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该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
2023-03-02董浩月李婷
董浩月 李婷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减少85万,自然增长率为-0.60‰。
除1959年—1961年自然灾害期间的人口下降之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人口下降,中国人口负增长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事实上,这次的负增长并没有那么令人意外,早在2021年之前,就曾有多家机构预测,就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人口将迎来峰值,出现拐点。
在这些预测中,按照联合国的预测,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将出现在2030年。
在华盛顿大学预测方案中,中国人口将于2024年达到顶峰(约14.3亿),随即进入人口负增长。
不同预测虽然结果稍有差异,但基本上能够认为,中国将在2030年以前迎来人口增长的拐点,而现在,这个拐点比所有的预测都要早地到来了。
人口下降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但它是一件大事。而我们能做的,则是理性看待和积极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国家的制度设计能力,考验着我们能否建立一套全新的、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的治理体系。
01全球的人口负增长趋势
“人口负增长”很容易从字面上理解,负向增长,也就是人口减少,再严格一点,—般指—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总人口规模的绝对减少。最直观的观察方法就是看人口数量增长量和人口增长率。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的数据(包含201个国家和地区),直到2100年全球人口仍将保持正向增长的趋势,但是,人口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口则将在本世纪结束之前达到峰值并出现下降。
不过,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预测方案中,世界人口将在2065年达到峰值97.3亿人,之后则开始下降,即进入负增长时代,到2100年,全球总人口将下降到87.9亿人。区域层面,整体趋势与联合国预测基本一致,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亚地区以外地区,在21世纪结束之前均已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
发达国家和地区最早步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联合国预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峰值出现在2036年,高收入国家在2049年达到人口峰值,而华盛顿大学预测的高收入国家将从2042年开始人口负增长,略早于联合国的预测方案。欠发达地区(不含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口负增长到来稍晚一些,按联合国预测方案峰值将出现在2072年。分国家来看,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之前会有124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而华盛顿大学给出的预测是167个。
如果选取典型国家,观察其人口变动情况,就会发现部分欧洲国家已经或者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50年以来长期保持在零以下(仅靠移民勉强维持人口规模不剧烈下滑);意大利自2016年之后人口增长率持续为负;法国人口峰值大概在2045年前后到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人口增长率(不考虑人口迁入)在本世纪中叶也将由正转负。
再来看东亚国家:日本在2010年人口规模已经开始减少,而韩国的人口负增长预计会出现在两年后(但根据最新报道,由于疫情的影响,韩国在2020年已经出现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的负增长趋势),印度则在2060年前后。虽然人口迁移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人口负增长的发生,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即是如此,但东亚国家普遍不具备移民文化。
02人口负增长从何而来?
那么造成人口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最直接的原因是长期的低生育水平,即一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长期少于2个。
低生育率对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是不断累积、逐渐显现的长期过程,具有时滞性和隐蔽性。随着低生育水平的持续,人口惯性将由正转负,人口负增长惯性也将持续积累,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最终表现为人口减少。
已有的经验表明,长期较低的生育水平下,生育水平很难回升,即使回升也很难回升到更替水平以上。一旦人口开始负增长,即便是生育水平回升也难以扭转人口负增长惯性,很难实现人口增长方向由负转正。
间接导致人口负增长最突出的就是社会经济因素。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生育率不断下降的过程,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物质生产功能和养老功能不断从家庭中剥离,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使得孩子的养老保障效用下降,从而导致生育率的降低。
当今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工资水平以及就业率不断提高,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得到提升,同时养育孩子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也逐渐增加,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冲突的矛盾,导致女性初婚初育年龄推迟、生育子女数量减少、生育间隔增大,进一步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03人口负增长如何应对?
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中长期综合人口发展战略,以更长远的视角来完善人口政策,并对备相关政策进行统筹协调,对未来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可能引发的社会经济后果进行超前预案。
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共生并互相强化,面对人口负增长时代更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看待老年问题,将老龄化视为终身过程,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加强疾病预防,在生命早期就对老年阶段可能遇到的健康问题进行预防。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三大社会保障制度支柱,加快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除此以外,还需要构建老年友好宜居环境,不仅要从建筑、社区等居住环境方面改造,更要拓展到老年宜居社会环境的改造。
低生育水平是人口负增长的最直接原因,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应当提供全方位的、系统完善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全面激发和释放人们的生育意愿。
人口负增长必然带来劳动力规模的缩小,在经济增长方式完全转型升级之前,可以通过延迟退休或弹性退休制度增加老年人就业渠道,同时提高女性就业保障政策,促進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同时,强调创新驱动技术研发进步,逐步实现人工智能代替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劳动力,提高人口素质水平与经济发展劳动力需求的匹配程度,充分挖掘“教育红利”“性别红利”和“老龄红利”。
摘自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