为揪出藏在暗处的“保护伞”。可当师父营闯、战友李响接连离去,安欣在绝望与挣扎间被调离刑警一线,他无奈之下选择不露锋芒,直至扫黑督导组的出现;高启强原本是菜市场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鱼贩子。13岁那年失去双亲后,他就扮演起“父亲”的角色,独自拉扯弟妹长大。经历社会的毒打和现实的蹂躏,高启强步履蹒跚从社会底层往上爬,通过拜山头、贿高官等方式完成身份的“晋级”,逐步走向罪恶的深渊。两人从相遇相识相知,再到“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决裂,在理想与世俗的价值观冲突间展开正邪的较量。
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正义在左、邪恶在右,一念之差也许就是一生之遥。《狂飙》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正邪间的斗智斗勇,也是人心浮动和人性的抉择。它借高启强诘问着黑暗面的来处和缘由,借安欣诠释难以摧折的正直与信念;借正义与邪恶的对比,揭示人性的善恶抉择。所以看《狂飙》的过程,也是观众跟着剧中角色,一次次作出抉择的过程。
扫黑除恶编年史
《狂飙》的编剧朱俊懿说:“作为后来者,《狂飙》失去了改编真实案例的先天机会,但这也倒逼《狂飙》创作者跳出了扫黑剧依靠案件烈度、情节强度天然吸引观众的舒适区。”《狂飙》在叙事层面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经典三幕剧的叙事结构。从2000年、2006年再到2021年,剧中角色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人物命运的走向变化、人际关系的多次反转让观众揪心不已。
在三幕剧中,每一幕都有一个大事件:如第一幕中围绕黑社会头子徐江展开的智力对决,高启强和安欣走向陌路;第二幕将视角置于莽村的土地开发,展现盘根错节的利益场;第三幕则呼应开篇,聚焦督导组的行动开展,讲述常态化扫黑除恶的决心与决策。如此一来,每一幕都在较短体量下展现激烈的戏剧冲突。
《狂飙》三幕剧式的叙述方式横跨了20年的时间,这20年可以说是中国扫黑除恶的编年史和回忆录。这么大的时间跨度意味着飞速发展,发展则意味着变化,伴随着问题,牵扯着改革,特别是围绕如何从中国式人情社会走向中国式法治社会的时代命题,剧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与此同时,《狂飙》在剧情展开过程中从细处着笔,观照社会背景,展现时代变革。如小灵通成为致富商机、土地政策下备方势力的明争暗斗、扫黑常态化……种种标志性事件都唤起观众的时代记忆,体现出强烈的真实感与共情力。
《狂飙》的另一亮点在于其精妙的悬念设置。该剧没有依照传统扫黑剧的模式,把幕后黑手是谁作为悬念,而是通过多时空闪回的方式,把悬念放在了人性的转变和人物的命运上。《狂飙》的主角安欣,名字意为“安心”,却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棱角鲜明、意气风发,但过于耿直刚烈,一直被人情社会挤兑,最终一夜白头;而安欣的战友李响,名字意为“理想”,却是个地道的现实主义者,为了扳倒黑恶势力,毅然选择深入虎穴,获取证据,明知自己没有好结局,却依然一步一步推着自己走向生命终点;而黑社会老大高启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他深谙人情社会,会抓住他能接触到的所有资源、人脉,并无限放大,不断给自己找机会。就这样,在正义与邪恶的抗争中,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机会主义也在不断“狂飙”。而选择哪种主义,这也是《狂飙》给观众提出的终极问题。
据《狂飙》的创作团队介绍,《狂飙》的剧名取自诗句“狂飙为我从天落”,希望借此剧的播出,全国的扫黑除恶工作也能一路“狂飙”,把黑恶势力洗涤干净。事实上,电视剧中的“安欣”取材于许多真实原型,角色闪光点来自千万个平凡的政法英雄。他们有伞必打、有网必破,为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狂飙”出击。而剧中所呈现的强情节、现实质感以及正邪交锋中所透出的光明底色,则彰显出这一现实主義佳作独有的品质和敬意,也让观众明白,正是因为有一个又一个“安欣”的忘我付出甚至是牺牲,这个社会才充满了祥和与安宁。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