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与美

2023-03-02零余者

北京纪事 2023年3期
关键词:周教授感性直观

零余者

音乐与美学对于俗务缠身的你我来说,是诗与远方,是让人望而却步的艺术系漂亮姑娘。但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一堂课——“音乐的欣赏方式与艺术的本质特征”——让我对音乐、对美有了更多了解,至今记忆犹新。

音乐不需要听得“懂”

对于广大音乐爱好者来说,听一堂音乐教授的课实在带着几分顾虑,生怕听不懂。但长年从事音乐审美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周海宏教授,一上来便开门见山,提出音乐当中所谓的“不懂”,其实是不知道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形象、思想、哲理等,但是我们看到音乐艺术最基本的材料“声音”,声音其实是有两个表现特征:第一个它没有视觉性,第二它没有语义性。

由于音乐这两个基本的表现特征,其实搞音乐专业的人也“听不懂”音乐。周教授做过一个调查,在北京6所国家重点大学调查“搞音乐专业的人能否听懂音乐表现的是什么?”音乐院校同意听得懂的概率为38.7%,非音乐院校的同意率为74.9%。也就是说,搞音乐专业的人自己也觉得“听不懂”音乐。

“有一次我弹奏《春江花月夜》,哪段曲子表现的春啊,哪段表现的是江啊,其实我也听不出来,音乐学院的学生也听不出来。大家见到搞音乐的人不要问他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否则他只能给你编一个。”周教授风趣地说。

周教授用图表进一步闡释自己的观点。指出人的感性思维包括了外感和内感。外感包括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内感则指人情绪的感觉。他举了一个恰当的比喻,美食是味觉的艺术,我们享受美食不会问食物包含了哪些哲理、故事,只要好吃就行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感受音乐的美,感受不可言传的情绪变化,是音乐最重要的欣赏方式。没有必要因为理性认识的受挫,放弃音乐艺术的感性价值。感性才是作为艺术作品不可替代的价值,艺术价值的核心必要条件是它的感性价值,拓展的价值是理性价值。

人类有两大思维方式:感性和理性。感性思维代表的是艺术,理性思维代表的是科学。理性让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满力量;感性是我们直观的感觉情绪体验,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因为我们需要生活得更美好,就这么简单。

美的本质是什么?

在授课的高潮部分,周教授将课题进一步升华,阐释了美的本质——美是感性的有序的丰富的存在。首先说美是感性的,逼真不是美的本质,真实不是艺术的本质。因此逼真不一定是美的东西,大家听到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这是人们对艺术很高的评价,但逼真是艺术的理性判断。周教授举了很多的例子让学员们去感受,例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并不逼真,而被戏称为“中国十大最丑建筑”的五粮液酒瓶楼却建得惟妙惟肖。

其次美是有序的、均衡的、统一的,周教授拿了许多名画与国际摄影获奖作品为例,通过添减、移动图像里的某个元素,直观表现出不均衡、不统一给美的感性价值带来的损害。

对于美的丰富性,周教授举了个直观的例子。“不多久,许多木筏离岸了,许多下行船也拔了锚,推开篷,着手荡桨摇橹了。我卧在船舱中,就只听到水面人语声,以及橹桨激水声,与橹桨本身被扳动时咿咿哑哑声。河岸吊脚楼上妇人在晓气迷蒙中锐声地喊人,正如同音乐中的笙管一样,超越众声而上。河面杂声的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一个圣境……”(《沈从文文集》)周教授说艺术的丰富性:“这一段写了复杂的声音,水面声、人语声,给读者丰富的艺术享受,而且晓气迷蒙中锐声地喊人,一个‘锐’字写出了气氛。”

猜你喜欢

周教授感性直观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郑绍周教授从脾肾论治低颅压性头痛经验
距离失败50米
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