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畔话公园
2023-03-02刘维嘉
刘维嘉
据《民国通县志稿》记载:“潞河公园,旧城河西岸,天然圣地也。”潞河公园原是清代“东路厅署”,光绪庚子年被大火烧毁,1916年,这里被改建为潞河公园。潞河公园是通州历史上的第一个公园,以其文化底蕴深厚,环境幽深,清凉避暑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1958年,北京铜材厂搬到了这里,公园因此被废弃。公园附近曾经有通县公园下坡小学,上了年纪的老通州人提到公园下坡小学,自然会说到曾经的潞河公园。
现如今,通州境内的各类公园遍布城乡,宛如一块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这片总面积9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运河畔的姊妹公园
通州区运河西大街与玉桥中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有个街心公园,建于1989年至1990年。起初叫运河公园,后由运河公园更名为雕塑园和如今的万春园。
昔日,在公园南侧的道边立着一块不太高的水泥标志碑,上边刻着杜颖之先生书写的“运河公园”四个书法字。运河公园内有9组组雕,7组儿童玩具,还有一处儿童水上世界游乐场。后来,这个公园进行了改建,游乐场被改建为通州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现在的通州区城管执法局办公场所。
如今万春园的中心是圆形主题广场,东侧北部的树旁有两个长廊,为人们坐下来休息提供了便利。东侧南部的人行道旁还矗立着一座一人多高的石碑,上边刻着《通州运河文化碑廊赋》。西侧和南北两侧各矗立着一座弧形游龙铜墙。万春园已经成为大运河畔独特的通州运河文化长廊,体现了古通州的悠久历史以及鲜明的运河文化特征。
万春园东南侧那座石碑上雕刻的《通州运河文化碑廊赋》,是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苏叔阳先生写的,由当代著名书画家张源(号金石道人)先生写的书法。张源先生是通州区宋庄镇双埠头村人。
在南侧的游龙铜墙上,雕刻着著名音乐家周巍峙先生题写“通州运河文化长廊”八个字,旁边有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画中行”,著名书画家谢冰岩先生题写的“京杭运河,千里涓涓”,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运河流水暖,古塔聚文光”……在三座游龙铜墙上还刻着杨仁恺、沈鹏、刘炳森等书法家的名家手迹、文人墨宝。
作为大运河北起点的通州,随着漕运的兴盛,南北的密切交往,华夏文化南北融会,东西交织,涌现出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以庙堂雅韵高奏,渔舟唱晚放歌的方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涤荡自己的心灵,饱蘸浓墨,挥洒豪情,用诗词歌赋描绘出大运河畔的壮丽美景,谱写出京东首邑的锦绣华章,让通州运河文化熠熠生辉。
最初的万春园就建有9组雕塑,升级改造后新建了三座书写着古诗的弧形游龙铜墙,取代了原来的雕塑。游龙铜墙集历史、文学、艺术、文化为一体,给万春园赋予了灵魂,有效美化了城市环境,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文化特点,灵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人们对雕塑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彰显了公园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公园的文学艺术价值。
在万春园南边也有个街心公园——玉春园。与万春园是姊妹园。玉春园建于1989年至1990年,位于运河西大街与玉桥中路交叉口的西南角,这个公园最初很简单,后来经过改造以后,开辟了门区广场和老人以及儿童的活动场地。安装了园灯、立柱景灯、投光灯。这里的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其他游艺活动十分丰富。比如抖空竹、下棋、游乐、扭秧歌。周边百姓喜欢玩乐器的,常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这里练习乐器。还有的聚在一起集体演奏歌曲,常有业余文艺团体在这里演出。
这两座“姊妹”公园,一静一动,一文一武,显示出不同的个性之美。为人们吟诗作画、赏景拍照、棋牌切磋、器乐演练、声乐舞蹈、健身娱乐提供了场所,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更为人们的心灵提供了栖息地,为城市带来了新生机,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最美景观
过去,北运河通州段的桥梁很少,水面也不像现在这么宽。后来,河道被加宽了,公路桥、铁路桥也是一座又一座。就连运河河底也建了公路隧道和城铁隧道。特别是大运河森林公园于十多年前以北运河为中心进行建设后,河道全长约8.6公里,形成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景观。2021年6月,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实现了旅游通航,用于观光的大小船只载着人们来来往往。这里曾经举办过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传递。
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还有两处最美的景观,这在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不多见的。一座是周文彬雕塑群,另一座是劳模名录雕塑群。
周文彬的雕塑群坐落在花草树木环绕的地方,雕塑有三组,中间是周文彬雕像纪念碑,他的上方是刻着镰刀斧头的党旗,党旗下的左边有多位党员的头像。他的左手下边有个长方形石碑,上边雕刻着“第一党支部”五个字。
周文彬雕像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雕塑对称排列,造型就像两组红旗,十分壮观。左侧雕塑上刻着“1927年通州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成立”黑体大字。旁边雕刻的碑文,对通州区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前后、党员发展和周文彬担任党支部书记等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右侧的雕塑上刻着“1948年12月通县解放,分置通县、通州市”黑体大字。旁边雕刻的碑文,介绍了通州区自解放到1997年的历史沿革。雕塑群前有个小广场,通州的不少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员常来这里举办主题教育活動,以此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激励人们坚定信念,传承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沿着周文彬雕塑群所在的位置往南走不远,在运河边的柳荫路旁就会看到“劳模名录”雕塑群,这座雕塑群有五组雕塑。
排在最前边的是高大的三角形雕塑,雕塑的上方镶嵌着很大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下方右侧雕刻着当代著名书画家韩美林先生题写的碑文抬头“劳模名录”四个大字。正文的文字从右向左,自上而下竖式雕刻。
民生在勤,实干兴邦。建设北京市副中心的伟大事业,赋予全区劳动群众伟大而艰巨的使命,召唤全区广大劳动群众谱写壮丽而崭新的篇章。在前进道路上,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从而为通州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
在“劳模名录”首座雕塑的后边,沿路依次排列着其他四座巨大的雕塑。第一座雕塑上镶嵌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三个大奖章,碑文上分别雕刻着1950年至1959年,通州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名字。第二座雕塑上镶嵌着“全国劳动模范”等四个奖章,碑文上分别雕刻着1959年至1995年,通州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名字。第三座雕塑的碑文上分别雕刻着2001年至2015年,通州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名字。第四个雕塑的碑文上分别雕刻着2016年至2020年,通州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名字。这座雕塑又高又长,名字下边有很大的预留空面,给以后继续续写雕刻“劳模名录”留下了空间。
“劳模名录”的五座巨幅雕塑,造型各异,长短高矮不同,碑文都是红色字,从右向左,自上而下竖式雕刻。
过去,通州区党史区志办公室曾经编印过《通州英模》(1949-2009)这本书,把劳模和劳模精神载入史册。如今,在大运河畔又矗立起“劳模名录”,这是对做出突出贡献劳动者的一种表彰,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城市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不仅丰富了大运河森林公园的人文景观,也为劳模精神的展示与传播提供了一个宝贵的途径和载体。
这两座雕塑群分别建在漕运码头南侧不太远的路旁,人们在运河边游览观光和健身的时候,就能缅怀周文彬烈士,感受劳动模范的风采。这两座雕塑群已经成为运河两岸群众继承革命传统,缅怀和感念革命先烈,以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的教育基地,成為京杭大运河畔最美的景观。
西海子公园
通州老城城北有个西海子公园,位于西海子西街,京杭大运河北端西岸不远,通惠河南岸,于1936年被划为风景区,到了1940年被正式开辟成公园。除1916年建的潞河公园外,这是通州古城内最大的公园,也是通州史上的第二个公园。
昔日的西海子公园有三个大门。一个是东大门,出了东门就是司空分署街,左侧是通县电影院,老百姓习惯称呼为西海子电影院。电影院所在地,民国时期曾经是西海子公园的一部分;另一个是西大门,西门外是商业街,旁边有通县文化馆、通县游泳娱乐活动中心等;还有南大门,南门外东侧路北有通县红十字财贸医院,后来改为通县老干部局办公楼。南大门对面是十九层高的通州宾馆。西海子公园东北方向的燃灯塔与通州宾馆大楼如同老幼两个历史见证人,隔湖相望,倒映在水面,成为大运河畔独有的景象。公园的三个大门,过去都是铁栅栏门。1997年,政府在南大门原址新建了古色古香的仿古悬山大门,给游客一种浓厚的历史文化感,起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提升了公园的品位。
西海子公园有南北两个湖,被垂杨柳环绕。两湖的中间有东西走向、长近百米的仿古长廊相隔,廊间每根梁枋都绘有苏式彩画,题材广泛,大小不一,其中有《红楼梦》和《西游记》故事120多幅,还有花鸟山水画。长廊的中部建有湖心亭,四角攒尖顶带宝顶,亭子下边是桥,游船可以来回穿梭。南湖的东南侧、长廊的西侧各建有六角六柱凉亭。
值得一提的是,西海子公园在2016年至2018年改造中,对两湖中间的长廊拆除重建,借鉴了颐和园荇桥的样式,中间呈楼亭状,七重屋檐,左右对称,层层而上,形似塔山,颇为壮观,取名“云曲桥”。还在湖边复建一座六角亭,取名“揽月亭”。
公园的南湖西侧曾建有京郊第一座水上世界娱乐场,成为游人消夏避暑和孩子们练习游泳的好场所。当游人从10米高的水滑梯上飞流直下时,溅起的水花中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建在南湖东南角的凉亭,常有附近居民来此练习乐器,也有一些票友常聚在这里演唱京剧传统老戏的唱段,过上一把戏瘾。
相比南湖,北湖可看、可玩的最多,此外还有多处教育基地。北湖北岸边有一个游船码头,游船最早只有双桨小船,后来又有了脚踏船和电动船;北湖的北侧有个承载了无数人记忆的假山,假山下还有个老年人门球场,供人们打门球和比赛;北湖的东边有个湖中小岛,上边长满了小树和花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先生(李贽1527年-1602年)的墓就掩映在北湖东北角的苍松翠柏中;北湖的东岸南侧立着一个“法石”艺术雕塑,落款是北京市通州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北湖的西边有个儿童游乐园,过去只有简单的跷跷板、铁质儿童转椅、秋千等,通州城里五六十岁的人小时候几乎都玩过。后来又有了儿童卡丁车、碰碰车、蹦蹦床、海盗船等游乐设施。
西海子公园的两个湖曾经是西边鱼藕社的农民取冰块的地方。这些冰块被存进高高的冰窖里,夏天卖给菜市场用来对鱼虾的保鲜,还有的食品店买冰用来冰镇汽水。后来,随着电冰箱的逐渐普及,鱼藕社的冰窖不再存储冰块。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冬天,西海子公园开辟了滑冰场,每天都有男女老幼来这里滑冰。
老通州人的记忆中,西海子公园北侧的那座假山,充满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不知促成了多少美好而又甜蜜的婚姻。这座假山是明代通州城北垣遗址,上边有凉亭、奇石、松树和多条山间小路。假山的北侧有条小路,往东直通燃灯塔景区,但是过不去,因为前边没有路了,只能站在这边看燃灯塔。1989年,新建了汉白玉通塔过街桥,横跨里河沿这条狭窄的小胡同,把燃灯塔景区和西海子公园连接了起来,方便了游人游览。那时在老百姓中间就流传着,燃灯塔要划入西海子公园,还有建于1986年位于塔北的葫芦湖,附近的许多老住户还要搬迁,说的就跟真的似的,没想到不到30年终于成了现实。
宛如一本回忆录,一部史书的西海子公园,承载了好几代通州人的美好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多次对西海子公园进行整修和改扩建,不断完善公园里的设施。尤其是2018年,西海子公园扩建开园后,以水为魂,以“北方皇家园林”为主题,以运河文化与通州历史为核心,结合西海子湖、云曲桥、李卓吾墓、燃灯塔、塔榆、儒教的文庙、佛教的佑胜教寺、道教的紫清宫、葫芦湖、大光楼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了一塔(燃灯塔)、两湖(西海子湖、葫芦湖)、四区(通惠河景区、古塔景区、西海子湖景区、大运河景区)的壮美景观。并利用楼、台、亭、阁、廊、桥、榭等具有浓厚北京风格的建筑物,配合水、石、花、木等组成情趣盎然的园景。有人说,西海子公园可以和北海公园,甚至颐和园媲美,是有一定道理的。
遍布通州城乡的公园,把区域特点、历史特色、公园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让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公园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从而为老百姓提供了更为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满足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